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做詩的學徒

余文翰
寫作者,評論人,愛詩。
SHARE

記得早幾年不習慣聽人叫自己作詩人,可能有幾分「怕醜」,不過主要原因在於大家對現代詩、對詩人還存在美麗的誤會,比如「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硬生生將詩與當下的生活割裂,又如總以文藝腔調讀詩、想像詩,將詩視作裝飾或者是商業社會裡文青的標籤。這些情況近年已有所轉變了嗎?恐怕還沒有。然而近來我開始能夠接受詩人這個稱謂,開始不把它擺在一個高高在上、加以敬畏的位置。這也不是因為個別人身陷醜聞、褻瀆了自己的詩人身分,而是我更充分意識到這個文化空間裡、這個閱讀市場上仍然需要詩,哪怕落手買詩集的人少之又少,可仍然需要。試問稍有閱歷和相關知識的人裡,誰不知道文學「無用」?試問身處香港、到一定年紀(也許三十歲)仍繼續堅持寫詩的人裡,也許得過一些獎項、在不同刊物發表過作品甚至出版詩集,獲得了一定的象徵性文化資本,可誰不清楚了解把詩視為某種成就之「虛無」?詩人對世界的命名權,恐怕要在你的友人開辦商舖、或誕下新生兒而需要找一位「有文化」的人士為之取名時,方才間接得到承認。然而,寫詩的人乃至讀詩的人大可不必因此把姿態放得過低,我們需要詩,只因為它是一種不可取代的智慧,更重要地是一種文化,我們也需要詩人,需要一個特殊的身分去經營一門特殊的知識,去做人們不理解的詩。我想《別字》開辦此「詩人自道」的欄目確實很有意義,讓人在螢幕跟隨手指不斷下落時看到我們還在讀詩、還在寫詩。

幾年寫下來,構思一次創作變得更為熟稔,可實際從事語言的創作常常還是困難的,詩人都是詩的學徒罷了。課堂上學習或講演我們會搬出「詩學」來,把一首詩切成「文思豆腐」,張力、反諷、通感,就用這些詞來勾芡,不過進入到實際創作過程中,這些技巧、概念顯然不值得掛在嘴邊,更不可公然闖進你的思路,寫詩從來不是套用修辭方法,它是要設計建築,而非到處修修補補。

但創作也不是憑空的,期間不該忘卻的知識還是「詩學」,這一詩學並非學院化、學科化以後的知識系統,它就是詩本身的學問,治學的就是詩人,而學問由眾多的詩及其讀解構成,不過詩本身才是主要的,這一門學問關涉到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感覺、情緒、思想如何建立起語言經驗,又如何發展既往的語言經驗,它的保守與前衛都表現在「訴諸語言」的行動本身,是以不讀詩、不做詩的學徒,就無法真正寫好詩。如果要為這種以詩的寫作實踐本身為主體的「詩學」概括其智慧所在,我以為就是艾略特(T. S. Eliot)所說的「像聞到玫瑰花香一樣立刻感受到他們的思想」,我們一面通過讀詩發現詩學,也通過寫詩來發明詩學。

若你碰到他——詩三首

如此說來「詩」或者「詩學」自然是無止境的學問,也不應該存在任何人為界線輕易加以劃分甚至割裂。不過這並不代表詩無標準,誰也不敢對詩妄下定義,可誰都能向詩提出其主觀要求。口語詩自上世紀末以來就風波不斷,它的歷史使命是更新詩意並解放語言,這並不代表取消標準。當然詩的標準經常是因人而異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各式各樣的風格來說,我心目中的好詩始終是統一的:同樣的意思你找不到更好的表達,它不能被概括也無法再被替換。回到寫詩這件事,它一樣是為了找尋更好的表達,詩人在寫詩以前可能並沒有多麽深刻、複雜的思想,那些教你拍手叫好、引人精神震顫的詩或者詩想,就是在詩人追逐更好表達的過程中才會出現,這種「意」外收穫經常被稱之以靈感或天才,可我相信後天對「詩學」的渴求依然會促使我們進步、堅持去寫一首更好的詩。

