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我的緬甸印象【附譯詩】

劉偉成
香港土生土長,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職出版事業,為浸會大學兼任導師教授寫作、編輯與出版的技巧。曾出版散文集《持花的小孩》、《翅膀的鈍角》、《影之忘返》,詩集《瓦當背後》、《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曾於2017年獲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
SHARE

緬甸於我是矛盾的。它予我的印象是親切又疏離,馴服又倔強,脫俗又入世,消極又幽默,傳統又好奇……這似乎跟潘乃德(Ruth Benedict)在《菊花與劍》的說法如出一轍,只是日本國內的民族成分較統一,較易歸納出模式。像緬甸那樣常出現多元民族紛爭的地方,實在難以簡單歸納出其總體民族特質,連近日為世界矚目的軍事政變其實亦肇因於這種多元紛爭。我所云的矛盾,並非就緬甸的民族性而言,而是我個人對這國家的印象罷了。

雖說只是我的印象,但它應該還有一點分享意義。在互聯網年代,年輕一輩主要依賴瀏覽網上新聞報道或歷史條目來認知世態,我這種文化觀察感想加上相關文學作品的賞析,未嘗不可作為硬資料磚頭的「黏合劑」,助人組合出較完整的人文面貌。就像「羅興亞人事件」,從歷史資料理解之餘,我更以第一人稱的詩作和藝術作品為探掘的鋤,挖出了跟原來想像全然不同的面向,但正正是這樣的矛盾牽扯,令我意會到緬甸不單是值得密切注視的異國鐵幕,更是同病相憐相互集氣的命運連線。

印象1:我助養的緬甸女兒

我對緬甸的關注,最先源於宣明會的助養計劃配對給我的一位緬甸小女孩。第一次寄來的資料套中包括了她的相片和義工的信件。信中指她住的村落,離仰光約五、六小時車程。那時太太和我都很天真地以為可助養這小胖臉至成年,相信只要她有機會讀書,便可脫貧。還說如有機會可一起參加宣明會的探訪團到當地探望她。為此我們曾特意去找關於緬甸的旅遊書來看,才發現在香港很難找著。那時還以為仰光周邊地區只是經濟狀況不同罷了,但原來緬甸自十五世紀的東吁王朝(Toungoo Dynasty)便以同心圓方式將國土分為三個區域——核心部分當然由王族直轄,中間區域由國王任命的親信治理,而邊陲地區由當地原著民族自治。這樣便植下了核心和邊陲的拉扯關係,為近年「羅興亞人事件」埋下導火線。後來英國殖民政權將三個治區簡化為緬甸本部(Burma Proper)與邊境地帶(Frontier Areas)兩個地區管治。而英殖政權為了彌補攻擊力和勞動力,便容許大量信奉回教的孟加拉難民進入緬甸境內生活,尤其是在西面邊陲的若開邦,英國人成功佔領後為了犒賞這批孟加拉人,反而將若開人趕走,將耕地給予這羣孟加拉人,令他們得以壯大。及至1925年,他們的人口已增至25萬,就是現在被外國傳媒稱為「羅興亞人」(Rohingya)(這稱呼至今沒有被緬甸人認可),這樣已埋下了種族衝突的禍根。及至二戰時,為了阻斷日軍推進至印度,英殖政權在1943年前後將這批孟加拉穆斯林組建成「孟加拉V支隊」,只是後來英軍撤離後,V支隊並沒有將矛頭指向侵略的日軍,而是用來驅趕信奉佛教的若開人,有逾十萬名若開人被屠殺。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回到緬甸,本來想化解這種族宿怨,指示V支隊將佔領的土地歸還給若開人,V支隊不依,反而自立為「穆斯林解放組織」,後改名為「穆斯林聖戰黨」(Mujahid),以武力激進手段爭取獨立,欲拼入當時剛從印度分離出去的巴基斯坦。後來尼温(Ne Win)的緬甸軍政府發動了多次清剿行動,其中尤以1978和1991年兩次最為大規模,期間聖戰黨亦多次詐降歸順,然後又伺機凝聚勢力再謀求獨立。在這些清剿行動被西方關注報道前,並沒有「羅興亞」這個部族名字。緬甸人稱呼他們為Bangali(孟加拉人)。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令昂山素姬如此為難,乃因在緬甸人眼中,最受迫害的該是若開人,而不是「羅與亞人」。如昂山素姬幫「羅興亞人」說項,便會令若開人和緬甸人不滿,而且軍方還會加強清剿,以讓緬甸人和若開人感到軍政府才是替他們抱不平的人。另一方面,像昂山現在選擇中立,又會令昂山在國際陣營中失去威望和支持度,事實上如其所料,昂山受到國際社會的猛烈批評,更有要求褫奪她諾貝爾和平獎榮銜之聲,所以「羅興亞人事件」是軍政府掉給昂山的超燙山竽。本來軍政府以為這樣一著足以將死昂山,可令軍政府在今次選舉中奪回不少議席,怎料昂山素姬的黨贏得比上屆更多的議席。試問以敏昂來(Min Aung Hlaing)為首的軍政府又怎可能嚥得下這口氣?於是一怒之下,便發動今次的政變。

