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
第60期字花語
親愛的加班狂
/譚穎詩
夜半三時,編輯一致認為是最尷尬的下班時間。尾班地鐵開出後,就連便利店都打烊,而除了到處巡邏的的士,新蒲崗就只有圍起了大半條路的膠馬,閃著黃色的改道燈。編輯A住得太遠,為免休息時間被漫長的車程折騰淨盡,便下定決心在公司過夜;而連續工作十三小時的編輯C盯著電腦像凝固了一樣,良久終於說了一句話:「為甚麼非得要在新蒲崗這麼偏僻的地方做雜誌?」
對啊,為甚麼?字花先後搬了三次辦公室,但和舊址仍不過是一街之隔,官方答案:因為近貨倉。編輯H更正:「才不是,是因為情意結。沒看過也斯的那首詩嗎?」
那首詩指的便是節奏如雨徐徐滴落的《新蒲崗的雨天》──
我們在別人放工的時候回去
狹小的報社
背後的櫃上壓滿蒙塵的舊報
人們都離開了
我們還留下來拆信
希望拆出一首詩
一朵花
一聲招呼
裡頭寫的是《中國學生周報》,那時編輯部在四美街,離我們現在的辦公室不過五分鐘路程,但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中國學生周報對香港文學的影響之深自不待言,當時參與過編輯工作的文藝青年,後來都成為一些繞不過的名字。同樣是編輯,他們拆信,我們收電郵;他們排鉛字,我們斟酌色彩和呈現;他們喜歡詩,我們也喜歡詩。我們都喜歡以文學的方式,吐露自身的秘密,與城市相處,想像生活的種種可能和不可能。
除了《中國學生周報》和字花,這些年來香港還有過許多許多人,為了做這樣的文學刊物,「在這很晚很晚/人們都離去了的時候」,坐在報社、Café、大學圖書館裡,或獨自一人在家,以客廳充當編輯部,拆信、排版和校對。他們成為無可救藥的加班狂,沒有老闆督促,卻仍相信一些人正期待看另一些人的文字,在現實的四壁上開一扇無邊際的窗。
香港文學便是在城市狹窄的縫隙之間,互相連結和生長。十年來,為字花加班過的人不計其數,謹將此文獻給那些親愛的加班狂(以及他們的肝)。
傾談至夜深
總還有計畫
還有下一次怎樣
那時我們相信
有些東西不會煙圈一般輕易消失
喝了幾杯酒
互相鼓勵寫偉大的小說
分手的時候
我們走向街頭
在人群中分散
(《字花》60期,是為記。)
《字花》第60期目錄
執編語
譚穎詩/親愛的加班狂
。分秒
作者簡介
現場
叔怪/廖偉棠《異托邦指南/閱讀卷:魅與祛魅》
啞瓷/等我聽聽心講乜:短評董啟章《心》
夕樹/他離開了,卻散落四周──也斯紀錄片《東西》
歐時/與王家衛對倒──劉以鬯紀錄片《1918》
對談
西西X何福仁/改造猩猩、智力管制、狙擊手、危城
封面專題:《字花》竟然十年
譚穎詩/啟首語
。雲上播種
洪曉嫻/辦一本不可能的文學雜誌!──訪問創刊編輯袁兆昌、鄧小樺、謝曉虹
何杏園/三問舊編輯
。攀緣視界
羅文樂、白雙全/點評封面設計
字花編輯室/造過的字
李薇婷/跨界X文學X洛楓X《字花》
。在地栽花
Core Lo/埋版夜寫生
陳東禹/黑暗中,做一個手持火炬的人
字花編輯室/編輯室靈異詭故
。無花薔薇
盧勁馳/所謂左翼,一個編輯定位的問題
羅永生/當文化遇上政治
黃子平/驚蟄筆記
。雜音
作者簡介
字元徵稿:破
何杏園、曾淦賢/破蔽瞻視,物之延異
鄧樂兒/縫
蔡傳鎮/Gone Boy
炎泳/2016奇異作品展
紅眼/缺肉之驅
洪慧/討債
余文翰/道旁
韓松/破
黃可偉/骨頭、塵泥與破土
淮遠/文兩篇
字元:十年選字
廖偉棠/漫
陳康濤/沒有資格
韓麗珠/失竊的腎
李昭駿/拜年
劉偉成/縫
李嘉儀/後台
。啞光
作者簡介
多聲道
字花編輯室/動盪的年代,我們創作
──六位青年藝術家對談
評論專題:翻譯@HK的前世今生
查映嵐/啟首語
李薇婷/理解「背叛」的必要──一位讀者對翻譯的幾層聯想
Christopher Mattison/翻譯折射文學──Snow and Shadow 編、譯、作者筆談
楊慧儀/大家想都不用想了,文學翻譯是不可能「對等的」
宋子江/承前啟後、以譯為鏡──漫談《詩潮》「譯鏡」
查映嵐/邁向可能的翻譯──專訪黃偉儀
眾綴
小土/再讀《我城》──論西西、潘國靈及謝曉虹《我城》中的生活想像
進行式
雙喜/《另一個人》,和其他
專欄
陳麗娟/貓皮閒話 空餘一身貓皮
黃仁逵/散稿 唱鐵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