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寬恕的重量——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暴風雨》

唐睿
薪傳文社社員。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學士,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大學 (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 Paris III 法國文學學士、比較文學碩士,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小說集《Footnotes》獲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雙年獎。
SHARE

    帕斯布娜在閱讀。(註)

    劇團的朋友溫馨提示說︰「下午開場時間是2:30!最好2:15分到達,因為戲已經『開始』」

    於是,我們就趕在演出前抵埗。

    我們總算趕上了演出,卻沒有趕上故事的「開始」。

    舞台上,帕斯布娜在閱讀。

    當一眾精靈在展現或尋求自己姿態,當場內觀眾在尋找自己的座席和位置的時候,帕斯布娜在專注、神情略顯肅穆地閱讀。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字幕板和畫外音提醒我們。

    「以惡報惡是不對的,最好饒恕別人。」——杜思妥也夫斯基

    帕斯布娜翻過一頁。
    那是一本厚重的大書,讓人聯想到博爾赫斯的「沙之書」。

    「執著憤怒就像手握一顆燒紅了的煤,在未擲向其他人之前,你自己已經被燒傷了。」——佛陀

    字幕板和畫外音繼續告訴我們。

    然而我們都忙於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姿態,所以並不一定都會在意;而在意的並不見得能夠領會;領會的並不見得能夠實踐。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
    格言共廿四句,包含了三大宗教的經典、古今哲人的主張,以及作家和偉人的思想,而內容均指向同一主題──寬恕。

    帕斯布娜闔上書頁,精靈登場,故事開始。

    不,故事應該是展開才對,因為故事早已「開始」,在十二年前,當帕斯布娜還是米蘭女公爵的時候;當帕斯布娜的弟弟安東尼奧策動政變,放逐帕斯布娜母女、企圖任其喪生海上的時候,故事已經開始,只是莎士比亞並沒有在劇本安排上演這些情節。至於其後帕斯布娜母女如何得到忠臣貢莎諾的幫助,偷偷在船上放置了食水、乾糧、衣物和魔法書;如何渡過厄困,登上了卡力班的荒島;卡力班的母親──女巫悉加勒昔日如何因種種惡行,被人從阿爾及爾放逐到這個荒島;精靈愛麗兒過去如何因為善心,沒有遵行悉卡勒的邪惡命令,而被囚在樹裡;乃至悉卡勒死後,帕斯布娜如何帶著女兒登島,憑藉貢莎諾給她的魔法書,從樹中搭救出愛麗兒、制服卡力班,成為島的新主人……種種峰迴路轉,充滿戲劇性的情節,莎士比亞都沒有在劇本裡安排上演,僅藉著帕斯布娜與女兒米蓮達,以及跟愛麗兒的對話,以闡釋 (Exposition) 的方式交代過去。

    《暴風雨》的故事元素,觸及到宮廷陰謀、英雄復仇、精靈魔法等題材,熟悉莎劇的觀眾均不難想像,莎士比亞絕對能夠像在《馬克白》、《哈姆雷特》,或者《仲夏夜之夢》等劇本那樣,劃出不同場景,讓這些扣人心弦的情節躍現舞台,可是《暴風雨》的劇本所呈現的時間,卻僅鎖定了在帕斯布娜以魔法召喚風雨,擊沉敵人──那不勒斯王阿朗素等人的船隊、登陸荒島,到帕斯布娜促成女兒米蓮達與那不勒斯王子費迪南的戀情、連結米蘭和那不勒斯的姻盟、寬恕弟弟安東尼奧,最後還精靈愛麗兒自由的四小時之間。莎士比亞在這齣裡,難得用上了具有濃厚「三一律」色彩的結構,將場景地點限制在同一海島;場景發展時間聚焦在數小時裡;而情節上更放棄了上述許多值得在台上加以演繹的支線故事,凡此種種,是否為了讓劇本對觀眾產生「淨化」(Catharsis) 效果?實在不得而知。不過故事在劇本的設定下,則明顯可以讓觀眾集中注意力,去追索故事中有關寬宥以及諒解等主題。

    然而,莎士比亞在《暴風雨》原劇本表現寬宥和諒解等主題的方式,卻可能會讓觀眾──尤其是熟悉莎劇其他情節相近劇目的觀眾,產生一種違和感──帕斯布娜太輕易放下了仇怨了,而她促成米蓮達和費迪南的戀情,讓米蘭和那不勒斯結成姻盟的復仇方式,也太甜蜜了。

