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新的校長已不經不覺上任幾年,最後一屆親眼見過許雅婷的學生亦已經畢業,來到新的一年,學校增聘了幾名老師。程家寶負責任教高海俊那一班的中文課。她剛到學校,就教高年級的主科目,有些上了年紀的資深老師閒來無事都在猜測她的學歷及來歷。程家寶卻出奇的安靜,她安靜得像是一顆蛹,在教員室裡幾乎不會說話。她的桌子也相當簡樸,到十月底還是只有一個茶杯,一個插了幾支鉛子筆的筆筒。
每周有兩日,高海俊的生物課接著就是她的中文課。高年級學生一般都對年輕「搣時」的課堂特別雀躍,高海俊早有聽聞,程家寶在他的班裡頗受歡迎,而且她個子矮小,總是被拿來開玩笑,但她好像從不介意。
在他們交接的那兩節課,高海俊幾乎每次下課都會在課室門口見到程家寶。她是新老師,課堂和雜務不多,所以一直都會準時來上課,甚至提早幾分鐘,遠遠站在走廊一旁等著,以免打擾上一節課的老師。高海俊總覺得不好意思,例行要她罰站幾分鐘,於是每周的這兩節課都盡量看準時間。連學生都看得出,如果接下來是程家寶的課,他就會頻頻對錶,愈說愈快。應該還有幾十秒才打鐘,靠走廊座位的男生卻揚手示意,喊道:「老師,程家寶來了。」
當然,門外的程家寶也聽到。高海俊瞪著眼應道:「不准叫全名,要好好稱呼老師。」只見程家寶臉上有點尷尬,哭笑不得。班上有學生代他打聽過了,程家寶是金牛座,喜歡聽王力宏。
今年的秋季旅行,高年級去城門水塘。高海俊其實已經來過很多遍了,幾乎隔一兩年就來,最初是跟隊,當班主任之後就帶隊了。每班都由兩名老師負責照顧學生,程家寶也分配到高海俊的班別一同行動。他果然沒猜錯,程家寶是第一次來城門水塘。
她在北京讀師範,前一年的暑假才轉到香港教育學院補修文憑。高海俊和一些課程主任亦略知大概,各區官校為配合接著幾年的教學改革,起碼都要增聘一位有內地學歷,精通國語的教師。只是沒想到程家寶的廣東話同樣流利。
高年級基本上都是自由活動時間,沒甚麼需要操心,燒烤的燒烤,拍拖的拍拖。程家寶畢竟是第一次來,表現得很是興奮,拿著剛買的數碼相機在城門水塘附近拍照。平常都穿長裙配一雙帆布鞋的程家寶,破例穿了窄身牛仔褲和運動鞋。
「可惜前幾天都沒下雨,否則有機會看到放洪的畫面。」說著,高海俊替她拍了幾張照片。
「你有看過嗎?」
「沒有。」高海俊苦笑道:「我很少到郊區。」
「不過我覺得,香港的大自然風景是挺好看的。跟以前想像的不一樣,在大陸的時候都聽別人說香港只有高樓大廈。」說著,程家寶忽然問:「啊,你喝不喝花茶?」
她說,家裡以前會種很多花,現在沒種了,她在香港租的房子太小。初來乍到,她人生路不熟,聽北京的朋友說,香港郊區的交通很不方便,她怕住得太遠會找不到工作,便乾脆在旺角鬧市租了個小房間,並不便宜,而且樓下很吵,隔壁總是傳出臭味。
「簽了約不能搬走嗎?」
「嗯,一年死約,一年生約,還有幾個月。」
程家寶想搬到寬敞一點的地方,問他住在哪一區。高海俊便說,在荃灣租了個單位。「那荃灣好嗎?」她問。
「還行吧,不過晚上很靜。」
「你跟家人一起住嗎?」程家寶問得非常直接,讓高海俊顯得有點不知所措。
他想了想,便照實說起自己的近況。父母跟他關係普普通通,已經好久沒聯絡。程家寶不明白。他淡然答道:「香港人很多都是這樣子。跟家人相處得融洽的,說不定只有電視劇。」
「你不打算買個房子嗎?」程家寶問道。
高海俊看著她,露出一個相當不自在的笑容。然後他換了個話題:「你的廣東話說得很好。」
「跟其他內地移民不同,對吧?」她說。
高海俊點了點頭。
「我單身。你呢?」她又問。