作為語言藝術,寫詩的人永遠走不出為語言焦慮的階段,有時寫下一個句子卻怎麼也不合意,有時初看很滿意一首詩,待日後再看又恨不得「毀屍滅跡」。這並不是令人慚愧的事。楊牧曾在論及杜牧詩時說道:「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惟其有心於創造,就值得我們欽仰,效法,知道那是新詩人的懷抱。」幾年寫下來仍在堅持寫作,就是因為可以一再回歸起點,每一次坐下來都要重新想像何為詩、都須認真思考詩何為,這也是寫詩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最後值得澄清的一點則是,詩並不純粹以其「詩學」來體現其文化,它也並不刻意在讀者面前扮作不可解才現身,作為一種文化,它早已篤定了事物本來面目的複雜性,尤其是相對單向的、一一對應的、非此即彼的思維,當代詩的文化更加崇尚「不確定性」,信奉歧義與噪音,追求真理又不信任真理,它不僅作為富有彈性的藝術語言被接受,且理應遠超工具性文體,在當代社會生活裡扮演特殊的文化角色。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三十八期
<   
   >

別字

第三十八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物異←←廢墟史
  • 物異←←曠日
  • 物異←←讀物
  • 物異←←街上人們在砌積木
  • 物異←←寒背
  • 物異←←喪禮
  • 物異←←自行車墳場
  • 物異←←光輪2020
  • 物異←←廢墟史
  • 物異←←曠日
  • 物異←←讀物
  • 物異←←街上人們在砌積木
  • 物異←←寒背
  • 物異←←喪禮
  • 物異←←自行車墳場
  • 物異←←光輪2020
轉注
  •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 林園,38年前的超級市場
  • 在大疫年辭世的作家
  • 從香港到台北,我願望能夠寫詩到老
  • 做詩的學徒
  • 二十年目睹
  • 以一個人的姿態,成為最弱的神
  • 害羞的事
  • 非典型的詩人
  • 壓迫下思想,呼吸——《誠惶(不)誠恐,親愛的》
  • 「鑊鑊新鮮鑊鑊甘」展覽——回應「1.5米」訪談計劃的重生四部曲
  • 【《克拉拉與太陽》推薦序】愛即學習
  • 蒙洪初開的島嶼,撐船出城去長洲——訪問文字工作者Vivienne Chow和「油街實現」館長連美嬌
  • 在閉環裡敲鑿的幾種姿態——讀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 當青春的聲音愈大,世界就愈潔淨
  • 【相輯】三年前的緬甸遊:致黑暗裡前行的人
  • 你轉身過後哪裡是眼前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 我的緬甸印象【附譯詩】
  • 虫豸般的存在,及其反抗——讀王証恒短篇小說集《南歸貨車》
  •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 林園,38年前的超級市場
  • 在大疫年辭世的作家
  • 從香港到台北,我願望能夠寫詩到老
  • 做詩的學徒
  • 二十年目睹
  • 以一個人的姿態,成為最弱的神
  • 害羞的事
  • 非典型的詩人
  • 壓迫下思想,呼吸——《誠惶(不)誠恐,親愛的》
  • 「鑊鑊新鮮鑊鑊甘」展覽——回應「1.5米」訪談計劃的重生四部曲
  • 【《克拉拉與太陽》推薦序】愛即學習
  • 蒙洪初開的島嶼,撐船出城去長洲——訪問文字工作者Vivienne Chow和「油街實現」館長連美嬌
  • 在閉環裡敲鑿的幾種姿態——讀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 當青春的聲音愈大,世界就愈潔淨
  • 【相輯】三年前的緬甸遊:致黑暗裡前行的人
  • 你轉身過後哪裡是眼前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 我的緬甸印象【附譯詩】
  • 虫豸般的存在,及其反抗——讀王証恒短篇小說集《南歸貨車》
透光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 【大海撈音】川木通的信 給C
  • 若你碰到他——詩三首
  • 陳李才‧徐晞文‧語凡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有無好好食飯?
  • 主教山上——詩三首
  • 在夜晚。在早晨。——詩兩首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 【大海撈音】川木通的信 給C
  • 若你碰到他——詩三首
  • 陳李才‧徐晞文‧語凡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有無好好食飯?
  • 主教山上——詩三首
  • 在夜晚。在早晨。——詩兩首