    《馬克白》、《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哈姆雷特》或者《李爾王》等劇目都告訴我們,僭越、背叛、篡弒、流放、滅門所能夠招致的,將會是血腥、暴力、瘋癲和崩頹,還有連串的殺人放火、姦淫虜掠。可是《暴風雨》整個故事,卻沒有滑入這套邏輯,又或者用較為古典的說法──沒有陷入這詛咒,箇中關鍵,可能是帕斯布娜似乎在召喚暴風雨的時候、在故事於舞台展開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寬恕,而這正是原劇本讓觀眾感到違和的地方──她怎麼能做到?原劇本並沒有深入交代帕斯布娜的心路歷程,但正因如此,劇本就為導演和演員留下了許多詮釋和演繹的空間。

    在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暴風雨》裡,帕斯布娜的寬宥和諒解,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經過思索和掙扎。原劇本的故事在暴風雨發生當日展開,而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演出,則在之前補充了一段情景。

    帕斯布娜在閱讀。

    原劇本裡,帕斯布娜的閱讀,主要安排在帕斯布娜戲弄費迪南一節。帕斯布娜一邊佯裝閱讀,一邊暗中觀察米蓮達與費迪南如何相處,並為二人互生情愫暗自竊喜。原劇本裡,閱讀僅屬於次要行動,至於帕斯布娜所閱讀的是甚麼書,原劇本也沒有深入交代,而導演陳恆輝則敏銳地捕捉了此一細節,安排了帕斯布娜在劇首閱讀,為帕斯布娜的寬宥,提供依據。

    那是一本厚重的大書,讓人聯想到博爾赫斯的「沙之書」,而畫外音和字幕板所傳遞的古今中外哲賢格言,更讓觀眾聯想到,那彷彿是一本猶如馬拉美 (Mallarmé) 所構想的,代表整個宇宙的「全書」(Total Book)。

    然而知道並不代表能夠領會,能夠領會並不代表能夠實踐。

    那麼在《暴風雨》中該如何表現帕斯布娜在情感上對寬恕的接通?演員的演繹發揮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原劇本的帕斯布羅,無論是在撮合兩位年輕人的愛情、指使愛麗兒、管教卡力班,乃至與仇敵當面對質,都總散發出一種親切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卻教人難以想像,這是個背負了十二年國仇家恨的人物。因此,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暴風雨》的開展部分,演繹帕斯布娜的陳瑞如以冷峻、肅穆的神情在台上閱讀,就有效補充了十二年怨仇所積壓在帕斯布娜背上的重量;而這份重量,在閱讀一場之後,隨著人物對寬恕的知性理解,而在故事裡得以放輕,就更見合情合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閱讀僅通過理性,紓解了仇怨的部分重量,卻沒有將之完全消弭。

    仇恨仍然潛伏著。

    它沒有被知性完全消弭,也沒有被兩位年輕人的純然愛情抹去,更沒有被史提芬奴的滑稽莽撞消解。仇恨最終得以消解,是在帕斯布娜直面仇敵的時候,而期間,仍要一番掙扎。

    儘管帕斯布娜似乎一早已在理性上,已構想好以結秦晉之好的方式來結束仇怨,但仇恨仍然潛伏在她身上,所以當她再次看到背叛自己的弟弟時,仍不禁要舉杖恫嚇對方,直到安東尼奧跌坐地上。這時,她終以完勝者的姿態,審視股掌間的仇敵,她懂得魔法、她是島的主人、她有充分的理由、權利和能力復仇,將十二年來所遭受的痛苦悉數,甚至連本帶利施加給對方。然而她卻選擇念出了劇中可能是最關鍵的對白︰「不過即便是最邪惡的罪也好,我原諒你,全部都原諒」

    帕斯布娜的內心掙扎,通過陳瑞如在念出第二節句子時的停頓,充分展現,可是帕斯布娜是怎樣跨越這些心理掙扎呢?原劇本沒交代,但在演出的尾聲,或許可視作導演對這問題的一個詮解。

    台上投映著戰爭的黑白片段,帕斯布娜背向觀眾,以緩慢的步伐走到舞台深處,揮杖,結束戰爭的投映,也結束這由仇怨展開的故事。讓帕斯布娜跨越掙扎、選擇為仇怨劃上句號的,並非對安東尼奧的手足之情,也不是米蓮達與費迪南的兒女私情,更不是米蘭與那不勒斯兩邦姻盟的戰略利益,而是對怨怨相報所可能觸發的生靈塗炭之不忍,換言之,也就是對他者,乃至對自己的──憐憫。

