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不老的男人

勞國安
現職圖書館館員。作品曾刊於《香港作家》、《城市文藝》、《香港文學月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大頭菜文藝月刊》及《小說與詩》。
SHARE


    流動的時間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年輕牧師正在台上講道,他一手插在褲袋裡,一手配合演說在揮動。

    何嘉倩是無神論者,雖然朋友不時向她傳道,她也沒計劃加入教會。但最近教會來了一位年輕牧師,吸引了不少女教友前來這區的教堂做崇拜,可能因為這個誘因,何嘉倩今天決定跟隨朋友上教堂,一睹這位牧師的風采。

    何嘉倩環顧四周,一如朋友所說,教堂裡坐滿女教友。她們跨區來做崇拜,令鄰區的教堂很冷清。

    高牧師不時俯視台下的群眾,察看他們的反應。有別於正經八百的年老牧師,每當信徒因為冗長乏味的經文而不斷打呵欠時,他便會說一兩則笑話或分享一些趣事,召回他們遊蕩的心神。

    他的說話猶如醍醐灌頂,少女們似有領悟不住點頭。高牧師的視線拂得她們心癢癢,他的目光亦多次落到何嘉倩身上,四目交投時何嘉倩因為緊張而面紅耳赤。

    崇拜結束,信徒熱情地簇擁著高牧師,她們突然想多了解耶穌的一生,不停向他發問。何嘉倩和朋友也希望可以近距離接觸他,但無論如何努力她們都無法擠進人群中。

    之後,每個星期何嘉倩都去教堂做崇拜,她很期待星期天的來臨,每次出門前都用心打扮,父母還以為女兒結識了男朋友。

    高牧師不久便留意到這位每次都坐在前排紮著辮子的「虔誠」教友,有時候更主動與她攀談。只要能有機會與他聊上幾句,何嘉倩便心滿意足,這簡短的對話足夠讓她回味一整天,每次想起高牧師她便傻乎乎地竊笑。

    中學畢業後何嘉倩赴美升學,很不情願地離開教會。離開前教會的弟兄姊妹為她送上祝福,高牧師亦為她禱告,並叮囑她要堅守信仰,抗拒魔鬼引誘。

    靜止的時間
    鬧鐘無情地吵醒何嘉倩,她小心翼翼下牀,以免弄醒身邊還在打呼嚕的丈夫。

    準備好早餐後她喚醒丈夫和女兒。女兒如常賴牀,拒絕上學,攬著枕頭不放,何嘉倩軟硬兼施,她才肯進入浴室梳洗。

    丈夫上班和女兒上學後何嘉倩終於可以坐下來休息,她打開電視看新聞報道。因為血庫存量不足,紅十字會正呼籲市民捐血。聽到呼籲,何嘉倩決定接女兒放學前去一趟捐血站,貢獻一點血液給醫院的血庫。

    市民響應呼籲來到捐血站,不少人正排隊等候捐血,何嘉倩想不到非假日捐血站也如此擠迫,幸好她提早出門,否則必定趕不及到學校接女兒放學。

    輪候捐血時何嘉倩發現對面的青年緊張得不停拭汗,相信是首次捐血。相反他身旁的少女卻表現冷靜,像哄小孩般不斷安撫他。
    等了一小時,護士前來替何嘉倩做健康評估,測試血色素和檢驗血液樣本,之後她吩咐她放鬆心情躺在躺椅上。

    何嘉倩捲起衣袖讓護士在手臂上插針,熱血開始從前臂流出,經過管子,注入血袋,血袋慢慢膨脹,這些體液將會輸入另一人體,救活他人性命。

    捐血後她坐在一旁休息,吃餅乾和補充水分。這時她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確定這人是高牧師!他與二十年前一模一樣,無論樣貌和身形都沒變。他穿便裝,揹著沉甸甸的背包,急步在她面前走過。他們打了個照面,何嘉倩的心怦怦地跳動,但高牧師沒有停下來,從後門離開了捐血站。

