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戴上口罩的這段日子,我一直在想,病毒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無窮無盡的親密潛藏的恐懼。
聲演者:陳嘉茵
H:
已經有一個月,沒有相見。很可能,之前的道別,就是永別。鄰里的意思,就是一群因為各種偶然因素,各自的生活軌跡彼此重疊,而每天碰到的人。碰面的時候,或會禮貌地點頭微笑。當彼此因為不同的偶然因素,又散落到城巿不同的區域時,並不會有離別的苦惱,甚至,可以輕易忘記對方曾經存在於自己的生活裡。
我羡慕這種輕省。
搬遷到一個陌生的區域後,我仍然頻繁地渴望可以像從前那樣光顧你們的餐廳。或許,因為我太飢餓。這種餓延綿了很多年,只有在你們的餐廳,這種餓才被發現,而稍為得到舒解。
可是我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隔天就到你們的餐廳用膳,因為當我失去了那一區的住客的身份,我們之間便喪失了偶然性帶來的漫不經心。刻意維繫的關係,都有某種不確定和危險,必須要關係中的雙方立下決心,投擲自己的重量。然而,這就不是鄰里的範疇了。
人和社區的關係,其實就是,包納了人際關係裡各種複雜的情感,同時又超脫於各種關係的牢籠,可以隨時又隨意地遇上和分離,看起來輕於鴻毛,但其實只是舉重若輕。
或許只是因為你們的餐廳,有一種輕盈的氣氛,紓緩了我的胃部那種由長期飢餓而引起的疼痛。
每次到餐廳,都會看到你,站在開放式廚房的一角,手裡在忙著處理各種食材,而眼睛溜向每個食客的臉,關注著他們需要甚麼。你並不像別的餐廳的廚師那樣,頂著油膩的頭髮,休息時間必須到外面去抽一根菸,穿著佈滿污垢的白色制服。你總是穿藍色或黑色衣服,外面掛一件黑色圍裙,頭髮乾爽整齊。主廚也跟你一般親切和善,只是她整天在廚房封閉的充滿油煙的內部炒菜,口罩會滑到鼻子的下方。疫情剛開始時,口罩供應緊張,她就問過我,哪裡可以訂到口罩呢?你們的工作,必須整天掛著口罩,口罩濕髒便又要換一個新的。主廚有哮喘,口罩令她感到呼吸更困難。
有時,人和人之間是因為一種必要的距離,才會反思當中的種種不同層面的親密,然後選擇,迎向這種親密,或,自親密的森林中逃開。
農曆年假期後,所有人都覆蓋著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必須把自己有限度地密封,才能跟別人接觸。我再去餐廳,你們都只露出半張臉,每個人的臉上都附著不同顏色的口罩。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家工作。我看著你們切菜、把麵下鍋、把魚和肉炸或煮,把食物盛在碗裡⋯⋯忽然感到,一個人吃著另一個人所做的食物,是這麼親近的事。做菜的人把那天的菜和肉洗切、烹調、煮沸,把菜餚在碟子上排列,也把自己那天的情緒和一切的心起念動,拌在菜、飯、醬汁和湯之中。到餐廳去的每個人,就這樣,每天都一點點地,把做菜的人心裡無形的部份,一口一口地吃進肚子裡,讓養份滋養自己,讓毒素侵蝕自己。或許,這樣的密不可分,不止存在於廚師和客人之間,也存在於,住在同一個城巿,呼吸著相同的空氣的每個人之間。必須戴上口罩的這段日子,我一直在想,病毒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無窮無盡的親密潛藏的恐懼。
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你,那個嚴格得近乎單調的飲食要求。不過,你早已知道了,很可能,你站在開放式廚房的那個位置,足以令你看到所有客人的表情、心情、性情,以至,病情和胃部的狀況。正如,當臉面必須貼合口罩,人們漸漸習慣運用眼睛表達和溝通,例如用眼睛微笑、翻白眼、注重眼部化妝、敷上補濕和加強血液循環的眼膜。
我喜歡這餐廳,因為這裡有一種平靜而和緩的氣氛,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人,結伴的、孤單的、年幼的、衰老的、沉默的、急於傾吐的,甚至和整個世界都格格不入的。疫情最嚴峻的時候,確診數字暴升,城巿失去了許多生命,許多人丟掉了工作,小店相繼結束營業。我問餐廳老闆,這一場瘟疫有沒有影響這裡的生意。他說:「還好吧,這裡來的都是熟客,要來的還是會來。」不過,像他這樣的男人,慣於扛起家庭和包袱,並不會說出自己的煩惱。