    11 Décembre 2020

    註:《暴風雨》原劇本裡,帕斯布娜 (Prospera) 一角為男性,名為帕斯布羅 (Prospero)。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別字

    第三十五期
    <   
       >

    別字

    第三十五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 非牛頓流體
    • 浮雲
    • ____:
    • 需要找出曾共赴黃泉的人
    • 空耳‧真相
    • 借‧給我放負
    • 躍過了白色峭壁的鮭魚
    • 喝一口水
    • 鹿
    • 風臘
    • 從清晨的五點活過來
    •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 非牛頓流體
    • 浮雲
    • ____:
    • 需要找出曾共赴黃泉的人
    • 空耳‧真相
    • 借‧給我放負
    • 躍過了白色峭壁的鮭魚
    • 喝一口水
    • 鹿
    • 風臘
    • 從清晨的五點活過來
    透光
    • 聖經、汽水、蝸牛和法律
    • 《影之忘返》自序:拒絕忘返的理由
    • 椅子治療
    •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那個時代
    • 聖經、汽水、蝸牛和法律
    • 《影之忘返》自序:拒絕忘返的理由
    • 椅子治療
    • 【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那個時代
    轉注
    • 29本有多重?──2020香港文學出版
    • 寫作,在亂世——序盧卓倫《夜海》
    • 【通關者】大賊沒有輸──Home Alone及其他
    • 說零──讀蘇朗欣《水葬》
    • 【一拳書評】輝夜姬的歸途──讀中上健次《日輪之翼》
    • 寬恕的重量——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暴風雨》
    • 【小音信】西西│星期日的早晨
    • 《怪胎》:失落的一角
    • 29本有多重?──2020香港文學出版
    • 寫作,在亂世——序盧卓倫《夜海》
    • 【通關者】大賊沒有輸──Home Alone及其他
    • 說零──讀蘇朗欣《水葬》
    • 【一拳書評】輝夜姬的歸途──讀中上健次《日輪之翼》
    • 寬恕的重量——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暴風雨》
    • 【小音信】西西│星期日的早晨
    • 《怪胎》:失落的一角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流體──2020年終創作展

    字花編輯室
    SHARE

    【釋義】流體:受外力而連續變化,無常形,幾乎可任意改變形態,或者分裂。
    流體又分為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前者的應力與速度成正比,例如水,後者黏度會隨壓力和速度而變化,例如血液。

    沒錯,我們每天隨身攜帶大量非牛頓流體,並且準備隨時流溢,喝多少水也無法中和。
    紀錄片中的鮭魚一次次逆流,以赴黃泉的力氣。黃泉在哪裡?在肉身風乾之地。
    浮雲鬆散結聚,或許有天降雨,或放負,落雪。雪是沒有收件人的信。
    清晨五點,門外等待我們的是甚麼真相?也許只是一頭鹿,牠想喝──

    韓祺疇│非牛頓流體

    語凡│喝一口水

    貓與海│躍過了白色峭壁的鮭魚

    枯毫│需要找出曾共赴黃泉的人

    仃杏│__:

    小西│借、給我放負

    譚棱欣│空耳、真相

    嚴瀚欽│鹿

    吳見英│門

    陳苑婷│風臘

    楊新滿│浮雲

    黃凱怡│從清晨的五點活過來

    透光


    聖經、汽水、蝸牛和法律

    司康
    富貴竹下等覺悟的外星人。
    SHARE

      第一年去英國讀法律其實是萬般的不甘願,因為我本來已經考上本地的大學,不必和高中同學道別,而且考試失手成績根本不可能讀法律,奈何家長鐵了心一定要我走上這條路,再不甘願也只好作罷。畢竟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唯有硬著頭皮找了英國幾家排行榜中游的大學叩門,最終還是選了其中一家修讀法律。

      那一年過得無比的痛苦,成績也不意外地差,唯一的樂趣卻是上課的時候聽到的案例,中間的轉折實在比小說的情節更為有趣,即使不理解或不關心法律上的原則,作為故事也聽得津津樂道。

