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期
第81期字花語
/關天林 不能忘記萬人踏步,讓此島產生的輕微震顫。
「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托身於希望島。」米歇爾‧圖尼埃(Michel Tournier)以《禮拜五──太平洋上的靈薄獄》重寫《魯濱遜漂流記》,同樣叫魯濱遜的主角把荒島命名為「希望」。
「靈薄獄」(Limbo)指天堂地獄之間的不確定地帶。新魯濱遜掙扎求生,與孤獨共處,不斷面對善惡的拷問,逐步質疑社會、語言,以至自我的存在。後來,他在島中央的深處找到容身之所:一個的剛好容納他蜷縮在內的「子宮」。沉溺過後是危機感,他辯證地感受到,完全自足的個體就是個體的末日,與其退縮、苛索,不如藉工作承擔起自己的命運。
島,在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裡是人性的舞台,也是一面鏡,倒映出人的有限與無限,《靈薄獄》如是。茫茫大海,安全感無從寄生,但人活著本來就沒有便捷的路,社會變革也沒有,我們都面對著腳下的浪潮和頭上的遠空。
如果香港是浮城,在陸沉淪陷與離地飄浮之間,人工島許諾了怎樣一個虛幻的未來?活躍於工程界和環保運動的黎廣德心中有數。地球若淹沒,高山變成島,新建的浮島是出路嗎?譚劍的小說,島山相映,以科幻寫實之筆寫出警世的輪回事件。克里米亞半島夾在俄國與烏克蘭之間,韃靼人又處於半島的文化邊緣,仍然堅持發聲,譯界選來Seyare Kokche的自白和詩句,值得細聽。
每人心裡都有一座島,以遺物砌出來,就是回憶與想像的棲身地,「小島靜舍」的訪客,在張志偉帶領下彼此摸索著抽象的形狀。對廖偉棠來說,島是離散的意象、騁馳的意象,歷史與個人的祭奠重疊,彷彿隨時從海平面冒出另一座靈薄獄。大江健三郎本人非常看重的爭議文本《沖繩札記》,在董啟章、黃念欣旅途後發生的一場讀書會中,套進香港當今的社會政治語境,既有啟迪也有困惑。或者,即使有利志達以畫詮釋島的頑強與飄忽,島的諸貌還是難以掌握,但說到圍繞著島的種種關係,「展讀」有望能提供一些入口。劉克襄一連六期的特別專欄也像列島,準備好把新系列專題「我城在他方」的不同面向交錯串連起來。
有島就有希望。也許,希望總以島的方式顯現?所謂島,終究是深深相連的。
《字花》第81期目錄
完整目錄
專題:島
展讀‧島
關天林/啟首語
利志達/a rock
廖偉棠/島詩三章:父之島、民國與島、憐島
金靜/「明日大嶼」:香港人的罪與愚──專訪黎廣德
文本
曾繁裕/無法代入の島──記《沖繩札記》讀書會
彼此
以島還島──「小島靜舍」創作聚
譯界──半島上的韃靼
訪克里米亞韃靼作家Seyare Kokche
詩選譯
譚劍/島與山
雙島紀行‧第一回
劉克襄/跟大媽去看野豬
專欄
黃炳專欄/炳觀點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十三站 地誌文學
第十四站 侶倫
續航指南
一個故事
米哈/尤斯與歐克
卓韻芝/海豚抽煙
書評陣
李日康/酒肉穿腸過後──《食字餐桌》書評
黃潤宇/幻覺支撐我們活下去──讀米歇爾‧法柏《雨必將落下》
匡翹/如是看見 不再旁觀的年代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土星冥王星會合啟動革命大門
特約
鄧樂兒/「解N會」仍未解散:專訪愛麗絲的後戲劇劇場研究室
四手聯彈──五四
丘庭傑/五四與香港:白話文運動作為連結的一面
李薇婷/五四與香港
邱貴芬/台灣新文學一百年
楊焯灃/誰的一九一九?五四在世界
寫真
柳廣成/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起格
王良和/洗澡
李曉愚/特別
嚴瀚欽/等待
周漢輝/告別詩
村正/對座
吳見英/精靈
雲樹/房間
韓祺疇/燒掉房子
本事
吳見英、嚴瀚欽、村正、雲樹
連儂牆
曾魂/壯舉
黃可偉/那滄桑而青春的黃雨衣
凌冰/隧道
重寫本土
麥樹堅/對面海
壓卷
李薇婷/反離散究竟在「反」甚麼?——史書美教授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