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
第45期字花語
惑步
/黃靜
七月《字花》 改版, 四面八方湧來意見。大家喜愛更小巧的開度、嶄新的翻揭感;但嫌字體太小,認為我們欺負年長讀者(現在連八十後的讀者皆自認上了年紀)。他們或覺內容滿瀉、或指出「字元」 版詩作的頁面設計過於冒進魯莽; 又或批評嘗試回應社會本土熱議的封面專題出現種種缺失, 然後又驚訝於鍾玲玲久別重逢的新作〈最後的文學自傳〉所帶來的震撼悸動……
今期字花「 從善如流」,調整處處,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然而雜誌仍然希望摸索一條更大膽的道路,思考一個個更難定論的問題—— 例如: 究竟文學雜誌能否真正成就跨媒體的實驗、開發文學的政治性,而非止於以文學介入政治。
今期封面專題「大寫同志」 面對的, 是一個以壓倒性的快樂抗爭而建築起來的語言世界。「 我們」直面「他們」 備受壓迫的傷痛、同志群體裡的邊緣,詰問同志或性小眾的定義與界限,甚至把同志視為「可以很討厭」的平等生物。我們尋求的, 是隸屬此時此刻的另一種尖銳聲音。
第三部分「啞光」有「卡繆在香港」 的小輯—— 適逢卡繆誕辰一百周年,各個文學的角落也正借此回溯。我們選擇發掘他和存在主義對香港文壇、作家之確實影響, 可算是被遺忘的關鍵角度。駱以軍螫伏數年、在艱難處挑戰自我的新作《 女兒》逐漸成形,今期起始連載。而黃碧雲在讀過鍾玲玲上期〈生而為人〉 的十一個章節、並與鍾在字花改版派對上重逢以後,寫出了令人動容的回應。
即使內容紛陳,文學的對話總是珍貴的。專注書寫邊緣基層的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查爾斯· 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 )如是說:
「 重要的是, 以多美麗的姿勢越過火坑。」
文學之呈現,如何毋須屢屢自視弱勢,而又泰然自若地展現其存在;火坑在下,猶豫惑步總少不免,唯拿捏好穿越時的精準姿態,相信便是字花改版以後役役操練的課題。
《字花》第45期目錄
。分秒
作者簡介
現場
黃靜 主編語 惑步/
字花編輯室/交流 你尚未認識的東歐文學/
譚以諾/出版 《g先生:關於宇宙創造的小說》/《聲的資本主義》/
字花編輯室/Festival 北歐犯罪小說晒馬/
楊天帥/錢 待餵的貓︱︱藝發局資助點評/
作家與a
林越慧 李維菁與盒子/
西西連載
西西 非洲夏娃系列﹒二 辛巴/
封面專題︰大寫同志
洪曉嫻 啟首語/
游靜 22年後/
黃宇軒 非中產同志美學/
張婉雯 無需要太多/
林國賢 看見同志:繁繁香港同志書寫/
阿三 文學同志在哪裡?/
小風 孩子,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張萬康 軍中風物/
譚以諾、洪曉嫻 由香港同志走到台灣文學——筆訪朱偉誠/
Liz 她和她在工廠大廈的雜誌社/
。雜音
作者簡介
變頻文字X顏色互譯
Core Lo x 陳芳芳 330mL棉花糖/
字元
陳官 《小劉伶》(節錄)/
白懿 孩子/
朱健滔 時態詞典(一)/
李金佳 水子/
舒婷 無煙無悔/
淮遠 一分鐘和兩分鐘單人囚禁 /
廖偉棠選詩
童來 壞人節/
楓靈 消失之於國界地圖——董啟章《地圖集》讀後記/
河西 無馬之馬/
馬晨洋 我早已爬上山頂/
廖偉棠 騰挪與消失的技術/
未能盡錄——編輯點評
羅樂敏X曾淦賢 分殊的語言/穩穩妥妥/
。啞光
作者簡介
未完成
駱以軍 女兒:房子/
黃靜 答問駱以軍——AI少女機器人設計圖芻議/
鉤沉:卡繆在香港
譚以諾 致卡繆——我們存在主義的文學地圖/
鄭政恆 荒謬與反叛——卡謬與香港小說/
潘國靈 存在主義——成長畫板上的一抹底色/
顏訥 一場自由與虛無的流行性感冒——簡論台灣、香港五○至七○年代存在主義傳播現象/
專欄
連載 鍾玲玲 生而為人(十二至十五)/
特稿 黃碧雲 生而為之——回應〈生而為人〉/
周耀輝 紙上染了藍 不女。君君君君君。不男/
葉愛蓮 閱女錄 變臉/
備忘
茄茄 《斷章》在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王樂儀 在悲劇時代下種一塊地——「我地」文藝復興2013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