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
第38期字花語
冰封與流動
/黃靜
雖然我不曾參與《字花》的生成與壯大,但還是因緣際會,當上了雜誌的主編。我在政治系畢業,曾任編輯、記者;時日以前也任事於財經公關公司,在鬼屋裡扮鬼,在學院裡當研究助理。如今,我希望繼續能把自己拋擲到大海裡泅泳,載浮載沉。
文學一直流動。六月中旬,八九工運人士李旺陽亡故,本地詩人迅速創作詩歌,並集結成數量可觀的悼亡詩。在遊行隊伍上,白布旗幡飄揚,詩句在空氣裡隱現。
受到六四、七一兩個身份記認日的洗禮,每年七月,香港風雨飄搖。今期專題,理所當然,面向回歸十五年。由十六位香港作家各書「一年記」,讓小寫歷史劇本的虛線,延展成廣闊而辯證的圖像。
宇文所安曾經如此談論「記憶」:「……我們卻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嘗試,去把我們自己的反思處理成歷史的幻象。過去楔入現實時,是完整的、未被分割的,當我們讓它就犯於那些構成『歷史』的清規戒律時,這種真實的完整性就不復存在了。」我們試圖在策劃上對真實作出別樣的詮釋。「讓作者以難以被統一、歸類,又近乎合謀的姿態」(專題編輯安東尼語),各自的、過去的真實,在分割與完整之間介入現在,默默鋪出大論述以外的迴路。
今期「喧囂與躁動」刊出關夢南對《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作出批評後引發的專輯。若將這專輯與回歸專題對照,各文學作者對詩這古老文類的看法,以及詩歌與公共、歷史關係的見解,或可引伸出文學與時代對話的厚度。
台灣誠品書店登陸香港前夕,我們亦策劃了另一小輯,探討文學面向的大環境:書店以至各種盛載文藝的容器,似是無可抗拒地,朝著創意產業的方向前行。創意產業對本地文學並不陌生,但也不時對它保持一種冷漠的懷疑。未知香港文學的美麗,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語境下,會否只能一直被懷緬?
這令我想起駱以軍在《西夏旅館》提到,寫字的創造追不上世間冒現的嶄新萬象;而冰原下已絕種的長毛象,「感覺著一代一代的微生物在牠的臉頰上用餐、排泄、跳社交舞…… 也許抵抗滅絕的方式並非加速而是緩慢。」
雜誌意味表達的期限,對今天生活急逼的香港人來說,雙月刊大概幾同沉默。更多時候,文學沉緩如長毛象,永恆地存在。《字花》過去七年一直嘗試在流動與冰封之間並行不悖,既充當冰原下的面頰,又以文學行動穿越周圍︰包裹緩慢和快捷,摺疊歷史與當下。
未來《字花》將如何深思變革與承繼,可能在今期編輯工夫的細微處,已悄悄預告。我們希望讓讀者慢慢發現改變。或者大刀闊斧,或者喁喁細語。更銳利而挑剔,更寬大而自由,令想像和行動互相啟發,不曾止息。
《字花》第38期目錄
字花語
黃靜 冰封與流動
收收埋埋
陸穎魚 劉美兒 在福爾摩莎尋找馬家輝
封面專題:半回歸紀
安東尼 啟首語
游靜 2012 沒有窗的房間
思樂維 2011
何福仁 2010
璇筠 2009
洛楓 2008 弧線的Timeline:當生命走入迴旋地
陳寧 2007 說吧,記憶
鄧小樺 2006 當時只道是尋常
唐睿 2005 長問答
陳慧 2004 灰燼之約
韓麗珠 2003 說不定,在那年,我已經死去
曾瑞明 2002 凡心
潘國靈 2001 回頭我成了一根浮木,或鹽柱
江瓊珠 2000
也斯 1999 世紀的除夕
李智良 1998 物質設置
廖偉棠 1997 一個孤獨者的五篇日記
曾德平 李叔同《驪歌/送別》
移印
Eric Chanx王良和手稿
漫畫騎劫文學
Ahkox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植字練習
白懿 在最大風的日子買一個氣球吊死自己
梁匡哲 一首詩或許不是另一首
鄧文瑜 蛀牙裡的貓
吳啟俊 蝸居
陳少 2012
Areo 光明頌
王宇平 風月奇譚/ 風月談屑:再話家常
植字
謝三進 海徒
鍾國強 巫山秋夜螢火飛
李維怡 鬼母雙身記(二之二)
伍淑賢 古古
風球詩社小輯
林禹瑄 在路上
廖亮羽 Dear L,還有甚麼不能放手
林餘佐 肉身光影
謝予騰 狂想六段
楊智傑 2012悼念阿俊
誠品小輯
黃靜 啟首語
阮慶岳 一個台灣人給「被誠品」的香港人的話──文化是可消費的鄉愁
黃炳 沙漠噴泉
黃炳 文化頭顱透視品
小西 香港文學人,準備好未?
專欄
曹疏影 糖球罐子 九隻橙子江邊拾
周耀輝 紙上染了藍 (二)燈。破地獄。火
喧囂與躁動
鄧阿藍 感覺溫健騮的詩
關天林 橋樑‧星際‧蕩遊──謝曉虹近期譯作閱讀筆記三則
文學踩入劇場
潘詩韻 在他者的文本中瞥見自身
陳平 胡恩威x魏紹恩──重構《半生緣》
考乜野試?香港藝術家模擬文憑試試外考
羅樂敏 啟首語
何杏園 李正文 給考生的試外問題
區華欣 自由與約束
香港詩選小輯
盧勁馳 啟首語:從《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的藝評報告說起
關夢南 《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一本「政治概念先行」、巧立名目的選本
鄧小樺 不過情感──回應關夢南先生的批評
鄭政恆 相對的結集──香港新詩選本概略
盧勁馳 我不是從文學史角度選詩,我是從「讀本」角度選詩──黃燦然談編輯詩選
陳智德 詩選的時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