第35期專題:說不盡的外傭故事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1:59 pm on Monday, January 16, 2012

專題:說不盡的外傭故事

啓首語:看見,看不見

/高俊傑 洪曉嫻
 
  自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留宿家庭傭工供給不足,政府開始准許輸入外地傭工作家務勞動工作。目前,居港外傭數以十萬計,每逢假日,在街道、廣場、公園上,往往可見外傭姐姐唱歌跳舞又或是販賣家鄉小物。然而外傭在港人眼中,一直都是熟悉而陌生的一群——我們或者同住,或者在路上相遇,目光所及,但沒有交匯。
 
  外傭居港權案鬧得滿城風雨,市民驚恐於外來者剝奪港人資源,這種排外邏輯與2001年港生內地生子女居港權事件同出一轍。排外邏輯無論在理據還是數據上,都只是空中樓閣,根本無可討論。明明活在同一個城市,明明是常見的鄰人,我們卻鮮有聆聽她們的故事。故事的匱乏,使我們不願將她們理解成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體,而是面目模糊的一群家務勞動者。

  一如所有族群,藝術也一樣在外傭中生長,如果我們細看她們的生命敘事,外傭群眾終究是複雜而多樣的,書寫的現實與想像,或者可以交織成更立體的外籍家庭傭工形象。陳椎訪問在港書寫的印尼傭工文學團體,展現她們如何從繁重的工作中,堅持以書寫表現自身的生活狀態,在紛繁多姿的作品中,除了顯示外傭對香港的想像,也從文學裡重建外傭的視角。莫昭如從事民眾劇場多年,重構壓迫現場以外,也試圖尋找出路,無論是舞蹈還是劇場,都是外傭的身體書寫。郭臻執導、梁佩佩等編劇的〈媽媽離家上班去〉是另一種角度的書寫,編導細緻複雜的觀察,以本土青年的角度再現外傭離家來港,原應投放於原生家庭的母愛失落,當中的無奈與深情。
 
  最後,羅貴祥的〈否定自我:文學寫作的位置與外地(外籍)勞工〉提醒我們要突破二元對立的假像,無論是民粹群眾與知識分子的對立,還是文學與社會的割裂,也必須小心處理,一旦割蓆必然會成為一道本土與外地間無可修補的傷口。而書寫外傭以及發掘外傭自身的書寫,便是為了努力重建一道連接彼此的橋樑。是次專題的文章,無意為她們的生命代言,而更接近是一種共同的發言。
 
  如果我們能夠看見,是因為我們從她們的生命中也看見了自身。

No Comments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comment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