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地的門》第四版序】這部小說的作者比我大兩歲

金炳興
資深影評人、編劇、導演。1937年生,自幼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後往台灣大學肄業。六十年代中,曾主編《中國學生周報》電影版,並撰寫影評、新詩及電影專論。曾擔任無線和佳藝電視台的劇本編審,合編《行規》、《烈火青春》等電影劇本,導演處女作是《我為你狂》。2000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了影評集《丈八燈臺看電影》。現居加拿大多倫多。
SHARE

    《地的門》開篇前有空頁九篇,這是因為作者崑南用了后羿射日的神話,並非印刷廠裝釘出錯。作者看來,十個太陽,十個四方的月亮,代表國家、因襲、家庭、愛情、抱負、友情、社會、宗教、教育、科學,互相調換着位置與方向,把世界照成一片海洋。射日就是要把一直鎮壓的經驗,悉數解放出來。

    主角葉文海這種理想主義的雄心,勢必遭到挫敗, 因為后羿為人間除百害後,最終被近身的人所殺,而另一個神話人物夸父,追趕走了九個太陽後,渴死在去大海前,讀者會發覺現實生活中,國家、社會、家庭、愛情等等,和人類千絲萬縷、糾纏不清。

    《地的門》是部半自傳小說,男主角葉文海中學畢業後,由於對殖民地政府不滿,不願爭取做鐵飯碗公務員,投閒置散一年,這在不算豐裕的家庭,有點不可思議。他一度為找工作而受騙,更令他對社會失卻信心,其後在報館和出版社做過校對,最後和崑南本人一樣,還是當了陣公務員。

    今天回顧起來,老牌帝國主義英國管治下香港,雖然沒有民主,除了國共雙方特務受到監視,一般市民還是有相當程度自由,過各自喜愛的生活,飲茶消夜,跑馬跳舞叫雞,固毫無問題,用中文公開罵駡殖民地政治,也不見要抓去坐監。香港市面既買得到《大公報》、《文匯報》,也有台灣方面《香港時報》和《工商日報》,既可以在三聯書店打書釘,也可到正中書局瀏覽,更沒有荒謬的文字獄;至於英國瑪嘉烈公主訪港,《明報》港聞版韓姓主編,起了個標題「御妹過海、鳴炮三響」事件,引起香港華民政務司干涉,老闆金庸不得不棄卒保帥,當時我剛好在該報當電訊翻譯。而西方文明的亮點,香港隨處可見。

    個人尤其覺得,假設不是能夠接觸到各種角度不同的傳媒,我們的自由思想萌不了芽,也不可能塑造出今天的我們,相信崑南有同感。香港擺脱了殖民地稱號後,初期還有往日殘留痕跡,近年在專制操控下,已漸變得僵化窒息,最近西九龍的美術展覽,挑選展品便有政治禁區。他在短篇小說〈誤區〉中描寫臨近一九九七,女主角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急心情,覺得與她有關的人都走了,連她的男朋友也一早移了民。

    葉文海的抱負是做個嚴肅文學家,他對於流行通俗文化,便有種把持不定的態度,這一點,崑南和上一輩的劉以鬯有接近看法。他們都愛好西方文學,尤其傾向現代主義,《地的門》面世前,上海南下的馬朗,一九五六年發刊的《文藝新潮》,無異替他們打了強心針。但《文藝新潮》只出了十五期。

    《地的門》是部實驗性強的小說,出版的1961年,崑南才二十六歲,在當時華文小說中絕無僅有。他和葉維廉、王無邪,包括稍後的李英豪,是早熟的一群。後來,葉維廉在台灣和美國念完大學後,正式進入學院當教授 ,王無邪早期寫過不少詩文,及後轉向繪畫發展,他們今天各有輝煌成就。《地的門》裡葉文海的摯友馮覺亮,相信原型是葉維廉。

    就在這個時候,連唯一的摯友也離港了。馮覺亮往台灣升學。我的手離開他的手時說:「覺亮,專心讀書吧,別想太多的東西,渡過幾年,你的生命會是個好的起始。到時,你會有機會到法國去。」他的愛人因家庭環境,目前已跑到巴黎居住去。我知道,一個兩人在荔枝角九華徑共同織成的青春的夢,對於他是不會遺忘的。他說過會有一天到法國去完成這一段愛情的。我應該祝福他。我和覺亮都有相似的地方,尤其在詩的氣質上。不過,他似乎比我還「成熟」,無論對人生,對愛情,或對文學。這種「成熟」,我憂慮他容易陷入神祕主義。他留給我一首詩,這幾年來我都沒有遺忘。

    但資本主義的香港的商業社會,對有才能的青年人,絕對是妨礙和壓力。你縱使有文學抱負,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劉以鬯除了編報紙副刊,一生賣文,崑南也要不停創辦刊物,維持生計。

    「雅文化」的本質,從來就只有小眾捧場叫好,劉以鬯對五四以來新文學傳統,猶有選擇性取捨。崑南讚賞的無名氏,更不是主流文學史所重視的作家。崑南自己知道,《地的門》如果堅持以目前的形式呈現 ,根本不可能被一般出版社接納,他不得不自資出版。世事同樣難料:

