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
第32期字花語
聯想與妄想
/阿修
相比左報那塊溫婉嫻靜的創作園地,《字花》植字更能說明何謂旌旗璀璨,也是五湖四海的文學性格巨星踏得最爽的紅地氈。處理雜務時偶爾打開某君投稿電郵,只見電郵除附件外,只找到作者署名⋯⋯沒甚麼,不過記起《世說新語》談過郝隆,一個有點像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的對穿祥的角色,7月7日那天他走到屋外仰臥,然後告訴別人「我曬書」。
不過把自己當作一本書而已,沒甚麼大不了。王安憶〈小城之戀〉的男人才算賺夠,他不過瞥見浴室地板水漬中的一對乾腳印,眼前由腳跟開始漸漸活現了女人的胴體,身邊一盤溫水漸遭冷落。當然這種思緒的連動,並非站於某種藝術或情慾高度方能體會,平凡如榕樹頭阿伯把老妻幻想成寶島母夜叉,抑或穿七號紅衣街場仔誤信自己是C朗、碧咸或者佐治貝斯,都是偉大的聯想者在浪擲偉大的聯想力。
聯想自非空穴來風,都怪生命中遇到的人碰過的物,他們貯留於記憶倉庫之中,一旦眼前情境與印象相互契合,想像世界立時破堤而出。差不多一百年前,失眠慣常探訪一個於國於家無用的法國佬,他卻沒有求助於安眠藥或數綿羊,而是任由思緒飛馳至童年居住過的房間。在那裡,他開動那盞訴說古宅傳說的走馬燈,然後他一生遇過的錦衣玉人,都在圍著他公轉。
小編承字花仝人賞識,在第六年成為編輯室一員,得以大開眼界。上船以前我曾對雜誌有過不少聯想,例如編輯都恨不得每天增加一小時好讓他們拯救全人類的文學前途,又或者把半份正職薪水都拿來奉獻予雜誌的日常庶務雜費,進而可推斷出他們都從火星遷來地球背部長出七臂八掌⋯⋯一切都純屬妄想。但聯想/妄想破滅的同時,我了解到字花的真像,它雖然面對各式各樣的競爭、質疑、無視、規限,在抗俗同時亦有它的妥協,但它那內在最堅實的部分始終沒變:凝聚香港文學社群力量,以此活力改變社會同時,讓後來的「文學者」有更廣闊的生活/生存空間。
當然任何堅實的部分,都會趕跑無數的潛在思客,尤其那堅實是一些沒有消費價值、我們稱之為原則的東西。說不定有天字花會招來唐唐的苦口婆心、含淚勸告:你為甚麼不反省一下,為何做不到下一條長江?那時的堅守者可能會回答: 唐唐(在喝紅酒方面)和誠誠(在投資方面)雖有不少值得揣摩之處,但要成為他們,則是妄想而非聯想(需要時光倒流搶過他們的輪迴道,或參考今期的封面故事吧)。字花不會像你們那樣,要求別人成為這個那個,也不會阻止別人成為誠誠。字花就是字花,它不在此上,亦不在此下。
《字花》第32期目錄
阿修 字花語
一頁香港,一頁柏林
Ryan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十字路口
Isa 柏林來客
軟中帶硬,情感泛濫
字花腩
激動小公主
封面專題:妄想出版社
啟首語
誠徵妄想社員
菜鳥伊卡洛斯出版手記
妄想有禮
終於發行了!
出版怪談
恆一 日復某一日
Angelfish 臥底蜘蛛俠
潘治嘉 編長莫急
遊樂人 Catch Me If You Can
小禾 生死時速
優米 截稿日前的娘子軍速成術
拿塔莉 走在人前症
曹圓緒 工廠
新作企劃搜查:向出版世界中心呼喚最愛的書
健吾
小熊老師
游欣妮
鄭聖勳
湯禎兆
阿三
江濤
專訪
黃怡 也斯 埋藏於食物夾縫裡的地道故事
字花眼
陳椎 青苗上海去:桃花源式平面農業史
陳椎 走到2011:對六四藝術的數個疑惑
移印
李敏中x廖偉棠手稿
兩期一書
易服
白雙全x紅格子酒舖
漫畫騎劫文學
OIMAN 〈7212〉
閱讀年輪
外文書介
毛淳宇 Timothy Morton: Ecology without Nature: Rethinking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華文書介
高俊傑 董啟章《地圖集》
作家評書
唐睿 陳映真的《夜霧》──一種懺悔的格局
植字練習
顏嘉潤 沙丁魚
黃韋侖 週末有雨
張詩勤 刀
呂卡 回家
鄺嘉寶 我不懂詩但我願意為你寫長短不一的句子──給L
鍾劭衡 洗手間內的嘔吐進行曲
編輯自高自語 困在潮熱日子裡的精神病院
植字
銘予 你說,我說
余小光 後現代早晨
莊仁傑 阿姆斯特丹
洪慧 而年輕的獄卒並不抽煙。他有輕微的鼻敏感
河西 詩四首
吳俞萱 烏鴉
宋子江 圍城內的巨人
袁紹珊 詩兩首
淮遠 小展覽和大展覽
曾瑞明 初生八記
紅眼 范克廉
翁弦尉 蝃蝀
專題:自然寫作
啟首語
莊棣華 專物學與自然寫作
在「石屎」裡發現「森林」──與子山、袁易天對談
洪曉嫻 導賞員的故事
西西x何福仁 一些名字,一些書──《猿猴志》對談
清水 我的第一棵樹朋友
自然寫作書單
專欄
香港大靈異 陳雲 龜蛇
復元時代 陳慧 愛與意志
道路以目 房慧真 小城故事
囈吔吔吔吔吔 羅文樂 藝術家讓時間遇上空間,組成瞬間永恆的時光(二)
喧囂與躁動
文學花邊
高俊傑 「你是上帝賜禮於我的崇高,也是將我吞噬的深淵。」──里爾克與莎樂美
文學踩入劇場
張翠瑜 通過文字走進劇場──由陳炳釗的文本集談起
陳椎 拉美經典觀劇熱身──記《百年孤寂》演前導賞
雄仔叔叔小輯
啟首語
袁智仁 從故事到社運和教育的想像
俞若玫 山上,聽見黑玫瑰的呼召嗎──看《麵包與玫瑰──世代接力的情詩》
李維怡 講古
海辛評論小輯
啟首語
陳智德 世界觀的感染力─┴海辛與香港寫實文學傳統的承接
鄒芷茵 追憶海辛的香港年華
書寫的人
鄧小樺 「僅僅是同行已經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