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第18期字花語
/陳子謙
加入《字花》將近一年,每次開廠來稿電郵仍不免惴惴不安——每期投至「植字」與「植字練習」的來稿逾百,超過半數作者是初投,版位卻只有二三十頁,換言之我們必須親手把上百篇心血棄掉。每次編選後,我念念不忘的往往不是入選的作品,而是給放逐了的沉默一群。
常有前輩告誡後學:若要掌握某個時代的文學面貌,不能只讀選集,因為那只是編選濾網下的倖存者。此話當然不假,然而我們從報刊讀到的一切,不也經過編者的篩選麼?身為文學雜誌編輯,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掌握著一點點卑微的文化權力,同時對此心存戒懼。任何篩選都不免成為歷史化石裡無法彌補的缺口,因此我甚至無法樂觀地相信日後的歷史能為多少人翻案。讓我稍感安慰的是,網路世界容讓更多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執筆之際,內地卻加緊監管網路資訊,由七個政府部門推行「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運動,這一個月來已關閉了近2000個網站,包括知識分子的聚集地「牛博網」。此外,受到批評的還包括港人熟知的Google、文藝愛好者的集中地「豆瓣」。我一向喜歡豆瓣,這陣子卻不斷收到刪組、刪帖的通知,每次登入都得抱著再聞噩耗的心理準備。被刪去的固然包括性資訊,但也夾雜了不少帶有文學性的時政議論,這究竟是誤中副車抑或聲東擊西,真是耐人尋味。
所謂「低俗」與「不雅」,看來何其相似。近日香港政府就修訂「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諮詢各界,有團體主張加強管制網路。前車可鑑,當我們把選擇資訊的個人權力拱手讓人,後果難料。文學世界一向海納百川,哪怕是多微弱或偏鋒的聲音。身為文學工作者,我相信與其禁絕性資訊,倒不如讓年輕人在藝術欣賞中學習從色慾以外的角度重新審視身體與性。色情總是在禁忌的隙縫中萌生,禁制具體的對象往往只是推移了色情的界線,卻無法改變滿腦色情的觀看態度。
文學讓人以最自由、最多變的姿態舒展自我,愛好者卻沒有因而變成甚麼可 怕的怪物—是的,自由不等同迷失,別怕。
《字花》第18期目錄
陳子謙 字花語
食買瞓
年明清 蒸豬腰
陳麗娟 故人衣裳
郭詩詠 睡得是福
特集:愛到死
陳銘匡 唱到死:流行曲殺人事件
李智良 耳鳴
洪磬 凡夫俗子如我們,為何要看《愛在瘟疫蔓延時》
鄧小樺 反面
鄧正健 愛情墓話片段
firenze lai 追逐
十字街頭
Kiki 怕甚麼?
青勻 約定
馮筱婼 辱沒愛情的智慧
墓說DUCK 愛慾甜書
小專題:怪人就是我朋友
陳子謙 Perfect Pitch
小肥牛 子子父父君君臣臣
謝詠絮 藝術向食物認了輸
張倩盈 按下一百六十多項荒謬
果果 霧中阿伯
龍俊銘 在高調與低調之間
翁偉德 無終食之閒挖鼻
關飛 怪人王
麥榮浩 小木
筆維所動 裸怪
陳奉京 豬頭羅斷腿記
黃勺嫚 怪舉止
車弘超 室友孖田
莊國禮 二十年目睹之怪朋友
藍雪 會議最後一刻的超人
胡玥 一世要不到水的魚
文津 怪人和詩人玉屑
梁育瑋 怪對白
袁子桓 我的二十世紀怪人朋友
黃洛 他的名字叫怪咬
植字練習
鄭涵方 詩的未熟卵/自由式/歪斜的牆
郭梓祺 地址
謝愚 嵌在時光裡
瞇 跨年的步驟
黃勺嫚 不是寓言
masa 豬肉腸
朱健滔 鯨的消失
陳暉健 Shit+fuck+damn+me/the end of semester
印卡 正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看到這一切
利文祺 鷓鴣天
黎李歡 白手
植字
鄭衍偉 大家一起寫訃文
文於天 她在一個永恆的意義上說到達洛維夫人的鮮花
袁紹珊 這裡──給Dear Q
陳建華 雨傘和啞孩
陸穎魚 耳洞。
凌鈍/靈盹 午餐
淮遠 地鐵驚魂
林德俊 「樂善好詩」,靈感的訂單
雙城辭典
謝曉虹 溺愛
韓麗珠 鏡頭
書寫的人
健吾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踩場
莫昭如 後殖民鬼神
鄧正健 像我這樣一個游離浪蕩的劇評人
程展緯 圖文並茂
張歷君 眼睛的奢求
專欄
冷媒介 何國良 飲龢食德
字,開花成故事 張大春 老與貪的函數關係
雀兒街二號 黃碧雲 每一眼淚都是個無法解答的難題
對號入座 袁兆昌 你聽見了她沒聽見的話
漫畫騎劫文學
Ancco
唐睿 備忘貼
字花偏心
今期流行
鄧小樺 編輯之選
喧囂與躁動
董啟章 文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文學是所有人的事
木焱 從門縫裡引進一道光——談陳燕棣的詩作〈光〉
鄭聖勳 the worst metaphysicians
楊彩杰 試論香港六十年代小說敘述時間的實驗性
魏萍 顯像發展話語中不可見的農民——杜海濱和他的《傘》
杜海濱 關於《傘》:導演闡述
梁偉詩 活地阿倫的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