    覺亮始終沒有去巴黎。他讀完大學,再攻讀研究院。今年年底他便完成了,他未決定回港或留在台灣大學教書。不過,有一件事他已決定的,明年初,他會結婚了。當年我祝福他──學業、愛情、事業都順利。現在,雖然他未來的妻子不是巴黎的女孩子,但總算我的祝福沒有落空。我自己呢?差不多還是個老樣子。做一個時代鼓手?一位詩人?多麼天真的想法!幾年來,做詩的情緒逐漸消失了,心靈已失去「童貞」的實體。抱負?我已迷失了。覺亮也不再寫詩了,已轉向翻譯的工作。「你問我的抱負?時間把我改變了許多。能夠舒適地渡過以後的日子,我已感滿足了。做詩常使我痛苦。請不要責備我,我對你說,我決心放棄文學了。…..然而,為了未來的生活,我得忍受。你應該瞭解,我如何回答你呢?我有機會做一名好教授的話,空閒時可能找一兩本心愛的書翻譯出來,但這怎算是抱負呢?…..。」我曾想過,我與覺亮的手能夠拉緊,共奔前程的話,我們就能夠在地球上佔了小小的角落。現在,沒有了。生活。小家庭。安全。舒適。覺亮也被降服了。我的抱負?立時,像斷了線的汽球,隨風而逝。

    葉維廉本人和馮覺亮不同,他一直在美國教書,生活安定,也返過香港任教。

    問題是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由於歷史時機未到,環境條件欠缺,仍擺脫不了傳統舊觀念,認為在大眾傳媒中討生活,是文人的墮落,最典型的是寫四毫子小說,向被人輕視,儘管他們知道,福克納未成名前,幹過類似工作。費滋哲羅去過荷里活做合約編劇。有人甚至為此有罪咎感。

    今天我們知道,所謂文學的雅俗之分,只是不同類別的偏好,純文學不見得那麽純,其中也襲用了商業噱頭,離不開性與暴力元素。賺錢少固不等於沒出息,賺錢多也未必是暴發戶,有的人比其他人用了較多的心思和時間;更重要的是個人價值觀的選擇,如果你不打算在嚴肅的文學史留名,像西藏唐卡畫完隨風吹散,寫什麼都無所謂,做人反而更瀟灑。

    崑南近年經過了深入反思,已完全改變了看法。見他二零零九年發表在《文化現場》的《文學道路將通向雲端深處?》:

    當眼見的文字和圖像,都一一數碼化的時候,文學與否,可能再不重要了,只是一個名詞,或放在博物館內其中一件文物,價值不同了,標準自然也不同了。….. 作家已沒有什麼特殊的身份,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

    葉文海中學畢業時候是十八歲,屬於血氣方剛青年,這個時期青年感受的孤寂、徬徨、苦悶。我們這一代人大都經歷過,一點也不陌生,只是沒有他那麼強烈。崑南在這方面的描述:

    窗外的屋頂上的燈光貼在牆壁上,窗外的街上的雜聲亦撞向牆壁上,我無法閉上眼皮,於是好像無數的手勢與口音招引我。這是一種沉默,一種牆壁的沉默,以暴風雨前的溫度,壓住我的胸口;當感到呼吸迫促時,幾年來的孤寂,如暈眩時的黑暗痲痺了我的神經。我無能為力,無論明天是星期的第一天或最後一天,我都無能為力。孤寂能夠叫我發狂,能夠叫我無勇氣過日子。孤寂無法說出來的,對自己或對別人也一樣;從它的深處,燭照出自己,是那麼可憐,是那麼卑賤──自覺,為什麼自覺要存在呢?它不存在,就無須不停分析自己,就無須不停判決自己;就是孤寂──常常使人想到被擊敗的境況。被擊敗──癱瘓在床上,我無能為力,無論明天是星期的第一天或最後一天。

    短短的段落中,「孤寂」用了四次,而且其後在全書中,這段文字像主旋律般重複出現。

    《地的門》的三個女主角,代表三種典型:葉文海的初戀情人方葆連 ,一個普通的圓臉少女,良家碧玉,相信「純潔的感情是一盞幸福的神燈」,他把初吻獻給了她:

    當太陽在我和葆連的頭上跳動──是初夏,是離大埔墟車站不遠的一個小山崗上。面對面,視線接觸到葆連的嘴唇的時候,心跳在群山間回應著,神經緊張,雙手動也不敢動,快要跌倒似的,直至我的雙眼模糊,直至我的唇齒麻木地觸及葆連的唇齒。我驚慌得把頭埋在她的手掌裏,覺得周圍有十個太陽在盯著自己似的。「對著我,你還會害羞?」──這叫一個十八歲還害羞的男孩子畢生難忘的。──我輕輕搖頭,然後慢慢抬起,開花的陽光集結在葆連的圓臉上,像我們坐著石下的溪水,散放著一種窒息卻親切的氣流;我看不清她的表情,自己也做不出一個微笑來,於是我再一次,鼻子對正著鼻子,吻她一次。…..心中,赤裸地感到葆連在以後的日子中將是自己生命中最深的一部份。是的,最深的一部份,卻不是恒久的部份。大概由於沒有恒久,就沒有真正快樂這回事吧?

    歲月中,能夠忘掉的都忘掉了。房門靜靜地站著,像一個秘密。葆連第一個敲我的門的人,她在信中寫過:「我愛你,像山那般恒久。」當時她當然沒有騙我,正如我沒有騙她一樣;當時,我和她都相信恒久的──只要相信,恒久便存在的了。我也親口對她說過:「葆連,我愛你。」當時我的確以為一生中只會對葆連一個人說的。──這就是真正的快樂吧?