    與女兒乘巴士回家時,何嘉倩又想起有關高牧師的傳聞。

    就在何嘉倩大學畢業那年,高牧師生了一場大病,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並預料他快離開人世(這個消息令她大受打擊)。但奇跡在某天降臨,雖然不知甚麼原因,高牧師卻突然康復過來。主教認為教徒的禱告得到上天回應,認定他的重生是神跡。但高牧師卻不認同主教的話,更在這個時候否定了自己的信仰!他沒有感謝神恩,反而離開了教會。他說耶穌根本不是神,天堂和地獄對他已沒有意義,他過往的罪都被赦免,又說自己見到魔鬼……

    離開教會後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但傳聞曾經有人在一間酒吧見過他。當時他喝得醉醺醺,摟著兩個女孩在高歌和起舞,完全想像不到他曾是一名頸項上掛著十字架,勸人遠離酒色過純潔的屬靈生活的神職人員。

    這晚何嘉倩趁丈夫入睡後拿出相簿回顧那段青澀歲月。她一頁一頁翻下去,終於找到當年與高牧師的合照……

    有限的時間
    頭髮差不多掉光的何嘉倩躺在醫院的牀上,老人院的職員放下她的個人物品後便離開病房。

    時間奪去何嘉倩的健康(她已患上末期乳癌)、磨滅了丈夫對她的愛(她早已與丈夫離婚)、擴闊了與女兒之間的鴻溝(母女已多年沒見),原本美好的事物一一消逝,被時間這位敵人摧毀。

    身邊的婦人不理醫生勸告終日四圍走動,被護士綁在牀上,因為鬱悶,她像被囚籠中的野獸發出陣陣低沉的哀鳴。遠處有老翁心臟病發,醫生為他進行急救時意外壓斷了他的胸骨。因為長者骨質脆弱,這種事經常發生,何嘉倩已見怪不怪,她只希望這種事千萬不要發生在她身上。

    她挨近窗邊向外眺望。這裡舊樓林立,一排樓宇等待拆卸,只剩下爛糟糟的框架,絕望的、頹敗的、奄奄的,灰暗蒼涼猶如劫後景象。

    被癌症折磨時,信仰只能帶來一點撫慰和虛幻的希望,並不能減輕身心的痛苦。現在嗎啡比宗教更具實際效用,她不想再吃苦,她早已被坎坷的人生打垮,弄得遍體鱗傷,現在她只希望死得舒適和安祥。

    她的病情急轉直下,身體對某些藥物已沒有反應,癌細胞快攻陷她的肺臟。

    生命快要完結,她悠悠忽忽,在現實和夢魘間徘徊,在天堂和地獄前躑躅。昏矇中她見到一位醫生從血庫裡走出來,經過病房時他突然停下腳步,並慢慢走近她。醫生揹著背包,身上的白袍衣不稱身,衣袖太短,露出部分前臂,好像穿了別人的衣服。何嘉倩努力聚焦,終於看清楚他的面貌。高牧師正站在牀邊,以憐憫的眼神凝視她,並捉住她因為驚異而猛抖的雙手!

    歲月好像在高牧師的身邊擦身而過,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他仍是老樣子,一點也沒有衰老。相反她臉上刻滿皺紋,全身瘦嶙嶙,皮肉乾裂,五指如雞爪,又老又醜。何嘉倩不想高牧師見到她現在的樣子,很想用被子蓋住自己的臉,但她現在連舉手也乏力。她被癌症徹底擊敗,因為無助,淚水失控地從眼裡湧出來。

    高牧師輕撫她的臉,慈祥地微笑。接著他做了一件她無法理解的事。他趁無人留意時拉上簾幕,然後咬破右手的食指,把幾滴鮮血滴進她半張的口裡!

