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時間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年輕牧師正在台上講道,他一手插在褲袋裡,一手配合演說在揮動。
何嘉倩是無神論者,雖然朋友不時向她傳道,她也沒計劃加入教會。但最近教會來了一位年輕牧師,吸引了不少女教友前來這區的教堂做崇拜,可能因為這個誘因,何嘉倩今天決定跟隨朋友上教堂,一睹這位牧師的風采。
何嘉倩環顧四周,一如朋友所說,教堂裡坐滿女教友。她們跨區來做崇拜,令鄰區的教堂很冷清。
高牧師不時俯視台下的群眾,察看他們的反應。有別於正經八百的年老牧師,每當信徒因為冗長乏味的經文而不斷打呵欠時,他便會說一兩則笑話或分享一些趣事,召回他們遊蕩的心神。
他的說話猶如醍醐灌頂,少女們似有領悟不住點頭。高牧師的視線拂得她們心癢癢,他的目光亦多次落到何嘉倩身上,四目交投時何嘉倩因為緊張而面紅耳赤。
崇拜結束,信徒熱情地簇擁著高牧師,她們突然想多了解耶穌的一生,不停向他發問。何嘉倩和朋友也希望可以近距離接觸他,但無論如何努力她們都無法擠進人群中。
之後,每個星期何嘉倩都去教堂做崇拜,她很期待星期天的來臨,每次出門前都用心打扮,父母還以為女兒結識了男朋友。
高牧師不久便留意到這位每次都坐在前排紮著辮子的「虔誠」教友,有時候更主動與她攀談。只要能有機會與他聊上幾句,何嘉倩便心滿意足,這簡短的對話足夠讓她回味一整天,每次想起高牧師她便傻乎乎地竊笑。
中學畢業後何嘉倩赴美升學,很不情願地離開教會。離開前教會的弟兄姊妹為她送上祝福,高牧師亦為她禱告,並叮囑她要堅守信仰,抗拒魔鬼引誘。
靜止的時間
鬧鐘無情地吵醒何嘉倩,她小心翼翼下牀,以免弄醒身邊還在打呼嚕的丈夫。
準備好早餐後她喚醒丈夫和女兒。女兒如常賴牀,拒絕上學,攬著枕頭不放,何嘉倩軟硬兼施,她才肯進入浴室梳洗。
丈夫上班和女兒上學後何嘉倩終於可以坐下來休息,她打開電視看新聞報道。因為血庫存量不足,紅十字會正呼籲市民捐血。聽到呼籲,何嘉倩決定接女兒放學前去一趟捐血站,貢獻一點血液給醫院的血庫。
市民響應呼籲來到捐血站,不少人正排隊等候捐血,何嘉倩想不到非假日捐血站也如此擠迫,幸好她提早出門,否則必定趕不及到學校接女兒放學。
輪候捐血時何嘉倩發現對面的青年緊張得不停拭汗,相信是首次捐血。相反他身旁的少女卻表現冷靜,像哄小孩般不斷安撫他。
等了一小時,護士前來替何嘉倩做健康評估,測試血色素和檢驗血液樣本,之後她吩咐她放鬆心情躺在躺椅上。
何嘉倩捲起衣袖讓護士在手臂上插針,熱血開始從前臂流出,經過管子,注入血袋,血袋慢慢膨脹,這些體液將會輸入另一人體,救活他人性命。
捐血後她坐在一旁休息,吃餅乾和補充水分。這時她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確定這人是高牧師!他與二十年前一模一樣,無論樣貌和身形都沒變。他穿便裝,揹著沉甸甸的背包,急步在她面前走過。他們打了個照面,何嘉倩的心怦怦地跳動,但高牧師沒有停下來,從後門離開了捐血站。