    神燈照不透迎面而來的患難,這段感情,受到葉文海母親的反對:

    「我不准你與方葆連來往,她面黑咀唇薄,會害死你的!」媽差不多整日整夜都打麻雀,全不理家務,不知怎的,她會注意起方葆連來──方葆連只來過我家三次而已。

    最後方葆連感情失意離開香港。「在遠遠的倫敦,在醫院裏做一名護士。」

    葉文海的另一個對像是李雅菁,一個富家小姐,天主教徒,彈得一手好鋼琴。他去她家,見到的每件家具都代表錢,葉文海的自卑感便顯現出來,知道女方的家人不可能贊同他們的結合。這是注定失落的第二段感情。

    歲月中,能夠忘掉的都忘掉了。歲月中,自己究竟被磨折了多少呢?坐在草地上,我說月亮在我眼中再不美麗了,是一個四方的月亮!但李雅菁溫柔地回答:「你應該記得,一年中月最圓那夜,就是你呱呱墮地的時刻。你不能如此丟棄月亮的!」其實,我不僅丟棄了月亮!丟棄了一切!有時這樣還會有真正的快樂哩。
    雅菁的媽媽對我十分冷淡。雅菁這樣對她媽說:「葉先生是位詩人。」「詩人?」她媽打量了我一下,然後等待女兒說下去。但我接上去:「伯母,千金開玩笑吧了。」然後雅菁裝作正經地說:「葉先生在政府機關裏做事。」「那一屆會考畢業?」「一九五五年。」然後她媽禮貌地一笑,離開客廳了。當我走時,雅菁說駕車送我。我搖頭,悶悶不樂,獨自走下了樓梯。第二天,雅菁來,說:「你不要怪媽媽,她的態度對每個人都如此的,別以為她對你特別輕視。」
    事實上,我的確沒有出息──賺不多錢,自然沒出息。對著雅菁的母親解釋自己的抱負嗎?那是荒謬可笑的。許多時候,這種賺不多錢的沒出息的意識,夠使自己看不起自己的。

    這一次,剛好是前段感情的逆轉,輪到女方家人對他的出身地位的不滿,但李葆菁本人的態度又如何,她會讓葉文海放肆嗎?在聖誕舞會,我們便見到兩人不協調一幕:

    去年聖誕前夕,在一個派對裏,她表哥在場,她許多朋友在場。他們不停過來邀她跳舞。我靜坐著,望著那梱忽明忽滅的聖誕樹,不禁消沉起來。華麗的客廳──單單那座身歷聲收音機,已值二千餘塊錢,還有巨大的雪櫃、冷氣機、百葉窗、古玩、琉璃吊燈等等──爵士音樂──慢慢的普魯士──雅菁與表哥甜蜜地擁舞著──女主人嬌慵地站在一旁,手中拿著一雙唱片,陶醉地低吟著,視線不斷故意地落在我身上──我躲開了──我望望自己的西裝、領帶,咬咬唇皮,對著地板發呆──究竟在忌什麼?這裏的一切,沒有一點東西是屬於自己的。當我有機會與雅菁共舞時,雅菁抱歉地說:「我把你冷落了。我料不到這派對的女伴這麼少,他們不好,不早點告訴我。」「你常常參加派對的嗎?」我帶點負氣地說。「那會?不過,每年聖誕前夕,很難逃得過的。」聖誕樹照常忽明忽滅,每明滅五次,有一次熄滅的時間有三四秒鐘那麼長久。女主人的視線不斷故意地落在我的身上,我全身發熱,很想找人來發洩一下自己那屈辱的情緒。一種莫名的憤激湧上來,趁著聖誕樹熄滅最久的一段時間裏,很快地吻了雅菁一下,似乎要對廳中所有的人表示:你們別輕視我,你們的雅菁就是屬於我的。我從未吻過雅菁。她的腳步亂了兩拍,顯然受驚了。我的心幾乎要跳出來。當聖誕樹再亮時,一切憤激都沒有了,懦怯地說:「I’m sorry。」雅菁很知人意,回座時,說:「Let’s go!」好不容易走下樓梯,我彷彿覺得女主人的眼光仍在身後追蹤著我。在雅菁的汽車裏時,我的心仍不安地跳著,不得不笨拙地說:「雅菁,我受不起輕視的,可能我幹錯了,但我是愛你。」「談戀愛,對於我不是太年輕嗎?」她平心靜氣地說。當車子開動了不久,她對我說:「Next time, please don’t. Will you?」

    李雅菁不願過早受男女關係束縳,一心想去巴黎做畫家,即使她暫時留港,礙於她的家勢、十字架,讀者大概也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再也無法向前半步。經歷了兩段感情失落後,葉文海後來少不免負氣:

    方寶蓮的圓臉,李雅菁的大眼睛,有什麼稀奇呢?屬於我,半句鐘便夠了,方寶蓮李雅菁的乳房與 耻毛將永不屬於我。屬於我,半句鐘便夠了

    他本身和他的生活又是怎麼樣呢?

    每逢下班回來,讀完報紙後,習慣地注視熟悉緊閉的房門──門外,是另一個世界;門內,是自己的世界。──假如有東西敲門,帶來一件意外,僅是假如──像在寫字樓,對著毫無表情的打字機,想著假如無須為殖民地政府服務一樣──已足夠開心。在生命中,真正快樂的事情不多。
    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呢?如今,在回想的情況下,自然會覺得在學校時,第一次戀愛的時光,是真正的快樂了。十八歲,不認識社會,不認識人生,在一位少女的雙瞳中,只是用熱情種植與外界隔離的森林。當我把感情第一次獻給方葆連的時候,我認為純潔的感情是一盞幸福的神燈。方葆連除了我,不曾愛過別個男孩子。我和她既然真摯地相愛,就算所謂人生的不幸會降臨,我和她應該堅信那盞共有的幸福的神燈,能夠替大家排除所有的患難。
    過去,那盞幸福的神燈存在的,仍未能替大家排除所有的患難;如今,那盞幸福的神燈不存在了,我更無能為力去排除所有的患難。十八歲──廿八歲──十年。十隻指頭的歲月呵。十隻指頭的歲月呵。讓自己看清楚自己吧。兩件十五塊錢的恤衫──一雙三十五塊錢的英國製皮鞋──兩條二十三塊錢的「的確涼」西褲──夏天一套西裝──冬天三套西裝──共有領帶十一條──分期付款的樂聲牌收音機──雜木製成的寫字檯──兩塊錢一碼的窗簾布──二手貨的獨睡鐵床──九角的必素定牙膏──整整一百塊錢的房間──書架上有四十二司令的「西方人與文學」,有二十五司令的「世界文學年鑑」,有廿一司令的「反叛」,有「廿世紀法國詩選」,有波華夫人的「第二性」,有祁克加德的「恐懼與震慄」,有普魯特的「史璜之路」,還有無名氏的「野獸、野獸、野獸」、「海艷」、「金色的蛇夜」三巨冊等等。