說回來,我助養的女兒,應該就是住在上面提過的最受迫害的若開邦。太太和我見她臉蛋胖胖的,很甜美,便根據拼音,替取名為「蜜妮」。緬甸好像離香港很遠,很疏離,兩地經濟發展速度也相差得遠,但回顧起來,又會發覺許多相近之處——大家同是給英國殖民,都受過販賣鴉片的東印度公司的支配。時至今天,緬甸、寮國和泰國交界的「金三角」仍是世界最大的種植罌粟的地區,而在此地區撒下第一把罌粟種子的,正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在這裡的罌粟製成的鴉片正是銷往當時中國的貨源。在這裡我們是應該感謝道光皇帝下的禁煙令,以及雷厲執行的林則徐,所以我常說現在看見遊行隊伍中有年輕人揮動港英龍獅旗,我便感到無名的痛。東印度公司直至現在還在運作,就是怡和集團,是香港開埠初期四大洋行之一。港英政府早期的官方徽號中的那幾箱貨件就是鴉片,旁邊的「阿羣」其實就是代表「香港華人」,其「用途」在當時港英政府眼中大概等於「孟加拉人」的廉價勞動力罷了。

在居‧得立勒(Guy Delisle)的《緬甸小日子》這部重量級生活漫畫中有一則講述作者跟隨身為無國界醫生的妻子的工作團隊來到接近金三角的邊境城鎮密支那,在那地方附近有著寶石礦,緬甸就是這樣弔詭的地方,你以為它很貧瘠嗎?但它其實擁有全世界最優質的寶石和玉石礦藏的地方。它的鑽石礦是許多世界著名寶石商覬覦的對象,另外緬甸對開的海域還有含量豐富的油田。只是這些天然資源都控制在軍政府或外資財閥手上,無法惠及普通平民。密支那的居民便是開採寶石礦的廉價勞工,他們的報酬,據得立勒所記,竟然是以海洛英的劑量來計算。那裡還有專門給工人注射海洛英的「射擊室」,而男女礦工也需要在收工時給檢查口腔、陰道、肛門,以防他們偷竊原石。另外,因為有大量礦工,所以也有貧苦家庭的女生來到此地賣淫。單看這樣的組合元素,便知道這區會成為愛滋病散播的熱點。而作者紀錄了一句令人莫名揪痛的話:「政府寧願這裡克欽族的青年都去吸毒,也不希望他們上街示威,變為反對勢力。」我看到這句,心裡又想起了蜜妮,但願她現在健康成長著,不用面對如此生活環境。在我們助養的兩年後,蜜妮便搬到其他村落而失聯了。兩年間寄來的信件和相片,蜜妮的樣子身高總是一忽兒大一忽兒小,樣子顯得大不同,我曾向宣明會查詢,他們說因為當地人手不夠,加上沒有電腦,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也不為奇。怪不得軍政府回應外媒所稱的「羅興亞事件」時指緬甸只接收擁有身份證明的國民,狡黠的是政府部門根本未曾電子化,莫說邊陲地區的人,就連住在仰光的人,有很多都未能取得國民身份的證件。蜜妮,不單是我對一位助養女兒的祝福,更是對當地擁有相近命運的女孩的祝福,但願他們能時時感到生活中的甜蜜。

緬甸詩人科科瑟(Ko Ko Thett)有一本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的詩集名為The Burden of Being Burmese (《緬甸人的擔子》),集內有一首點題作品“The Burden of Being Bama” ,“Bama”可以簡單視為“Burmese”的口語叫法,可視作一種地道的緬甸人的稱呼,可能是較官方文件更實在的身份證明。詩中有一段很能帶出緬甸人的身份矛盾,我將之翻譯如下:

你會怎樣抉擇
渴求,憤懣還是無知
失敗主義還是發育不良
病毒量提升還是網速減慢
性愛成癮還是自我否定
壓遏權慾還是權慾膨脹
一袋白米還是一安士民主
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的巫蠱和鍊金術
包容所有不兼容性
同化一切不調和者
四類高尚的真理
四道誓詞……
……………………
……………
清單沒有終結
大局已敲定

業力造就了你
生命短促
苦難長存
許多水
無魚,完全無魚

上面的抉擇項目驟眼看,可能不明所以,但只要將上面闡述的世態代入便會明白,例如「失敗主義還是發育不良」一句,只要代入密支那地區的事例便會明白,「病毒量提升還是網速減慢」一句,前者是否會令你聯想到愛滋病的散播,後者不正是現在緬甸軍政府試圖控制人民組織示威遊行的策略嗎?最後「許多水」,我會理解為本來緬甸的天然資源如此豐厚,為何完全養不住像樣的文化活魚?這道天問似乎才是緬甸人心中最沉重的擔子,相信這亦許多香港人這兩年中常泛起的詰問,而大概這亦是詩中所指的「業力」的結果,啊,不是嗎?「共業」亦是近兩年常聽見的一個詞語。

印象2:仰光五天交流培訓

2016年,我任職的公司選了緬甸仰光(2005年前仰光是緬甸的首都)作為公司亞洲四個分部五天培訓論壇的舉辦地。我們在一所渡假酒店下榻,有泳池,池畔有酒吧,游累了便在池畔稍息,來杯特調飲料,細細欣賞夕陽。每天開會後所謂的下午茶絕對不是「茶點」,而是足有三張長枱的小型自助餐。臨別前晚飯後更有池畔小酌派對,可說是頗豪華的款待。只是有一次我們幾位香港同事特別僱車到外面逛逛,那是貼近緬甸名勝大金塔不遠的市廛,但我看到的卻是有點滄桑的景象。大道兩旁的建築是三、四層樓高的老建築,外牆不乏精緻的雕飾,可想像初建成時真是氣派不凡。當中好些還是商會的總部,可見以往這裡曾是相當蓬勃的貿易集散地。可惜大部分的建築都沒有適當維修,牆邊的批盪剝落,雨瘢處處,加上街上亂纏的電線,更彷彿給建築畫了個大花臉。

