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煮魚文化
水煮魚文化
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成立以來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2017年憑「新蒲崗地文藝遊祭」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獎。
水煮魚文化也可協辦到校作家講座、寫作坊、讀書會及書展。
團隊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已出版。
90尾後,熱愛咖啡和毛絨絨的生物。希望能探索生活至老。
處理行政及推廣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畢業,喜歡動物和逛水族館。養了一隻貓和一缸魚。
不懂寫作但喜歡寫作。
試驗著各種文字組合起來的效果。
喜歡烏龍珍奶。
懷疑有點渴睡,半夢半醒的生存著。
喜歡在每個轉角找喵喵,集圖鑑,擴展新地圖。也正嘗試拼砌出自己。
合作伙伴
見山書店位於上環卜公花園的大榕樹下,是間非常小的獨立社區書店,主售藝術文學類新舊書籍,并大力支持本土年輕作家作品。
成立於2009年,「書送快樂」是政府註冊非牟利團體,相信看書不但是知識和智慧之源,還能帶來無限快樂,並希望令香港成為一個喜歡閱讀、享受看書的城市。
團體肩負宣揚「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提倡與別人分享看書的快樂、提高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及兒童的語文及溝通水平及提倡通過閱讀增廣知識見聞,向知識型社會邁進的使命,並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書送快樂日」,為愛書人捐贈的逾萬本好書找新主人。活動特別選擇在高人流商場舉行,把看書、買書、捐書以及聽作者講座,融入行街飲茶的生活環節,讓書和日常生活更貼近。此外,團體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經常與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院校合作,提供訓練講座及實習機會,讓他們對策劃大型活動及物流安排等,有更全面認識及掌握。
2010年,因著林載爵先生,在台北書展引入各地小出版社參展,香港小出版社首度曝光,並獲廣泛關注。七年後,台港獨立出版越來越活潑、活躍,同時香港在強大政體治下發生多宗事件,危及出版界人身安全。無人知道政體給的界線在哪,準則如何,儘管如此,仍有一群人不畏懼,在書業低迷、安危未卜的狀態下,堅持自己的出版理想。來自香港的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及Book B,成立52Hz出版聯盟,從香港出發,連結華文獨立出版,互相照應、照顧。
縱然香港的獨立出版聲音貧薄,這裡還是有一群猶如寂寞的、52Hz鯨一樣的出版工作者,正在極力地以微弱的聲頻發出對志業絕版拒絕的呼喚。
52Hz出版聯盟宣布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正式成立。我們由五個香港獨立出版單位連結而成,希望未來加入更多盟友,集結力量以推動獨立文創出版工作,也願香港的獨立出版品能游活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本地以外的讀者能聽見我們的出版聲音。
「同讀」 可解作「同志友善的讀物」,亦可以解作「一同閱讀」。
我們希望透過供給性/別議題書籍;舉辦讀書會、講座、分享會;設置書攤、藝文攤位、閱讀空間等,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議題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由於香港的性/別教育不足,性小眾平權運動停濟不前。近年,隨著同志名人相繼出櫃,性小眾議題再度得到社會關注。女同學社認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更有深度及闊度的討論,同時亦讓性小眾運動持份者一起思考平權運動的各種可能性。2015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女同學社舉辦首個《香港同讀文化節》,進一步透過藝文活動及新媒體推廣性/別議題、推動性小眾平權運動。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空前成功。女同學社遂決定於2017年再度舉辦《香港同讀文化節》,讓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14 -16
Oct - Nov 2011
《字花》主辦:「造字」作品聯展
《字花》一向不甘囿於傳統文學雜誌模式,如創刊辭所寫:「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自創刊開始,由江康泉、智海兩位擔任美術總監,為本地文學讀者帶來嶄新的雜誌設計,多年來先後設立「漫畫騎劫文學」、「擲界」、「踩場」、「交叉感染」等欄目,嘗試溢出文學固有的邊界,尋找另一種觀看閱讀之道。雜誌以外,《字花》2008年參展「斷估唔拉」展覽(Para/Site 藝術空間──香港賽馬會策展工作計劃)、2009年底與民政事務局及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舉辦「字花園」、2010年與Totit合辦「詩生活」詩與手作聯展、2011年參展「深圳‧香港設計邀請展」等,均為我等實現此一理念的例子。
「造字」的展覽及出版,亦為貫徹上述理念的一次嘗試。「造字」原為《字花》的跨界創作欄目,2009年設立,由香港設計師Benny Au(區德誠)擔任策劃,雜誌編輯陳子謙與美術總監江康泉主編。每期製作之始,陳子謙先選取香港詩作佳句,再透過Benny Au與江康泉邀約設計師創作,以期透過字體排印設計(Typography Art),重製詩歌經典,展現中文方塊字之美,以另一途徑推廣本土詩歌。由2011年10月14日起,《字花》將於香港設計中心展出「造字」作品,包括:
一、陳滅〈到七十的路──回歸十年紀念之二〉/ 區德誠設計
二、馬朗〈北角之夜〉/ 畢學峰、李海桂設計
三、劉火子〈都市的午景〉/ 黃炳培設計
四、廖偉棠〈皇后碼頭歌謠〉/ 陸國賢設計
五、鍾國強〈水井〉/ 两設計
六、鯨鯨〈A1頭條〉/ 蔡永耀設計
七、鍾偉民〈乘車〉/ 王粵飛、曾國立設計
八、飲江〈聖靈降臨的敍事〉/ 李永銓、郭瑩懿設計
九、易椿年〈金屬風──防空演習印象〉/ 淺葉克己設計
十、戴天〈一匹奔跑的斑馬〉/ 劉小康設計
十一、黃燦然〈哀歌之六〉/ 中島英樹設計
十二、西西〈床前明月光──倉頡輸入法〉/ 李根在設計
查詢:3107 7922 / zihua2m@yahoo.com.hk (梁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