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1期
第111期字花語
前言
/葉梓誦
近年,網絡興起「後室」(Backrooms)系影像。起初,那是一幀令人不安的照片:在單調暗黃的燈光下,一個鋪有地毯的開放式房間裡,多面薄牆分割出不同空間,整個房間似乎應該有人的痕跡,卻顯得空蕩而陰森。這張照片後來引發起不同的二次創作,也開創了關於閾限空間(liminal space)的討論,那些明顯人造卻又荒涼無人的廢棄區域,讓人心理上難以適從。也許,這種轉變說明了某種恐怖的範式轉移:以往我們驚懼在偏僻地方有怪事發生,現在則是空洞的空間本身,更叫我們想像更多,害怕無人空間會一直延伸出去,我們就此跌入現實的裂縫之間。
這種空間想像,大概正合英國文論家馬克・費沙(Mark Fisher)所論的詭秘(eerie)概念。他指出,詭秘這種情感模態,出於某種疑問:為何在不應有物存在的地方,竟會有物存在?為何在應當有物存在的地方,卻無物存在?這種對眼前現況的質疑,令我們的思想走得更遠更遠,卻終究無法將之收編成可以信服的答案之中,彷彿有些始終絕對外在於我們的事物,正要侵擾視界。即使人們最後發現,「後室」的原初影像出於何處(某個正待改建的業餘遙控車商店,前身為傢俬店),影像的力量也未有退減,甚至牽引出更多變體。
本期《字花》聚焦「怪談空間」,探索近年的恐怖創作中,如何善用空間,營造別樹一格的感覺。從本土創作到規則怪談,日本的《詭屋》到電影《特權樂園》,空間都是當中恐怖的來源,在互動中一再生出懸疑詭秘之感。令人恐懼的事物,總會隨世界與真實的發展,一再自我更新,開展出迥然不同的樣貌與模態。也許,在城市急速發展之下,空間增生的速度早已超越我們可以消化的限量。
《字花》第111期目錄
字花
issue111
#怪談空間
啟首語/葉梓誦
怪談空間
前言/葉梓誦
建構恐怖故事的空間面貌——訪橘子綠茶/張婉瑩
嚴謹遵守規則 細節中探索怪異/沈旻靜
這個地方有點怪? —— 從《詭屋》看家居詭異學/黃言丹
凝視邪惡——《特權樂園》的視覺處理/黃蔥明
解像
恐怖故事為何令人着迷?/潘啟聰
屍爬鬼跳.又驚又笑:香港恐怖片回顧2004–23/賴勇衡
感傷的效用:華語恐怖電影中的感傷性/曲辰
鬼話獨裁:毒蛋、狗心、黑貓與惡魔大鬧莫斯科/陳相因
專欄
病遊記:我得癌症了,你好嗎?/謝曉虹
無何有海上誌異/卷四至九 ~孤洲獨島列傳(三)(無何有城紀系列)/李維怡
起格
龜/胡珮嘉
分開/楚思
樂富和九龍塘的陽光與灰塵/陳筱筠
城市不眠/陳志堅
心靈地圖/陳嘉歡
無法走出的房門/笑如魘
狂牛日記/鍾逆
不想擁抱我的人/張婉雯
一日/ 陳宜暄
那些的那些陳微
次好的/黑麥
〈機械人的心〉——觀《汪汪夢裡人》後有感/姚慶萬
中環碼頭、倒數日/付煒
快樂王子、效益主義者愛世界的方式/劉梓煬
藍色夜晚/林洋
▰▰▰▰▰▰▰▰▰▰
花字
issue012
出場敘
訪許冠文和衛詩雅——破地獄: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沈旻靜
特稿
From the amber of my will/高立
五格漫畫
黃照達
特稿
翻譯的泰度.捕捉故事的靈魂/黃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