建築物的外邊是堆疊的垃圾,應該是等著市政人員來收集,但有些可能已隔了好一段時間沒人清理,在仰光的溽暑下難免產生臭味,招惹蒼蠅,但有些攤販也懶理,爽性在垃圾堆上架一塊板,便擺起檔來做生意,幸虧不是賣食品或食材,只是舊物,但他們的忍耐力也真是匪夷所思。這樣的光景,可說是跟酒店內的佈局氛圍成了鮮明對比。如此貧富差距令我心生疙瘩,覺得自己也有份幹了剝削他人的勾當。

我們到了一家著名的餐廳晚膳,著名除了因其菜式美味外,還因那裡是昂山將軍常來光顧。我們用膳的地方是一獨立大房間,聽說是將軍跟同僚議事的地方。房間的牆上掛有昂山將軍的肖像,雖然他被尊為國父,實際上他在緬甸正式獨立前的1947年2月12日便給前總理吳蘇設局暗殺身亡。昂山將軍遽然去世,令軍權真空,於是便給軍人吳努冒起掌握軍權,埋下緬甸由軍人把持政治的伏線。

今年二月,緬甸又再次發生軍事政變,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姬再次被軟禁,外界對緬甸民主發展再一次走回頭路不無慨歎,而今次我則更多了一重同病相憐的無奈。台灣記者翁婉瑩在情人節當天在自己的面書上發表了〈烈焰與光〉一文,談及政變後緬甸的市況,尤其引我關注,因翁曾在2017-2018年到泰緬邊境金三角地區尤其力(Tachilelc)和景棟(Keng Tong)採訪,而引我注意的是她曾為《緬甸詩人的故事書》(台北:遠流出版,2018)撰寫導讀文章〈緬甸會傷人〉。這本書其實是一部紀錄片的文字版,除了18位緬甸詩人的作品翻譯,還有他們的訪問。書中的「引言」更詳盡解說了為何詩在緬甸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多重底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跟其廣泛的佛教教育有關,由於經文和教材中會用上大量押韻詩文,以便信徒記誦,所以亦令詩在緬甸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此詩性文化的基因,大概也流淌在每位中國人的血脈中,矛盾的是本來值得自豪的文化基因,但在現今世代都是發揮最悲壯淒美的抵禦侵害、保全靈魂的作用。詩人潘朵拉在訪問中表示:「箝制得人生,卻禁錮不了充滿創意的靈魂。」詩人山佐兌說:「在牢裡,他們不讓我們寫詩,但我們還是會把詩寫在地板上,或是用朗誦的方式創作詩,然後把詩默記在心裡。你不能禁止得了詩,詩永遠都在我們心中。」這是多麼脫俗又入世的吶喊。我不禁想起無名氏出獄後趕緊默寫出來的《獄中詩抄——寫在腦紙上的125首詩》。原來能抵禦時代荒謬的,只能以柔韌的詩借力打力,卸走攻擊。

翁婉瑩在〈烈焰與光〉的第一部分「深夜烈焰」指軍政府全力追捕參與不服從運動的公務員與醫護人員,更撤銷「無法院命令不得拘留任何人超過24小時」的法令,又特赦23,000名囚犯,翁寫道:「反對集權的人被抓起來了,縱火與放毒的囚犯被釋放了。」讀到這裡,心裡矛盾真的墜出了淚,我想起現在香港普通法「無罪假定」原則下,依然被拒保釋的許多人士,又想起那些拿著藤條追打普通市民的白衣人卻免被撿控,不知何時那遙遠的緬甸鐵腕,現在近得好像在照鏡子一樣。翁文以書中其中一位詩人莫偉〈仰光〉一詩作結:

像現在,我失眠,仰光城也失眠
在整個城市都好眠的時刻
我將無法忘卻的思念
一邊在新建的牆上塗鴉
一邊回到仰光,仰光也像我一樣

過去兩年,不知有多少個夜晚,香港人呆望著新聞畫面失眠,也不知到還有多久才看到隧道盡頭,要求隧道裡有光明似乎很奢望,但以往走在隧道中,我們是不會害怕的,因心中還有希望的火頭,而且也相信別人心中也有自己心中的火;現在我們害怕隧道的漆黑,也害怕自己和別人心中的火已在殘喘,映照不出詩性的光輝。但願在「共業」的隧道中,我們還能傳熱,讓心中的火在消極中能化成一首首幽默的詩。就像莫偉的詩中,雖說整個城市都在好眠時刻,但最末句又肯定地說知道仰光像自己一樣,醒著,因為對失眠的人無盡的關愛。我也肯定香港也因我們的失眠而醒著,縱使整個城市好像處於停滯不前的「好眠時刻」。