與女兒乘巴士回家時,何嘉倩又想起有關高牧師的傳聞。
就在何嘉倩大學畢業那年,高牧師生了一場大病,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並預料他快離開人世(這個消息令她大受打擊)。但奇跡在某天降臨,雖然不知甚麼原因,高牧師卻突然康復過來。主教認為教徒的禱告得到上天回應,認定他的重生是神跡。但高牧師卻不認同主教的話,更在這個時候否定了自己的信仰!他沒有感謝神恩,反而離開了教會。他說耶穌根本不是神,天堂和地獄對他已沒有意義,他過往的罪都被赦免,又說自己見到魔鬼……
離開教會後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但傳聞曾經有人在一間酒吧見過他。當時他喝得醉醺醺,摟著兩個女孩在高歌和起舞,完全想像不到他曾是一名頸項上掛著十字架,勸人遠離酒色過純潔的屬靈生活的神職人員。
這晚何嘉倩趁丈夫入睡後拿出相簿回顧那段青澀歲月。她一頁一頁翻下去,終於找到當年與高牧師的合照……
有限的時間
頭髮差不多掉光的何嘉倩躺在醫院的牀上,老人院的職員放下她的個人物品後便離開病房。
時間奪去何嘉倩的健康(她已患上末期乳癌)、磨滅了丈夫對她的愛(她早已與丈夫離婚)、擴闊了與女兒之間的鴻溝(母女已多年沒見),原本美好的事物一一消逝,被時間這位敵人摧毀。
身邊的婦人不理醫生勸告終日四圍走動,被護士綁在牀上,因為鬱悶,她像被囚籠中的野獸發出陣陣低沉的哀鳴。遠處有老翁心臟病發,醫生為他進行急救時意外壓斷了他的胸骨。因為長者骨質脆弱,這種事經常發生,何嘉倩已見怪不怪,她只希望這種事千萬不要發生在她身上。
她挨近窗邊向外眺望。這裡舊樓林立,一排樓宇等待拆卸,只剩下爛糟糟的框架,絕望的、頹敗的、奄奄的,灰暗蒼涼猶如劫後景象。
被癌症折磨時,信仰只能帶來一點撫慰和虛幻的希望,並不能減輕身心的痛苦。現在嗎啡比宗教更具實際效用,她不想再吃苦,她早已被坎坷的人生打垮,弄得遍體鱗傷,現在她只希望死得舒適和安祥。
她的病情急轉直下,身體對某些藥物已沒有反應,癌細胞快攻陷她的肺臟。
生命快要完結,她悠悠忽忽,在現實和夢魘間徘徊,在天堂和地獄前躑躅。昏矇中她見到一位醫生從血庫裡走出來,經過病房時他突然停下腳步,並慢慢走近她。醫生揹著背包,身上的白袍衣不稱身,衣袖太短,露出部分前臂,好像穿了別人的衣服。何嘉倩努力聚焦,終於看清楚他的面貌。高牧師正站在牀邊,以憐憫的眼神凝視她,並捉住她因為驚異而猛抖的雙手!
歲月好像在高牧師的身邊擦身而過,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他仍是老樣子,一點也沒有衰老。相反她臉上刻滿皺紋,全身瘦嶙嶙,皮肉乾裂,五指如雞爪,又老又醜。何嘉倩不想高牧師見到她現在的樣子,很想用被子蓋住自己的臉,但她現在連舉手也乏力。她被癌症徹底擊敗,因為無助,淚水失控地從眼裡湧出來。
高牧師輕撫她的臉,慈祥地微笑。接著他做了一件她無法理解的事。他趁無人留意時拉上簾幕,然後咬破右手的食指,把幾滴鮮血滴進她半張的口裡!