高海俊有點被她嚇怕了,儘管他知道她並不可怕,而且條件不差。
那次之後,他們經常相約上山郊遊,而程家寶沒再問那件事。程家寶走得很快,體能不好的高海俊要追上她一點也不容易。她喜歡香港有山。高海俊好像逐漸有點了解她,過去這一兩年,她都在追趕香港人的節奏,只有周末上山,她會比別人快,讓別人來配合她。後來,高海俊開始發現他手機裡的照片都有程家寶,也其實早就發現每次相約上山郊遊,都是她先開口。
這一次,程家寶打電話找他,她還沒說話,他便先行提議周末去離島露營。她沒拒絕。他就在海邊散步的時候牽住了程家寶。程家寶租住的旺角劏房,沒多久就完了死約,她沒有續租,拉著一個很小的行李箱離開,裡面只有幾件替換的衣物和一個枕頭。程家寶搬到高海俊的家了,高海俊就在地鐵站接她。
程家寶看見他家裡的牆上有幅拼圖,缺了一塊小小的,看起來特別不舒服。
「或者,是我以前不小心掉了,但可能是把它送給我的人故意拿走了。」高海俊聳聳肩,接著說:「但看著這麼多年,反而已經習慣它有個破洞的樣子。」
剛開始的那一年,他們在學校盡量避忌,從來不會一起進出校門。到第二年,儘管兩人都繼續表現得低調,但始終露出了蛛絲馬跡,有些眼利的老師察覺到他們的關係,最主要是高海俊亦開始在教員室沖泡花茶了。老師們對他們的交往沒甚麼意見,一來不少已婚,二來年齡相近的教師不多,他們會拍拖都很正常。但個別老師頗不喜歡從北京過來的程家寶,從來不會主動跟她說話。他們都在背後將高海俊和程家寶說得很難聽。
高海俊想買一台奧迪,但想了幾遍,買了也沒用,因為他不能接載程家寶回學校,他們拍拖的事已經成為校園的轟動傳聞,被親眼看到的話,學生肯定口不擇言。高海俊最終打消了買車的念頭,而奧迪則成為了他們第一次爭吵的原因。程家寶覺得買車太無謂,想他多存一點錢,結婚之後他們兩個人的薪水能供一套新落成的房子,她不想住別人的二手房子。
程家寶沒等高海俊跟自己求婚,也好像沒這個需要。有一晚,她光著身子摟住高海俊,終於說白了。她在鄉下有個兒子,快要五歲了,由父母照顧著。高海俊假裝睡著,沒有說話。他發現自己不是太驚訝,他早就猜到真相,只是默默等待這個被告知的時刻。初次見面的時候,就在教員室門外,他隱約感覺到程家寶已經鎖定了他,他中年、未婚、工作穩定,像她這麼五官端正和年輕的女孩子,應該不難找到登對的伴侶,她是為了孩子屈就自己。他想,程家寶能坦白已經不錯,她的身體打從骨子裡燙著。
他不敢對程家寶有太多要求,自覺一切如此安好。因為他始終沒辦法對著程家寶勃起。情感上的軟弱和妥協,或是基於肉體上的問題,過去兩年,程家寶每一次嘗試讓他進入,他的下半身就像掉進黑洞,失去知覺,他們試過到外面的時鐘酒店,以為轉個刺激一點的地方會有幫助,然而,何美芝的詛咒直到今日仍然不散。很多個晚上,程家寶都脫了衣服,待在牀邊替他打手槍。
但程家寶從來沒有抱怨,她說自己怕痛,對男女之間的事情不是非常渴求。沒有也可以,反正她已經有孩子了,將來一家三口的生活會一切順利。高海俊覺得於心有愧,他是半個殘廢,射不到精,自責糟蹋了程家寶,所以結婚和買房子的事都盡可能順了她的意願。
他本來想去日本拍婚紗照,或者台灣,但程家寶連這一筆錢都想省下來,後來就在他們當日露營的那個離島拍攝,婚紗也是租的。程家寶不少親戚都住在內地,而且她去北京讀書之前就結過一次婚,囍酒就不想辦了,只是跟家人好好吃了頓飯,再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擺了兩圍酒席。他們拍拖的事本來沒招到甚麼閒話,直到結婚沒擺酒席,倒是讓程家寶在老師之間多了無數是非。大家都在背後孜孜不倦的談論她,說她處心積慮想跟兒子一起搬來香港,找個養自己的男人,拿身份證,好洗了自己鄉下的底。