(我曾經問自己,會不會感到害怕,但我想起某一次,我點了一份雞蛋三文治,你在切麵包前,先徹底地洗手。信任就是,感到恐懼的同時,還是開放和依靠。)
這餐廳瀰漫著家的氛圍,但令人感到舒坦的是,這裡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家。或許因為,你們──老闆、服務員、廚師以至洗碗工,身上都繫著一個看不見的氣球,那裡都有一個家。你們不自覺地,把家的暖意注進餐廳的牆壁和地板之間。有時候,我會想,要是餐廳裡有一個人,不小心受到感染,病毒在食物和空間之間迅速蔓延,你們身上的氣球,也會變成了另一種顏色。或許,在病毒已經入侵了生活各個層面的現在,孑然一身的人才是比較無憂的,可以獨來獨往,不必擔憂自己會把病菌帶給誰或被誰感染,也可以孤獨地死去,因為無論任何時刻,這樣的死亡都是唯一的選擇。
那天,我告訴你,將會遷居到城巿的另一端,所以,再也無法常常到餐廳去。我必須要向你告別,為了答謝這一年來,你在我所點的每一道食物中都加進許多蔬菜和我喜歡的雜菌。你問:「為什麼要離開?」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離開與否,根本不是由我去決定,正如,病毒的到來,就是為了讓人放下自己可以改變一切的幻覺。有時,人只能順應,生和死之間,冥冥中的更大的主宰。
祝 你和家人健康平安
C上
●
陳嘉茵,2015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於校內兩度獲傑出演員獎。曾參與演出包括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老而不,stay in touch》、同流《巴黎公社的日子》、中英劇團《初見》、劇場工作室《大夜蕭條》、浪人劇場《流幻》、香港話劇團國際黑盒劇場節《鄭和的後代》、演戲家族音樂劇《仲夏夜之夢》等等。曾為atelier theatre hong kong 全職演員,以葛羅托斯基演員訓練作為核心方向。有十多年學習芭蕾舞經驗,後考獲200小時瑜伽導師證書。現為自由身演員、舞者、瑜伽導師及戲劇導師。IG: cho_kcky
此項目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大概是幾年前,我第一次見到枯毫是在觀塘某工廠大廈的一個房間。房間是楊彪出錢租的。幾個朋友們曾在那裡搞過詩會,看邱剛健的電影《唐朝豪放女》。枯毫就在其中一次詩會當中。他在中大應是讀古典文學居多,他的新詩極具個人風格。其詩題材多與政治時事有關,又能結合愛情發揮,而且語調壓抑,同時文白莊諧,風格多變,是極有潛力而優秀的詩人。
〈街祭〉
現在開始糧食配給
在野餐的季節
叉燒必備鴨肉又時令
幾炷清香釘在半顆蘋果上計時
放題,排隊入座,需要計時
燒衣
天降橫財
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
樂土樂土,腳底之下
這是我第一首讀到的枯毫作品。這裡寫的是群鬼在鬼門關開的鬼節來人間享用祭品,但其用語用字卻令人聯想到香港的限時自助餐。花費高昂的價錢,吃的食物卻只是包裝成美食的次貨:「叉燒必備鴨肉又時令」。叉燒鴨肉只不過是常見的燒臘,卻被奉為「必備」、「時令」。「計時」、「放題」,將本來鬼氣森森,令人不敢亂講說話的鬼節,變成了日常情節。事實上,香港人也真的是活在地獄裡面,天天都是鬼節。政治環境不必說了,工時又超長,工作壓力大,貧富懸殊又數一數二,人生並無一絲半毫的希望。不少人最真切的願望就是「天降橫財」,中六合彩頭獎。做鬼也真確實比人好,每年定期天降橫財,不論你表現如何,鬼門關一開,便人人燒衣給你,「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詩歌最後一句「樂土樂土,腳底之下」,語言節奏似有戲擬詩經之意。腳底之下的地獄,對香港人來說確實是樂土,人死而為鬼,便再無任何社會工作經濟壓力。這首詩糅合了各種不同的語感,長句、短詞、停頓、日常用語、詩經。題材上既是傳統習俗新解,又能反映社會文化。可以說,枯毫在這首詩作中展現絕大潛力。
另一首詩〈菩薩蠻〉有詩句:「菩薩/果是野蠻」,化用詞牌名稱:一切習俗理念法律其實是排他而野蠻的,一旦試圖改變體制,體制便以懲罰威嚇民眾。
〈但我不能牽你〉
核彈都唔割——大人如是說
但我不能牽你
不能互相留下
輕捏手指的壓印
昨夜寫過遺書的筆
不妨各執一端?