高牧師離開後,何嘉倩懷疑這一切只不過是彌留時的幻覺,縱使她的口腔裡的確殘留著一股腥甜……
無限的時間
何嘉倩又換了一個新的名字,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這裡應該不會有人認得她。她遺下的傳說,現在必定在各個城市流傳。
滿月靦覥地從雲團後現身,照亮了黑漆漆的夜空,它的光輝潑灑在古城上,為一座座古老建築鑲上了銀閃閃的邊框。
鐘樓叮叮噹噹報時,何嘉倩在城中悠閒踱步。戰勝死神後,她同時擺脫了時間的桎梏。她將會目睹古城的崩毀、草木的凋零和一代代居民的老死。縱使眼前一切灰飛煙滅,她仍會不朽地存活。
她在湖邊信步,走累了便坐在長椅上休息。
現在每個感官都甦醒,為她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所有聲音都逃不出她的雙耳、靈敏的嗅覺讓她偵測到不同的氣味,眼前的景物亦變得色彩滿溢和細緻玲瓏。
一頭貓頭鷹站在樹上,撲棱著翅膀,壓得枝椏嘎吱嘎吱的響。一顆堅果掉進湖裡,撲通一聲,清脆嘹亮。植物的嫩芽爭相爆發,劈劈啪啪,傳來近乎震耳的爆裂聲……各種氣味乘風飄來,花草的清香、被遊人踏得稀爛的果子的酸澀味、露營人士燒烤後遺下的食物的焦香、野犬撒下的尿糞的臊臭、受傷動物傷口散發的血腥味、男人嗆鼻的體臭、女人腋下的幽香……湖面猶如一面魔鏡,湖水凝止了,濃稠的湛藍。灌木叢在黃澄澄的燈光照射下,呈現眩目的嫩綠,每朵花也嬌豔欲滴。地上鋪滿樹葉,每片葉的葉紋都纖毫皆見,如同掌上的幼紋……
種種體驗令何嘉倩感受到存在的狂喜和精彩,原來之前幾十年的人生都是白過的。
一名醉漢歪七扭八地走來,一個趔趄醉倒對面的椅上。他的眼裡佈滿血絲,嘴角下懸著一線唾液,他打著酒嗝,不停噓出濃烈的酒精。他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睨著面前束辮子的少女,他好奇地上下打量她,好像看穿了她年青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蒼老的靈魂。
一隻蚊子嗡嗡地在他頭上盤旋,最後停留在他的脖頸上。蚊子把尖銳的針管戳入他的皮膚,尋找到血管後便開始吸血,血液經過吸管流入蚊的身體,牠的尾部逐漸脹大,因充血而變得通紅。
醉漢的心撲通撲通地跳,血液在他的血脈裡奔流,蚊子貪得無厭瘋狂吸吮……何嘉倩再也按捺不住,她像鬼魅以疾速撲向男人,朝他的脖子狠狠咬下去!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字花》編輯要我從過去一年《字花》和網刊《別字》登載的詩中選出三首最佳作品。由於我住在深圳洞背村,《字花》都是寄到我香港的通信地址,我也是回香港時翻閱,故我手頭沒有字花。我讓編輯把詩列印了寄我,一共121首。列印稿裡的詩全部沒有署名。因此我不知道作者是誰。
以下我要說的一些感想,雖說是肺腑之言,但因為既不是與歷年或某個階段的《字花》裡的詩做比較,也不是與其他刊物的詩做比較,而僅僅是就這121首詩而言,故主觀或偏頗是難免的,尤其不可作為對當前香港新詩的評斷,儘管可能不無關係。
我最深的印象,跟我做譬如說青年文學獎新詩評審時的印象很接近:很多詩都偏於冗長和累贅。還有,缺乏音樂感和節奏感。
在看稿的過程中,我剛好重看了美國詩人龐德關於寫詩的兩篇文章《意象主義者的幾個「不」》和《致哈莉特•芒羅的一封信》。這兩篇詩論涉及到非常基礎性卻也是根本性的問題,特別是他關於詩歌至少應該寫得跟散文一樣好的著名論斷。這個要求其實很高,很多人都達不到。因為它需要任何藝術、任何體裁中的好作品都不可或缺的深刻而獨特的感受力。
龐德:
「不要在平庸的詩中重講優秀的散文中已講過的事。不要以為你試著把你的作品切成了行,避開了優秀散文藝術的極難的難處,就能騙得過任何一個聰明人。」
「不要想像一種在散文中太沉悶的東西到了詩中就會『行』了。」
「詩必須寫得和散文一樣好。它的語言必須是一種優美的語言,除了要有高度的強烈(即簡潔)之外,與一般的話沒有什麼兩樣。」
關於冗長、累贅、缺乏音樂感,龐德也有很精闢的見解:
「如果你用一個對稱的形式寫,不要寫入了你的意思後用廢話填補餘下的空白。」
「不要試圖用另一種感覺的說法來確定一種感覺,反而把這種感覺也搞混了。這常常是因為太懶,找不到確切的字的後果。」
「不能有套語、用爛了的話,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談。避開這些毛病的唯一方法是精確,這是對所寫的東西高度精神集中專注的一種產物。」
「每一種書卷氣太濃的寫法,每一個學究氣的詞,都在消磨掉讀者的耐心,消磨掉對你的真誠的感覺。」
「不要以為詩的藝術比音樂的藝術要簡單一些。或者當你在詩的藝術上所作出的努力還不如一個一般的鋼琴教師在音樂的藝術上作出的努力時,就不要以為你能討專家的歡心。」
我想,以上引言,也許同樣可以作為編輯的選稿指南。
我選《至少我們在橋上看過最後一道風景》,因為我從來就討厭圖像詩,但是這首詩我不討厭,而且感到它沒有掉進一般詩歌寫作的陷阱裡,反而很新鮮。有足夠的條理表達作者的感受。視覺上顯眼但不刺眼。在書面語中插入一句半句效果很好的口語,例如時間和現代化這兩個概念一旦用很嚴肅的口吻談論,會很沉悶(至少在這裡),而「去你的時間,去你的現代化」把它們的嚴肅和潛在的沉悶都消解了。
選《關係》,因為明明白白,言簡意賅,像好散文那樣。疏密有致,鬆緊有度,大小通殺。
選《非(不)反》,因為它好像有意結結巴巴、佶屈聱牙,反而傳遞某種拗口的節奏感,而且還是表達愛情(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說話
直到我們看見天空。──商禽
他們並非第一個看見海的人。
他們與自由說話
自由,與誰說話?