「所以我才覺得要擺酒。香港人對內地人嘴巴不友善。」高海俊喃喃說著學校的事情。
「沒事呀,過一兩年安頓下來,我申請轉學校就行了吧。你在這裡已經許多年,晉升機會大一點。」程家寶說得輕描淡寫,別人再毒她亦絲毫不在意。
「他們說起話來會很傷人。」高海俊歎道。
「太弱的人,才會整天害怕被人討厭。」程家寶一邊在批改學生作業,一邊答道:「我有甚麼要怕?我在清華畢業,學歷又比香港的老師好。」
客廳那幅掛了好多年的梵高畫作拼圖,終於被高海俊收起來了。還沒物色到價錢合理的新房子,不過已經結了婚,沒多久程家寶的兒子便接回來了,他們暫時搬到附近的私人屋苑,兩房一廳,新的客廳掛著他和程家寶的婚紗照。她有時候跟高海俊一起睡,有時候在兒子的房間睡。兒子來香港之後,程家寶確實開朗多了,日子過得更清簡。她很少上網,從來不買名牌,平時晚上看書和備課,周末偶然跟高海俊和兒子去郊野公園。
高海俊打算暑假一家三口去旅行,他知道程家寶只是去過泰國,但去一趟歐州要花很多錢,程家寶始終不捨得。不過,高海俊下個學期就是訓導主任,他總算升了職,想跟妻子慶祝一下。他其實是想起陳天偉,想到英國看看。現在科技發達,他在舊同學的社交網頁裡找到陳天偉的聯絡方法。原來陳天偉亦結了婚,定居英國。
程家寶跟他說,還是周末先去旅行社詢問一下機票和住宿的資料。吃完下午茶,高海俊讓她和兒子先行回家,他再去問幾家旅行社。然後,他打算去看錶。舊的那隻錶在學校日常戴著沒關係,出發之前,他想到陳天偉,覺得自己要買一隻見得場面的瑞士錶。
轉念之間,卻見戴著帽子的男人在他們面前匆促走過,悄悄將手一伸,搶走了程家寶放在旁邊的手袋。
「有賊!」程家寶還沒反應過來,高海俊已跳起身大喝一聲。對方也不回頭,拔腿便逃,高海俊抄起桌上的餐刀,當即撲出店門,追到街上隨手一刀插在對方肩膊。那戴帽子的小偷痛得慘叫,將手袋丟到地上便落荒逃到人群之中。
途人都嚇得傻了眼,然後有人拿出手機來拍高海俊。他深呼吸,撿起程家寶的手袋,卻發現自己的手和餐刀都沾滿了對方的血。
六、
幾年之後,高海俊發現他自小就有的那個病突然好了。他終於變好了。
程家寶好不容易的懷孕了。他想,可能因為這幾年都有周末爬山的習慣,他年紀愈大,卻顯得愈益精壯。他們兒子今年十歲,程家寶已經是高齡產婦,但他知道,程家寶是看出自己這幾年來都耿耿於懷,不想掃興。只要他能做,有身體反應,她就配合著好好的讓他做,拼了命都把孩子生下來。
「去年不就有一個禮拜,我跟兒子回鄉下喝表妹的囍酒嗎?」程家寶有一晚摸著大肚子跟他提起,原來那時候順道陪她阿姨去拜過神,馬馬虎虎的上了三注香。現在不只他的病好了,孩子也有了,而且前幾天照了超聲波,醫生說這一胎是女兒,雖然不是親兄妹,但家中總算湊了個好。她問高海俊明年能不能請幾天假,一起回鄉還神。他說,當然好。近年學校響應教育部門的新指引,鼓勵老師進修國語,高海俊報了幾個課程,又跟程家寶一直練習,國語已經說得很好。一切都變得很好,母女平安。
然而,還沒來得及回鄉還神,自從程家寶生了女兒之後,她的身體狀況就變得很差。沒多久氣管發炎,女兒出世不到三個月她便迎來一場大病,脫了很多頭髮。高海俊隱隱覺得這跟自己的病有關。他無端端的變好了,或是結婚之後這匆匆幾年,她像一塊海棉,攤分著自己那些壞死的氣息。
高海俊堅持讓程家寶多留院觀察幾天,女兒就交給他母親照顧。
