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煮魚文化
水煮魚文化
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成立以來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2017年憑「新蒲崗地文藝遊祭」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獎。
水煮魚文化也可協辦到校作家講座、寫作坊、讀書會及書展。
團隊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已出版。
90尾後,熱愛咖啡和毛絨絨的生物。希望能探索生活至老。
處理行政及推廣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畢業,喜歡動物和逛水族館。養了一隻貓和一缸魚。
不懂寫作但喜歡寫作。
試驗著各種文字組合起來的效果。
喜歡烏龍珍奶。
懷疑有點渴睡,半夢半醒的生存著。
喜歡在每個轉角找喵喵,集圖鑑,擴展新地圖。也正嘗試拼砌出自己。
合作伙伴
見山書店位於上環卜公花園的大榕樹下,是間非常小的獨立社區書店,主售藝術文學類新舊書籍,并大力支持本土年輕作家作品。
成立於2009年,「書送快樂」是政府註冊非牟利團體,相信看書不但是知識和智慧之源,還能帶來無限快樂,並希望令香港成為一個喜歡閱讀、享受看書的城市。
團體肩負宣揚「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提倡與別人分享看書的快樂、提高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及兒童的語文及溝通水平及提倡通過閱讀增廣知識見聞,向知識型社會邁進的使命,並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書送快樂日」,為愛書人捐贈的逾萬本好書找新主人。活動特別選擇在高人流商場舉行,把看書、買書、捐書以及聽作者講座,融入行街飲茶的生活環節,讓書和日常生活更貼近。此外,團體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經常與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院校合作,提供訓練講座及實習機會,讓他們對策劃大型活動及物流安排等,有更全面認識及掌握。
2010年,因著林載爵先生,在台北書展引入各地小出版社參展,香港小出版社首度曝光,並獲廣泛關注。七年後,台港獨立出版越來越活潑、活躍,同時香港在強大政體治下發生多宗事件,危及出版界人身安全。無人知道政體給的界線在哪,準則如何,儘管如此,仍有一群人不畏懼,在書業低迷、安危未卜的狀態下,堅持自己的出版理想。來自香港的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及Book B,成立52Hz出版聯盟,從香港出發,連結華文獨立出版,互相照應、照顧。
縱然香港的獨立出版聲音貧薄,這裡還是有一群猶如寂寞的、52Hz鯨一樣的出版工作者,正在極力地以微弱的聲頻發出對志業絕版拒絕的呼喚。
52Hz出版聯盟宣布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正式成立。我們由五個香港獨立出版單位連結而成,希望未來加入更多盟友,集結力量以推動獨立文創出版工作,也願香港的獨立出版品能游活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本地以外的讀者能聽見我們的出版聲音。
「同讀」 可解作「同志友善的讀物」,亦可以解作「一同閱讀」。
我們希望透過供給性/別議題書籍;舉辦讀書會、講座、分享會;設置書攤、藝文攤位、閱讀空間等,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議題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由於香港的性/別教育不足,性小眾平權運動停濟不前。近年,隨著同志名人相繼出櫃,性小眾議題再度得到社會關注。女同學社認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更有深度及闊度的討論,同時亦讓性小眾運動持份者一起思考平權運動的各種可能性。2015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女同學社舉辦首個《香港同讀文化節》,進一步透過藝文活動及新媒體推廣性/別議題、推動性小眾平權運動。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空前成功。女同學社遂決定於2017年再度舉辦《香港同讀文化節》,讓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24 - 31
Nov 2009 - Jan 2010
字花園:詩人與設計師的實驗
字花園
場景在九龍公園,實驗項目:把本地詩人的文學意象融入公園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聯合本地文學雜誌《字花》,邀請香港本土詩人為九龍公園賦詩,再由視覺傳達設計科的師生,及專業設計師,就詩作及公園環境創作裝置。此展覽將為九龍公園遊人帶來破格的文學閱讀經驗。
此展覽旨在探討文學、空間、公園及遊人的關係,並以環境空間及視覺形式來呈現詩作。展覽期間,主辦單位亦會舉辦一連串活動,包括探討設計、藝術與文學的關係之講座,及公眾導賞團等,為作家、藝術家、設計師、及公眾提供互相討論、啟發的平台。
展覽地點:九龍公園
日期:2009年11月24日 至 2010年1月31日
網址:www.sd.polyu.edu.hk/textgarden/
( 可到此下載詩作及裝置介紹 )
策劃: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文學伙伴:字花
講座:
1. 文學雜交 藝術大同:文學 x 藝術經驗分享會
文學,一直保持著低沈而又堅實的成長。她一直默默灌溉並滋潤著藝 術家創作的泉源。這一次,不同邊界的藝術家、文化人聚首一堂,表白他們何以從文學出發,繼而衍生獨特的藝術成果。
時間:19.12.2009 1500-1700
主持:郭詩詠
講者:朗天(電影)、智海(漫畫)、馮美華(錄像)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A104K室
2. 文學的衣裳
文學若以書籍的面貌示人,則書籍設計就是文學給予讀者的第一印象。文學編輯、作者及書籍設計師如何為文學作品度身訂製衣裳?講者將分享箇中的血汗。
時間:10.1.2010 1500-1700
主持:呂文珊
講者:智海、陳滅
地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
3. 詩人與設計師對談 (1)(2)
是次參與計劃的詩人和設計師將分享合作的過程。
主持:蕭競聰
地點:九龍公園中國花園入口涼亭
對談(1) : 16.1.2010 1500-1700
講者:陳麗娟、陳滅、盧勁馳、林偉雄、區德誠,及參與之設計學生
對談(2) : 23.1.2010 1500-1700
講者:鄧小樺、呂永佳、鄭政恆、廖潔連,及參與之設計學生
4. 從文學呈視到文學基建
興建西九文學館的建議點出了文學的公共性,然而,博物館該如何向大眾呈視文學?字花園會是其中的一個可能嗎?
時間:30.1.2010 1500-1700
講者:何慶基、黃念欣、潘國靈、蕭競聰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A104K室
5. 詩歌唱遊字花園
詩 vs 音樂 vs 行為藝術
時間:9.1.2010 1400-1530
地點:九龍公園迷宮對開之廣場
參與詩人:陳麗娟、鄭政恆、盧勁馳、 呂永佳…
音樂:阿仁、阿信…
行為藝術:ger choi、 mayson、 歐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