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
第35期字花語
在末日來到之前
/洪曉嫻
2011年肯定是多事的一年,世界面臨強大的改變,從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開始,反政府浪潮席捲全球,從中東燒到北非,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地青年紛紛起而反抗,推翻貪腐的極權政府。然後浪潮燒去歐美,英國學生上街抗議學費暴漲、美國青年發起佔領華爾街行動,對資本主義使貧者更貧的不滿形成全球大串連。
這邊的香港,卻是面對巨大分裂的時候。一方面行動者愈發明白「行完就算」的示威對統治者而言毫無影響,只能以更激進的方法對抗不再是人民的政府;另一方面市民在艱苦中,把責任推向更弱勢的一方,反對新移民、反對外傭居港權的行動接踵而來。雙方都陷於無力的摔角之中,無論是在看不見出路的行動,還是犬儒的生活態度。
但我們仍然相信,在這崩壞的世道之中,藝術可以治療我們的傷口,藝術可以悄悄縫合分裂。今期《字花》專題關注外傭(自我)書寫,希望從不同視角看這些異鄉人在香港的所面對的諸種壓力,書寫和劇場如何幫助他們面對和改變這些壓迫。在剛過去的11月,我們把詩帶到佔領中環現場,參與者除了詩人朋友和行動者,還有其他日常被困於辦公室的人,我們在寒風中讀了一夜的詩。植字裡刊登了其中三首作品,全部都是對資本主義的反思:這個城市何以會走到如此敗壞的地步,使人一再想狠心將城市腐爛了的部分捨割,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我知道這些都說得太早,如果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終會終結,這個末日也等得太久,恐怕在真正的世界末日來到以前,現行的社會制度已經把我們每一個都折磨得半死:過長的工時與沉重的生活壓力,顯得藝術和追求改變是過分奢侈的事。
儘管如此,我仍想到聶魯達的一首十四行情詩如是說:
海浪在不安的岩塊上碎裂,
明亮的光在那兒迸破,綻放出玫瑰,
海的圓周縮小成為一束花苞,
成為一滴藍色的鹽而落下。
噢,綻放於泡沫的木蘭花,
迷人的過客,它的死亡開花
又消逝——週而復始的出現,消失;
破碎的鹽,令人目眩的海的運動。
你和我,愛人啊,讓我們一同封住沉默,
當海洋摧毀它無止境的雕像,
推倒它衝動的白塔;
因為在漫漫水波和滾滾砂石
交織成的隱形織物裡,
我們支撐起獨一且多難的溫柔。(〈早晨之九〉)
這不正正就是我們的處境嗎?如果我們是海浪,努力的沖刷那磐石一樣的社會,每一次都留下一朵鹽花,然後破碎,又消失。盤石不轉移,而我們感覺疼痛,從肉體也從精神的疼痛(就像每次大型拘捕後,甚至僅僅是與反外傭人士辯論平等後,也感覺身體的某一部分被挖空、擲在地上)。可是沉默,可是在這樣的社會中連沉默也成為幫凶,路有凍死骨沉默就是讓一個又一個的人在你面前被車輾死,你卻毫不憤怒。我們毫無選擇,只能一再衝向那頑固的制度,期許有一天改變會因為眾人的決心而到來。
假如2012年是世界末日,那就讓我們在末日來到之前,繼續為美好的生活努力,仍舊期許我們走在同一道上,集結成「獨一且多難的溫柔」。
《字花》第35期目錄
字花語
洪曉嫻 在末日來到之前
一頁香港,一頁瑞麗
嚴翔衛 鉄火
薛寶 邊疆西餐與小籠包
封面專題:一臉之差
陸穎魚 啟首語
黎紫書 色相
麥曦茵 別看。這封信不是給你的
劉霽 熒光幕上的臉
鄭政恆 他人的臉
Geeio Under Your Skin
小橋宅 化妝
字花眼
謝馥盈 淮遠的昨日之怒
謝馥盈 從遠景到近鏡──閱讀小川紳介的距離
高俊傑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兩個楊牧
移印
MO DESIGN X 杜家祁手稿
兩期一書
易服 Dirty Paper X 《魚咒》
漫畫騎劫文學 Overloaddance 〈魚咒〉(上)
閱讀年輪
紀逸 暗影蝶舞於恬靜之外──Martin Booth A Very Private Gentleman
阿修 尋求香港文學可持續發展之道──葉輝《Metaxy:中間詩學的誕生》
楊佳嫻 大雄補天──讀鯨向海《銀河系焊接工人》
植字練習
張詩勤 一個人獨處的夏日
甄國暉 在另一個身體醒來
阿布 詩兩首
C人匡 詩而且不僅僅是
杏 自設限期
張先生 它是藥,所以被喝光
編輯自言自語
植字
達瑞 在托雷多遇雨
黃茂林 詩兩首
陳滅 貓踫翻了酒瓶
游欣妮 我的地址
陳麗娟 寶藏巖怪屋紀事
曹疏影 傳奇兩種——為明亮的虛無
詩歌佔領中環
陳滅 大廈輓歌
洛謀 啤牌之城
鄧小樺 出來
詩詩:愛荷華 謝曉虹翻譯
祖爾.托萊多 因為在這裡他們都想要遺忘/ 僵硬的紫羅蘭
妮爾.列根 藝術歌曲/ 愛荷華城六節詩/ 關於愛荷華城六節詩的筆記
走著瞧:洪慧小輯
洪慧 關於聲韻學/ 翼翼/ 鑿鑿/ 甚至雙手攤開/ 崗位
盧勁馳 一套疾速行進的聲韻學──為洪慧小輯所寫的閱讀札記
專題:說不盡的外傭故事
洪曉嫻 高俊傑 啟首語
陳椎 沒有牆壁的房間──初探印尼女傭寫作群體
林歡曉 莫昭如 只為生活得更好
洪曉嫻 走進鏡頭下的外傭故事──專訪《媽媽離家上班去》編劇梁佩佩
羅貴祥 否定自我:文學寫作的位置與外地(外藉)勞工
專欄
陳雲 香港大靈異 伯公與地主
陳慧 復元時代 時間關係
房慧真 道路以目 喪家之犬
羅文樂 囈吔吔吔吔吔 那些年,我們都在素的描
喧囂與噪動
文學踩入劇場
張翠瑜 許競思 培育臥虎與藏龍的少林寺
王昊然 在南方的後花園寫戲
潘詩韻 創作何為
小西 陳炳釗的語言探索
梁寶山 黃新波「深刻人間」──待領的左翼遺產
陳智德 游離視角下的超越──陳耀成電影《大同:康有為在瑞典》初論
董啟章 作為烏托邦小說的《大同書》
四方月亮 北歐譯介小輯
盧勁馳 啟首語
Océane譯 北歐作家的福利保障
彭礪青 懷疑論者與個人──埃凱洛夫與瑞典現代主義詩歌
三三譯 女性的合唱
Sabrina Yeung譯 派歐羅‧安奎斯特:「我們生活在北歐的黃金時代」
Sabrina Yeung譯 五位偉大的民族人物,從歌本哈根到雷克雅維克
鄧正健 孤獨也是蒼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