下課之後,他就先行離開,到附近的小學接過兒子,再去醫院看程家寶。兒子有點不習慣跟高海俊兩個人一起走,離開學校之後便猛低著頭,而其他同學都很驚訝,畢竟從沒看過他的父親。兒子說,他跟班主任報了名參與暑假的北京遊學團,為期一個月,他在去年的國語朗誦比賽獲得金獎,歷史科的成績也是全班第一,應該會被選上。「不過要在這個禮拜之內將國歌背熟,會是考核範圍。」他說。高海俊點了點頭,再隨便問了些學校的事情,便不說話了。兒子一向不願意親近他,他不介意,他和程家寶結婚的時候,留在鄉下的兒子已經五歲,五歲的孩子比成年人想像中還要明白事理。
兒子自顧自的低頭走著,沒看著路,便衝出了斑馬線。高海俊隨即大力拉住他的手,把他扯回身旁。程家寶的病已經讓他煩惱了很久,他愈想愈覺得生氣,當下喝道:「你想去哪裡?你是不是想死?」
兒子的手被他握得痛了,紅著眼睛,忽然哽咽問道:「媽媽到底會不會死?」
頃刻,無數往事湧上他的心頭,高海俊第一次覺得孩子像他。他不懂唱國歌,亦不知道要怎麼跟兒子解釋程家寶的病,便板起臉孔對他說:「男孩子當街當巷哭甚麼?」
兒子聽了,果然就不敢再哭。
「媽媽沒事。」高海俊緩緩答道:「別以為我只是中學老師,我也是一個醫生。」
「我知道呀。」兒子一股勁兒的點著頭。
高海俊這才鬆開眉頭,牽著兒子的手橫過馬路:「難得今晚就我們兩個吃,想吃甚麼?」
兒子想了一會,便說:「想吃披薩。」
「兩個人吃嗎?」
「我吃得完的。」
「先旨聲明,不可以只吃上面的肉和醬料,要把一整塊吃完。我不像媽媽那麼好人。」高海俊跟他假裝還是有點不高興。
到醫院探過程家寶,他便陪著兒子到附近買披薩。兒子選了一款有香腸和菠蘿餡料的。高海俊其實也選好了,他終於死心,決定放棄那台敞篷的奧迪,還是買一台家庭用的休旅車,是不是奧迪都沒所謂。他將會成為兩個孩子心目中無所不能的父親。他和他兒子在那天回家的路上笑得特別開懷。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夏天的水深】
酷烈之夏,
我們能否免於滅頂?
感官超載,
心臟有無數冷暖秘而不宣。
回歸前的那個復活節,他們在京都。前一年九月,陳毓祥在釣魚臺海域宣示主權,遇溺身亡,悲而不壯,再次吹響保釣運動的號角,我城反日情緒高漲,還到日本賞櫻,多少也有點內疚感。
他們住的民宿,座落在七条,叫村上家,居然和他喜歡的一個當代日本作家姓氏相同,入住的房間牆上,掛有一幅「平常心是道」的牌匾,就像我城庶民在屋邨單位牆上掛一幅「莫生氣」的字畫那種貨色,可掛在這兒就總覺與別不同。民宿一住就是七天,為了省錢,他們連早餐都在外面吃,才入住了兩天,看來年近花甲的老闆娘居然耳聰目明,早就認得他們的聲音與背影。每回他們早出或晚歸,老闆娘就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蜥蜴般不斷搬弄舌頭,用英語、日語向他們噓寒問暖一番,談當日的天氣,問他們這天打算到哪兒去玩,祝他們有美好的一天等等。她一張開嘴,每一句句子都是以my home、my home開頭,教人煩瑣,但也可見她是如何熱愛她的「家」。
離去那天早上,他們躡手躡腳地走下樓去,到底是有過百年歷史的木構房子,穿上襪子在地板上滑行,也吱呀作響。他們坐到玄關前,卸下背囊,準備換上鞋子,好安靜離去。老闆娘卻如鬼魅似的,忽地坐到妻子旁邊,一張臉堆滿笑容,嘰哩咕嚕的說出一大段日語來,推想她是說聽到你們的腳步聲,便走出來跟你們道別。妻子臉上立時泛起一片緋紅,想起老闆娘說過她的房間就正正在他們住處下一層,那昨夜在榻榻米上的溫存,以為不動聲色,恐怕還是給老闆娘察覺得到。真尷尬啊,她向他示意。而這個傻憨憨的丈夫,當然一點也不在意。