    葉文海的父親有兩個妻子,他母親是二奶,大媽方面也有個兒子,他母子常受到他們欺負,他對他們全無好感,極思長大後報復。父親一死,彼此間關更惡劣。他母親又患癌,他失業,沒有臉見她,已三個月沒有回過老家,要他弟弟來催他,他一度找到一份需要保證金的工作,母親又不准他動用父親留給他的少許遺產,結果他既得不到工作,反遭人騙走了方葆連母親借給的錢。他甚至希望自己母親早死,他知道這是忤逆思想,心裡難受。

    的確是一個乾旱的夜。全身發熱,彷彿一點水份也沒有。望著桌上的水壺,卻不想伸手去拿,恐怕身軀一動,皮膚下的骨骼全脫節了。疲倦,以整個天空的重量,包裹著我,但剎那間,感到似乎是婷表妺的重量。

    他渴望的性苦悶又得不到解决,結果在同事張先生帶引下,涉足風月場所尋求滿足。先是上舞廳,他在這裏認識了明明,明明是個工作量過度的舞女,她只感到疲累,哪有心思和他談情說愛,而且當他是一般舞客,「黑暗中的男人全都一樣。」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無非來滿足肌膚之慾。

    之後,他獨自夜闖九龍城 ,香港一個不受英政府管轄的特區,這是個三教九流、毒販和妓女經常出沒的地方。

    葉文海挑揀一個情慾的夜晚,情慾的夜晚在葉文海的體內膨脹著,像肚皮、像腎囊、像九龍城的暉黃的街燈。一個探險者的步伐,他走落森林似的九龍砦。一個地穴。一個火山缺口的地穴。一個巖層的地穴。
    這裡的人,像剪紙在他身邊飄過。站定的,像衣架上的衣服。這裏,連風也死的,否則「它們」早被風吹走了。
    情慾克制了恐懼。他奇怪為什麼碰不到有獨特姿勢的女人?猝然,狼似的人攔住他的去路,「先生,要唔要我帶路?」不待回答,便亮電筒,示意葉文海隨著他向前走。
    終於來到了一間小屋,在黑暗中葉文海摸上三樓,一個肥婆搖著扇迎上來。「有客!」葉文海不知她對誰說。葉文海的心跳得厲害。從房中有一女人走出來,有四十歲了。做得自己的母親。葉文海搖頭。「哦,大姐仔!亞梅!」亞梅出來了。慢條斯理似的。望也不望葉文海一眼。不美,但身材勻稱。葉文海想走,但被肥婆拉住。「亞珠。」,亞珠出來了。看上去,十八歲,也是慢條斯理。嬌滴滴。眼睛望著葉文海,很久很久也不垂下。葉文海很窘。她不算美呵!她不算豐滿呵!……一種好奇心與情慾一樣強烈,在焚燒著他。亞珠伸出手來,帶葉文海更上一層。
    不夠半句鐘後,葉文海從上面跌回來,他覺得自己是施栖佛斯的巨石,又一次從半山滾下來,將永不被推到山頂上去,他不能求施栖佛斯這個傻勁的英雄,只能求神。神的力量使自己老是向下墜

    正在這時,婷表妹適時出現,填補了他的空虛,她是個很有性格的少女,為了愛,不要說貞操,她可以犧牲一切。她和葉文海有共同愛好、閱讀興趣 ,也是個文青,他們不常見面,兩人又喜歡鬥嘴,外人看來只是在打情罵俏。但她愛上的不是葉文海,而是另一個男人,並主動獻身給他,這傢伙竟不珍惜;她最後得不到她想要的。

    我告訴她我的故事。她告訴我她的故事。她說:「那麼,你太寂寞了。」我也說:「你也太憂鬱了。」……「你不了解我,但我了解你,你有點任性了。」「佔有他是任性的結果嗎?」「不是任性,是孩子氣嗎?」「我們都是孩子氣嗎?」「你不在乎貞操,原因為了愛,小孩子的脾氣的愛。」「他不在乎愛,他不在乎我獻給他貞操。」「他在乎什麼?」「他在乎地位。」「地位?」「是,地位。」「可笑啊,竟有階級觀念。」「他的階級不比我高,他是洋行裏的會計主任。不過,他想爬高一點,他追求銀行經理的女兒。」「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名會計主任?」「難道你以為我只會愛上一位文豪。」 「他輕易拿走我的貞操,頭也不回走了,我不能怪他,在枕頭上,我哭了。我哭自己低賤,我哭自己墮落。我哭自己犯。」……「你想過自殺嗎?」「自殺?這從來未想過的!」我奇怪為什麼沒有想過。「我想過,但沒有勇氣嘗試,所以我來找你。」
    此刻什麼也沒有了,房中的一切都沒有了。我與婷表妹都是赤裸的。我們的靈魂與肉體都是赤裸的。我們未曾吃過禁果。……我們說我們不需要智慧,我們只需要快樂。……
    「讓我們結婚吧?」「我們不適合結婚的。」「你怪我不能完整地獻給你?」「不,我自己也是不完整的。」「此刻,我們的心靈呢?」「我們似乎沒有心靈的了。」「唉,真的,人生多麼不完整!」「或者我們可以嘗試一次!」「或者?」「你有勇氣嗎?」「或者我們可以嘗試一次」……。