印象3:愛荷華認識的緬甸詩人

2017年,我到愛荷華參加國際作家工作坊,我第一個認識的作家就是貌地(Maung Day),由於他名字的讀音的關係,我私下喊他“Monday”,心中想起魯賓遜給同伴命名為“Friday”的情節。不同的是魯賓遜對「星期五」是有點階級主義的,星期五總是處於魯賓遜的下把位置,是魯賓遜的附庸角色。但在幾個月的相處中,貌地雖然比我年輕一大截,但總是給我這位大叔當領頭的位置,所以他是我的「星期一」,而不是一週將盡的「星期五」。貌地能詩能畫能奏,可說是聲色藝俱全的才氣型藝術家。他給我看過他展覽的畫作,很像顧城的一筆畫作風,黑色的線條勾勒出不同的奇幻畫面,有點即興發揮的意藴,兜轉的線條予人拖沓纏膩的迷茫。但貌地卻是爽直的,他在NGO裡工作,聽說常會調到不同的地區工作,也有在邊境地區工作,所以很能適應不同的文化,在三個月內,見他很快便跟不同國家的作家混得熟絡,交流能力教我佩服不已,自覺是「星期五」望著「星期一」的項背。

記得到步第二天,我們早餐時碰面,聽我說想買一包中國米,便說可領我到超級市場去,我以為頂多是一刻鐘的腳程,怎料,我們竟走上了高速公路,兩旁根本沒有行人路,身邊是穿州過省的巨型大貨車在呼嘯,彷彿隨時可變身成揮劍的柯柏文。貌地卻若無其事地跨過間隔的路墪,橫過高速公路。我搖手說不買了,真怕會就此給輾斃在異鄉,成為當地的頭條,說「香港作家急買米填肚給輾斃」。他卻說緬甸全部路都是這樣的狀態下闖出來,我不禁想起魯迅那句「地上本沒有路……」,我又變成了「星期五老兄」望著領頭的「星期一火箭小子」,他保存了緬甸那種原始的開拓精神。他又告訴我在緬甸除了軍事禁區,其他地方都可試著闖,在緬甸最著名的軍事禁區當數昂山素姬軟禁時,她家門外的哨站,在《緬甸小日子》中也有記述這個哨站,並說在仰光,昂山素姬會被稱為「女士」,就像《哈利波特》中佛地魔會被稱為「那個人」一樣。

第二天貌地送給我一本薄薄的個人詩集,只有24首短詩,封底的推薦正是前面引用過的科科瑟的手筆,他指貌地的詩是充滿「自嘲」(self-ridicule),還會創作世外的「野獸派病態意象」(fauvist-morbid imagery),使詩意呈現非邏輯的斷層(illogical disjunction),令人讀起來先心生一種不安感(unsettling read),繼而慢慢轉為驚喜(flabbergasted)。老實說,我是先給這段推薦語嚇著,於是嘗試翻開來細讀,發覺科科瑟所言不虛。我沒想到一個極權國家會出生這種想像力無邊際的詩人,他是真正屬於帶領整個工作週期的「星期一」。既然前面引用了莫偉的〈仰光〉的詩句,那我試著將貌地詩集中的〈仰光的天空〉翻成中文:

龍飛越城市,老異端的骯髒慾念。
你的左輪手槍是你的珊瑚刺卻是我的牡蠣。
攤販指稱你為撒但。我猶在胎盤中便投向你。
那些在城市烈士陵中
爆發的激進行為與我無干。
在建築工地,新娘被催眠而新郎是水牛。

事物甫開始滴答算計,便無法回到時光的行旅。
貧民窟是脫俗的。他們在自己魂靈的迴腸中收集便士。
糖果店在搖盪。閃電在歌唱。
塵埃本來就涼薄而你在清晨咒詛輪迴。
你是鐮刀叨叨埋怨亦是鎚子在隱隱竊聽。
也許你是對的,也許你錯了。
只是從你頭上吊下來的光環剛好蒙蔽了水牛。

詩甫開首便來了「翼龍」,果真是相當「野獸派意象」,但同一時間你會感到詩人是想將仰光推回侏儸紀的蠻荒,而這樣的弱肉強食的獵食世界正是「老異端的骯髒慾念」,只有這樣拿著槍桿子才能獲得優勢。那麼在這樣的世代,我只能像牡蠣一樣遁世自處和自保。「別人稱你為撒但,我猶在胎盤便投向你」一句似乎是指「我」靠向了魔鬼一邊,其實「我」只是不想浪費生命去跟「你」對著幹,所以說自己不會像烈士那樣作無謂的犧牲,這似乎就是第一詩節的要旨。

第二詩節首句,其實是指如果你感到度日如年不斷在數算在數算時鐘的滴答,那麼你便被苦難操縱,並且將你淘汰出時代。詩人認為抵禦「你」操控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接納荒謬,沉澱心神,在苦難中為自己尋找生命的新義,這樣才能真正擺脫「你」的擺弄。所以接著他說貧民窟都是「脫俗」(otherworldly)的。詩中的「你」應是仰光天上的神格形象,也就是說是給「神」的回應,甚至是搶白。最後說你頭上的光環吊下來蒙蔽了水牛,水牛可當作是矻矻地幹活的低頭族象徵,這句的意思就是服膺命運的人反而看不到真理。

這首詩其實頗像魯迅在〈摩羅詩力說〉和〈破惡聲論〉中的含意。魔羅為梵文Māra的音譯,就是「魔」的意思,相當於基督教中的「撒旦」,所謂「魔羅詩力」就是憑藉「神思」來掃除無謂的枷鎖和負擔,讓精神可回到洪荒宇宙的混沌世界,啟發「內曜」,更易凝聚為詩。這樣便可面對〈破惡聲論〉中所謂的「寂漠」,這其實相當於貌地以「翼龍」描劃的世界。

