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臨時演唱場地

曾淦賢
薪傳文社社員。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及大學文學獎,著有詩集《苦集滅道》,作品散見香港及兩岸媒體。
SHARE


    池荒懸讀詩

    一道道探射燈筆直的路徑
    探照在我身上
    沉厚的空氣中,光線裡看見塵埃飛揚
    像遺忘了燒毀萬物的高溫悶風
    人潮在廣場上緊閉雙唇
    石化成疊嶂的雜草,吹風
    就搖曳不止

    戰後的詩人可以在空中敲打手指
    那我們可以召集甚麼
    從福克蘭群島的一群慣受畜養的綿羊
    從愛琴海的字源,詞根的發音
    以沉默,我可以召集紀錄片的配樂
    召集廣場上的樂隊,反正只剩下樂手
    演奏無聲結他,擊打無膜的鼓
    獻唱沒有歌詞的演歌

    但曲終後,我的影子沒有離開
    它教導我時常站穩,腰骨挺直地
    望向地板,用身體發出最激烈的沉默
    像一個黑暗的共鳴音箱
    讓演講朝四方八面散去,直至聽到
    深山處伐木的聲音,磨刀的聲音
    步操時均一同調的廣告配音
    廣場集結的影子們,沒有眼睛
    只有當我們四處張望的一刻
    漆黑的河道才會流動
    冷水流過每個人的身邊
    像九月下旬,一個晚春

    不能再說有時了,有時是無時的
    藍色的光,寒冬
    從北方穿越雲層而來
    悲傷不已的季侯鳥,俯視我們
    一蕞蕞雜草,沒有臉的頭顱
    黑色髮根,以顏色代替
    演講辭與法律辭書
    它們不代表我衝口而出的申訴抗辯
    我可以住在裡面,若是開聲說話
    因為屬我的詞語和母音
    響亮,「威嚇性、侮辱性或挑撥性」
    當天空破曉的一剎那
    那音樂,焦躁地急欲塗鴉整個世界
    摧毀高架射燈背後
    一整個佈景搭的宇宙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致劉以鬯

    別字

    第九期
    <   
       >

    別字

    第九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致劉以鬯
    • 【又打錯了】命運交織的電話──中學生重寫習作選
    • 【又打錯了】彈彈球
    • 【又打錯了】吵架
    • 【又打錯了】腦退化
    • 【又打錯了】報紙
    • 【又打錯了】晚飯
    • 【又打錯了】陽光
    • 【又打錯了】司機
    • 【又打錯了】死神
    • 【重溫劉以鬯】故事新編
    • 【重溫劉以鬯】天堂與地獄
    • 【重溫劉以鬯】實驗的存在
    • 【重溫劉以鬯】現實在連載
    • 不談作品的悼念
    • 在「文青」圈外的劉以鬯讀者
    • 【又打錯了】命運交織的電話──中學生重寫習作選
    • 【又打錯了】彈彈球
    • 【又打錯了】吵架
    • 【又打錯了】腦退化
    • 【又打錯了】報紙
    • 【又打錯了】晚飯
    • 【又打錯了】陽光
    • 【又打錯了】司機
    • 【又打錯了】死神
    • 【重溫劉以鬯】故事新編
    • 【重溫劉以鬯】天堂與地獄
    • 【重溫劉以鬯】實驗的存在
    • 【重溫劉以鬯】現實在連載
    • 不談作品的悼念
    • 在「文青」圈外的劉以鬯讀者
    對焦
    • 影像不逝,欲望不死──訪黃勤帶
    • 漫長的告別──傷逝文本選介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方地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臨時演唱場地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一切都已經發生了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崇拜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我相信奇蹟
    • 懸浮誌
    • 影像不逝,欲望不死──訪黃勤帶
    • 漫長的告別──傷逝文本選介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方地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臨時演唱場地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一切都已經發生了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崇拜
    • 【擴音現象──廣場詩對讀】我相信奇蹟
    • 懸浮誌
    轉注
    • 情色畸零人──略論崑南《慾季》中的掙扎
    • 雨餘心懷,無妨文字明亮──記鍾國強、劉偉成對談
    • 【書序】龍目猶炯炯 —— 讀《新蒲崗地文印記》
    • 【存在主義式撲蝶】守門員的浪漫與蒼涼
    • 訪四方田犬彥——直面惡以超越惡
    •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鍾曉陽新書《遺恨》對談
    • 【在這自由民主的[殖民地]香港】《盧麒之死》四人談(三)
    • 【世界盃X詩人節】哪一首詩入到你道龍門?
    • 【看足球,其實好像閱讀一本書】西西的足球啟蒙
    • 《對倒‧時光》:無限接近那不可接近的距離
    • 絮語「時間打了摺」:時間以外找到思考的近似
    • 情色畸零人──略論崑南《慾季》中的掙扎
    • 雨餘心懷,無妨文字明亮──記鍾國強、劉偉成對談
    • 【書序】龍目猶炯炯 —— 讀《新蒲崗地文印記》
    • 【存在主義式撲蝶】守門員的浪漫與蒼涼
    • 訪四方田犬彥——直面惡以超越惡
    •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鍾曉陽新書《遺恨》對談
    • 【在這自由民主的[殖民地]香港】《盧麒之死》四人談(三)
    • 【世界盃X詩人節】哪一首詩入到你道龍門?
    • 【看足球,其實好像閱讀一本書】西西的足球啟蒙
    • 《對倒‧時光》:無限接近那不可接近的距離
    • 絮語「時間打了摺」:時間以外找到思考的近似
    透光
    • 【連載】福福的故事 ‧ 一
    • 【連載】福福的故事‧二
    • 【連載】福福的故事‧三
    • 【不是佛系】觀音全都出來了
    • 詩兩首:如此、燈寂
    • 眼淚賊(外一首)
    • 【連載】福福的故事 ‧ 一
    • 【連載】福福的故事‧二
    • 【連載】福福的故事‧三
    • 【不是佛系】觀音全都出來了
    • 詩兩首:如此、燈寂
    • 眼淚賊(外一首)