想是老闆娘以為和他們混得熟了,臨別秋波,竟毫不避忌地撫摸著妻子的頭髮,說現時的日本女孩,都愛留長髮了,這麼亮麗的一頭短髮,配在她的小顏上,就分外可愛。日本人讚賞女孩,除了「かわいい、かわいい」,似乎就沒有別的詞彙。忽然,他看到民宿門外那幾株櫻花樹,花瓣正在隨風飄揚,落「櫻」繽紛,正是日本人所說的「吹雪」時刻。屋外的晨光,剛好映進門裡來,為妻子那張短髮的側臉勾勒出一紙輪廓分明的剪影。門框以外,吹雪飄呀飄呀,一時間竟有點夢幻的感覺。
他們向老闆娘道別。老闆娘不忘說下次再來京都,一定要來my home探望她,說自己從沒有到過香港,日本人都說香港夜景價值一百萬美元,她真想在離開人世前也去看一看。他只是隨意應和著,說如果你來,我們就當你的嚮導吧。我就虛應一番好了,萍水相逢,才不會如此認真,他想。
他們背上背囊,朝京都站走去,偶一回頭,老闆娘還站在民宿門前,保持著鞠躬的姿勢,好像只要他們還在她視線之內,這姿勢就得一直保持下去。這時,漫天飛舞的花瓣隨風飄落,為這條巷弄鋪上一片淺淺的粉紅,好些花瓣還落到妻子的髮上、肩上、身上、背囊上,一如雪花,卻又比雪花立體而踏實,用來沏茶,也會齒頰留香,教人捨不得撥掉。回想起來,他當年居然沒用相機拍下這難得的一刻,未免帶點遺憾,可能是菲林昂貴,捨不得亂按快門。
二十多年後,他們到過日本其他地方許多次了,就是沒有重遊京都。本來計畫這年春天,好回到京都去賞櫻。看谷歌地圖,原址已找不到那家民宿的名字,推想老闆娘可能已經退休,甚至作古,當年妻子被她撫摸過的一頭短髮,表面還亮麗如昔,但如果沒有染髮劑之助,也掩不住一片花白如雪的真貌。
過年前,疫症來襲我城,迫不得已退回機票,取消預定好的酒店,一心安排好的路線圖暫且淡出,行程宣告泡湯。起初,他還後悔一早向公司請了個多星期的假,反正家都變成home office,同事大都不用舟車勞頓上班,工作都可以在家中完成,只須間中來個視像會議便行。其後,他才知道,原來boss要眾人輪流放假,由他自己開始,來個身先士卒,以示平等,就把怨聲給壓下去。
為節省口罩,他們非不得已也不會外出,主要是他出外購物,男人到底氣力大,合該成為搬運物品的工蟻。每回出外,他都得做好準備功夫,口罩、搓手液、消毒紙巾一大堆的,回來時,又是酒精、1:99漂白水、消毒紙巾的,既要為買回來的物品消毒,也要為剛上街的衣物除毒,噴個不亦樂乎,彷彿家居以外,就毒素充斥得不行。只怕未曾感染病毒,人類世界已遭受各式各樣化學物品的侵蝕,慢性自殺而不自知。
終日自囚在四面牆壁之內,做家務之餘,妻子的興趣除了煲電話粥,多加了煲韓劇一項;而他呢,啃書和上網看電影,完全可以足不出戶,全在居所內進行,一派與世無爭的樣子。幾個月下來,人都快要長出蘑菇來,從開始時的渾身不舒泰,到日漸適應,深居簡出,原來也不是難事。比起達摩於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小龍女在斷腸崖谷底生活十六年,還差得遠哩。
他透過手機的app,開始善用網購:只要按下想添購的物品,輸入信用卡號碼,青蚨就會無形中飛走,約好時間,門鈴響過,戴上口罩的送貨員捧著盒子出現在防盜鏡中,仿若secret angel從天而降。
他近日迷上一款Switch的遊戲,機不離手地玩得廢寢忘食。無人島上,沒有暴政,沒有病毒,自由近在咫尺,民主唾手可得,編織一個又一個現實無法實踐的夢。虛擬世界,有人貼上標語,鋪出一個又一個小人的名字,累得鄰近地區忙不迭要遊戲下架,算是報了病毒來襲的一箭之仇,是阿Q一點,但還可以怎麼樣?