    但是葉文海想:

    我們的結合不是為了愛情,僅為了一個接受荒謬、殘暴的人生的挑戰。我們的攜手能夠長久嗎?……在短短兩個鐘頭內,我們發生了肉體關係,而迫使各自對各自說,愛情在我們中間生長了,這是個自我欺詐,我們都不相信。地的門,是闊的。地的門,仍在那裏。……天也快亮了。頭很痛。什麼也沒有了。我終於支撐著失眠蠶食過的肉體,從床上起來。我打開窗門,一點風也沒有。

    葉文海突然我聽到鄰房陸先生的聲音,連忙打開房門走過去。向他借了部電單車,要去超越世界。

    《地的門》的情節並不複雜,作者著重的是文體風格, 可以說是一部詩小說。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技巧:意識流、新聞拼貼,文字跳躍,主旋律複沓……崑南一股腦兒全都用進這部處女作 。羅列的素材:有神話、易經、聖經、佛經、時事、術數、電影……幾乎包羅萬象。

    《地的門》初版時,我是最早的一批讀者,寫過一篇讀後感,登在《好望角》第三期;歷經六十年(剛好一甲子)後現在出到第四版,一部小說有這樣持久生命力,值得恭賀;崑南念舊,要我寫序,也因為書已存在了六十年,看過和評論這部小說的人也不少,珠玉在前,我無法再別出心裁,也就說到這裡為止。

    崑南近照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透光

    別字

    第五十四期
    <   
       >

    別字

    第五十四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透光
    • 三腳立於世
    • 【從光纖裡找出一條縫隙】詩三首
    • 【詩兩首】幸遇機械人、鄧寄塵時間之扮阿倫狄龍
    • 逃生與推翻
    • 【無法前行時我們向下扎根】詩五首
    • 人間的紋理
    • 三腳立於世
    • 【從光纖裡找出一條縫隙】詩三首
    • 【詩兩首】幸遇機械人、鄧寄塵時間之扮阿倫狄龍
    • 逃生與推翻
    • 【無法前行時我們向下扎根】詩五首
    • 人間的紋理
    轉注
    • 【組詩前言】窗池不皺
    • 【《地的門》第四版序】這部小說的作者比我大兩歲
    • 放下手中的石頭 ──讀《黎紫書小小說》
    • 【楊佳嫻 X 梁莉姿】無法繞過,就迎向
    • 倪匡是怎樣「煉成」的
    • 桃花若依舊:讀西西《石頭與桃花》
    • 在逆時代下的反思——「逆 inverse」畢業展
    • 【組詩前言】窗池不皺
    • 【《地的門》第四版序】這部小說的作者比我大兩歲
    • 放下手中的石頭 ──讀《黎紫書小小說》
    • 【楊佳嫻 X 梁莉姿】無法繞過,就迎向
    • 倪匡是怎樣「煉成」的
    • 桃花若依舊:讀西西《石頭與桃花》
    • 在逆時代下的反思——「逆 inverse」畢業展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home/zihua/www/www/www_cp/wp-content/themes/weewungwung/template-parts/issue/content-issue.php on line 152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home/zihua/www/www/www_cp/wp-content/themes/weewungwung/template-parts/issue/content-issue.php on line 167

    透光


    三腳立於世

    李鄢伊
    台灣宜蘭人,偶爾寫點網路文學評論,獨立出版詩集《多少克拉》。
    SHARE

      一隻貓有幾隻腳?「三立」把一則數學問題活成一道申論題。

      家裡的車庫屋頂就跟所有倉庫或儲藏室一樣,是藏污納垢之地,每天走過但視而不見,是基本道理。家人重新又注意此處,全然是一隻野貓叼來牠新生的一窩小貓,牠從開放式的大門長驅直入,直搗車庫天花板上的破洞,在那裡公然築巢穴。家被貓入侵了,一家人還後知後覺,聽到貓叫才發現。
      母貓停棲在車庫屋頂的日子不多,幾天後我們就發現牠又把小貓叼走了,過程似乎被鄰居目擊,引來鄰人事後的巷議:「唉呀,貓仔移巢!」俗諺是有這樣一句,說貓的個性沒有安全感,會常常轉移牠的窩。母貓搬走前,小貓曾趁著母貓外出覓食,便到處亂爬,一不小心就從天花板的坑洞陷阱掉下來,軟綿綿的一團毛球或許因韌性極好,從墜地一樓高竟毫髮無傷,只尖尖叫了一聲「喵!」便落入我們觀察的掌心,我看著那還未開目的小毛球,內心十分激動於這樣的靠近。

      我從小被管著不能任意出門,待在家中只能看看書,看看窗,視線內最常見的活物,除了麻雀,就是行走在日式矮房上的野貓,那些貓迷戀於屋後的魚工廠、迷戀於巷子旁的矮房,不時漫步在矮房子的屋瓦上,踩過屋頂雨濕的青苔,毫無痕跡。我拿午餐的肉丸子丟貓,年幼的我以為食物可挽留所有動物,那些貓對於肉丸子時而有興趣地咬兩口,時而不屑地嗅聞後轉頭就走,我努力探頭張望,追著貓的背影伸長身體,直到貓徹底從窗框中消失,我們對事物初始的印象,決定了以後我們執拗的偏見。世界上有那麼多被豢養的貓,我卻獨獨認定貓是一種活的比喻、野的象徵,一種來來去去不受管束的自由。

