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
第102期字花語
啟首語──新田園詩
關天林
種植,可以很簡單,播種,培植,等待開花結果(或等不到)。
田園,聽起來浪漫,但要堅持,在「晨興理荒穢」之餘,面對「草盛豆苗稀」,怎樣仍能維持生計,和對某種生活方式的信念?
農業,更複雜。一方水土,整個產業,從生產到銷售,從自然到城市。在香港,最常聽到的形容,便是農業式微,彷彿只剩嘆息。但關心的人當然知道,本地農業非但沒有休息,不少田園還打理得有聲有色。
周思中和香港農業3.0研究團隊在《夕陽的光》一書便說明了式微這流行話語背後,更複雜也更富動態的現況。這城市的發展規劃,本來就是不斷犧牲農業資源,再加上八十年代以來內地蔬菜供港大增,不經菜統處的接軌更令本地蔬菜連繫本地需求的供應鏈失效 。傳統市場邊緣化之下要重拾生路,唯有由零星合作社、農墟網絡等開始,雖然供應不穩定,卻更趨多元。我們經常講「本土」,思考農業其實也能帶動我們重新把「本土」具象化,思考水土、生態、消費者口味等元素的眾多關係。
秋收冬藏,但南方的農人沒有閒著,我們去了打鼓嶺、荔枝窩、丹竹坑和屯門藍地,採訪心和手都停不下來的種地人。「復耕者聯盟」清醒地認識到香港地,土地價值至上,在圍板之中耕田維生,就是要「跑數」;「Mis’ Garden」的阿鏡在跑數之餘也追尋踏實、充實的貼地生活,享受密切的社區聯繫;「鄉騲習作」Rebecca通過醃漬融入傳統技藝和珍惜自然的生活態度;「香港遺菇」Russell一邊秉持環保理念,一邊學習行銷。除了農夫,也感謝李文靜、陳康濤、池荒懸和李夏昵以詩回應,從土壤帶回另一種成果。
泥土無言,但人心有路,俞若玫寫有心人走入田間,身體力行栽種希望,儼然沉默時代的模範。周思中分享種荷蘭豆的辛酸,令人驚異於自然演化的奧秘,盡人事而安天命,成功移植牛油果的淮遠相信也有很深體會,生機畢竟無法定義和預料,雜草和作物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小青的除草課,教我們也要打理心田,以迎接收穫或虧欠。
讀完龍子維的梅窩農業考現記,大家還不快點支持早已紮根本地、甜到入心的黃皮和菠蘿?當然也可入坪洲找瑪朱森林學藍染和藍曬,那一抹幽藍,也是來自我們的地土。
種植,從來就不簡單。
《字花》第102期目錄
字花
issue102
春田花花
啟首語/關天林
一年之計
一年之計在於種
泥土無言/俞若玫
你種乜野
型農要跑數:訪復耕者聯盟
我們到田裡去/李文靜
到底發生了荔枝事──訪Mis’ Garden
瓦歌/陳康濤
從香氣開始 回到自然的味道──訪鄉騲習作
亞提拉/池荒懸
霧中菇景:從回收廢棄物到蠔菇生成記
菇菇乖乖快長大/李夏昵
黎慧儀、勞麗麗對談:種稻的藝術家們
有種植民
逆境波的打法/周思中
我的香港牛油果/淮遠
除草筆記/小青
中年返鄉梅窩農業考現記/龍子維
短毒
(三)無關痛養/游靜
香港偏偏見
在太子過一條街/曹疏影
大商場
E(s)lite/梁莉姿
起格
可不可以不說/集體即興創作
何福仁/花草箋兩首
馬尼尼為/是那隻貓在帶路的
白日曛/曾詠聰
未婚妻/吳緯婷
宋明煒/冬意八首
阿鍇/海娜集結在西南偏南
司康/舊瓶新酒
曾瑞明/房子
葉秋弦/28
解像
看不見的電影,看得見的香港──香港電影評論小輯前言
新香港電影在地平線上? ──兼論情感政治主導下的電影接收現象/朗天
看見看不見(又)想不想看見:當下香港電影的微妙情勢/陳子雲
離去現場後,香港紀錄片如何重構現實?/蔡倩怡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四十七站──英語詩
第四十八站──劉紹銘
《吃馬鈴薯的日子》
黃裕邦Nicholas Wong短訪
花字
issue003
出場敘
盧巧音 自由身,或正午十公里的日常/林喜兒
土沉香
與自然有染──在坪洲農莊訪本地藍染品牌瑪朱森林/劉平
特稿
紐曼行/西西
光之圖書館/陳芳
五格漫畫
無風之景/TINY STRINGER
希望的降臨/PIM NG
倚音
池荒懸 X tomii X 高立
聚聲
有一種鄉愁叫紙巾/謝傲霜
當老派約會遇上盲婚啞嫁/陳嘉銘
風景/何阿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