(我們看見一陣風
在野狗身上狂奔)
他們與童年的陰影說話
童年的陰影,與誰說話?
(我們看見光
從太陽底下滾了出來)
白天他們與報紙上的黑色說話
黑色,與誰說話?
(夜晚我們閉上眼
看見這塊黑色想要消滅還會長出字的地方)
在街上他們與鳥說話
看見。鳥。低下頭
為了食物
(我們看見他們
長出了翅膀)
在霧中他們與長出來的翅膀說話
而沒有翅膀的,只有子彈
沒有舌頭
(我們看見雨水
凝結,在半空)
在夢中他們與音樂說話
被喚醒的音樂
問:是誰在與我說話?
(我們聽見音樂
是寂靜的子宮)
他們用音樂與我們說話
我們,在括號中
與誰說話?
(我們發現希望
更容易哭泣)
現在,他們與天空說話──
我們並非第一個看見天空的人
20190919
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的田園詩
在田邊。打一個砲
在種米。打一個砲
在毒草。機器隆隆
在收割。打!
在漫長的行進。像排糞
引來好幾隻鳥
在如此潔白沒有鄉愁的天空。寫下:
「一行白鷺上青天」
美,如雪疲倦
如影隨形
如明信片般
一身輕便
在煙花炸開的天空底下
右手抒情而左手
不得不對仗
在煙花炸開的天空底下。合唱:
「土壤沒有野草
地上沒有墳墓」
寫於2019年十月一號前15天
___________________
海的浮木還有身體
1.海不是風景
海的浮木是我的身體
我的身體是
我的浮木
我的浮木是我的身體
我的身體是
海的浮木
海的浮木很重
我的身體
很輕
2.火的慶典
火焰也有品種之分
有的吃素
有的吃肉
有的愛吃垃圾
有的喜歡熱鬧
就呼朋引伴
去大廟吃香
笑那些吃房子的
害怕獨處
也有的嗜字
熱愛閱讀
且最愛吃羊毛皮的:有人
曾經穿越火焰
在上面留下地圖
也有的,一邊
聽音樂,一邊
唱得霹哩啪拉
為慶典的牲禮
吐出更多煙
設迷障
抓野味
愈年輕的愈多汁
愈新鮮的愈年輕
生肉熟食
胃口在燃燒
這種火
專挑人
且不求甚解
3.他們的眼淚來自我閉上的眼睛
火在我的身體裡尋找遺書
──他們需要更多的水
我的浮木是海的浮木
只有海水能澆熄
我的身體是海的身體
只有海水能灌醉
海在我的身體裡寫下遺書
──他們需要更多的水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有多少
/森少木一郎
那些「否」裡頭,有多少
「是」呢?
我們趁搖頭、閉眼
的時候,短促地哽咽
仰臉的時候避開
旁人的目光
盈眶的淚裡頭,有多少
過去的秋日呢?
被忘在候車站的禮物
行李開關的次數
一直沒寫好的遺書
那些過去的日子,有多少
現在,有多少未來呢——
晨光已經原諒鬧鐘
餐盤已經包容吐司
寧靜已經寬恕空樓
是的,是的
確實是
但那些「是」裡頭,又有多少
「否」呢?
