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第21期字花語
/鄧小樺
日前《STADT 城市誌》辦了一場文化雜誌的討論會,與會討論者辦的雜誌由六十年代到當下未出世的都有,橫跨四十多年,風光過捱過有細水長流有引刀求一快,一肚子苦水但佔上風的還是想幹的熱情,歷史是會激起人的血氣:聽到崑南四十多年來轉戰多份刊物,他一個人的經驗就是我們幾個七零後八零後的總和,不禁肅然起敬(一定遭他嘲笑)。
訪問楊照時給他遞上《字花》,他只說「很不容易」;問他一本文學雜誌怎樣算是成功,他給我一個陳智德式的答案:撐下去、不死。確實,在歷史的角度看,香港的文化刊物旋起旋滅,每每過幾年又由零開始,一切不得累積,一代代讀者流失,一代代耕作散佚風中,是我們徒勞的結構性原因。但Y世代氣短情長,鄙人的方式就比較辯證(其實是怪異):就像存在主義者不斷自我質詢為何不自殺,我經常經常質問自己,為甚麼要辦下去,還有甚麼目標、熱情的來源為何、你要傳達的是甚麼,——當你能夠徹底說服自己,你也就可以向外行人講說你的理念,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李維史陀式的夢想)。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的:媒體會投射出一個比個人所接觸範團更廣闊的世界,而辦雜誌是,因為你想看到某一個世界,你自己有一個想看到的世界。現行被投射出來的世界讓你不滿意——例如我實在忍受不了天熱時電視新聞的內容是教你帶水壺、風扇和毛巾,世界不應是小學健教科水平的——到了不能忍受的時候,你就想自己打造一個世界,給自己給別人。
造一個自己的世界,這像是小說家的口吻。·於是筆鋒一轉,我要談到今期的客席騙輯,本刊發起人及命名人謝曉虹小姐。謝小姐退出本刊後發表量大升,然多不在本刊,以致有人不得不提醒她,她的粉絲是本刊銷量的重要支持(並傳達粉絲對「雙城辭典」暫別的哀怨)。她說得喇得喇。回想起來,謝某對字花的影響不深不淺,也不知是否在消退中,以下試舉幾項。
首先,謝某常同時提及,遊戲和要求。於是字花一邊看來漫不經心玩得瘋瘋㾤癲,一邊有許多限制性的欄目,對於讀者及作者都諸多要求,要求作者面對一些限制,要求讀者習慣不透明的表述,也要求編輯有策劃力——好像在早年某次會議上,我們曾定位字花的讀者是一些對文字和圖像都有要求的人。
其次謝某迴避人際接觸,都是從文字去認識和判斷人。比如字花第五期曾為亞文諾做過小輯,謝曉虹和韓麗珠曾就亞文諾做過評論式對談;而很久之後我終於見到亞文諾,非常驚訝於他們三人從未見面,毫無私下接觸。一種讀者的純 粹,在運作層面上維持著文學雜誌的公共性。就像理查‧施耐特(Richard Sennett)提及的簡單:公共的定義就是陌生人可以一起行動。
以上特點帶來正面和負面影響,不過數算一下也挺滋味。我還想寫更多但謝某多半會說,我所形容的那個並不是她。那也讓我再次正色說明:字花今年特設「客席編輯計劃」,邀請兩位朋友與我們分享她們打造出來的世界,今期謝曉虹回巢,下期俞若玫登陸。
《字花》第21期目錄
鄧小樺 字花語
紅白藍
鄭績 夏天用桃紅下飯
莊祖宜 白色情結
李智良 藍精靈、咪達唑侖、偉哥
交換城巿:便利店
湯禎兆@香港 是誰騎劫了我需要的便利店?
阮慶岳@台北 細微者是得勝者!
特集:幻吃
謝曉虹 啟首語
西楚霸王 毛管動L
游物 想(像)食(物)
韓麗珠 毛兔
羅孚.華特燊(Rolf Waterson)著,苟茹毛譯
/////勃起的舌頭──柯爾琶特睿克的口腔愛欲
灰明 Don’t laugh at our romance
陳暉健 Choco
倪瑪麗 榴槤殺人故事
人妻 食譜詩學──性別、烹飪與寫作
凌鈍 無血二度宰殺──論雞就是雞肉,既沒有毛和內臟,也沒有夢和黎明
小專題:入實驗室撳緊急掣 引爆文學館
一心十問文學館
文學空間.親和體驗──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DIY一角
支援研究.帶動民風──中國現代文學館
Ready.Make.文學館三點式
植字練習
關嘉曦 陽光把你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
陳先生 夏天
劉晗 憂鬱的一擊
黃勺嫚 不計分的詩
弟弟 易服
歡雅 練習旅行
林三維 瘋狂種夢計劃
植字
黃茂林 維涅亞,一具急救訓練的塑膠人體
廖偉棠 霧街日記/一年的最後一天/夜霧馬車曲
羅貴祥 那時那節在耶路撒冷
呂永佳 房客
吳俞萱 醒來的房間
鄭涵方 Elephants
六月 敗給兩隻貓
程紹韜 甲蟲/色情男女
劉哲廷 房間與火車
曹疏影 廿九胃
阿修 自由神
凌鈍 出城
黑旋風 進城
編輯自言自語
易服
Don Mak 牆上的陽光
造字
又一山人
專欄
a good idea is a smile 程展緯 藥水膠布與迷彩軍服
流行現象之超心理學 成英姝 人間關係,謀殺、意外、自殺的示範
學習年代 董啟章 我是我,我不是我
字,開花成故事 張大春 巴圖魯
書寫的人
楊照 文學讓社會理性,讓自己快樂
眉批
熊一豆 巫煉──沾衣落雲端
梁偉詩 公車輾過的奇蹟?──盧廣仲的短褲宅男景觀
喧囂與躁動
陳智德 革命與詩的失落──魯迅、斯諾與中國新詩
鄭聖勳 假黃立行
卓婉兒 舞台與銀幕──比較《人間有情》的兩個版本
孔銳才 觸感,或意義的發生──與德里達一起解構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