對焦


物異←徵稿選①

物異←←廢墟史

陳少
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浪旅過薩摩亞和萬那杜,著有詩集《只剩下海可以相信》、《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SHARE

    萬物在我們短暫的生命
    粉碎成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譬如歌失去了耳朵
    傘遺失了雨
    而貓咪,我們所愛過
    撫過的貓咪
    丟失了睡意

    「或許還有船,或許
    還有撐出海面的島」

    忍住不觸碰仙人掌的刺
    脫皮的蠍尾
    逼真魔幻的蜃樓

    排隊進入檢查哨
    該回答的回答,該閉嘴的閉嘴
    眼球陷入滾燙的沙漠

    背包裡所謂的違禁品
    面具、雞蛋、抒情歌、網球拍
    拔掉毒螫
    拒絕成年的姿態

    坦克嗷嗷待哺
    戰爭,每天都在偽裝和平
    陽光死了
    一束又一束

    你適合活得海浪
    活得更森林更燈火昇平

    哪像我
    不適合活得綠洲
    不適合活得比黑夜長比貓久

    貓起碼真誠
    用力喜歡
    認真討厭
    醒著都在思索
    如何把日子塞進紙箱

    看看那些磨得發亮的爪子
    我連蟑螂都不敢抓

    貓跳到我腿上
    躺下來呼嚕呼嚕
    呼嚕呼嚕

    你會夢見我嗎
    你會收留我嗎

    轉注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陳文苑
    但願隨心所欲,隨心而寫,用寫作訴說無法釋懷之事。
    SHARE

    三月的臺北,陽光和煦,春意盎然。前幾天還是潮濕的冷,今天天空的顏色卻是鮮明得可愛。從冬天跨進春天,帶著一條無形且曖味不明的線,萬事萬物皆蘊含著跨的特性,從文化、學術、語言以至性別討論,自由的空氣流動穿梭於各個領域,「跨」這個字的本質,潛藏於大自然當中。這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舉辦公開講座「我的跨寫作」,邀請遊走於各個創作領域、擁有多重身分的香港作家游靜,由移居台灣的香港詩人廖偉棠主持,探索如何從日常生活和創作當中,發掘「跨」的趣味性。

    跨之必要

    游靜形容自己是個怕悶的人,所以「跨」字之於她,是生於本質,最自然不過的事。她不斷跨出界限,從劇場、媒體理論、音樂評論、電影研究及至影片拍攝,無一例外。而游靜的大學經歷,似乎也與「跨」脫離不了關係。

    一九八五年考進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系,剛好碰上中英兩國簽署聯合聲明,正正是那個年代的現實,促使她並不滿足於英國文學所給予的知識,「也斯在港大英文系開中國現代主義與文學的課,讓我開始明白,一些我從小喜歡的作家、詩人,如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辛笛、穆旦,他們不單是一些天才作家,他們不單是他們自己,也是受當時的一些時代的經驗、受外來加上在地混雜的思潮所牽引,並以他們的作品作出回應,又積極地參與了建構那個時代。」於是她企圖認識被視為落後的作家思想,畢業論文以沈從文與解構理論為題,跨出英國文學的門檻。

    回顧多年學習經驗,游靜理解到在不同脈絡和時空環境裡,每個人的條件和被構成,甚至作品或是媒體本身,都包含時代的限制。從文學出發,走到傳統上不屬於文學的地方,游靜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一方面從而更了解文學,另一方面也觀察到單一媒介所帶來的限制,於是她嘗試通過跨越各種媒介載體,以創作回應世界,從而更有效地開拓各種創作的可能性。

    她談及曾在香港、澳門和日本北海道的少年感化院舉辦媒體工作坊,「我作為一個大學老師,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安全地帶,到被認為很危險的犯罪少年那裡,一方面受他們滋潤,他們的創意、衝勁,遠遠超過我,另方面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是如何走過來的,看到像我們這麼安全的社會是如何走過來/被製造出來的。」少年們透過聲音和影像表達自我,從他們身上游靜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把這些創作經驗整理成一部名為《壞孩子》的紀錄片,在這種跨世代、跨文化、跨背景的碰撞下,激盪出跨文類和創作的火花。