_____________
偉人
/雷博謙
左傾的太陽吝嗇地把光照進城內
僅用餘温纏著老婦人的頸
骯髒的手心緊握著她的願
日落後的海平線特別平就像
熒光綠框著的生命線
聞得慈祥人天生一副亮相
可謂相由心生於是他執意挑起指尖
放在深陷的眼窩裡感受深海波濤
黏著眼白的指甲於淚腺一戳
便摘下他身上最後一顆
真的是最後一顆
焝弱無光的紅寶石
以咽喉的最後一口氣擲出窗櫺
微風把渾紅的琉璃送往未知的那家
接過紅球的人還以為它是太陽的子嗣
哈利路亞天主聖神聖子聖母阿們
每唸一句他的體內就會長出芒刺
與纏著表皮的荊棘化成一隻魂魄消散的
臘鴨被鐵鈎豎掛在鐵支架上
眼眥只能跟腳趾甲裡的凝血對峙
始終能救贖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最後一抹光束逐漸被濃霧遮蔽
黑暗中隱約看見滑過臉龐的淚凝結成一朵
深褐色的玫瑰
死寂的城傳來群眾的歌謠
在深夜的狂歡裡根本沒有人知道 原來
他早已枯萎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在前往深水埗的路上,本想提前查定「藝術在大南」一眾活動地點,怎知翻來覆去都只得出一含糊結論:「地點:深水埗大南街一帶」。
「一帶」二字,看似籠統,卻正得精髓。作為一個外區來的「遊客」一下就領略到了:這並不是往常「有事就來、完左就走」(頂多食多餐宵夜)的活動,而是要通過漫無目的閒逛,加上幾分運氣才能碰著有趣事情發生的行動。於是當參與者揣著活動單張,懷著好奇的心思,規規矩矩地按照地圖標識一間又一間找的時候,不知不覺也就把大南街前後左右的街道建築、鋪頭裡外逛了個遍。
最後,循著活動海報的蹤跡,在街尾的金工手作小店 a little something,竟恰巧遇上了計劃的參與者之一、同樣立足於大南街的藝術空間「合舍」成員Man Hoi,才又循著她的介紹,回到一路上經過的咖啡店、旅店、皮革店,尋找其他計劃中的「隱藏經典」。而在Café Sausalito門口,計劃中的藝術品之一「漂書檸檬樹」下,剛好又撞見其創作者、藝術家謝曉陽,以及同場另一件以榴蓮創作裝置的藝術家陳正文,他們正準備把漂書車移至下一個地點——而這些天來,它已在大南街的各個角落,接受了天南地北各式各樣的書與目光了。
是次計劃邀請了陳正文、鄧國騫、謝曉陽、溫佐治、黃永生、袁永賢六位藝術家坐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也讓整個計劃的呈現形式、效果更佳豐富有趣。如鄧國騫以作品《往外面去》邀街坊以物換煙酒,為的是更輕鬆卻深切的溝通;而溫佐治與好友成立的文化組織「程尋香港」,則以考古獵奇的方式展開「深水埗古廟遊路線」,呈現了深水埗的另一個面向……諸此種種活動,也為剛因文藝經濟而復活的大南街,新長出了社區人文的皮膚。
那麼這些看似散落各地、相互獨立的藝術家及作品之間,有沒有絲毫共性呢?「在選擇參與藝術家時,都會以他們作品有沒有互動、好唔好玩為主。」此次活動的策展人張煒森說道。在展覽的引介詞中,他也曾這樣寫:「……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商店與藝術空間,在不同的時勢下紮根到大南街裡。這個計劃暫時借了他們的光,得到街上幾間店鋪與藝術空間的合作支持,化成有機的展演場,讓藝術家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再次『重演(re-enact)』。」
因著藝術在大南,又一次行完大南街,感到這樣的計劃與市面上許多「製造IG打卡點」的展覽理念十分不同,前者更具有偶發性,或也能滿足人們漸漸消退的獵奇心。藝術家、策展人皮力曾經表示:「當代的公共藝術既不是藝術家對公共空間的美化,也不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冒犯和可疑的反叛。它是無數個人敘事和公共訴求之間的雙向運動。」在如今美與抗爭並存的深水埗來看,再貼切不過了。
「好多時真正為社區,係長期計劃,要讓子彈飛一會。」這是張煒森的願望。最近大家常提香港重光的那一天,重光是個漫長的過程,何以致之,還要看每件事的韌性和強度,還要看每一件切膚的小事。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