    高牧師離開後,何嘉倩懷疑這一切只不過是彌留時的幻覺,縱使她的口腔裡的確殘留著一股腥甜……

    無限的時間
    何嘉倩又換了一個新的名字,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這裡應該不會有人認得她。她遺下的傳說,現在必定在各個城市流傳。
    滿月靦覥地從雲團後現身,照亮了黑漆漆的夜空,它的光輝潑灑在古城上,為一座座古老建築鑲上了銀閃閃的邊框。
    鐘樓叮叮噹噹報時,何嘉倩在城中悠閒踱步。戰勝死神後,她同時擺脫了時間的桎梏。她將會目睹古城的崩毀、草木的凋零和一代代居民的老死。縱使眼前一切灰飛煙滅,她仍會不朽地存活。

    她在湖邊信步,走累了便坐在長椅上休息。

    現在每個感官都甦醒,為她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所有聲音都逃不出她的雙耳、靈敏的嗅覺讓她偵測到不同的氣味,眼前的景物亦變得色彩滿溢和細緻玲瓏。

    一頭貓頭鷹站在樹上,撲棱著翅膀,壓得枝椏嘎吱嘎吱的響。一顆堅果掉進湖裡,撲通一聲,清脆嘹亮。植物的嫩芽爭相爆發,劈劈啪啪,傳來近乎震耳的爆裂聲……各種氣味乘風飄來,花草的清香、被遊人踏得稀爛的果子的酸澀味、露營人士燒烤後遺下的食物的焦香、野犬撒下的尿糞的臊臭、受傷動物傷口散發的血腥味、男人嗆鼻的體臭、女人腋下的幽香……湖面猶如一面魔鏡,湖水凝止了,濃稠的湛藍。灌木叢在黃澄澄的燈光照射下,呈現眩目的嫩綠,每朵花也嬌豔欲滴。地上鋪滿樹葉,每片葉的葉紋都纖毫皆見,如同掌上的幼紋……

    種種體驗令何嘉倩感受到存在的狂喜和精彩,原來之前幾十年的人生都是白過的。

    一名醉漢歪七扭八地走來,一個趔趄醉倒對面的椅上。他的眼裡佈滿血絲,嘴角下懸著一線唾液,他打著酒嗝,不停噓出濃烈的酒精。他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睨著面前束辮子的少女,他好奇地上下打量她,好像看穿了她年青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蒼老的靈魂。
    一隻蚊子嗡嗡地在他頭上盤旋,最後停留在他的脖頸上。蚊子把尖銳的針管戳入他的皮膚,尋找到血管後便開始吸血,血液經過吸管流入蚊的身體,牠的尾部逐漸脹大,因充血而變得通紅。

    醉漢的心撲通撲通地跳,血液在他的血脈裡奔流,蚊子貪得無厭瘋狂吸吮……何嘉倩再也按捺不住,她像鬼魅以疾速撲向男人,朝他的脖子狠狠咬下去!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十二期
    <   
       >

    別字

    第十二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後文具】編首語:文具的幽靈
    • 【後文具】鉛筆
    • 【後文具】圓的結界
    • 【後文具】二十一世紀俱樂部
    • 【後文具】編首語:文具的幽靈
    • 【後文具】鉛筆
    • 【後文具】圓的結界
    • 【後文具】二十一世紀俱樂部
    轉注
    • 關於武俠的二三事
    • 給成成,當「視乎」成了絮語
    • 我城的孩子——《西西研究資料》座談會
    • 從生活開始,訪盤彥燊談《無題.弎》
    • 閱讀地方傳奇——《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視野2018‧微藝進行中
    • 3016年,姬明在香港──訪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 關於武俠的二三事
    • 給成成,當「視乎」成了絮語
    • 我城的孩子——《西西研究資料》座談會
    • 從生活開始,訪盤彥燊談《無題.弎》
    • 閱讀地方傳奇——《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視野2018‧微藝進行中
    • 3016年,姬明在香港──訪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透光
    • 燈火通明 看不見獅子山——黃傘運動四周年
    • 就做一個軍火商吧
    • 記號
    • 疑犯
    • 最後我只是到達、未來的想像
    • 羽毛
    • 花圈
    • 不老的男人
    • 燈火通明 看不見獅子山——黃傘運動四周年
    • 就做一個軍火商吧
    • 記號
    • 疑犯
    • 最後我只是到達、未來的想像
    • 羽毛
    • 花圈
    • 不老的男人

