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煮魚文化
水煮魚文化
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成立以來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2017年憑「新蒲崗地文藝遊祭」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獎。
水煮魚文化也可協辦到校作家講座、寫作坊、讀書會及書展。
團隊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已出版。
90尾後,熱愛咖啡和毛絨絨的生物。希望能探索生活至老。
處理行政及推廣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畢業,喜歡動物和逛水族館。養了一隻貓和一缸魚。
不懂寫作但喜歡寫作。
試驗著各種文字組合起來的效果。
喜歡烏龍珍奶。
懷疑有點渴睡,半夢半醒的生存著。
喜歡在每個轉角找喵喵,集圖鑑,擴展新地圖。也正嘗試拼砌出自己。
合作伙伴
見山書店位於上環卜公花園的大榕樹下,是間非常小的獨立社區書店,主售藝術文學類新舊書籍,并大力支持本土年輕作家作品。
成立於2009年,「書送快樂」是政府註冊非牟利團體,相信看書不但是知識和智慧之源,還能帶來無限快樂,並希望令香港成為一個喜歡閱讀、享受看書的城市。
團體肩負宣揚「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提倡與別人分享看書的快樂、提高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及兒童的語文及溝通水平及提倡通過閱讀增廣知識見聞,向知識型社會邁進的使命,並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書送快樂日」,為愛書人捐贈的逾萬本好書找新主人。活動特別選擇在高人流商場舉行,把看書、買書、捐書以及聽作者講座,融入行街飲茶的生活環節,讓書和日常生活更貼近。此外,團體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經常與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院校合作,提供訓練講座及實習機會,讓他們對策劃大型活動及物流安排等,有更全面認識及掌握。
2010年,因著林載爵先生,在台北書展引入各地小出版社參展,香港小出版社首度曝光,並獲廣泛關注。七年後,台港獨立出版越來越活潑、活躍,同時香港在強大政體治下發生多宗事件,危及出版界人身安全。無人知道政體給的界線在哪,準則如何,儘管如此,仍有一群人不畏懼,在書業低迷、安危未卜的狀態下,堅持自己的出版理想。來自香港的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及Book B,成立52Hz出版聯盟,從香港出發,連結華文獨立出版,互相照應、照顧。
縱然香港的獨立出版聲音貧薄,這裡還是有一群猶如寂寞的、52Hz鯨一樣的出版工作者,正在極力地以微弱的聲頻發出對志業絕版拒絕的呼喚。
52Hz出版聯盟宣布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正式成立。我們由五個香港獨立出版單位連結而成,希望未來加入更多盟友,集結力量以推動獨立文創出版工作,也願香港的獨立出版品能游活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本地以外的讀者能聽見我們的出版聲音。
「同讀」 可解作「同志友善的讀物」,亦可以解作「一同閱讀」。
我們希望透過供給性/別議題書籍;舉辦讀書會、講座、分享會;設置書攤、藝文攤位、閱讀空間等,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議題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由於香港的性/別教育不足,性小眾平權運動停濟不前。近年,隨著同志名人相繼出櫃,性小眾議題再度得到社會關注。女同學社認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更有深度及闊度的討論,同時亦讓性小眾運動持份者一起思考平權運動的各種可能性。2015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女同學社舉辦首個《香港同讀文化節》,進一步透過藝文活動及新媒體推廣性/別議題、推動性小眾平權運動。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空前成功。女同學社遂決定於2017年再度舉辦《香港同讀文化節》,讓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9
Sept 2017
文學寫生 | 八月與鞍山 (因颱風延期至9/9/2017)
文學寫生 | 八月與鞍山 【尚餘少量名額!!】
(因颱風延期至9/9/2017)
繼沙田後,比鄰馬鞍山近年也在城市化的催促下,成為方便舒適的居住區域了。但對於她的舊日風采,我們或許都未必聽聞。這裡被搭起千遍一律的道路和屋宇前,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上世紀中,人們發現了馬鞍山底的豐富鐵礦,並把它發展成香港唯一的大型鐵礦場。戰後人口急速膨脹,在華商大公洋行與日本鐵礦業株式會社的合作營運下,礦場步入了她的黃金盛產歲月。礦工們聚居於此,白天鑽山而作,晚上席山而息。教堂、學校及診所等設施逐漸落成,附近一帶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獨特礦村。礦場的全盛時期,山上下聚居人口達萬,家戶燈火通明熱鬧。直至1976年,由於業務停滯及市區發展,馬鞍山礦場正式停產。大部分村民搬回市區,只剩下極少量老礦工仍居於此。今天,在志工團體的努力下,部分礦村遺址經改建活化,我們又再可以另一種形式,一睹鞍山礦村的舊日風光。
今年盛夏,「水煮魚文化」與大家抓住暑假的尾巴,夥同「鞍山探索館」導賞員同行,再一次遊走於舊日礦場,重見昔日。同時,我們亦邀得寫作導師葉曉文及羅樂敏同行,細看道上各種見證歷史的花鳥植物和百年古樹,漫談民間故事。讓我們一起在途上共讀、共寫,閒談了解、重新發現鞍山道上的種種。
報名連結 | https://goo.gl/forms/XvBv2ydfAh6XQLRw1
導師 | 葉曉文 | 羅樂敏
日期 | 2017年9月9日 (六)
地點 | 馬鞍山村及礦場遺址一帶
時間 | 下午 2時 – 5時
費用 | $180 (不設退款)
對象 | 12歲以上
注意 | 此活動需於山路行走,請注意體力、預備足夠飲用水、防蚊及防曬用品。
建議服裝 | 戶外用通爽運動長褲及運動鞋。
報名連結 | https://goo.gl/forms/XvBv2ydfAh6XQLRw1
葉曉文 | 嶺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第三十二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公開組冠軍。畫家及專欄作者,現為〈尋花工作室〉FloreScence Studio 主理人。繪畫及文字作品散見於報章及雜誌,作品《霸王別騅》,曾獲名作家白先勇的讚賞。亦著有繪本《藉著此書說愛你》、小說集《殺寇》,並為詩集《普羅旺斯的漢詩》及《香港詩選》等插畫。愛好自然,有關著作包括圖文集《尋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冊一及二。
羅樂敏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同校獲英文文學研究式碩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編輯、香港國際文學節節目經理、香港藝術發展局項目經理。從事編輯、現為水煮魚文化行政總監,從事翻譯、寫作及文學活動策劃等工作。文章偶見《信報》、《明報》、《經濟日報》、《號外》、《明報周刊》;詩稿曾見《字花》、《阡陌文藝雙月刊》、《明藝詩之頁》、《藝文青》、《聲韻詩刊》、台灣的《現在詩》、《創世紀》、北京的《新京報》等,並入選《2007年中國新詩年鑑》(楊克主編),近獲第三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推薦獎。
查詢 | 2135 7038
主辦 | 「#水煮魚文化」、《#字花》、「#鞍山探索館」
贊助 | #香港藝術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