至少傳來
大海那樣的脈搏
你也知道
你也必然知道
衝鋒陷陣之野
滿腹冒汗
沒更多來年可憶
但我不能牽你
鐵和血不是你的索引
直至蘑菇雲下
我們脫下皮肉相見
吧。
這首詩講的是反送中運動時人們投入抗爭時的複雜心情。詩中展現的情感極有層次,恐懼、懷疑、不捨、無力、盼望、克制、愛慕。「大人如是說」,這種懷疑語氣表明發語者並不是大人,或者起碼不以大人這個社會身份自居。事實上,年青一代對香港社會的奉獻和犧牲,早已超越了現今已為大人的香港人。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白先勇改為三年,但三年也真是太多了。一朝半晚的政治和人道災難已經足夠有餘,更何況是持續不斷的逼害?多少人就像詩中角色,每次示威遊行之前都抱著被捕被殺被失蹤的覺悟,預先寫下遺書。人們在一場又一場抗爭當中建立深厚的友誼或者是愛情。蔣光慈有「革命+戀愛」的小說模式,枯毫的處理更好更純粹更深情。「但我不能牽你」,這不是匈奴不滅,何以為家的思路,這是面對愛情時才會有的思前想後,猶豫卻步。一個人敢於「衝鋒陷陣」,不是不怕死,也會「滿腹冒汗」,但面對戀人卻怯於前行。同一時間,他又深知局勢日益惡化,若不鼓勇前行表達愛意,可能再「沒更多來年可憶」。甚或乎即使鼓勇前行,也依然「沒更多來年可憶」。他只能將這份愛意深深埋藏,直至有天,香港人以核爆般的成功取回我們的未來,那時他才願意在「蘑菇雲下」,展露愛意,「脫下皮肉相見」。其愛慕的深情、徘徊,投身抗爭的義無反顧,在在都顯示詩中角色就在事件的漩渦當中,有血有肉,絕非幾句口號式詩作,或者是作壁上觀旁聽生活的詩作可比擬。僅憑此兩首,枯毫已是不愧於香港詩人四字。年青詩人四字,可以休矣。
〈蕃茄炒蛋〉
廚子多勞
貪一杯新釀的高粱過冬
一夢過了人世
而日出前自必醒來
廚子也務農的
接起多餘的雞蛋
灶邊有蕃茄
正可一炒寧神
蛋不必拌勻
調味是三指抓起的鹽
蕃茄去蒂斜切
沒有農藥
樂予鳥蟲分甘
下油
打出漩渦
勺底蝕得光滑
茄片平鋪
紅如冠狀病毒
惟猛火不能消毒只會焦苦
緣鑊邊傾下黃泉
黃泉裡有泡沬
遇熱成牢
囚自如的空氣
拋鑊拋不散
趁炒燶前上碟
落蔥花只用蔥白
也像溪錢
悼念一切沒出生過的
蕃茄與蛋緊纏
合葬廚子口中
形態永垂
呷口平靜的啤酒*
又遙想了華夏五千年一遍
「哼」
樂無頭緒
*摘自也斯《啤酒館》末句
這是另一首值得討論的作品。我並不是說這首詩如何完美,恰恰相反,這首作品有其好處亦有其短處。此詩最大問題在於前半段頗為囉唆,前戲太長。值得慶幸是枯毫的寫法並不意圖將平淡變成大巧若拙,他只是試圖細緻地寫一個廚子如何蕃茄炒蛋。由「廚子多勞」到「打出漩渦」絕大部分都是無法構成歧義的句子,直至「紅如冠狀病毒」全詩才有了著落。這首詩與疫情有關,寫的是每天都被死亡陰影威脅著的生活。於是「落蔥花」就聯想到「撒溪錢」。無論是新冠肺炎又好,武漢肺炎又好,反正這場疫症起源於中國也是殆無異議。疫症之後,各種封鎖消息,推卸責任,草菅人命。不單中國政府如此,香港政府的抗疫政策也是後知後覺,拒不封關。在這個背景下,香港人除了戴好口罩,自求多福,實在無太多自救之法。「呷口平靜的啤酒」,此句好處並不是因為引自也斯。我們要配合詩歌第四句來看:「而日出前自必醒來」。由此可知,這蕃茄炒蛋其實是早餐。早餐配啤酒,也未必是醉生夢死,再加上第二句「貪一杯新釀的高粱過冬」,廚子就是晚上喝高粱早晨喝啤酒,心有煩擾。全詩最後三句的心事正是好處所在。「又遙想了華夏五千年一遍」,又字表示,中國究竟為何會淪落到如斯田地,這個問題已經在廚子心中想過了千百遍。早餐的蕃茄配啤酒大概也不是第一次。「哼」這字自成一句,下得極好,盡見其不屑、冷笑、憤恨之情。「樂無頭緒」更佳。前一句才是憤怒,後一句卻下一個「樂」字。那就是說,幸好我想不通這個問題,反正這個問題也不是我一個廚子能解決的。進一步言,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譬如李文亮。再更進一步言,中國淪落至此,香港人本無責任,「樂無頭緒」可謂絕好。因此這首前半段雖囉唆,其後卻漸入佳境,廚子的思維既有層次,其玩世不恭的形象亦非常突出,其好處可謂大大蓋過了前段的不足。可以說這首詩所寫的抗疫日常,令香港詩歌的「生活化」有了新穎的詮釋。