    對焦


    【面對紛紜現象,尋找解析距離。
    時光所聚,焦點成形。】

    【後文具】編首語:文具的幽靈

    字花編輯室
    SHARE

      小時放學逛屋邨文具舖,大了逛無印;文具好像纏繞得更甚,但我們和文具還有那麼親密嗎?

      文具在辭典的定義是一種工具,但在我們的生活裡,文具當然不止是工具。卡夫卡說:「筆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我們不是作家,但我們會轉筆、咬筆頭的橡皮、比賽誰刨得尖、用斷掉的筆芯比賽誰滾得遠、與橡筋搭配成遠程武器,也會在考試用光最後一滴墨之後埋進金屬筆盒的底層墓地。很久之後,我們才讀到,原來鉛筆的石墨曾矜貴得叫生產商不惜水淹礦床,由重兵護送拍賣場。(可參看詹姆斯‧沃德《文具盒里的時空漫游》)

      或者到最後,萬般帶不走,唯有手帳隨身,正所謂「一個人跋涉人生,總不能只帶著病變腐爛的心肺走出時間的黑暗的荒野和深淵。他總得隨身攜帶某件物品,當然也可以是這種黑色的小筆記本。」(沃倫《國王的人馬》)但我們還會用橡皮擦,擦去時間的字跡嗎?寫字和擦字的會不會已不是同一隻手:「時間是鉛筆,/在我心版上寫許多字。/時間是橡皮,/把字揩去了。/那拿鉛筆又拿橡皮的手/是誰的手?/誰的手。」(木心14歲寫的詩)

      文具可分為書寫、塗改、剪裁、黏貼、存儲等類別,但熒光筆也好、圓規也好、釘書機也好、剪刀也好,文具總是靜靜地留下痕跡。它們就是痕跡。

      轉注


      【資訊如流,言論輾轉衍變。
      接通明暗,激活注解空間。】

      關於武俠的二三事

      劉保禧
      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SHARE

        I.

        我讀武俠小說的時間很晚。生於八十年代,長於九十年代,我首先看的是在無線放映的金庸武俠劇。所以我的楊過是古天樂、張無忌是馬景濤(台灣製作,卻在九十年代無線播映)。聽說這是世代劃分的客觀標準,上一代的張無忌是鄭少秋,再遲幾年的沒看過電視劇,倒是知道那是「金庸群俠傳」的角色。

        自少我就痛恨那些「中學生必讀十本書」之類的指南,我已經吞噬太多教科書,課外的還要你來指導?湊巧金庸武俠小說在我的世代已經榮升為「經典」,立即沾染幾分俗氣,就沒有翻書的動機。直至中五,情竇初開,愛上了同班女生,而我這個讀死書的書蟲不是單刀直入向人示愛,而是……到圖書館借閱《神鵰俠侶》,感受至真至誠的愛情。一般愛情小說好像只是寫給少女看的,難得《神鵰俠侶》是金庸唯一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那不如試讀一下。讀小說的經驗果然跟看電視的不一樣——電視的武功招式比較好看,畫面亦較流動,但關於情感的描述明顯相形見絀。其一,電視沒有角色第一身的主觀感覺描述,即使有時用到獨白來彌補不足,也顯得造作生硬;其二,電視也沒有作者第三身的上帝視角解釋事情,用旁白交代劇情是拙劣的表達手法。在斷腸崖上刻下的「十六年後,在此相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文字閱讀的感受遠比電視畫面呈現來得震撼,而楊過十六年後沒有重遇小龍女的悲愴,也不是古天樂的口水鼻涕可以演繹出來。

        我的經驗告訴我,不用害怕其他媒介摧毀經典,反過來說推廣經典也避免一本正經。我這一代會翻閱《三國志》的,起點大概都是光榮的「三國志系列」吧?每種媒體,演繹經典都有其特色,當然也有其局限,遊戲的角色扮演、電視的視覺感官、小說的文字質感,恰好彰顯經典的層次多麼豐富。所謂「武俠已死」(以至「文學已死」),可能只是未找到連結其他生活經驗的方式。

        II.