      如題目所述,我要說的故事是關於一隻蝸牛。

      在外國,蝸牛喜歡啤酒和薑汁汽水是一件常識,朋友跟我說過她家裡的後花園要除掉蝸牛就是靠啤酒設陷阱把他們全部一次捕獲。

      而在1928年的八月,Donoghue太太探訪蘇格蘭的時候去了一家咖啡店,當時和她同行的朋友替Donoghue太太點了一杯雪糕梳打 (Ice cream float),顧名思義就是汽水加雪糕的飲料,而Donoghue太太的汽水就是薑汁汽水 (Ginger beer)。當時咖啡店的店長給了她一杯雪糕,然後從一個非透明的咖啡色玻璃瓶倒了一點薑汁汽水在雪糕上面。

      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那瓶薑汁汽水裡面有一條無法抵抗誘惑爬進玻璃瓶裡繼而被分解了的蝸牛,同時因為玻璃瓶不是透明的,誰都沒看到汽水被加料了。

      Donoghue太太在喝完杯子裡面的汽水,將玻璃瓶裡面餘下的飲料倒出的時候才發現那隻可憐的蝸牛。Donoghue太太感到不適,幾天後求醫發現患上腸胃炎。

      以常理來說,一個人在餐廳點餐吃東西後肚子痛腹瀉等等,一般都會直接向餐廳追討責任吧。這是合約法下保障的買賣關係。但問題在於,Donoghue太太和咖啡店不存在合約關係,因為點餐和付錢的人不是她,點餐的人是她朋友,因此和咖啡店店主有有效合約的人是她朋友,問題在於她朋友卻沒有受到傷害或蒙受損失,無法追討賠償。

      最終Donoghue太太選擇了向薑汁汽水的製造商、Stevenson先生提出訴訟,訴訟的理據就是疏忽責任。

      疏忽責任在當時來說並非一個常見的訴訟理由,雖然當時的案例承認疏忽責任可以在特定的情況下成立,例如有合約背景的關係下所需要背負的責任,但並沒有指明一般的義務或謹慎責任 (duty of care)。

      再加上,在她的案件之前有另一個案例有著類似的情況,那個案例是關於薑汁汽水裡面發現了一隻老鼠的屍體,而法院在那個個案裡面知名了除非製造商和消費者有一個合約關係、製造商故意在飲料添加或是隱瞞裡面有有害的成分,否則謹慎責任並不存在,因此製造商疏忽造成消費者的損失並不成立。

      這對Donoghue太太不算是一個很有利的情況。
      她的薑汁汽水並不是本身就存在有害的物質,但同時製造商Stevenson也並非故意隱瞞飲料裡面的有害物質。

      Donoghue太太的法律團隊為她提出了一個理據來嘗試說服法院這宗案件裡面存在著疏忽責任:製造商Stevenson對Donoghue太太的謹慎責任是存在的,因為Donoghue太太在喝下它製造的薑汁汽水時根本無法檢視產品的質素。
      兩個案件唯一的差別在於老鼠和蝸牛,前者可以靠重量和光影來參透它的存在,後者明顯地並非一眼就能察覺的存在。

      這一個微小的偏差成了這宗案件在蘇格蘭法院審判時的爭議。

      負責初審的Lord Moncrieff認為擔任食品製造的人不能以不知情為理由,避免因製造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所導致的傷害帶來的責任。這個疏忽責任應該是從製造商及商品的品質推斷出來的,不應該因為製造商只是疏忽卻不是故意造成傷害而避免為此負上責任。

      處理製造商Stevenson提出的上訴的四位法官正正就是處理發現薑汁汽水內有老鼠屍體案件的幾位法官。他們一如意料的推翻了Lord Moncrieff的判詞,認為老鼠和蝸牛沒太大差別,因此製造商在缺乏合約關係、而且不是在故意隱瞞飲料成分的情況下,並不需要負上責任。

      這個案件最後上了當時的上議院審理,上議院在2009年前除了是立法機構外還有司法職能,等同於香港的終審法院。

      在上議院,Donoghue太太的團隊為她辯論的理據為當玻璃瓶並非透明而消費者無法去檢視產品的質素時,製造商應當有責任去採取合理的步驟來確認飲料適合人類飲用,而這責任無關合約關係。
      製造商Stevenson採取的態度是依賴之前老鼠屍體的個案來否定Donoghue太太的理據。