本根剝喪,神氣旁皇,華國將自槁於子孫之攻伐,而舉天下無違言,寂漠為政,天地閉矣。狂蠱中於人心,妄行者日昌熾,進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而舉天下無違言,寂漠為政,天地閉矣。吾未絕大冀於方來,則思聆知者之心聲而相觀其內曜。內曜者,破黮暗者也;心聲者,離偽詐者也。人羣有是,乃如雷霆發於孟春,而百卉為之萌動,曙色東作,深夜逝矣。

魯迅認為「心聲」可讓人離開「詐偽」,而「內曜」則讓人革除內心的黑暗,就是放下過去災勢的重負,清空心智來應對當下的生活。所謂「寂漠」就是人缺乏「心聲」和「內曜」,又「寂漠」並不「寂靜」,相反是指一個擾攘、嘈雜的世界,窒礙人聆聽「心聲」和觸發「內曜」,而正如魯迅在〈破惡聲論〉所言「而今之中國,則正一寂漠境哉。」貌地和我居住的家都有再次「寂漠化」的傾向,我記得有一次雨中跟他搭巴士,他在給水氣弄得朦朧的窗玻璃上畫下我的樣子,並推推我的肘,說這就是「你」。那玻璃上的卡通相可能就是我「內曜」的投影,它看起來「馴服又倔強」、「傳統又好奇」……看著貌地的靦腆的笑面,我又想起蜜妮畫給我的畫,我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想起蜜妮,在華沙的陽光中〉,詩是如此收結:

陽光在我的面上暖開了夜梟的眼窩
靜靜收集關於你的種種
我聽見簽名欄上你所畫的圈,歪歪斜斜
在時間的河裡滾動,日漸圓潤
(陽光,可否為我牽連她的小手
讓我教她寫蜜妮這個名字)
戍守和軟禁之間,陽光一樣普照
你的影子躺在自己的國土上標示時間
你穿著褲管寬闊的民族服,就像一根迎風的小旗
在陽光中呼喊:「堅忍的鬥士,這邊走 !」

我之所以在華沙的陽光中想起蜜妮,因為那陽光充沛的廣場上立著若望保祿二世的雕像,他同樣以非激進的行為來應對納粹和史太林的極權和鐵幕。貌地說如果神經兮兮地度算著生活的分分秒秒,便無法回到時光的行旅中,相反如能從容面對,那麼即使最尋常的事物如蜜妮歪歪斜斜的簽名,都會成為在時間河裡滾動的石卵,會變得日漸圓潤。

附錄‧譯詩(僅供參考)

緬甸人的擔子
科科瑟 著‧劉偉成 譯

這是以
鋸屑和蝦醬為生
保住的鑽石

這是一尊透現光澤的月神
在竹筒裡思忖:
「我是如此纖巧精緻!」

這是乾草堆上的火頭
驀地爆燃
又轉瞬幻滅

這是在媽媽的擁抱中
深切盼望那位阿姨

是甚麼音階
在c小調中屬多數或在d大調中屬少數
在降b調中停火或在升c調中失掉身份
給我一把假聲
就來個即興演奏
無須強求和諧

你會怎樣抉擇
渴求,憤懣還是無知
失敗主義還是發育不良
病毒量提升還是網速減慢
性愛成癮還是自我否定
壓遏權慾還是權慾膨脹
一袋白米還是一安士民主
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的巫蠱和鍊金術
包容所有不兼容性
同化一切不調和者
四類高尚的真理
四道誓詞……
………………………
……………
清單沒有終結
大局已敲定

業力造就了你
生命短促
苦難長存
許多水
無魚,完全無魚

the burden of being bama
Ko Ko Thett

It’s living on
sawdust and shrimp paste
to save for diamonds

it’s being a lustrous luna
in a bamboo tube
thinking “how dainty i am!”

it’s being a haystick fire
flaring suddenly
fading out swiftly

it’s aching for the aunt
from the embrace of the mother

what’s your key
majority in minor-c or minority in major-d
ceasefire in flat-b or cease-identity in sharp-g
give me a falsetto
let’s improvise
no need for harmony

what would you choose
want, rage or ignorance
defeatism or maldevelopment
an increase in viral load or a decrease in internet speed
sexual preoccupation or self-denial
power cuts or power crazes
a bag of rice or an ounce of democracy
myopic blitheness, escapist wizardry and alchemy
syncretization or incompatibilities
internalization of irreconcilabilities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 four oaths………
………………………………………………..
……………………..
the menu is endless
the die’s been cast

your karma is you
life short
suffering tall
plenty of water
no fish, no fish at all

仰光的天空
貌地 著‧劉偉成 譯

翼龍飛越城市,老異端的骯髒慾念。
你的左輪手槍是你的珊瑚刺卻是我的牡蠣。
攤販指稱你為撒但。我猶在胎盤中便投向你。
那些在城市烈士陵中
爆發的激進行為與我無干。
在建築工地,新娘被催眠而新郎是水牛。

事物甫開始滴答算計,便無法回到時光的行旅。
貧民窟是脫俗的。他們在自己魂靈的迴腸中收集便士。
糖果店在搖盪。閃電在歌唱。
塵埃本來就涼薄而你在清晨咒詛輪迴。
你是鐮刀叨叨埋怨亦是鎚子在隱隱竊聽。
也許你是對的,也許你錯了。
只是從你頭上吊下來的光環剛好蒙蔽了水牛。

Skies over Yangon
Maung Day

Pterosaurs fly over the city, the soiled desire of old perverts.
Your six-shooter is your coral prick which is my oyster.
Street vendors address you as Sheitan. I run into you in placenta.
I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ireworks
that burst inside the city’s mausoleum.
On building sites, brides are hypnotized and grooms milk water buffalos.