        閱讀金庸武俠小說的經驗是相當愉快的。事後回省,這種愉快的經驗是如何得來的?

        由此問題出發,金庸武俠小說再不是直接的娛樂作品,而轉向所謂「金學」的研究。也就是說,從第一身的感受,轉向對於這種感受的反省。

        關於金庸小說的魅力,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張大春的評價。華語世界學力與文字兼善的不多,張大春肯定是少數的幾個。他寫過一篇文章談論武俠衍生的中國小說敘事傳統。 這篇文章大開我的眼界,解釋了我閱讀武俠的愉悅緣何而生——武俠小說作為一個類型,在於它建立了一個「系譜」,讀者看到這個系譜,就能夠辨識「這是一本武俠小說」。根據張大春的考據,這個系譜始自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

        「在《江湖奇俠傳》問世之前,身懷絕技的俠客之所以離奇非徒恃其絕技而已,還有的是他們都沒有一個可供察考探溯的身世、來歷;也就是辨識座標。俠客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絕頂離奇的遭遇、一個無法解釋的巧合。……不肖生非另闢蹊徑不可。這一條蹊徑是俠客的身世、來歷;俠客的辦認座標。一個系譜。俠不再是憑空從天而下的『機械降神』(deus ex machine)裝置;俠必須像常人一樣有他的血緣、親族、師承;交友或其他社會關係上的位置。」

        一句說話,put things into context。而這個context,就是所謂的「江湖」、「武林」。江湖秩序,武林規矩,構成了武俠小說的骨架;俠客與門派的出身來歷,交往對戰,構成了武俠小說的血肉。用現在的說法,所謂系譜,所謂骨架,即是武俠的「公式」。張大春分析這條「公式」的三大特色:第一是「俠的倫理構成」,牽涉主角的血緣、家庭背景;第二是「俠的教養構成」,牽涉主角的師承門派。以《射鵰英雄傳》為例,郭靖是漢人忠良之後,在蒙古長大,由母親獨力承養,矢志為父報仇,這是倫理構成;郭靖的武功卻是受業於江南七怪,後來機緣巧合遇上全真教的馬鈺、丐幫的洪七公等,這是教養構成。上述兩點關於主角的出身,也交代了其過人之處:「比其他次要角色多了一個加速裝置,此一加速裝置使主人翁的行為能力(武術、內功和知識)得以在其壯年時代(甚至青少年時代)即已充盈飽滿、超越同輩乃至前輩。」 主角行走江湖,上述兩點就與第三點「俠的允諾構成」產生張力,化成一幕幕衝突的場面。就如郭靖成長於蒙古,但是蒙古攻打宋朝卻觸動他的民族意識,他應該如何處理這場衝突?他行走江湖遇上一生最愛的黃蓉,黃蓉是東邪黃藥師的女兒,而黃藥師的弟子卻與江南七怪結怨,他又應該如何處理這場衝突?有了這些公式,俠之為俠不再是天外來客,總之就是好武功,總之就是有道義;這些公式為「俠」賦予一個人間世,其中關係有恩怨情仇、承傳衝突,好武功也受制於江湖秩序,有道義也要顧及武林規矩。系譜,自此成為了武俠小說的根源。小說好不好看,就看作者如何鋪排主角與這個既定秩序與規矩的互動。