      而就是在這個案件上議院的Lord Atkin發表了現在疏忽責任的基礎原則:鄰居原則。

      Lord Atkin認為這個案件的重要性是在於它不單是關乎Donoghue太太的訴求,甚至是影響了公眾衛生的標準及它的系統,因此他的看法是在英國的普通法裡就疏忽責任這個議題必定存在一定的概念或構想,而總括而言就是社會上普遍認同的天理昭彰、罪有攸歸的道理。但在現實社會中,法律並不能確保每一個受到傷害的人都能得到賠償,它仍需要在投訴的種類和追討的責任中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Lord Atkin引用了一個聖經的標準來釐定訴訟一方到底有沒有疏忽責任,即是上述的鄰居原則(Neighbour principle)。在馬可福音12:30-31,耶穌說,人該全心全意的敬愛上主,亦應愛人如愛己,英文為“Love your neighbour as you love yourself”。在倫理及法律上,我們也該愛人如愛己。

      而誰是我們的鄰居呢?Lord Atkin將法律上的範圍收窄,不再是倫理宗教上的廣義,而是以一個符合常人邏輯的取態 (common sense approach) 去定義為「將會直接而且緊密地受到我的行動而影響的人,故此在做或是不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應該去思考那個人是否會被我的行為影響」。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說法,它既沒有否認之前的案例,同時又將社會大眾對法律甚至是公義的期望納入為考慮,將倫理上的概念收窄成為一個法律原則,不但讓它更人性化及容易理解,也能達到彌補市民對公義的期望以及案例和法律之間的所存在的差異。

      而這個原則,在法律上約束了一個人在行為上一定要在能合理預見的範圍內採取合理的措施,不去為他人造成傷害,成為了人身傷害和疏忽責任這兩個民事訴訟的基礎,對日後的案件、不光是在英國,而是所有實行普通法的國家影響深遠。

      雖然Donoghue太太的案件在上議院判定發還蘇格蘭法院重審後,卻因為製造商Stevenson去世而庭外和解,那家咖啡店在案件尚未結束的時候已經倒閉,而我們最終都不知道其實玻璃瓶裡面到底有沒有蝸牛。
      這一切都不能說得上是有始有終,但至少我們能從這個案件得到的是一個確認,我們生存在世並非獨斷獨行的,每個人的行為在世界上會影響到另外一個人,而我們選擇善待他人、業業兢兢,不一定是因為我們有利益上的關係,是我們都欠了他人一個責任,把他們的存在、權益和福祉看成和自己的一樣重要。

      這或許也是法律在不經意間展露的人道主義和平等,也是司法制度基礎的原則。

      這世界沒有誰比誰重要,但只有共榮我們才能共存。

      盡管筆者自己都無法完全的責無旁貸,身邊的人也不一定全是對我們一無所求,但我們能做到的或許就如英國詩人W.H. Auden所說的,“You shall love your crooked neighbour, With your crooked heart”。

      我們該以我們扭曲歪斜的心靈,去愛我們那扭曲不正的鄰居,就如我們愛著扭曲不堪的自己。

      無關是否值得去愛,而是否應當及應該去愛,而結論是我們必須、應該、應當去愛,即使、甚至是尤其是,對方多麼的不值得。

      轉注


      29本有多重?──2020香港文學出版

      字花編輯室
      SHARE

        香港從二零一九熬到二零二零,傷患之後是隔離與流亡,還有世界範圍的苦難——人還在寫,文學還在出版,當然不是為了直接掀開夜霧,而是告訴我們,夜未央,但總有人在堅持,尋找更多方式,回應一些我們也許無法直接面對的事情,與我們不安的內心對話。

        香港有文學,也有文學出版。以下的書單當然不是最齊全的,我們只希望盡量收入更多獨立出版社的、香港作者的創作,合計二十九本。不論是以虛構為主軸,還是紀實以明志,歷史分解為故事,記憶又豐富歷史,願這些書留下時代的暗,帶來書寫的光。

        璇筠《自由之夏》新版

        藝鵠在三年之後為《自由之夏》推出新版本,多了五首在2019年寫的詩,就印在可以打開成海報的書封上面,新的設計是,即使關閉,仍留有一抹海闊天空的想望。樊善標說:「在詩藝上,璇筠偏向輕的,但那是舉重若輕。」如這首:「進入毒氣室/洗澡//磨掉一層皮膚/然後/下班」,這是去年九月寫的。不妨留意一下,由麥穗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水中木馬》在水煮魚冬眠書展有售。