Everything that ticks has stopped to go back in time.
Slums are otherworldly. They collect pennies in their astral bowels.
Sweatshops are swinging. Lightnings are singing.
Dust means to be mean and you fuck samsara in the morning.
You are sickle that bitches and a hammer that snitches.
Maybe you are right. Maybe you are wrong.
But the halo hanging from your head has blinded the buffalos.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三十八期
<   
   >

別字

第三十八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物異←←廢墟史
  • 物異←←曠日
  • 物異←←讀物
  • 物異←←街上人們在砌積木
  • 物異←←寒背
  • 物異←←喪禮
  • 物異←←自行車墳場
  • 物異←←光輪2020
  • 物異←←廢墟史
  • 物異←←曠日
  • 物異←←讀物
  • 物異←←街上人們在砌積木
  • 物異←←寒背
  • 物異←←喪禮
  • 物異←←自行車墳場
  • 物異←←光輪2020
轉注
  •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 林園,38年前的超級市場
  • 在大疫年辭世的作家
  • 從香港到台北,我願望能夠寫詩到老
  • 做詩的學徒
  • 二十年目睹
  • 以一個人的姿態,成為最弱的神
  • 害羞的事
  • 非典型的詩人
  • 壓迫下思想,呼吸——《誠惶(不)誠恐,親愛的》
  • 「鑊鑊新鮮鑊鑊甘」展覽——回應「1.5米」訪談計劃的重生四部曲
  • 【《克拉拉與太陽》推薦序】愛即學習
  • 蒙洪初開的島嶼,撐船出城去長洲——訪問文字工作者Vivienne Chow和「油街實現」館長連美嬌
  • 在閉環裡敲鑿的幾種姿態——讀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 當青春的聲音愈大,世界就愈潔淨
  • 【相輯】三年前的緬甸遊:致黑暗裡前行的人
  • 你轉身過後哪裡是眼前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 我的緬甸印象【附譯詩】
  • 虫豸般的存在,及其反抗——讀王証恒短篇小說集《南歸貨車》
  •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 林園,38年前的超級市場
  • 在大疫年辭世的作家
  • 從香港到台北,我願望能夠寫詩到老
  • 做詩的學徒
  • 二十年目睹
  • 以一個人的姿態,成為最弱的神
  • 害羞的事
  • 非典型的詩人
  • 壓迫下思想,呼吸——《誠惶(不)誠恐,親愛的》
  • 「鑊鑊新鮮鑊鑊甘」展覽——回應「1.5米」訪談計劃的重生四部曲
  • 【《克拉拉與太陽》推薦序】愛即學習
  • 蒙洪初開的島嶼,撐船出城去長洲——訪問文字工作者Vivienne Chow和「油街實現」館長連美嬌
  • 在閉環裡敲鑿的幾種姿態——讀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 當青春的聲音愈大,世界就愈潔淨
  • 【相輯】三年前的緬甸遊:致黑暗裡前行的人
  • 你轉身過後哪裡是眼前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 我的緬甸印象【附譯詩】
  • 虫豸般的存在,及其反抗——讀王証恒短篇小說集《南歸貨車》
透光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 【大海撈音】川木通的信 給C
  • 若你碰到他——詩三首
  • 陳李才‧徐晞文‧語凡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有無好好食飯?
  • 主教山上——詩三首
  • 在夜晚。在早晨。——詩兩首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 【大海撈音】川木通的信 給C
  • 若你碰到他——詩三首
  • 陳李才‧徐晞文‧語凡
  •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有無好好食飯?
  • 主教山上——詩三首
  • 在夜晚。在早晨。——詩兩首

對焦


物異←徵稿選①

物異←←廢墟史

陳少
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浪旅過薩摩亞和萬那杜,著有詩集《只剩下海可以相信》、《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SHARE

    萬物在我們短暫的生命
    粉碎成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譬如歌失去了耳朵
    傘遺失了雨
    而貓咪,我們所愛過
    撫過的貓咪
    丟失了睡意

    「或許還有船,或許
    還有撐出海面的島」

    忍住不觸碰仙人掌的刺
    脫皮的蠍尾
    逼真魔幻的蜃樓

    排隊進入檢查哨
    該回答的回答,該閉嘴的閉嘴
    眼球陷入滾燙的沙漠

    背包裡所謂的違禁品
    面具、雞蛋、抒情歌、網球拍
    拔掉毒螫
    拒絕成年的姿態

    坦克嗷嗷待哺
    戰爭,每天都在偽裝和平
    陽光死了
    一束又一束

    你適合活得海浪
    活得更森林更燈火昇平

    哪像我
    不適合活得綠洲
    不適合活得比黑夜長比貓久

    貓起碼真誠
    用力喜歡
    認真討厭
    醒著都在思索
    如何把日子塞進紙箱

    看看那些磨得發亮的爪子
    我連蟑螂都不敢抓

    貓跳到我腿上
    躺下來呼嚕呼嚕
    呼嚕呼嚕

    你會夢見我嗎
    你會收留我嗎

    轉注


    回應現實,跨進未知——記游靜「我的跨寫作」講座

    陳文苑
    但願隨心所欲,隨心而寫,用寫作訴說無法釋懷之事。
    SHARE

    三月的臺北,陽光和煦,春意盎然。前幾天還是潮濕的冷,今天天空的顏色卻是鮮明得可愛。從冬天跨進春天,帶著一條無形且曖味不明的線,萬事萬物皆蘊含著跨的特性,從文化、學術、語言以至性別討論,自由的空氣流動穿梭於各個領域,「跨」這個字的本質,潛藏於大自然當中。這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舉辦公開講座「我的跨寫作」,邀請遊走於各個創作領域、擁有多重身分的香港作家游靜,由移居台灣的香港詩人廖偉棠主持,探索如何從日常生活和創作當中,發掘「跨」的趣味性。

