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煮魚文化
水煮魚文化
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成立以來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2017年憑「新蒲崗地文藝遊祭」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獎。
水煮魚文化也可協辦到校作家講座、寫作坊、讀書會及書展。
團隊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已出版。
90尾後,熱愛咖啡和毛絨絨的生物。希望能探索生活至老。
處理行政及推廣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畢業,喜歡動物和逛水族館。養了一隻貓和一缸魚。
不懂寫作但喜歡寫作。
試驗著各種文字組合起來的效果。
喜歡烏龍珍奶。
懷疑有點渴睡,半夢半醒的生存著。
喜歡在每個轉角找喵喵,集圖鑑,擴展新地圖。也正嘗試拼砌出自己。
合作伙伴
見山書店位於上環卜公花園的大榕樹下,是間非常小的獨立社區書店,主售藝術文學類新舊書籍,并大力支持本土年輕作家作品。
成立於2009年,「書送快樂」是政府註冊非牟利團體,相信看書不但是知識和智慧之源,還能帶來無限快樂,並希望令香港成為一個喜歡閱讀、享受看書的城市。
團體肩負宣揚「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提倡與別人分享看書的快樂、提高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及兒童的語文及溝通水平及提倡通過閱讀增廣知識見聞,向知識型社會邁進的使命,並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書送快樂日」,為愛書人捐贈的逾萬本好書找新主人。活動特別選擇在高人流商場舉行,把看書、買書、捐書以及聽作者講座,融入行街飲茶的生活環節,讓書和日常生活更貼近。此外,團體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經常與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院校合作,提供訓練講座及實習機會,讓他們對策劃大型活動及物流安排等,有更全面認識及掌握。
2010年,因著林載爵先生,在台北書展引入各地小出版社參展,香港小出版社首度曝光,並獲廣泛關注。七年後,台港獨立出版越來越活潑、活躍,同時香港在強大政體治下發生多宗事件,危及出版界人身安全。無人知道政體給的界線在哪,準則如何,儘管如此,仍有一群人不畏懼,在書業低迷、安危未卜的狀態下,堅持自己的出版理想。來自香港的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及Book B,成立52Hz出版聯盟,從香港出發,連結華文獨立出版,互相照應、照顧。
縱然香港的獨立出版聲音貧薄,這裡還是有一群猶如寂寞的、52Hz鯨一樣的出版工作者,正在極力地以微弱的聲頻發出對志業絕版拒絕的呼喚。
52Hz出版聯盟宣布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正式成立。我們由五個香港獨立出版單位連結而成,希望未來加入更多盟友,集結力量以推動獨立文創出版工作,也願香港的獨立出版品能游活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本地以外的讀者能聽見我們的出版聲音。
「同讀」 可解作「同志友善的讀物」,亦可以解作「一同閱讀」。
我們希望透過供給性/別議題書籍;舉辦讀書會、講座、分享會;設置書攤、藝文攤位、閱讀空間等,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議題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由於香港的性/別教育不足,性小眾平權運動停濟不前。近年,隨著同志名人相繼出櫃,性小眾議題再度得到社會關注。女同學社認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更有深度及闊度的討論,同時亦讓性小眾運動持份者一起思考平權運動的各種可能性。2015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女同學社舉辦首個《香港同讀文化節》,進一步透過藝文活動及新媒體推廣性/別議題、推動性小眾平權運動。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空前成功。女同學社遂決定於2017年再度舉辦《香港同讀文化節》,讓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直面鍾玲玲:文學沙龍】一場創作生命的答與問
【直面鍾玲玲:文學沙龍】
一場創作生命的答與問——鍾玲玲與《生而為人》
鍾玲玲《生而為人》:「我非得再說一遍,是的,文學存在,因為我享受了它」。
日期: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6時
地點:艺鵠書店(aco_books) 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14樓
主講:鍾玲玲
嘉賓:董啟章、韓麗珠、鍾曉陽
主持:黃靜
主辦:水煮魚文化、《字花》
此活動需報名留座(在面書click going不算)。請在這裡留座:http://goo.gl/QdCaek
(由於報名踴躍,場地所限,7月24日下午4:15後填表的朋友將列入後備名單中。謝謝各方朋友支持。)
1979年,鍾玲玲出版第一本詩文集《我的燦爛》,記述她參加保衛釣魚台的示威行動,被抓上警察廳的心路歷程;九年後出版散文集《我不燦爛》,1987年出版小說《愛人》,深入意識的心理流動。1991年出版《愛蓮說》,書信日記並列。傳奇且蘊藏無數密碼的《玫瑰念珠》則於1997年出版。鍾玲玲2013年於《字花》專欄重新連載發表作品,最終結集成《生而為人》,隨50期《字花》送出。
《生而為人》出版,鍾玲玲也即將在其寫作生涯中首次公開直面讀者,與作家董啟章、鍾曉陽、韓麗珠及《字花》編輯作一輕鬆而又不失重量的文學沙龍,以其對生命與誠摯之根本,一同討論、坦誠自述創作之迴廊、實驗與自省、生命的激情、錯愕與平靜;並以宗教感的肅穆語調,包裹熱情。藉此緣會,我們希望聚合各方不同視角識見的作者讀者,站在同一地階上,平等而舒暢地抒發各自見解,不吝熱愛、詰問、疑惑或是細析,也不吝是向著新作《生而為人》或是鍾以往的創作;鍾玲玲,讓我們發問討論,沉著聆聽,在一言一語之間,享受文學之所存,所在。
─────────
董啟章:小說家、文學評論人,本年度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著作頻繁,重要作品包括「自然史三部曲」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最新出版作品為《美德》(2014)。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短篇首獎,首屆、第二屆紅樓夢獎評審團獎,作品亦多度獲得書獎。
鍾曉陽:廣東梅縣人,香港作家。十八歲完成處女作《停車暫借問》,轟動港台,並奪第三屆聯合報小說獎,著作有《哀歌》、《燃燒之後》、《遺恨傳奇》、《春在綠蕪中》、《槁木死灰集》等。最新出版作品為《哀傷紀》(2014)。
韓麗珠:香港作家,七十年代末生於香港,著有《離心帶》、《縫身》、《灰花》、《風箏家族》、《寧靜的獸》,與謝曉虹合著的《雙城辭典》及合集《Hard Copies》。獲第20屆台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另《灰花》亦獲2009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及第三屆紅樓夢獎推薦獎,作品多度獲得書獎。
黃靜:《字花》雜誌主編。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明報》(世紀版)、《信報》編輯。現於《號外》撰寫專欄。專訪、藝術評論文章見《周末畫報》、《經濟日報》、《明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