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
第88期字花語
啟首語:物現
/關天林 物在人在,人去物留。
遷徙的時候到了,你必須執拾,於是,它們現身了。
物山物海。屬於你的記憶,不屬於你的關係,一一賦形具體。平時隱身的物,原來如此纏身,你一點也不能輕視。一旦怠慢,讓雜物衍化為物累,你再喘著氣求人接收,已是太遲。
物的沉默是考驗,逼我們面對,但沉默的壞處是,我們輕易就把具象過濾為數字。當我說「一座座口罩山」「今日在海灘清理了一噸塑膠垃圾」,你或會皺眉嘆息,但這一分鐘的擔憂,卻未必能延續,更遑論在下一步的消費行為獲得反饋:節日的面具、即食麵的包裝,還有,各式漂亮的容器,要買來收納更多未來的精緻(沒錯,我要反省)。
如果地球也是物,我們又怎樣像丟棄其他舊物一樣丟棄它?在設想回收地球升級再造的可能性之前,不妨投入一條或許能與緊纏著地球的消費鏈抗衡的,易物鏈。
本地農夫結青說的,是物從地裡來的故事。香港的泥土,接收非本地的品種,開出繁花盛果,入饌之後,風的香氣,又回到身體裡。過程像個搖籃,孕育與養育。物再次落在地上,是深水埗仍然熱鬧的夜冷。袁智仁見證庶民的經濟在物的輾轉間摩擦著圍城,棄物雖經歷人情涼薄,但夜不冷。另一邊廂,有藝術家像林若曦和張瑋晉,從地上拾回棄物,賦予新的身體,讓它們重新轉動、發聲,開始訴說新的故事。
物可易,物情卻不可逆。朱少璋、張婉雯、楊天帥、李日康、劉清華、許雅舒,六人各自翻攪記憶,辦了一場選物展,展示無心的交遇或有意的輪迴。緣生緣滅,砂煲罌罉,其實都有物可尋。神呢?眾神退場之後,原來又是一幕幕物的現身,李屏瑤的小說,寫的是未來,也逆溯著靈魂無處安放,於是拜物為神的當代。自然界在當代也被壓榨、分解為技術之物,Freke Räihä寫瑞典樹,擬仿客體化的操作,勾出物質共存的脈絡。結果,從農事到草木,我們兜圈般,一步步換到了一股生長力量,它蕪雜,卻紮根於地土,驅動著易物鏈的延續與更新。
正因為纏身,所以不得不格。隨新系列「格物」而來的,還有新專欄「物語」,游靜、唐睿、顏峻將每期分享各種物的羈絆。「沒有記憶的人」生於世間,還是和死物有點分別,洪昊賢系列小說,每期打撈一個活著的人物。
擱筆之時,它們還在。物是人非事事休,到物也非物,人間也可以撤換了。
《字花》第88期目錄
目錄
關天林/啟首語:物現
人物
金靜/一個人的抗爭,一個人的山檸柑
袁智仁/夜冷的一門經濟課
張煒森/更新「物」與社會的關係,從升級再造說起
彼此
張婉雯/茶杯裡的理智與情感
楊天帥/二次大戰牛奶
朱少璋/「二手」典故
許雅舒/豉油
李日康/消失
劉清華/從土裡來回人間
譯界
為燃燒而生
Freke Räihä/瑞典樹
專題小說
李屏瑤/走神
物語
游靜/毛巾頌
唐睿/周作和父親的樓梯底舖
顏峻/對象
漫漫:消失
韓幸霖
日安焦慮
黃炳專欄
炳觀點/變成滑鼠衝向她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揸寶馬送大麻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五站——《我城》
第二十六站——武俠小說
續航指南
書評陣
應亮/重逢:讀《抗命女聲》
林三維/妮可的分身——讀妮可‧克勞斯《烏有》
陳子馨/未言說與暗示的敘事者:談露伊絲‧葛綠珂詩中的先知與詮釋者語言
二端斜說
黃涵榆/大衛‧格雷伯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李薇婷/假如把藝術視為一種物質化的生產方式
楊焯灃/弱者的武器:日常抵抗
起格
飲江X陳子謙/對寫三組
milo_sophy/如果我們沒有性慾
岸賢/詩三首
空‧龍貓/詩兩首
景/我還沒有看見他變老
貓與海/龐然巨物
馮曉彤/Sometimes I really
恆/台北四天三夜
廖宇青/唯有無聲無息地愛——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季軍
壓卷
劉亮雅/學舌‧後現代‧民族主義:一九九○年代台灣後殖民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