        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房間》再版了又多年,香港文學館在今年九月終於推出李智良全新結集,可說是最令人期待的新書之一。在十多年中寫出的這些文字裡,每一篇都歷歷是掙扎的紀錄,如書名所示。除了個人生活體驗,也充溢對全球資本主義下城市荒蕪割裂的觀察描繪,揭出人被剝削的,是權益,更是連結。有連結才有可能,而在這巨大無形的欠缺中,末日其實早在身邊:「他夢到一個城市,醒在一個城市,與眾人的生命相連同時隔絕,感情無處流淌」。在《明周》訪問裡,李智良提及寫作讓他從窒息狀態稍稍浮出,回望深淵。我們可以多點回望嗎?例如那株「車燈流竄照亮道旁沾滿灰塵的小樹,無人愛惜但它們依然熱愛這個世界,在不自由的處地沉默生長。」

        陳李才《漫長的夜 黝黑的霧》

        序詩中「記憶其實不需要我/是我需要記憶」便道出詩人穿行於夜霧的信號燈,而詩集反覆出現客觀的天氣播報,固然是無法推翻的歷史一種,也是夜行的警惕。除了面對此城街頭風暴與創傷,陳李才以詩審視的也是這時代人的嚴峻處境,及希望所在。高牆難越,但我們也在牆上留下語言、希望,即使是岩石,也終有一天變成我們相遇的「陽光明亮的房子」。

        萍凡人《潛》

        詩人喜歡用魚的意象,但「潛」這名字更寄寓了以想像潛行,在沉重刻板的現實裡尋找游動空間之意。詩集中那輯旅行詩尤見特色,從尋常景物發揮,創造新境,如寫於多瑙河畔的《鐵鞋子》:「對岸城堡很好,守衛著天空/海鷗飛過一抹雲朵/不需鞋子就可抵達對岸吧/幾隻海鷗停停走走/在鐵鞋子旁,乘涼/有些鞋子不想再做鐵/看河邊美景看膩了/想試試跳到對岸看漁人/怎樣為黃昏補網/積厚的鐵鏽一片/一/片/掉/落/始終補不完的網」。

        陳曦靜《漫遊者》

        石磬文化並不只是出版詩集,還有六月出版的陳曦靜散文集《漫遊者》。她出版過兩本小說,《爆炸糖殺人事件及其他》獲香港文學季推薦獎,今次則以多篇散文細述回憶與日常,「討價還價的生存狀態總吸引著我」,她紀錄「夾縫人」的生活,也表達她對自己也身為「夾縫人」的反思。

        劉偉成《影之忘返》、《果實微溫》

        劉偉成這年出版了兩本書,散文集《影之忘返》剛剛趕及在年末面世,從「繪本守夢人」到「香港這種人」,五輯各以繪本、動畫、旅遊、童年與香港現實為據,既見出興趣的廣泛與探究的純真,也劃出影子沉醉美的王國後投入動盪我城的軌跡。

        《果實微溫》於六月由水煮魚文化出版,是繼《陽光棧道有多寬》(獲第十三屆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首獎)後的詩集,劉偉成在三年前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期間的創作結晶都在書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詩人在跨文化的對話中,建構著一篇篇日常的小史詩。

        律銘《沿道尋回》

        水煮魚文化在年終也會出版另一部詩集,律銘的《沿道尋回》。作者是紓緩科病房醫生,是基督徒,也是香港的城市觀察者和在地吟遊者。街道盛載著思考的線索,草木灌注生命的想像,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生活片段與眾生同流動、相映照,如同〈繁華浮世〉裡候鳥之姿令人動容:「哪裡有飛翔,就有未見之事/季節能變換,光可被折射/候鳥卻可用雙腳表白,落地生根/用火織成身體,若不能渡海/就燒出一片土地/永遠擱置遷徙的思量」

        盧卓倫《夜海》

        作為應屆社工系畢業生,盧卓倫也有以故事連結不同身份、階層與處境的人的才華,可說是新一代說書人。讀他的精心的幽默能療癒,但讀他挑撥倫理話題、描繪可悲人物時卻會刺痛不安,把黑色奇幻幽默和沉重寫實諷刺混合的〈怪物〉又是另一種,〈怪物〉獲選為去年《字花/別字》佳作,評選者陳麗芬為《夜海》寫的序指出盧卓倫難得之處正在於他既擅於經營,也能在充斥制度暴力、權力關係複雜的社會自省:「他要我們看到,一個人的不幸,是全體的不幸。」