      眼前這隻野貓距離我這麼近,初生的身體柔軟而溫暖,心臟快速而強力地跳動,還沒張開的眼皮歙動著,牠以潮濕的鼻和嘴四處探尋我的掌心。一頭盲物,小而脆弱,我又歡喜又害怕地爬上梯子,把貓放回天花板上,人們總說,母獸會拋棄沾染了人類味道的崽。即便我再怎麼喜歡這貓,也不願看到牠被母親拋棄。

      那窩貓從街上消失了一陣子。貓再出現的時候,是個滂沱雨天,母親在門口盆栽裡發現嚎叫的小貓,母貓消失,牠的兄弟姊妹也不見了,唯獨眼前這隻小貓張大嘴,用盡身體力量似的擠壓出哀鳴,雨大得令盆栽積水,小貓泡得渾身濕透,苦苦求救,幸好母親聽見了那雨中的異聲,把牠抱回來,連著牠滲著血的足肢,捧在乾毛巾裡抱回來。
      雨停後,我們在街上四處尋找母貓蹤影,但是毫無所悉,小小的黑白貓遠離了母貓和同胞兄妹,帶著淌血傷腿出現,各種揣測甚囂塵上,是被車撞或被狗咬已不能釐清,當前的難題是獸醫一句:「你們要救牠嗎?」
      同情兩字是一條長長的路,代表幾個小時餵奶一次,擦藥、包紮傷口次數繁瑣,而這條生命也許在這樣的照料之下,依舊會死去。一隻潦倒的貓,全身既不膨軟,也不毛茸,帶泥帶血帶著髒汙毫不可愛。牠看著我們,渾然不知一切,「喵!」因痛而叫,因飢餓而嚎,像所有的獸性,處境墜落到底了,也就只渴望這一些。我們決定幫牠擦藥。

      替貓擦藥,是件比想像中更簡單的事。小貓喜歡喝鮮奶,我們將鮮奶倒入小碗,牠一聞味道即來。我們很快地掌握到以食物為餌的訣竅,叫貓來擦藥,擦完就給牠喝鮮奶。貓被制約,小小腦內大概充滿「擦藥等於有得吃」諸如此類的標語,擦藥過程極乖,漸漸還懂得擦藥要自己伸出傷腿,因為貓的配合,療傷過程也不算難事。幾個月的療程結束,骨上生肉、毛皮漸增,鮮奶對於骨本有極大助益,我們像澆花一樣,把鮮奶澆到小貓的身體裡,牠總算從徒具貓形的塌皮囊裡活過來,毛皮柔順有光,健壯,且像所有正常的小貓一樣好奇心洋溢,四處橫衝直撞。
      牠當初滲血的傷腿已好泰半,只是不知傷了何處,就算骨肉重生也不能彎曲,牠僵直著一個膝蓋,每往前走一步,便要甩那隻傷腿一下,唯有如此才得以前進。小貓適應得很快,為了襲擊生物或是刨抓任何牠感興趣的東西,牠走得飛快,傷腳配合其他腳也甩得飛快,仔細觀察,那隻腳在牠行走過程中,並不落地,而是彷彿輔助肢般,在牠身體搖晃的時候,往反方向平衡,那隻不能彎曲的腳,直挺挺在牠身上,走路時只是一跛一跛,但跑步時看起來特別顯眼,貓在路上跑,整條街的人都知道我們有隻三腳貓。

      「跛腳貓,還跑這麼快喔!」鄰人的驚嘆其實不帶任何一點惡意,鄉下人養動物總以實用為考量,養狗的人家是多數,養貓的人少,養了殘障貓的,更少。鄰居裡有人一輩子沒有見過跛腳的貓,更沒有見過跛腳貓健步如飛,還能爬牆走壁。
      牠跟所有的小貓一樣,熱愛追逐小動物,凡舉天上飛的麻雀、蟑螂,地上爬的壁虎,都是牠的狩獵目標,不時也喜歡漫步在鄰人的圍牆上,偶然摔進別人的院子裡,就喵喵求救,鄰居漸漸習以為常,對我們說:「你們家的三腳貓又跑來啊。」開門放貓,牠倏地衝出來,一溜煙地穿過我們的腳邊,回到我們家門口,又放緩速度,停下來故作無事地舔舔爪子、搔搔癢,還回頭看看我們和鄰居沒完沒了的閒談,樣子十分從容,完全不像剛剛被囚禁而求饒的樣子。所有的貓大概與生俱來這種閒適的模式,只要吃飽喝足,便優雅懶散,牠自然也不例外。

      貓在家裡有獨享地位,說貓,大家都知道說的是那隻毛茸茸的黑白獸。因此有段時間牠無名,我們叫喚,都直接稱牠為「貓」。直到獸醫說告訴我們貓應該要植入晶片,輸入資料,「以防被環保隊抓走。有晶片資料至少還可以送回來。」貓的性別年紀好解決,名字卻讓大家猶豫了半天,「就叫『三立』吧,牠三隻腳站著……」「三立、三立!」名字決定後,家人圍著貓哄笑,不停叫著牠的名字,試圖逗弄牠,好像牠有了名字就正式入了籍,成為家庭中的一員。