    以詩越界

    游靜提及最近和香港詩人飲江身處兩地的互動創作經驗,並帶來《超實驗》、《告別庚子或BN》兩首詩,即席以粵語朗讀。詩中不少用字都帶有港式趣味,「姑慈」意指名牌GUCCI,「樽鹽」等同「尊嚴」,詩中亦涵蓋近日香港BNO護照的議題,雖然台灣同學們未必能夠直接理解當中含意,但這就是跨的趣味性所在,創作者以詩的形式切入討論,把香港社會議題帶到另一個地域,即使沒有其文化和社會的親身體驗,在闡釋詩的過程當中,無形促使跨文化的互相理解,以詩為媒介,超越彼此經驗和知識,走進新的可能性,游靜稱之為未知的領域,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也可以介乎兩者之間,不論是好是壞,這就是「跨」活躍時的趣味。

    本土的限制

    「最痛苦的問題不是抗爭不是打壓,而是把社會分裂,製造龐大的二元對立,變成了有一種人叫『你們』,有一種人叫『我們』。」談及《你們與我們》一詩,從雨傘運動走到今日香港,抗爭運動愈演愈烈。回歸到根本性議題,這首詩背後影射的不只是政見對立和衝突,而是「你們」與「我們」如何被建構,在歷史的洪流中,這兩種人的相似和差異性從何形成。

    近年常討論到本土或土生土長的問題,從創作中探索身份認同。游靜提出若把本土說死了,它就變成一個標籤,迫使大家符合那個規範。每個人在創作上都有選擇「本土」或「不本土」的權利。在進行與香港議題相關的創作時,游靜撇開了大眾對本土的既定標籤,更注重思考本土的複雜性、模糊性和矛盾性,與香港一路走來的變化,和自身感受到的身體經驗。身體經驗是最誠實的,所謂本土,其實就是身體與身處之地不斷互動,從而建構出含有不同養份的創作。

    在講座結束前,廖偉棠指出如今香港處於動盪不安的形勢,卻為創作者提供大量材料,這是身為香港創作者的矛盾和內疚。游靜則補充說,當我們活在歷史的風口上,這就是靈感的泉源,把不滿化成創作動力,安撫現實帶來的不安,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最適宜創作。

    透光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陳麗娟
    於香港出生及成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於香港修讀),分別主修英文和藝術。詩集《有貓在歌唱》(2010:香港,文化工房)獲第十一屆(2011)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散文集《不能抵達的京都》於2015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陳氏於2019年獲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chanlaikuendeadcat/。
    SHARE


      聲演者:趙鷺燕

      親愛的,

      該怎麼定義你呢。

      在這樣的壞時勢,你甚麼也沒有了。應該是,他們說你甚麼也沒有。

      你丟了工作,你本來在咖啡店或者飛機上沖咖啡,但現在沒有客人,老闆把你請走了。

      或者,你是舞台演員,政府把劇院關了,你排演了幾個月的戲沒有人能看到,演出的薪水也沒能拿到。

      但是你仍要交租。他們就對你說,「你搬去住鄉村鐵皮屋吧」、「你搬去住工廈的劏房吧」、「你去做XXXXX吧」,那是你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你還是面對現實吧」、「創作呀出書呀理想甚麼的,有甚麼意義」,「你就馬死落地行吧。」

      可是,你的馬,還沒有死。對,我要寫信的對象就是你們,你的生活被拿走一大塊,但你心裡知道你還有想做的事,你知道你想做甚麼,想過怎樣的生活。

      你的馬,還沒有死。你很憤怒,但你現在手上甚麼牌也沒有,做甚麼也無法出這口悶氣。但你甚至不需要證明甚麼給他們看。的確,你現在是沒有錢,但也不等於你要落入他們口中的「現實」生活方式。他們只是看不到人有很多可能性,就只會出一張嘴。