        閱讀武俠,開始有了「意義」——我是誰?我從什麼地方而來?我往什麼地方而去?——這些牽涉人生意義的重大課題,開始藉著系譜而得到了回應。系譜的基本元素穩定,少林武當是當世並立的兩大門派,崑崙崆峒也是不可小覤的名門正宗。近年有喬靖夫的新派武俠,注重武鬥的實戰描述,但是武林派別仍然不出武當少林、青城峨眉等等。武俠作家始終在這個框架之下,營造所謂「武林」。金庸的可怕之處,就是在不肖生的系譜之上穿插虛實交錯的歷史故事,構造更宏大的敘事。俠客可以行走江湖,這是不肖生的貢獻;江湖背後又有歷史,卻是金庸的偉構。 結果,金庸的武俠融會辭章、考據、義理三者於一身,恰恰是文史哲三個人文領域的交匯。讀小說有歷史的實在,讀歷史又有義理寓於其中,經驗如此豐富,讀來自然感到愉悅。

        III.

        有些評論說金庸小說的偉大之處,在於反映人性。

        「反映」一說,金庸自己表示認同。他在《神鵰俠侶》的後記,肯定「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可是,我認為金庸武俠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金庸本尊的想像。

        與其說金庸武俠「反映」人性,不如說,他「創造」一套新的詞彙,新的世界,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現實。以學術界為例,聞名哲學界內外的李天命就相當喜歡武俠元素。 思維清晰銳利的,恰如手執一把「思方劍」。被李天命譏笑的梁燕城,亦是以著作《哲客俠情》(後來改稱《哲學家的武林大會》)而聞名。為什麼兩位立場迥異,而同樣鍾情武俠的表述方式?

        我的忖度是這樣的。李天命高舉的邏輯思考、梁燕城崇拜的基督宗教,都是外來的異域文化。如何幫助讀者理解這些外來的哲學宗教?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運用我們本來熟悉的元素,為這些事物提供一個位置,辨識它們的價值。比起直白的描述,武俠的譬喻更有味道。我讀哲學,有些老師對於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區分相當堅持,他們不期然就用到武俠上的譬喻:分析哲學重劍,可以速成,勝在輕靈;歐陸哲學重氣,底子紮實,勝在深厚。如果有武俠小說的背景,這樣三言兩語,就解釋了兩派的根本分歧。認真想想,這是武俠植根於華語世界文化的結果。影響之大,甚至成為了我們理解現實世界的框架,為爬梳典籍、皓首窮經的學術平添幾分浪漫的想像。

        換句話說,文學的作用不純然是「反映」一些東西,文學有時是一種「創造」,塑造你我的世界觀。武俠小說,不過是這種「創造」的一種示範。

        (原載《字花》第58期)

        透光


        【鑿夜生火,鋒芒無分先後,
        發掘創作新視角。】

        燈火通明 看不見獅子山——黃傘運動四周年

        崑南
        香港作家,五六十年代創辦多本刊物,推動香港現代主義發展。著有《地的門》、《旺角記憶條》等。
        SHARE


        聲音演繹:池荒懸

        本來沒有期待
        依然開始期待
        一個不可能的怎料
        因催淚彈之誕生
        從催淚彈之誕生
        呐喊無聲群衆無影自由無名

        歷史寫在黃傘上
        每一隻字向上飛
        撕离國家及不公義的
        標籤驟然彌敦道就是海洋
        別的標籤之後每一夜
        如同白晝光光明明
        磊磊落落雖然雨下了
        好快會乾也好快月光光
        清洗沒有月光光的地方

        暗角上演十八層地獄
        十八層的羅漢
        相繼預報槍殺
        超度時間巳中止
        殖民的因果逆行
        觀自在觀自在觀自在
        千手千怒目
        百年封印血跡斑斑

        旺角旺角始終是旺角
        何止經歷滄桑
        而是製造滄桑一朝半夕
        半載或一年已不重要了
        記之曰一切歸於淪陷
        歸於醜陋檔案
        歸於共業句號

        1aug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