      「三立!」「汪嗚──」真正養了貓之後,才知道狀聲詞的匱乏。貓不僅只會喵喵叫,還會發出各種怪聲,表達牠的各種情緒。三立最常在我們叫牠名字的時候,發出類似輕輕的狗叫,「你這隻臭狗貓!」聽到牠的怪聲,我往往邊笑邊罵,一邊搓揉牠的耳朵或背脊,或許是從小被人類所救,三立的個性極為親近人類,公貓的本性讓牠看到其他成貓立刻膨大身體,發出哈哈聲響威嚇對方,但只要是人類靠近,牠就幼兒撒嬌一般,繞著人的腳團團轉圈,下巴諂媚地磨蹭鞋子,留下牠的氣味。
      對人類的討好,並不能完全消除貓的獸性,發情期一到,三立就像那些不歸的蕩子,整夜春風,有時連日不歸營。溫暖的季節裡,夜晚睡著,都能聽到社區裡,此起彼落的嬰啼,不是真正的嬰兒哭,是貓群在風流快活,不同聲線的貓鳴從不同角落傳出來,在清澈的夜裡拔尖,又消降。我猜想著,三立的聲音應該也混在裡面了。
      動物界裡,雄獸追逐雌獸的行為大抵相同,我和母親曾經眼看過三立追女友,一隻樣貌以人類標準來說並不美的白底花貓,大概正值花月青春,引得整條街的公貓競逐,三立的跛腳對牠的戰力有很大影響,就算體型與其他公貓相等,打架起來拳腳的靈活度也技不如貓。母親和我眼睜睜看著三立一等到母貓有空了,就興致勃勃地後腳跟上,走在母貓的斜後方,亦步亦趨,母貓走向草叢,接下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母親大概是覺得那野獸求歡的樣子太赤裸醜惡了,嫌惡地拿起掃把想把兩隻貓打散,我攔著她,「別打、別打!」「你不知道,貓很會生……」「可是牠……三立很可憐……」看著三立瘸著腿,努力追上母貓的背影,我很掙扎要不要讓牠交配,母親也看了看,默默放下掃把,進屋裡去了。我心中還在交戰,不知道三立是否該享有交配的權利,牠們就結束了。

      三立後來依然晚上蹓躂,清晨回家,家人擔心牠這樣四處亂跑,公貓爭地打架,受傷事小,若被車撞了可不好,遂抱去閹了。獸醫不想讓貓多住,提早把貓辦出院手續,麻醉未退的三立,全身軟綿綿,回到熟悉的家裡,立刻想要站起來,但無力的雙腿馬上又讓牠倒下,走一步就跌倒,再站起來走兩步又跌倒,身體沾上失控排出的洩物,對愛乾淨的貓來說,結紮後的狼狽既痛苦又羞辱。我們小心翼翼幫牠清潔,並不斷撫摸牠、安慰牠:麻醉退了就好了。
      頓失雄風的三立,還不習慣牠空無一物的陰囊,牠體力一恢復,身上殘留的賀爾蒙,讓牠不斷地去尋找母貓,但母獸都敏感,牠們一聞,三立身上的味道不一樣了,便毫不留情地轉頭就走,三立只好悵悵然地獨自回家。
      結紮的日子一久,貓就忘記了牠前塵般的風流過往,鎮日散步、吃東西、曬太陽。不打殺的生活過起來特別安逸,三立的樣子也漸脫小貓的躁急性子和削尖的三角臉,公貓的腮幫子普遍比母貓大,三立也這樣逐日長出一張厚重的中年貓臉,但臉部表情依舊豐富,看到家人的時候,尤其容易露出放心依戀的神態。

      我常和朋友戲說,貓分為兩種:一種是人臉的貓,一種是貓臉的貓,我用此來區分貓的屬性。貓臉的貓表情充滿野性,人貓兩途,難以溝通,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觸;人臉的貓表情與人相似,眼神蘊含語言,開心與憤怒彰顯在臉上,三立或一些馴養已久的貓都是如此。我總相信當我們並排而坐,我把手搭在三立的肩上,像摟著一個迷你版的兄弟,搖晃著牠,跟牠說些日常裡的瑣事,牠總不發一詞,但翹起來的嘴型深密而微笑。
      太多人誤會,以為蓄貓者多為貓奴,或客氣地想和我聊我的「兒子」,或者看到三立遠遠奔來,一跛一跛地在家人腳邊磨蹭,便一廂情願以為養隻三腳貓的家庭必定特別堅忍、有愛心,這都是以偏概全的謬誤。情感能有千百萬種變形,我既不是三立的奴僕,更不是牠的父母,彼此一起生活的關係,毋寧說更接近夥伴。牠拐著三隻腳進入我們家,貓該有的功夫一樣不少,貓該有的優缺點也一樣不漏,小時看貓,充滿各種想像,長大後與貓生活,才知道牠們各有樣子,三立用牠的三隻毛茸腳站在這個世界上,撓爪撒嬌,與其他貓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轉注


      【組詩前言】窗池不皺

      劉偉成
      香港土生土長,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職出版事業,為浸會大學兼任導師教授寫作、編輯與出版的技巧。曾出版散文集《持花的小孩》、《翅膀的鈍角》、《影之忘返》,詩集《瓦當背後》、《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曾於2017年獲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
      SHARE

