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
第40期字花語
書寫者的分裂.自我之距離
/羅樂敏
莫言獲諾貝爾獎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其分裂。人們始終無法想像一位在體制內,與百位作家湊興抄寫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日常活中如小農般謹小慎微的作家,如何稱得上有批判意識,而不只是讓作品僅是在「意識形態」上批判社會。這種表裡不一推翻了我們對偉大作家的道德期許,這種期許往往讓我們不因為其作品,而只就他的話來大褒大貶,以為作家的狀態、他和作品的關係,從來黑白分明。
王德威為莫言這種分裂提供了最體諒,也或許是最貼近作家面對壓力,或者說異己的社會裡生存的狀態:
「作家需要一種『人格分裂』的姿態,來成全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我們但願不要人格分裂,但也幸好他們『人格分裂』,所以一方面他們唯唯諾諾,一方面又允許自己在創作的世界裏馳騁他的想像……。」
創作本質上突破體制,但現實生活卻充滿各種壓力和妥協,作家的可敬在於永遠在現實和作品世界裡尋找逃遁和馳騁的空間,唯有這個空間使他們整全,也成就了他們複雜的面目。
唯其斑駁難辨,作家的一切喜惡,包括一切構成或者破壞我們對他們的想像的東西,也該用平常心看待了。今期《字花》針對貓在作家中的神秘而特殊的位置,嘗試刺入他們兩種分裂的狀態:與外界保持觀察者距離的冷靜和敏銳,以及親近所愛之物的狂熱或「肉緊」。養貓愛貓實在正常不過,只是我們期待文學的昇華,甚至不近人情地尋求一種時刻審視自我的距離。這是個讀者做成的怪圈,作者也不得不分裂了。
2012年走到盡到,無論末日不末日,都宜檢視過去。今年香港文學出版或許不算最百花紛呈,卻有幾個值得注意但方向迴異浪頭,展示了香港從來不是沒有看書的人,只是他們不一定在同一個文化部落,不一定分享同一種語言,但我們總是希望文學的土地包容而寬廣,承托並孕育更多聲音,展示屬於這個時代的香港的語言風景。
字花的團隊則一如既往,經歷各種動驛,有驚無險走到年底。今年行政總監和主編走馬上任,維持著一個以三名全職但收入過低的員工、六名各有事務的兼職編輯、兩名負責埋版的兼職設計師,及一個大學生義工小隊的編制,神奇地撐起一百三十多頁六十多位作者逾十萬字的雙月刊,及幾乎每月一次活動的文學機構。走筆之際,編輯盧勁馳和洪曉嫻被提名角逐藝發局主辦的2012藝術發展獎(文學組),總算對這個老是裙拉褲甩,通宵工作不忘播國際歌和香港流行曲的團隊的一個小小的反高潮。
《字花》第40期目錄
何福仁 躲在書櫃下自己的地方──懷念大花
在讀
阮志雄/潘國靈/林阿P/雷競旋/
文學速報
台灣 維克/馬來西亞 方肯/
倫敦 洪磬/法國 廖亮羽/
The Issue
「願你們有大魚的靈魂。」 加而
沉默的筆其實說過什麼魔幻故事 曾淦賢
封面專題:作家與貓
黃靜 啟首語
小克 黑貓,白紙
朱天心 吸血鬼
麥秋 漣漪
韓麗珠 飄馬
吳靄儀 人貓之間
黃慧妍 關氏貓兒
陳麗娟 普洱貓精
劉美兒 我貓之歲
許煜 懼貓
麥秋 連草圖都不是──畫家與貓
賴明珠 村上春樹最愛的「喵」
小西 神秘的禮物交換
張婉雯 貓族的瑪雅文明
葉漢華 無題攝影作品
隱匿 結紮後的流浪貓
陳劍青 城,鄉,家。
洪凌 早暮則晴圓,日漸中狹長:愛貓倫理學的幾種甩尾姿勢
葉輝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盧勁馳 結語
植字練習
言父 盛開
維恩埃里 詩兩首
東野 良心犯一個也嫌多──致昂山素姫女士
陳頭頭 熱
石文穎 詩兩首
鍾柱鋒 釣線的盡頭
植字
陳滅 玻璃曲
呂永佳 無城宣敘調
梁壁君 魔術髮廊
masa 舊廠房 臺北機廠
游善鈞 請勿開窗
反國教x徵詩.極短篇
小奧 洗黑
淮遠 打黑
小西 黑色
恆一 黑孩子
藍嵐 我會成為孩子裡的一個
曾瑞明 整齊
李智良 給羊洗個冷水浴
陳慧 給老將
印卡 如果統治階級是不知詩歌傳統的歌手
馬麗芬 最美的白晝就在黃昏以後
周麗珊 鬥獸場
阿三 公民教育課
謝曉虹 智利/中國/香港/__
莊仁傑 祖國的意義──送一些字,給反國教朋友
阿米 今天應該更高興
陳秉鳳 讓潮退
下回待續.地獄精神系列
李維怡 封印(二)
訪談.鏡像作家
郭紹洋 同代人甲的人 站在「外緣」寫作:麥樹堅
霍芷晴 同代人乙 急促的緩步:可洛
專欄
曹疏影 糖球罐子 雨世界
周耀輝 紙上染了藍 嬋。娟
袁易天 滿頭大汗 支離破碎的十一月
專題:本土文學出版小輯
羅樂敏 啟首語 末日的橫切面──2012年香港文學出版盤點
譚以諾 裨史──試談幾部小說的歷史書寫
鄭政恆 經典──談2012香港名家作品結集
心雪 說城──2012年香港城市書寫的走向
艾德加 小人物──讀向西村上春樹作品裡的香港人形象
易服 陳素珊 x《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漫畫騎劫文學 Wu Lo x《雙城辭典》
字花編輯部 對照──未能一一概括的漏網之魚
喧囂與躁動
文學的減法──瑞蒙.卡佛小輯
盧勁馳 啟首語
黎紫書 畏此簡書──誠實地寫作
河西 小說不可能無中生有──雷蒙.卡佛訪談
河西譯 雷蒙.卡佛詩五首
周漢輝 當我們談論那些詩時,我們在談論甚麼?
文學踩入劇場
俞若玫 鋼線上的誘惑──新文本的創作實踐
文學踩入視藝
潘曉彤 李正文 如何「天天向上」?──榮念曾專訪
文學踩入視藝
字花編輯部 啟首語
馮嘉汶 只有視覺經驗的旅遊
廖偉棠 身是客
俞若玫 藍衣的口袋──寫在利物浦Blue Coat Art Centre
曾淦賢 哀悼攝影──致Ernest Cole與Sabelo Mlangeni
陳芊憓 兩生花
陳子鍵 過客
魂游 我也不過是那些從你身上吃吃喝喝的混混兒
何杏園 陳平 香港設計史不能繞過的名字──靳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