生活在我城,原以為不可能整天躲在家中,愈留在家中太久,人就會愈變得老氣,而家也會愈住愈蒼老,愈住愈了無生氣。可在疫症的陰影下,家就好像喝了重生泉的水,回到初生嬰兒的狀態,慢慢成長,頭顱是頭顱,臂膀是臂膀,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這段日子,本來周遭喧囂的環境,漸漸變得寧靜安謐,聽得最多的是鳥語和狗吠,隨著夏天腳步日近,日間的蟬鳴、晚上牛蛙的求偶之聲,也漸漸洪亮而放恣。他想起幾年前看過山田洋次導演的電影《東京小屋》,小小的家,在戰火連天之際,是逃離俗世紛擾的避難之所。而他們這個家,比起電影中那座小紅屋,還要狹小,即使如第三隻小豬所建的磚屋,能否如銅牆鐵壁般阻隔病毒入侵,也很成疑問。只是相依為命日久,閉上眼睛,都可以自由穿梭無礙;觸及的一椅一桌,都可愛可親。當年民宿老闆娘開口埋口的my home、my home,今天不難體會。
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原來只是虛與委蛇,還未過半,溫水煮蛙,早就由量變到質變。他害怕小小的家,最終也會毀於一旦。想起去年六月以來,多次在遊行隊伍中,他牽著妻子的手在路上走,由午後走到黃昏,感到疲乏無力,卻拉高了參與者平均年歲的curve。他沒勇氣也沒膽量走上前線去,也不會高舉標語、聲嘶力竭的沿街吶喊,只是平靜地走著,走著,從初夏走到寒冬。如今疫症久久不散,從沒想過短短一年,會過得如斯漫長,我城的命運,起伏跌宕得無人可以預測。近日,移民與否,成為親友間最常觸及的話題。八九那年,他們留下來了,可這回呢?是去是留,成為有生以來最難面對的抉擇。
這天,他們翻開當年在京都拍下的照片冊,兩口子只能翻看褪色的照片,反芻當年賞櫻的滋味,以緬懷已逝去的青春,或者,還有我城即將逝去的點點滴滴,即使老闆娘所說的百萬美元夜景仍然存在,很多事物已如櫻花開落,而這花季,恐怕是我城最後一次,他們心目中的my home、my home,最終也永不復返,只能殘留在記憶之中,那種感慨,交織著多少哀傷與憤恨,是一年前從不曾有過的,竟也有點夢幻的感覺。
忽然覺得,如果病毒如吹雪,只要有風,便無遠弗屆,登堂入室,吹進千家萬戶,無論跑到天涯海角,都無法藏匿,眼白白望著病毒,飄呀飄呀的飄進屋裡來,小小的家,一介庶民,平常心好,莫生氣也好,任何符咒都無法抵抗,要是因此而死,也死得夠悲而不壯的。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末日前
末日近了
我往舊情人攤開四指
「一同赴死否?」
她腹中有嬰,捏拳,望窗
惟已無風景
「誕生後還有氧氣就好」
氣體交換——我們上高中時說的
結合,Krebs和Calvin
符號和箭嘴默滿桌上度日
末日近了
樹木都是檯凳任人拉移
如我們無根只有引力
相依,僅是瓶與瓶蓋的關係
結更深的緣,來自坑紋
不知剖開人也有年輪
以供描繪端詳
末日近了
只有好人期待審判
我只想結蛹
她只想回到過去任意某點
修佛或自了
畢竟眼冤
藉一兩門宗教保命
搶購了經書
撕下,貼成揮春
所擔心的自必出現
末日近了
表示我們對世界的多餘
因此她的孩子
將在新的世界稱王
自雜誌摘字作
世上的鬼城都升天了
殞出月相,然而是新月
狼的孩子仰首,變身
卻變成人,伏在禁書館
打算終老而放棄草原
第五行雜誌架上有呼吸聲
仍未定價的消息,一同下沉
陰間,已是熱議紛紛
翻看自己的死狀推斷潮流
「淑女、巨人、高樓」那種情節
四野無人,嫌不似大戰
大戰都有雲朵,像百摺裙,自遠方
已呼喊「不要放⋯⋯」餘下的字無可
落腳
不敗的只有地球如冰運轉
蕃茄炒蛋
廚子多勞
貪一杯新釀的高粱過冬
一夢過了人世
而日出前自必醒來
廚子也務農的
接起多餘的雞蛋
灶邊有蕃茄
正可一炒寧神
蛋不必拌勻
調味是三指抓起的鹽
蕃茄去蒂斜切
沒有農藥
樂予鳥蟲分甘
下油
打出漩渦
勺底蝕得光滑
茄片平鋪
紅如冠狀病毒
惟猛火不能消毒只會焦苦
緣鑊邊傾下黃泉
黃泉裡有泡沬
遇熱成牢
囚自如的空氣
拋鑊拋不散
趁炒燶前上碟
落蔥花只用蔥白
也像溪錢
悼念一切沒出生過的
蕃茄與蛋緊纏
合葬廚子口中
形態永垂
呷口平靜的啤酒*
又遙想了華夏五千年一遍
「哼」
樂無頭緒
*摘自也斯《啤酒館》末句
吸煙者
我懷念你
爬到煙囪吸你的遺體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我沒有寫作的才能。
應該說,我沒有任何才能。出身平凡,人生的表現平凡,會考分數平凡,際遇平凡。鄭愁予說三十歲前不會寫詩的人,三十歲後大概沒有當詩人的可能。數年前,我開始投稿,保留了這種可能性。只是,到現在我還不認為自己是詩人。於是乎「自道」只能道平凡事,不能期待有何識見。
既然說到詩人,詩人是怎樣的身份?
