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
第57期字花語
逆生長
/譚穎詩
京城的藝術區裡,擺著不少幽默的明信片,其中有些改自火紅年代的政治宣傳畫,畫面上穿著軍服的主角,表情煞有介事,卻配上輕鬆的標語。我讀到的一張,上面畫著兩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孩子,一男一女,舉手作敬禮狀,旁邊的標語是「嚴肅活潑」。我問同來的友人,原來的標語是甚麼,他卻告訴我這就是原話,而且是校訓,早就寫在每天經過的小學禮堂內。「嚴肅活潑」,一字不改已經有莫名的滑稽──大人要求小孩具備矛盾的特質,既成熟老練又不失童真,拘謹專注而又要有好奇心。這注定是無法達到的校訓,而世世代代的小孩卻在這樣的目標下,為無法逼近的虛無而努力。大人對小孩的想像如此地失實,使我們幾乎忘記,自己也曾切切實實地有過幼稚的童年,只是隨著年月,很多理所當然的認識悄悄剝落,衰老成頑固的大人。
是時候重新認識兒童了。書架上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書多得翻不完,但何不閉上眼觀看自己,那曾經有過的兒童的心?今期封面專題「童萌誌異」,叩響緊閉的記憶之門,用現在的目光讀一次熟悉的過去,直視兒童繁雜的靈魂,我們會發現所謂純潔和天真,不過是兒童的一個片面;要還原真實的印象,也不能對其他特質視而不見,包括那些我們無法宣之於口、極力壓抑,但確確實實閃現過的欲望和創傷。
我們總驚訝於兒童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他們對待事物如遊戲,往往背離既定的法則,而這卻正正是創作的起點。今期字元的創作徵集「奪像實驗」,挑戰作者對固有情節的戀棧,從影像和聲音的領域,重奪文字的主導權,收來的作品不乏趣味,質素之高也甚至亦超出我們的預期。除此以外,唐睿的特稿引介蒂莫泰.德.豐拜勒的青少年文學作品,在英美通俗小說風潮下,重提法國的書寫傳統,強調知性和啟蒙,亦不失為成人反思閱讀的一次探討。
評論專題「浮世作家石黑一雄」,以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為焦點,移民經歷使他筆下的記憶傷痕纍纍。孤雛意象如何籠罩他的寫作,而當中又體現了怎樣的世界意識?馬建、林經桓、徐晞文、Tammy Ho Lai-Ming將就其著作撰文並審視其意義。引起廣泛關注的電影《刺客聶隱娘》上映,帶觀眾重回「想像的唐代」;眾綴邀得郭詩詠和李日康,以文學的眼光端詳電影的詩意,與遙遠的唐傳奇作跨界對話。
下筆的時候,眼前有兩個迥異的兒童:廣告裡說出「我想儲錢買樓」的五歲女孩,以及一個每逢聽完母親說故事,總會嚎啕大哭的嬰兒。大人是有多善忘呢,總忘記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不僅未長成投資的概念、未習得對金錢的焦慮,更未學懂說裝模作樣的話。他們其實只是一種特別擅長聆聽的善良生物。
《字花》第57期目錄
執編語
譚穎詩/逆生長
。分秒
作者簡介
對談
西西╳何福仁/平面國的空間和色彩
作家與a
字花編輯室/夏曼.藍波安與海洋
封面專題︰童萌誌異
盧勁馳/啟首語
鄧正健/向兒童學習
麥樹堅/聖櫃
字花編輯室/解讖之檻— 讀者問卷徵集
余婉蘭/童生容顏
李越民、張穎恒/世故、色情及擁有夢想的兒童:在純潔邪惡之外
潘國靈/踢腳慧嬰
何倩彤/倒三角
。雜音
作者簡介
字元
奪像實驗徵稿
黃君榑/第一影像
陳怡君/吐沫
王靖/象牙球
林宗翰/鯨語
鄭卓文/炸蝦
小倩/亡
陳滅/顛簸時代
黃駿/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李梓榮/穿黑衣的女人(上)
黃燦然選詩
瞇/切菜是切著活生生的道理
洪昊賢/請尊重我當事人讀詩的權利. 四則
崔舜華/聖殿
青城的人/走到城市來的故鄉
洪慧/真是討厭得不得了
謝旭昇/寓言
未能盡錄——編輯點評
曾淦賢/編輯奪像,或奪去編輯的象
何杏園/夢或神秘女子
「我城, 璀燦的背後⋯ ⋯ 」徵文比賽
蔡心悅/鳥語
莊世圖/深水埗的輪子
俞康/我城,璀燦的背後
。啞光
作者簡介
未完成
董啟章/心
特稿
唐睿/挑戰流行的青少年文學模式 ─ 蒂莫泰.德.豐拜勒(Timothee de Fombelle)的青少年文學探索
評論專題:浮世作家石黑一雄
查映嵐/啟首語
馬建/文學記憶與懷歸— 移民與流亡之間的石黑一雄
林經桓/石黑一雄小說中的世界主義
徐晞文/被世界遺忘的創傷— 讀石黑一雄《浮世畫家》
Tammy Ho Lai-ming/遺忘過去: 關於石黑一雄《埋藏的巨人》和陳冠中《盛世》的十九個想法
眾綴
陳子謙/從激流中盜火
鄧樂兒/旁觀自身之痛苦— 讀黃碧雲《微喜重行》
郭詩詠/照鏡與磨鏡— 侯孝賢的《聶隱娘》故事新編
李日康/《刺客聶隱娘》的語言及其他
專欄
陳麗娟/貓皮閒話 櫻
黃仁逵/散稿 靜物鏈
備忘
衛禹蘭/別樣的人生, 別樣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