    跨之必要

    游靜形容自己是個怕悶的人,所以「跨」字之於她,是生於本質,最自然不過的事。她不斷跨出界限,從劇場、媒體理論、音樂評論、電影研究及至影片拍攝,無一例外。而游靜的大學經歷,似乎也與「跨」脫離不了關係。

    一九八五年考進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學系,剛好碰上中英兩國簽署聯合聲明,正正是那個年代的現實,促使她並不滿足於英國文學所給予的知識,「也斯在港大英文系開中國現代主義與文學的課,讓我開始明白,一些我從小喜歡的作家、詩人,如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辛笛、穆旦,他們不單是一些天才作家,他們不單是他們自己,也是受當時的一些時代的經驗、受外來加上在地混雜的思潮所牽引,並以他們的作品作出回應,又積極地參與了建構那個時代。」於是她企圖認識被視為落後的作家思想,畢業論文以沈從文與解構理論為題,跨出英國文學的門檻。

    回顧多年學習經驗,游靜理解到在不同脈絡和時空環境裡,每個人的條件和被構成,甚至作品或是媒體本身,都包含時代的限制。從文學出發,走到傳統上不屬於文學的地方,游靜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一方面從而更了解文學,另一方面也觀察到單一媒介所帶來的限制,於是她嘗試通過跨越各種媒介載體,以創作回應世界,從而更有效地開拓各種創作的可能性。

    她談及曾在香港、澳門和日本北海道的少年感化院舉辦媒體工作坊,「我作為一個大學老師,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安全地帶,到被認為很危險的犯罪少年那裡,一方面受他們滋潤,他們的創意、衝勁,遠遠超過我,另方面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是如何走過來的,看到像我們這麼安全的社會是如何走過來/被製造出來的。」少年們透過聲音和影像表達自我,從他們身上游靜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把這些創作經驗整理成一部名為《壞孩子》的紀錄片,在這種跨世代、跨文化、跨背景的碰撞下,激盪出跨文類和創作的火花。

    以詩越界

    游靜提及最近和香港詩人飲江身處兩地的互動創作經驗,並帶來《超實驗》、《告別庚子或BN》兩首詩,即席以粵語朗讀。詩中不少用字都帶有港式趣味,「姑慈」意指名牌GUCCI,「樽鹽」等同「尊嚴」,詩中亦涵蓋近日香港BNO護照的議題,雖然台灣同學們未必能夠直接理解當中含意,但這就是跨的趣味性所在,創作者以詩的形式切入討論,把香港社會議題帶到另一個地域,即使沒有其文化和社會的親身體驗,在闡釋詩的過程當中,無形促使跨文化的互相理解,以詩為媒介,超越彼此經驗和知識,走進新的可能性,游靜稱之為未知的領域,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也可以介乎兩者之間,不論是好是壞,這就是「跨」活躍時的趣味。

    本土的限制

    「最痛苦的問題不是抗爭不是打壓,而是把社會分裂,製造龐大的二元對立,變成了有一種人叫『你們』,有一種人叫『我們』。」談及《你們與我們》一詩,從雨傘運動走到今日香港,抗爭運動愈演愈烈。回歸到根本性議題,這首詩背後影射的不只是政見對立和衝突,而是「你們」與「我們」如何被建構,在歷史的洪流中,這兩種人的相似和差異性從何形成。

    近年常討論到本土或土生土長的問題,從創作中探索身份認同。游靜提出若把本土說死了,它就變成一個標籤,迫使大家符合那個規範。每個人在創作上都有選擇「本土」或「不本土」的權利。在進行與香港議題相關的創作時,游靜撇開了大眾對本土的既定標籤,更注重思考本土的複雜性、模糊性和矛盾性,與香港一路走來的變化,和自身感受到的身體經驗。身體經驗是最誠實的,所謂本土,其實就是身體與身處之地不斷互動,從而建構出含有不同養份的創作。

    在講座結束前,廖偉棠指出如今香港處於動盪不安的形勢,卻為創作者提供大量材料,這是身為香港創作者的矛盾和內疚。游靜則補充說,當我們活在歷史的風口上,這就是靈感的泉源,把不滿化成創作動力,安撫現實帶來的不安,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最適宜創作。

    透光


    【大海撈音】作家書信 你甚麼也沒有

    陳麗娟
    於香港出生及成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於香港修讀),分別主修英文和藝術。詩集《有貓在歌唱》(2010:香港,文化工房)獲第十一屆(2011)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散文集《不能抵達的京都》於2015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陳氏於2019年獲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chanlaikuendeadcat/。
    SHARE