        「窗池」組詩的構思源於2013年張美君老師找我替她編纂散文集《寫在窗框的詭話》,那時因該書出版時間趕急,加上我在公務方面,剛接手統籌規模不小的出版計劃;私務方面又開始了兼讀和兼教的生涯,可說是處於一根蠟燭兩頭燒的狀態,所以起初我欲婉拒委託。只是看見美君老師的堅持,我惟有勉力為之。隨著出版流程的推進,美君老師也漸漸鬆開了蹙眉,我才意會到此書對她來說是何等重要,其價值似乎遠超她之前出版過且頗受注目的學術論著。正如季羨林所言:「其他書可以不要,但不能沒有《牛棚雜憶》。」書出版後不久,一天,在上班車程的惺忪中接到美君老師的來電,謝謝我替她編妥文集。我還未趕得及反應,她接著便說剛得悉自己身患重病,我更不知所措,只記得自己吓吓吓的應了好幾聲。她只好叫我放心……不久便收到她病逝的消息。在港大的追思會上,聽著她的生平故事,幾度泛淚,心中慶幸當天自己用心給她編纂遺作。美君老師的這本「詭話」,是一扇開向無言星空的窗,啟發我去回想自己成長中難忘的「窗景」,遂有了創作「窗景詩」的閃念。

        與其說《寫在窗框的詭話》描畫了許多「窗意象」,倒不如說它展現了「窗視野」的思考模式──窗框不一定是外力加諸的囿限,也可以是心生的審美標準,成為支撐主體整理心象的骨架:「當然還有不少窗框是看不見的,因為根本沒有窗子,只能寄託心窗的框,在躁動不安的斗室內,想像看不見的世界。還有不少在卡爾維諾式的看不見城市中,隱隱地,框著不少動人的文本,讓記憶、慾望,和恐懼到處亂碼,編織一幅阿拉伯風的壁畫。」(《寫在窗框上的詭話》,頁11)

        我在此書的編後記中引用了九葉派詩人陳敬容的〈窗〉,這是一首明志之作,開篇是「你的窗 /開向太陽,/ 開向四月的藍天」,而結尾則是:

        遠去了,你帶著
        照澈我陰影的
        你的明燈;
        我獨自迷失於
        無盡的黃昏。

        我有不安的睡夢
        與嚴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
        開向黑夜,
        開向無言的星空。

        在紛擾的黑暗時代,詩人以溫煦而決斷的口吻宣告:「我的窗要開向黑夜」,窗不是為了收割美好,而是為了讓困頓在外的疲憊靈魂找著慰藉,所以我如此收結編後記:「家,就是出發的起點,原來窗不單是讓屋裡人外望遠眺,還是給那些依仗著較多的獸性在外闖的旅人框起一點靈性的光亮,當他們以疲累的目光凝視,框內便流出一道涓涓的憶念來,上面浮滿了亮話,就是響亮、明亮、漂亮的家常話……」之後,我常問自己:「我的窗又該開向何方?」面對巨變中的家園,我更常問自己可有把窗開向黑夜的勇氣?

        2013年我也開始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編輯與出版」的課程,我引導學生構想並擬定一個自己最想實現的出版計劃,於是我致力搜集一些創新且有意思的出版案例作教材,其中馬帝歐‧佩里柯利(Matteo Pericoli)的《窗──50位作家 50種觀點》這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描繪全世界作家的窗景,並附上他們的一段文字──線條和文字透過有形的觀看角度結合在一起。本書裡的五十幅素描,每一幅都提供了一座觀景臺,也可以說是一個『視野』,讓你在五十趟的環遊世界行旅中歇息和沉思。」我就用這些黑白鋼筆線畫和作家的小段描畫,闡述作者如何通過觀察、聯想和投射等內化程序來保持日常風景的鮮活,就是如何從班雅明的「震驚」回過神來,將難忘的窗景轉化為短期記憶,更重要的是將之推入長期記憶裡,跟醖釀中的創作母題化合成新的思考範式,撐開新的視野。「窗景詩」的創作意念便變更具體和強烈了。我期望通過記錄這些窗景讓我明白我的窗該開向何方。

        開始下筆後,我發現那些窗景已不是單純的記憶了,自己不欲以「窗框」將回憶鑲成單純的畫面,而是像畫家瑪格列特(Rene Magritte)的名作《人的景況》(The Human Condition,1933)那樣,將窗框前的畫變成窗外風景完美的模擬,內外世界恍若化成一體,如此消隱窗框的意圖引人深思:究竟這樣內外混和的情景跟「人的景況」有甚麼關係?或許畫家只是想表達人主觀的心象投射如何模塑人對現實的觀照。簡而言之就是「窗就日乎?日就窗乎?」的禪意。又如名聯「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衝開水底天」,其實都是混和主觀和客觀景象的創作。所謂「人的景況」大概是欲點出這種混和所締造的文化意藴。月可由窗生,也可在池底冒出,那麼窗可以是池,池也可作窗。窗的意象,於我,不再是「框限」,而在於窗中央投射出怎樣的心象,故曰「窗池」,如果日可就窗,那麼矻矻於靈魂拷問自己:窗該開向何方,豈非是自擾之舉?

        當「窗」和「池」的特質混和起來,我的筆便顯得自由流暢了,我記憶中那些難忘的窗景也彷彿活起來似的,真的像池水一樣,變得靈動多變。全組作品包括十八首詩,由童年居於港大附近的窗景為出發點,最後以現居中大附近區域的窗景收結,中間穿插著是工作、參與活動和旅行時看到的窗景,我稱之為「暫借窗景」,其特質也突顯了對不同事物較隨意率性的反思,甚至掙扎,這反而令整組詩變得更多元和立體。「窗池」這個合成意象,也有指涉區家麟「潮池」概念的意圖──退潮時,海水會留在巖岸縫隙和窪地,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池,在激越的時代浪潮中,為人間帶來了一刻的澄澈和寧謐。縱然很快又會給淹沒,但一個個的水池慎獨地映照天心,自省中浮現出許多心象,歡迎過客一起細味,但請不要吹皺池水妄下斷語,因只有濾清心象後,才能感應天道在彼此間滑行,將生命中不同的池串連成開向黑夜的窗,又將不同的窗化為早晨滿載感恩的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