      現在你忙於糊口的工作,也許是臨時的短工,或許是一個陌生的行業,也或許你還在找新的工作。在這些工作的夾縫中,你想出去走走,去台南或京都吧,但全世界都封關了(只有你在的那個小城對特定地區的人不封關)。你想去喝個咖啡,跟朋友吃個飯,也遇到限聚令、店家倒閉,甚至你在住的舊區整個給封起來。現在你們不能外出晚飯;那麼在家裡吃啊,有人說。但不是所有人都朝九晚五或有辦公室,晚上要上班的怎樣吃飯呢。某天這些都會解禁,但條件是你要在智能電話裝一個會存取很多個人資料,紀錄你行蹤的app。他們要透過手機監控你,當然不止是為了防疫。那幾年,你不是沒有付出時間、汗水,甚至生命安危,在街上站著、跑著,忍受著疲倦、催淚煙甚至警棍,為了一些你認為是基本的信念,而這些權利,其實地球另一邊的人一出生就有了。現在不用說上街,連三個人一起吃飯也不行。你活在鬱悶、沮喪之中。你的世界好像已沒有出路,但,這並不等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那些向你傳播失敗主義的人,是勝利了。

      ***

      那麼現在在說這些大言不慚的話的我,是誰呢?我因緣際會,幾個月前到達了差不多全世界最安全的島上,這裡幾乎沒有疫情。我們甚至在街上都不一定要戴口罩,只有在公共交通及博物館等場合必須戴好,文化活動也大都不用取消。我在河邊的小鎮租了個房子,課餘時間去看電影、看展覽,留在家鄉的朋友都說,羨慕!

      但我不是來炫耀的。來這裡之前的兩年,我經歷了一些個人方面的劫難,生計無依,也看不見未來,焦慮到要看醫生吃藥。前年獲邀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那裡有專職文學創作的藝術碩士課程,啟發了我中年求學的念頭,及後幸運地獲島上的大學取錄,不然也不會能在全世界封鎖的時刻過了來。我登機的時候,還有幾個便衣人員站近距離一直盯著每一個離境人士的臉。登機的人看起來多是留學生,他們是有這麼想抓走我們的年輕人嗎?我想說的是,過去這兩年我彷彿活在真空裡,身邊有人苦口婆心叫我搬去更差的地方住、去做違反你志向的工作。現在看來,那時候的他們也不會料到此刻的我能過來這邊念書吧?

      ***

      有人說,當人生給你檸檬,就用它來弄檸檬飲料吧。這好像有點阿Q,但也不完全是,因為我們都是有想像力、有好奇心的人,當生命引領我們走進死胡同、讓我們遇到怪獸,我們都能運用這些經驗創造出樂趣及新的出路。我以自己的經驗舉個例——雖然也許都不是很良好的示範:我把(被)離散、和及後失敗的戀愛寫成自傳體小說——這個我還未出版已遇到一些反對聲音——就是覺得我不應該把這些不上道的東西寫出來,很不堪云云。那我當然有文學上的理由;因為它就是要這樣被寫出來。怎麼樣?那時候我喜歡的人長得很像某種會在水裡捉魚吃的動物。過去一年多我都在看很多這個動物的照片和影片。然後我發現奇怪的知識增加了,我知道牠各個物種的長相差異、特性和歷史,甚至知道了以牠為主角的經典自然文學,及看了這小說的電影版(主角是一隻真的動物),和認識了以牠為主角的各種漫畫和創作商品。無論這事情在現實上發展成怎樣的災難,這個動物就是很可愛,我看到牠的照片和抱著以牠為形像的布偶都會很開心,雖然都是會看到那個人的臉。沒辦法,我就是這樣。

      所以,將來的你,沒有人知道會怎樣。你的人生會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至少我是這樣相信的,你將能回去你的咖啡店、飛機、異國旅程、畫室、動物園……還有你的舞台。

      趙鷺燕
      2015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 學位,主修表演。
      喜愛畫畫、旋轉、大叫和咬人。
      現為自由身演員。
      近期劇場演出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午睡》;天邊外劇場《2042世界望鄉之旅》 、《盧亭百年夢終章》─絕望與希望、《傷逝如她》;浪人劇場《一劍蜀山》、《湖水藍》、《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無耳琴師》(2019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與⻄⻄玩遊戲》(2017臺北藝穗節);眾聲喧嘩《牠和牠和牠的森林》;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沙丘上的巴別塔 : 舞踏深水埗》;近未來事務所《放屁蟲》等。

      此項目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