        蘇朗欣《水葬》

        不幸者總是人人不同,更痛苦的是,他們無法彼此拯救,甚至一同沉淪。取材自新界東北看似無關的暴力事件,拆毀、堆填和殺人,九十後作家蘇朗欣把新聞編織成世代間的悲劇。中篇小說《水葬》從半世紀前的傳說,說到回歸前的情事,直到今天,這跨度的恩怨糾結,都集中由最年輕的男主角講述,恍如在虛實之間、過去未來之間尋求救贖。蘇朗欣寫作適逢香港反修例運動,她卻人在異地,濃重的鬱悶也滲進角色情節裡。


        《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歌詞卷》

        五十年後,你會記得哪些歌詞和詩句?《香港文學大系》推出第二輯,歌詞與詩,一同留下時代印記。1950—60年代,粵語歌地位不高,由於戰後南來者眾,當時吒咤香港樂壇的,大多是充滿上海遺風的歌曲,但《大系‧歌詞卷》也收錄了一百首粵語歌詞。至於那時代的香港詩,因家國動盪離散而裂變,一邊是文青最愛的感傷格律派,一邊是希望延續現代派傳統的探索,如楊際光以詩的純境透露內在壓抑。當時的年輕詩人也創辦文社和雜誌,在砥礪中成長,包括馬朗、崑南、王無邪、葉維廉、西西,以詩句留下冷戰時代、海角都市的苦思與凝望。

        小西《琉璃脆》

        年初出版時,世界正變得越來越恐怖,詩人說自己的詩作是一齣齣恐怖片,這些詩又將如何呼應、抗衡或消解現實?無論如何正適合現在重讀。詩分七輯:我的記憶、人在紐約、當這城市的腹地餓了、夢之辯證、用腳思考、詩淫窟──致邱剛健、無心經。許定銘認為小西的詩是情感理智的結晶,洪慧則指出這詩集的作品巧思與批判力度兼備。

        陸潔玲、孫珏《抗命女聲》

        已離開我們的陸潔玲博士,與孫珏合編的《抗命女聲》是回顧雨傘運動的書,十六個女子的抗爭史,卻又不只於此。應亮〈重逢:讀《抗命女聲》〉指此書猶如多聲部合唱,合眾聲完成了對一段重要歷史的敘述,更難得地兼容了文化研究視角的尖銳批判,與回憶的感性價值。

        譚蕙芸《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

        去年大家常常在面書看的貼文,可能包括譚蕙芸的街頭特寫。她做過記者,在大學教新聞寫作,反修例運動以來,她奔走於硝煙現場,記下眾生相,細節之豐富,不僅足以還原事件,更重要是重新交代脈絡,讓意義明晰,讓光從看似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透現。


        崑南《天堂舞哉足下》、吳煦斌《看牛集》、游靜《另起爐灶》、杜杜《飲食魔幻錄》

        香港文學館在今年復刻了四本經典。《天堂舞哉足下》是崑南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以香港澳門回歸為背景,寫何游與何戲這對孿生子,語言實驗延續《地的門》,而又進一步回應了在世紀末來臨的虛擬時代,在再版序裡,崑南直言這個雙子寓言,回頭看來就像預言。吳煦斌《看牛集》來自報章專欄七十多篇文字,從童年舊物到動物生態,都帶著發現的目光和細密的感受,例如閣樓上如雨降下的孤獨,內街顯影工業文明的興衰,意味深長。游靜《另起爐灶》有文化評論,有散文,其實更像富個性的跨文類實踐,對性別、階級、政治或藝術問題的回應既帶犀利的批判筆觸,也往往從回憶和親身體會出發,流露當時留學美國的反思。杜杜在十五年前出版的《飲食魔幻錄》,示範了飲食的博學怎樣與魔幻想像的調配,我們可以讀到古典文學中的奇怪餐單,以及尋常食材與山海經的關係,圖文並茂地為我們打開更豐盛的互文世界。

        謝曉虹《無遮鬼》

        兩本趕及年尾的新書,《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面世後約半年,謝曉虹再有新作,這次由香港文學館出版,收錄多篇短篇創作,作者明言均源自眼底下發生的事,或直接由新聞觸發,時代敗壞中,謝曉虹說把這些作品連結的,竟是無語,最早的〈月事〉在十年前以陰鬱的手作完成,去年在酒店寫好的一部分〈逝水流城〉,她也說像「把一種液態的火焰,暫時裝進一個瓶子,把那些還沒有辦法說出來的話,用一種真空容器把它保存下來。」

