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
第96期字花語
啟首語:
不求共鳴
/關天林 我們都一樣,膽怯、狹隘、野蠻。
連日陰雨終於結束,久未曬太陽的我們走在街上,有這樣的一段對話:「生命就是需要陽光啊。」「蝙蝠呢?黑夜才是牠們的世界。」「但沒有太陽營造的環境,牠們也是不能存活的吧。」「這講法也太寬泛了吧,生命就這樣被定義了?」
日光之下,各有不同需求和存活的方式,大概才是生命。即使是最強大的單一光源也無法框限。
在前蘇格拉底的希臘思想裡,靈魂是一切生命形式所共享的,生靈可以轉化,而且彼此同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認識人的自我變得首要,理智優於激情與本能,人也被置於進化/退化圖式的中心。亞里士多德重新觀察自然世界,肯定生命的不變量,把邊緣化的植物也納入生命的豐富現實。理性、自主固然是人所獨有,也只是活著的其中一種功能罷了。
但我們終究逐步走上了自視過高、背離自然的路。幾千年來,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早被證明了,正如加里‧斯奈德所說,「是自然界的問題兒童」,不但不珍惜資源,更自相殘殺,「一個社會如果粗暴地榨取環境,對人類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只不過在發動戰爭、種族滅絕之前,我們早就劃出了藩籬,武裝起自己。
近年的環境危機,讓我們警醒,人類和自然界的倫理是相通的。「自然」的拉丁語natura有誕生、過程的意思,是流動的大道。地球也本應是共鳴的過程,但我們卻以引以為傲的語言截斷、扭曲了交流,以「動物」籠統地指稱彷彿沉默的萬千種(以至未知的)生命體。但語言既然有這力量,我們何不也從動物這裂口開始,把原本對立出去的人放回觀察、距離,以至沉默的倫理之中?
我們找來梁柏練、謝曉陽和一隻羊對談(?),相處短短半晝,未必交心,但也在城市的邊陲放牧過一段經歷。我們又走訪序言和森記,觀察這兩間貓書店所打開的文化風景,也恍若置身獨特的生態圈。如果可以構建一座動物圖書館?相關論述、書寫愈來愈豐富,是時候準備了。
羅貴祥提出「獸氣」的觀念,指陳那種靠近其他物種,與之同呼吸的書寫,陳燕遐從美國應對城市郊狼的方式,對照我城野豬的際遇,趙曉彤回憶生活跌碰時萍水相逢的貓,為彼此陪伴而欣慰,彷彿重獲治療的力量,陳嘉銘的曱甴驚魂記,結局原來可以不是非死即傷,而是留下感通的餘地。
作家總動園記錄七種親密關係,組成親情愛情以外的情感面貌。西西三首動物詩,以一雙慧眼穿透異類的對峙,裸命記有劉偉成、璇筠、驚雷、李文靜和周丹楓的反思和控訴,譚劍小說把人類放逐到食物鏈最低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水熊阿蟲畫的海報,以顛覆的人間展現了蓄養與極權的相通。
眾生背後,走過漫漫長路,和解與共存,也將是艱澀的歷程。在這顆星球,這趟旅程上,我們的足印從來就交織在一起,不求共鳴,但願誰也不必為誰魂飛魄散。
給在另一個世界曬太陽的居居、Bobby、毛毛
《字花》第96期目錄
《字花》三月號
#動物心友會
____________
完整目錄
文藝優先座
明信片
黃綺琳/在台北過年
PW/個個都走
關天林/啟首語:不求共鳴
動物心友會
作家總動園
張煒森/梁柏練 X 謝曉陽:我自然觀察你個自然觀察
西西動物詩
可怕的動物(胡愷昕 繪)
壁虎(Yip Jung 繪)
長臂猿(林建才 繪)
鄧樂兒/我是貓,也是店長——訪序言書室店長未未和店員Timmy
陳澤霖/疫下讀貓、讀書與讀人——夜訪森記書店
動L──動物圖書館
譚劍/In the name of homo sapiens, homo deus and homo economicus
羅貴祥/獸氣眾生
裸命記
璇筠/除草
李文靜/鼠輩
驚雷/清零
周丹楓/我們,魚
劉偉成/野豬徑
斷代史
趙曉彤/這些年,我騷擾過的鋪頭貓
陳嘉銘/我和曱甴的一段情
陳燕遐/郊狼、野豬與倉鼠
漫漫:非人
區華欣
葉長青
特稿
楊喜盈/回應時代的《IT狗》——訪李卓風
物語
游靜/院事(三)
唐睿/周作和那男孩
顏峻/科學
曹疏影專欄
香港偏偏見/企廟街的晏晝
起格
盧卓倫/短兵相接——珍珠耳環
勞緯洛/夢與馬
瓦倫司/失去
曾瑞明/詩兩首
飲江/蟲洞不一
采薇/姐姐
許然/逃,同時
陳肇廷/貓和疤痕
解像
文海林/重訴與重塑──創傷書寫小輯前言
蔣興儀/創傷的見證敘事:進步敘事與悲劇敘事
黃柏熹/創傷、他者與重認──並讀陳雪《惡魔的女兒》與董啟章《香港字》
丘庭傑/碎片折射下的陽光──蘇苑姍《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的疾病誌寫作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三十九站——古蒼梧
第四十站——天地圖書
續航指南
楊佳嫻/復仇的路上,明日的路上──讀陳子謙《鬼火與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