A. 恆常寫詩的人
B. 間中投稿但平日怠於創作的人
C. 靠寫詩維生的人
D. 視詩為嗜好的人
我自問沒有寫作的紀律,不是A。B也不算,儘管沒有紀律,還是每兩個月就從作品堆中選出一兩首詩投稿。C是理想,但現實中詩人們都另有正職。我所知的詩人泰半從事教育與出版事業。我則在機場駕車,輪班。日常寫詩,都是在車上敲電話。因此最貼近我的情況,該是D。
把詩當成嗜好的人可多了。嗜好不及興趣高雅,也有不良意味。偶爾聽說詩集銷情理想,或許是某一兩facebook專頁的推波助瀾,使人認為詩當如此讀,如此用。詩在不少人眼中,就是生活哲理的結集,或是浪漫的佳句,適宜自詡文青者剪裁自用。如此用,算不算嗜好?
我看待詩也是從嗜好開始。
初接觸「詩」,是在小學時代。和所有人一樣,起頭的必然是〈靜夜思〉。老師說詩是「文學」,大概就是很厲害的課文。學〈靜夜思〉,把語譯草率讀完就算學成。我羨慕李白有能看月光的床,還看過雪。這都是奢侈的。故鄉在甚麼地方?我有沒有故鄉?聽說父母的故鄉就是我的故鄉,所以學生手冊裡籍貫一欄不會填「香港」。我就成為「上海」人,儘管我不在那裡出生,也不會說那裡的話。
厲害的課文是怎樣的?該是課後有一個密麻麻的生字表。〈靜夜思〉用了兩次「明月」,我想不算很厲害,想不明白為何是文學。因為舊嗎?我寫的文在千年以後也會成為文學嗎?不知道。而同學們在抽屜偷看《CO-CO!》,我則在桌上了無意義地抄寫「明月」,凝視著,一遍一遍。中華牌鉛筆底端的紅色擦膠,很快就磨平了。要噬開環著擦膠的鐵皮,才能用更多擦膠。
那樣就度過了數年。
讀過更多的課文,還有新詩,沒有感覺。大家都會寫網誌的時代,我也默默開設了一個,但每天內容都是一樣的,除了日期。我沒有可記下的事,日記也就沒動力寫下去。然而,最初的寫作,就是在網誌進行的。寫了甚麼已相當模糊,多是想像出來的片段,還有對人生的感想。暗戀的女同學和別的男生聊得投契,妒忌得咬牙切齒,寫下千百個捉弄對方的計謀,但沒有實行過,沒那種膽量。流行《哈利波特》的時代,偶爾幻想貓頭鷹會送我一信,說我其實另有使命,不為過。那封信沒有寄到,我格格不入的想法,也被語文老師狠批,最終落戶網誌內。
我不捨得這些想法。這裡需要例子說明。蟑螂形穢,難以親近。但我幼年時常與家中亂竄的蟑螂玩樂。不是將之裝入膠樽猛搖的虐殺行為,而是讓牠爬在掌心,走到邊緣,用另一隻手鋪出新路,讓牠有永遠走下去的可能。
性質上能與蟑螂對立的怕且是貓。如果在街上留連覓食的蟑螂都變成貓,讓人撫頭,對人反肚,世界仍然運行如常。反之,家貓都變成蟑螂,在家中亂爬,不受拘束,若有那個世界,就是觀念起了革命。我於是寫了一篇人類奉蟑螂為寵物的小說,不亦樂乎。相類的想法,後來延伸到某些聲音的定義。比如我曾寫過這種短句:「掌聲是刺痛的滾油」、「雨滴在傘上像攪六合彩」、「我對著風扇談話,談得像小巴過海時的FM94.8」……
要安置我這些想法,就需要寫作。但這些不加修飾的短句還不是詩,如要類比,僅像初中生寫閱讀報告的摘句謄文而已。直至高中讀到顧城〈一代人〉,才顛覆我對詩的看法。它像一個精密設計過的符號,簡約而美麗,讓人心領神會。因此,如非另有目的,詩是不應冗長的。這是我第一次對詩有了審美標準。