        郭梓祺《無腔曲》

        繼《積風集》系列,郭梓祺新書結集自《蘋果日報》專欄,收入2017年以來五十二篇散文。他自言寫作期間歷經時代崩壞,「也寫了些驪歌和呢喃」,至於書名,原來來自張岱那篇著名的〈西湖七月半〉。

        陳健民《獄中書簡》、邵家臻《帶一本書去坐監》

        「我的自由時刻,是靈魂飛回家中書房」陳健民這句話也可以是《獄中書簡》的註腳:可以被監禁,但不可以被吞噬。稍為改動海明威的名言,可能更貼合現今香港白色恐怖的圍城處境。身處無形的大牢獄,如何保持意志,唔好慣?其中一法大概是讀書,從書中人事,得到寄靠和啟迪。陳健民獄中十一個月,便讀了五十本書,本本都是抵抗的見證。邵家臻《帶一本書去坐監》則是《坐監記》後的新書,除了分享獄中讀書點滴,也記下出獄後為囚權奔走、與懲教周旋的經歷,。

        朱少璋《消寒帖》

        這是作者第十二部散文集,收錄二十四篇作品,作者自言此書是繼《梅花帳》後「另一部任性之作:同樣堅持「抒理」與「古典陌生化」兩個略為偏鋒的創作理念。寫文章能「任性」起碼作者自己享受,我就是偏愛談掌故,愛引用,愛間接,愛跳躍,愛隱約,愛恬淡。」冬至已過,讓我們讀著情理並濟的文字,殷殷期盼春天。

        辛其氏《藝情絮語》

        收錄自二零零二年來多篇散文,辛其氏上次出版已是八年前的小說《漂移的崖岸》,她在梳理半生歷程的長序說以此書「記下曾經不期而遇,意會神交的好書、好曲、好戲、好物、好人,清雅俚俗並列,人情世物相融,寄託我對青蔥歲月與成長故地的深厚情思。」

        張婉雯《你在——校園貓的故事》

        這是張婉雯在二零零九年出版的《我跟流浪貓學到的16堂課》的增訂版,新增一萬餘字,換了貓的照片,並由黑白變為彩色。但彩色並沒有令貓的苦難流離變得輕盈,這也不是一般賣萌的貓寫真,正如小思在序言說的:「我們各自在自己營造的小世界中流浪,小世界又困在宇宙中流浪,且看不同的命,遇上祝福還是咒詛。」

        曾詠聰《戒和同修》
        剛剛三十出頭的曾詠聰,其詩已屢獲獎項肯定,這是他的首部詩集,書名包含的「規律、和諧,以及共同修行的意味」,體現在詩作中,也許便是穩密的節奏,和感情的提煉,如寫親人的〈腦退化〉,在廣漠的生老忘逝之前,是記得這動作:「我仍然記得/盛夏的側影在山坡上折騰/仍然記得,窗台懸著的風車轉動/幾隻麻雀尋找倒生的盆栽/你會用晾衫竹驅趕/說一句家鄉話,讓牠們自由」。

        偵探冰室.靈
        《偵探冰室》續篇,以靈異為主題,推理更疑神疑鬼。集合陳浩基、譚劍、冒業、黑貓C、莫理斯、望日這六位本地作家的力作,離奇情節之中,當然映照著這個越來越荒謬的不公義社會。

        陳志樺《其短》

        收錄劇作家陳志樺五篇短篇劇作,當中人物包括過氣AV女星、監犯、盲歌手、中女、地盤佬、劇作家,作者說職業不過表皮,總有一個在你左近。別以為短就輕鬆,由不加鎖舞踊館演出、以舞蹈融合音樂和錄像的《牆四十四》便需要讀者發揮更多想像力。

        小結

        為什麼不湊夠整數?去年的盤點是三十本,今年看似少一本,就當是留白,期待下一年極有可能更嚴峻的局勢下,能繼續數下去。起碼已收到可靠線報,多位本地年輕作家將有新書,包括散文、小說、詩集,部分更是第一本,還有將由Kubrick出版的潘國靈《事到如今》,以及水煮魚文化一部絕版經典的修訂重出,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