      聲演者:趙鷺燕

      親愛的,

      該怎麼定義你呢。

      在這樣的壞時勢,你甚麼也沒有了。應該是,他們說你甚麼也沒有。

      你丟了工作,你本來在咖啡店或者飛機上沖咖啡,但現在沒有客人,老闆把你請走了。

      或者,你是舞台演員,政府把劇院關了,你排演了幾個月的戲沒有人能看到,演出的薪水也沒能拿到。

      但是你仍要交租。他們就對你說,「你搬去住鄉村鐵皮屋吧」、「你搬去住工廈的劏房吧」、「你去做XXXXX吧」,那是你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你還是面對現實吧」、「創作呀出書呀理想甚麼的,有甚麼意義」,「你就馬死落地行吧。」

      可是,你的馬,還沒有死。對,我要寫信的對象就是你們,你的生活被拿走一大塊,但你心裡知道你還有想做的事,你知道你想做甚麼,想過怎樣的生活。

      你的馬,還沒有死。你很憤怒,但你現在手上甚麼牌也沒有,做甚麼也無法出這口悶氣。但你甚至不需要證明甚麼給他們看。的確,你現在是沒有錢,但也不等於你要落入他們口中的「現實」生活方式。他們只是看不到人有很多可能性,就只會出一張嘴。

      現在你忙於糊口的工作,也許是臨時的短工,或許是一個陌生的行業,也或許你還在找新的工作。在這些工作的夾縫中,你想出去走走,去台南或京都吧,但全世界都封關了(只有你在的那個小城對特定地區的人不封關)。你想去喝個咖啡,跟朋友吃個飯,也遇到限聚令、店家倒閉,甚至你在住的舊區整個給封起來。現在你們不能外出晚飯;那麼在家裡吃啊,有人說。但不是所有人都朝九晚五或有辦公室,晚上要上班的怎樣吃飯呢。某天這些都會解禁,但條件是你要在智能電話裝一個會存取很多個人資料,紀錄你行蹤的app。他們要透過手機監控你,當然不止是為了防疫。那幾年,你不是沒有付出時間、汗水,甚至生命安危,在街上站著、跑著,忍受著疲倦、催淚煙甚至警棍,為了一些你認為是基本的信念,而這些權利,其實地球另一邊的人一出生就有了。現在不用說上街,連三個人一起吃飯也不行。你活在鬱悶、沮喪之中。你的世界好像已沒有出路,但,這並不等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那些向你傳播失敗主義的人,是勝利了。

      ***

      那麼現在在說這些大言不慚的話的我,是誰呢?我因緣際會,幾個月前到達了差不多全世界最安全的島上,這裡幾乎沒有疫情。我們甚至在街上都不一定要戴口罩,只有在公共交通及博物館等場合必須戴好,文化活動也大都不用取消。我在河邊的小鎮租了個房子,課餘時間去看電影、看展覽,留在家鄉的朋友都說,羨慕!

      但我不是來炫耀的。來這裡之前的兩年,我經歷了一些個人方面的劫難,生計無依,也看不見未來,焦慮到要看醫生吃藥。前年獲邀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那裡有專職文學創作的藝術碩士課程,啟發了我中年求學的念頭,及後幸運地獲島上的大學取錄,不然也不會能在全世界封鎖的時刻過了來。我登機的時候,還有幾個便衣人員站近距離一直盯著每一個離境人士的臉。登機的人看起來多是留學生,他們是有這麼想抓走我們的年輕人嗎?我想說的是,過去這兩年我彷彿活在真空裡,身邊有人苦口婆心叫我搬去更差的地方住、去做違反你志向的工作。現在看來,那時候的他們也不會料到此刻的我能過來這邊念書吧?

      ***

      有人說,當人生給你檸檬,就用它來弄檸檬飲料吧。這好像有點阿Q,但也不完全是,因為我們都是有想像力、有好奇心的人,當生命引領我們走進死胡同、讓我們遇到怪獸,我們都能運用這些經驗創造出樂趣及新的出路。我以自己的經驗舉個例——雖然也許都不是很良好的示範:我把(被)離散、和及後失敗的戀愛寫成自傳體小說——這個我還未出版已遇到一些反對聲音——就是覺得我不應該把這些不上道的東西寫出來,很不堪云云。那我當然有文學上的理由;因為它就是要這樣被寫出來。怎麼樣?那時候我喜歡的人長得很像某種會在水裡捉魚吃的動物。過去一年多我都在看很多這個動物的照片和影片。然後我發現奇怪的知識增加了,我知道牠各個物種的長相差異、特性和歷史,甚至知道了以牠為主角的經典自然文學,及看了這小說的電影版(主角是一隻真的動物),和認識了以牠為主角的各種漫畫和創作商品。無論這事情在現實上發展成怎樣的災難,這個動物就是很可愛,我看到牠的照片和抱著以牠為形像的布偶都會很開心,雖然都是會看到那個人的臉。沒辦法,我就是這樣。

      所以,將來的你,沒有人知道會怎樣。你的人生會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至少我是這樣相信的,你將能回去你的咖啡店、飛機、異國旅程、畫室、動物園……還有你的舞台。

      趙鷺燕
      2015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 學位,主修表演。
      喜愛畫畫、旋轉、大叫和咬人。
      現為自由身演員。
      近期劇場演出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午睡》;天邊外劇場《2042世界望鄉之旅》 、《盧亭百年夢終章》─絕望與希望、《傷逝如她》;浪人劇場《一劍蜀山》、《湖水藍》、《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無耳琴師》(2019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與⻄⻄玩遊戲》(2017臺北藝穗節);眾聲喧嘩《牠和牠和牠的森林》;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沙丘上的巴別塔 : 舞踏深水埗》;近未來事務所《放屁蟲》等。

      此項目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