枯毫對於字詞語言極為敏感。不獨〈街祭〉,這種探索是貫穿其詩歌風格的。譬如在〈限敘令〉中便有這樣的詩句:
記招話,禁「傘」而應作「수」否則票控
問署長字散何以敘
曰:「唔鳩……鳩知!」
此處以「수」作「傘」諷刺政府的政策吹毛求疵,更兼指政府以言、以文入罪,就連文字上的「傘」也因為字詞結構而票控。「問署長字散何以敘」,此句則是文言語法。政府既留難文字,詩人便以文字回應。末句署長的回應「唔鳩……鳩知!」則以廣東粗口入詩,以顯當權者的理屈詞窮。 白話文言俗語雜用紛呈,是可見枯毫不只題材廣泛,亦用力於語言探索。
〈吸煙者〉是我最喜歡的作品,收於枯毫的「詩人自道」〈古與今的拉扯〉。
〈吸煙者〉
我懷念你
爬到煙囪吸你的遺體
全詩寥寥兩句,毫無廢話。枯毫自言「想要寫出像〈一代人〉那樣精簡而力量無窮的作品」,因此才有〈吸煙者〉。顧城的〈一代人〉從題目到詩句,皆有所指。題目三字飽含辛酸,首句詩雖屬過渡句,亦巧妙地將黑夜、黑色和瞳孔扣連。末句承上而落,展現了人類渴望扭轉命運的決心。要說〈吸煙者〉達到〈一代人〉自是過譽,但其好處亦不容低估。題目乍看似是香煙,但配合第二句可知此煙乃是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煙。所以這首其實是悼亡詩。因為二人生死永隔,再難相見。瞻仰遺容也並不算是見過最後一面,要確切看見對方灰飛煙滅,消散於茫茫天空,那才算是最後一面。二人的關係,是戰友是情人是親人,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哪怕千辛萬苦,甘冒奇險,也要爬上焚化爐,一睹遺體。一睹遺體也不夠,還要盡力將對方化成煙的遺體吸進自己的身體,以慰思念之情。在對方永遠消失前,將煙吸進自己體內,煙在呼吸系統裡走一遍才回歸冥冥。此詩極為深情,抒情之法別出心裁,篇幅短而層次多,是枯毫的力作。即使是置於悼亡詩這個類別,亦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作品。枯毫的題材頗為廣泛,而且選取的角度在之前的香港詩裡亦罕見。〈末日前〉寫的是流產的舊情人。〈少年與刀,與遠行〉以打機寫香港前途與香港少年的心境,可與陳子謙的〈十七歲的野比大雄〉對讀。〈需要找出曾共赴黃泉的人〉寫的是反送中運動多宗荒謬離奇的死亡,都是值得細讀的作品。諸君有意,亦當可再作發揮。
枯毫詩作:
需要找出曾共赴黃泉的人
維新——詩四首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每當隊伍中有人受到巨大的傷害
都會有人領頭
大家圍成一圈
用概念安慰彼此
因為同伴的離去
總令我們想到人類受苦的極限
未來並不可知 如上一秒
你才轉身避開對手 奮力一躍
又或許 你只是騎著單車在馬路上
在隊伍末端休息
那是毫不重要的動作
然而所謂不幸仍如影隨形
如運動員傷病之不可免
我不是你但依然明白
競技過程對生命的浪費
在每一個路口
你都有逃走的機會
走進以乘數歸納的家居中 走進
樹的比喻
一再聆聽戰損品的自白
她們會突然回過神來
詢問你剛才去了哪裡
你會說你當上了志工
在海邊清理風災過後的街道
考古般的現場讓你想到後代
街燈只是人造之物
貓頭人身的雕像是想像力的明證
你欠缺照明 只好憑著燭影
在泥濘中 清理出那條單車徑來
痛苦難當
在受傷的一瞬 痛苦
難當
你墮進了另一條人造的支流
比你資深的人全部都在
他們都不能直視你
這樣一個新鮮的人 如此
執忍 但無法規避命運
那不就是生命的本質嗎?
你想起你愛過的人
他們都愛這樣說
縱然他們無法生育 無法
與你走進泥濘 沉迷幻象 陳義過高
但你只是一名運動員 生命
冒受試探 或然率最終催生所有意外
而你仍騎著單車 在時間之流中 甚至試圖
放開雙手 即使搖搖欲墜
亦從沒逃走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