而寫詩的自覺,是在借閱了《詩韻合璧》以後才產生的。那時恰巧需要應付一門古典詩創作課。為了貼近古人的創作條件,我甚至以毛筆書寫,回想起來卻過於彆扭:
〈聞帝廟新成〉
華容道上潰強曹,坐斷荊南震敵旄。
髧髯鴻飛馳赤馬,兜鍪疾落洗清刀。
徘徊弈石動如猱,慷慨徑勦志若濤。
搏拊春秋餘勇在,寧當鬼傑莫為鼇。
古典詩有其客觀要求,歷年詩話多種,不容議論。今人寫古詩,只能在取材上突破前人。儘管如此,此作以時代的迴聲自居,技法與內容均流於擬古,不好看。古典詩與現代詩當然是兩種不同的體裁,但兩者倒也「感於哀樂,緣事而發」。華文學有其抒情傳統,載體不同,不代表就要完全割裂二者。我嘗試統一讀詩的眼光,但凡是「詩」,撇除格律要求,剩下的純粹意念,該可作有意義的比較。可一旦這樣研讀,不知為何,那時候讀的詩,都變得索然無味,像文學考試,像影評,像寫論文。
誰都少年過。可以這樣辯解嗎?嘗試把嗜好提升為興趣,為其安排系統,強行解構,才發現雖遠離了嗜好層面,卻不有趣。疏於習字且中斷古典詩創作,是年少迷途後的結局。轉而創作現代詩,則是將想法從儲物間搬出,嘗試佈置新居的行動。脫離了格律的限制,才發現格律仍在現代詩創作留痕。且看以下戲作:
聲調拼貼
國學誤人
竊物扮傻
嚼月字藏
革滅暴秦
血肉躪蹂
赤蠟淚流
節日驟忘
結局做完
喝著壽眉
說沒事兒
顯然這是一首寫不完的詩。控制其繼續生長的主軸在於聲調。於是成了個小巧的填充遊戲。此後,我才較恆常地寫作,多半是在電話記下觀察,轉化,然後寫成詩。有次,看過電影,想寫觀後感,我寫成詩:
英雄學
總有鮮明之壞人
總有行刑之英雄
總有渴彩之我們
總有熄滅之太陽
總有可登之梁山
總有曰善之惡意
總有沸騰之菩薩
總有遲疑之孔丘
總有罐裝之對錯
總有血染之道德
總有無視律動之蜉蝣
總有從此平淡之天穹
——《東方快車謀殺案》觀後
以上兩詩都寫得平整,但前者有其功能需要,後者只是砌磚塊,不滿意,忘了為何寫成這樣。大概是格律烙於我身上,創作取向已定了形。於是,我又嘗試隨意地斷句,盡可能把句子的長短做得參差,例如我在《字花》首次獲刊的〈關於如何成體統的故事情節〉,最長那句有二十五字,最短那句只有四字。形體上看似擺脫了束縛,句子開首卻保持了某種格式。如果製成字幕逐句播出,會被人猜出下一句的大概。至此,我還是不能認為自己是詩人,詩人應該自由,這自由是詩人賦予自己的。我只是視詩為嗜好的人而已。
不滯於物,是我後來寫詩的中心想法。現代詩是應當反抗古典詩的。反抗代表對現況的不滿。不是說古典不合時宜,竹枝詞文白混用,三及第兼及文言、白話與粵文,一樣可觀。分別是,創作者是故意為之,還是拘泥舊習。上文引用的〈英雄學〉顯然是被格律詩限制的,不算進步之作。有了這樣的結論,我後來寫詩就較為自在了。
最近,我嘗試寫短詩,想要寫出像〈一代人〉那樣精簡而力量無窮的作品。卻又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寫成文青打卡佳句,苦惱了好一陣子。字數所限,僅以新作收結,日後再談。
吸煙者
我懷念你
爬上煙囪吸你的遺體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