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ihua.org.hk/media/2018/03/zihua26_cover.jpg)
第26期
第26期字花語
迷霧裡的小小光源
/鄧小樺
陳志華在上期字花語裡說到,摸索字花的存亡像霧裡尋樹。嗯,我們始終不甘在霧裡呆坐,開始了籌款行動。小小雜誌掙扎求存,卻得到許多朋友各式各樣的支持,轉發消息、捐出善款。幫忙的有與《字花》一路同行的朋友,也有許多陌生名字,一些從未在字花直接得到好處的人,給我們超乎想像的支持。六月初以來,籌得的善款數字是$78,791,這進度超乎我們的想像。感激,這是感激二字不能承擔的意義,我甚至迫自己在臨睡前一看再看那些名單,仔細思考字花要怎樣成長,才不辜負他們。這迷霧裡的小小光源,指引我們走下去。
字花削資事件有點大鬧天宮的味道,期間我們不是沒有收到過某些暗示,比如「需不需要特別渠道的申請?」我們為此也曾苦思良久,因為公開籌款本不是我們擅長的。最後我們決定不要任何法外施恩的「例外」或「特權」,只循正式途徑投訴。這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有人施行特權、不喜歡自己行使特權。
矢志與特權決裂有個過程,容我重提以下事件。月前藝發局文學組的諮詢會上,今年文學雜誌的評審委員梁新榮(秀實)公然表示,「不是你(雜誌)做得好便要資助」,稱香港文學界山頭眾多,若有一本雜誌佔去大部分的資助、或長年受蘩發局資助,就「不合乎公義」。我登時大怒,這樣公然把公帑視作小圈子的利益分配,還斗膽口稱公義?謓書人的觀念竟錯誤至此!怎麼會有人,臉皮厚到在一個諮詢會上,以教訓的口吻,命下一代遵守利益和山頭這些腐敗的遊戲規則!
如杲你曾有腐敗的歴史,只有倚靠純潔而認真的青年對藝術的純粹熱忱,救贖過去。想青年們,認識文壇其它先輩或同輩,主要是通過閲讀作品與評論;他們可能純粹本著對創作和文學的熱情而辦雜誌,唯一可追求的目標,就是雜誌自身的水準之提升而已。誰知你是甚麼山頭、利益如何分配?藝發局本認同藝術需要追求卓越發展,而字花一直對藝發局的爭取,是一種開放、公平、以質素為先的規則。因為,從公眾利益、讀者的角度,公帑要用得其所,當然是資助有價值有質素的藝術。然而梁新榮當場迴避價值和質素問題,說「文學的價值很難説清楚,只要你做的是文學,都對文學有貢獻、都有價值架啦。」作為評審員,説不出自己的標準來分配公帑,甚至要取消高下判別的可能,只擁護小圈子的利益分配,令人咋舌。
我不是要批鬥或打倒梁新榮個人。我知像他這樣想的人不少。但從那天起我非常清楚,我無法忍受自己變成小圈子的一部分、變成另一山頭分餅仔,我要堅持反對這種把自身或小圈子的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的情況,堅持指出,這種小圏子自私自利、看不到讀者和公眾的情況是違反公義的,不可混淆視聽,更不可把這種想法加諸下一代,污染「公義」的定義。
亦有説藝術是有特權的。Artists have license to kill. 而且他們非常個人。字花提倡文學的公共性,其實這在西方是普遍認同的價值,藝發局的評審委員卻一臉狐疑地問我們「甚麼叫文學的公共性」,並駁回計劃申請。一直沒時間看完案頭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文學想像與公共生活》,希望日後能進一步討論此書。我很怕,如果我不能將文學的個體創作和公共理念揉合辯證,有天可能會變成那些腐敗的人。
初夏政治氣氛熾熱,時勢急變晨旱午雨,政治是一日都嫌長。所謂區議會改良方案,其難懂及違背常識的程度,可比象徵主義詩歌:而政客變臉更令人無所適從,一般不熟悉政治的市民更加迷茫。在最混亂和人鬼不分的時間我怎樣決定自己站哪邊呢,我是完全依靠「功能組別的存廢」為判準。誠如林沛理指出,
「地產商對整個社會的資源、財富、積極性、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吞噬和消耗•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而這種吞噬和消耗,其特權以功能組別的特權票值為背後支持(某些巨富一人有41票)。但凡堅持要取消功能組別、未或忘功能組別的萬惡者、以之為原則者,就與我同路。
反特權,是我在迷霧行走的小小光源。不鮮明的唯一依靠。有時反過來想,香港文化界邊緣化也不是全無好處:因為文化界在立法會裡沒有位置,功能組別的霍震霆議員只代表了體育界,於是我們更能體會在社會發聲困難的弱勢群體之感受——因為我們在政治結構上和他們的位置是一樣的。我們比較接近民間,而非特權。
《字花》第26期目錄
鄧小樺 字花語
文學心太軟
文學廚房
楚 孕食紀
鄧肇恒 公私廚房
特集:我比香港激進
啟首語
編輯部 原來你已經很激進了
陳智德 激越之本真
顏峻 你吃
Rosa 與混亂和解
廖偉棠 上訪詩/我夢見一個房地產開發商
許知遠 孤獨的反叛者(一)
李維怡 沉香
十字街頭
莫昭如 重要
周諾恆 我未算激進
蘇耀昌 論激/基進
林致良 給老伊的信
專題:香港滅亡原因
啟首語
徐晞文/何禹旃/劉智玲/鄭雪怡/黃穎脩/周嘉莉/莊國禮/李嘉雯/
Pick/李東霖/張曉堅/毛淳宇/周文慶/陳暉健/亘亙/文於天/夏霽
字花眼
陳椎 淺世界的慢旅程──與韓博談詩人和詩
植字練習
黃羊川 不需要提醒
蕾阿 貓
鄭詠詩 泡沫
洪慧 於是我把拋掉的鑰匙又拾回來
鍾梓淳 人狼
袁志敏 後街
余永 我想說的是
植字
陳暉健 P.S. I Love You
文於天 比如我們聽過16首Taylor Swift的歌
李維怡 沉香
雙城辭典
謝曉虹 吞吐
韓麗珠 結髮
易服
wingb 跳虱
造字
李永銓
專欄
a good idea is a smile 程展緯 審查
復元時代 陳慧 瘟疫:歐陽小灰寫的十段微博
昨日與明日 許知遠 孤獨的反叛者(二)
想像花蓮 陳黎 想像葡萄牙
眉批
文學花邊 陳椎 面具背後的繆思──納博可夫的親密契約
經典重讀 呂永佳 《前赤壁賦》的受傷、療傷與忘傷
熊一豆 一個甲子的循環:俠義與法治
喧囂與躁動
董啟章 從天工到開物── 一座城市的建成
盧勁馳 革命劇場的詩性背叛──初讀洛謀《島嶼之北》
關天林 雕刻與「意匠」──從鄭敏的兩首詩說起
四方月亮
J. M. 庫切 著 黃燦然 譯 保羅.策蘭和他的譯者
黃燦然 譯 保羅.策蘭詩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