    致劉以鬯


    葉愛蓮在《字花》74期重寫劉以鬯〈打錯了〉,
    讓命運在歷史鏡像間穿梭,
    而這八位中學生又怎樣重新開啟
    這篇微型小說內似小而大的機會世界?
    巴士司機做了一個血腥的夢、
    打電話的女人要找的原來就是老婦、
    女童露出僥倖的笑容……拜託,你又打錯了!

    【又打錯了】命運交織的電話──中學生重寫習作選

    字花編輯室
    SHARE

      你絕對想不到劉以鬯筆下的命運分岔對這班中學生意味著甚麼。

      沒有《字花》74期葉愛蓮重寫的錯置歷史的沉重,但當電話反覆打錯,原來可以成為恐怖的死神快遞,打對的時候就拯救婚姻。除了陳熙,司機為何不可以是主角?老婦其實是大伯母。重設關係網之後,代入他/她們的僥倖,或更慘淡的收場。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嘉諾撒書院和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的八位學生,合力織成一座電話城堡。

      對焦


      六月是亡逝者交給追悼者的一個謎。
      不能面對、無法挽回的,
      交給聲光語詞。著名攝影師黃勤帶
      親身印證著影像中共存的
      消逝與永恆。五位詩人,攜帶六把聲音
      在廣場的消失邊界對稱
      以呼告去捕捉,以回音為現象。
      困於傷逝的黑洞,唯有以讀制衡,
      編輯部選來五份痛定思痛的文本。
      己新的〈懸浮誌〉以放逐
      避世為主軸,汩汩滲出處身某種
      失落時空縫隙的彌留氣氛。

      影像不逝,欲望不死──訪黃勤帶

      關天林

      編輯,寫作。著有《本體夜涼如水》、《空氣辛勞》。

      SHARE

        凡照片都是消亡的象徵。拍照片便是參與進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死亡,易逝,以及無常當中去。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青洲船民檢疫站,1986

        資深攝影師黃勤帶對亡逝並不陌生。一九八九年,他去了北京天安門廣場,拍學生,拍他們激動的臉,堅定的姿態。一九九九年,地點同樣是北京,他拍學生的墓碑,永遠停格的安靜的臉,和城市如常的冷冽與游離並置。最近的出版是他為核災後福島拍的照片,透過即影即有相機、極不穩定的相紙(相紙是Impossible生產),黃勤帶彷彿也參與進一場比明確的死難更無常、更難以覺察的幻滅裡去。但他說,我們說的消逝,不過是文字上的概念,影像世界完全是另一回事。於是,剛才的文字描述也許只合該在影像裡,或在影像的凝視裡逝去。

        憑悼詩認出六四死難者

        「在清明期間找墓碑,沒那麼礙眼。」六四十周年,黃勤帶和另一位攝影師趙嘉榮申請了《人民不會忘記》基金,重返北京,除了紀錄現場變化,也希望印證「天安門母親」整理的死者資料。他們的方法很原始:去北京的幾個公墓,逐行搜索,憑去世年月日和死亡年齡判斷,但最終的確認,還是要靠回來後核對丁子霖的書。在尋覓死者的過程中,最明顯的證據是一首詩。詩是死者父母寫的,意思仍然隱晦,但哀挽痛惜之情,一望而知。

        黃勤帶自言是記者出身,有了文字資料,也想去現場印證,而那次拍攝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覺得事件根本未完,身為攝影師,能做的就去做,因此六四十周年重新採訪,出了《北京戀曲》,二十周年再出修訂本。他並沒有特別覺得自己是在紀錄消逝的人和事情,在他而言,後者本身就是攝影的本質,無論是新聞相片、為紀念而拍,攝影師的主題往往來自一些正在消亡或快要消逝的事物。

        影像世界中沒有消逝這個文字概念

        然而,黃勤帶指出,文字概念上的消逝,甚至我們口講的現在、過去、未來,都不適用於影像世界:「我們和影像接觸的方式永遠是現在式,不存在過去,每一次看同一張照片都是重新開始,看一張所謂舊照片,也可以感覺到未來,這感覺是因人因時而異的。」因此他認為,好的照片是跨越時空的,文字上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濃縮在影像的空間裡,比文字的描述和解釋更重要的,是「每個人接觸影像那一刻所獲的時空信息。閱讀照片這行為永遠是現在進行式。」

        當然,不是每張照片也有豐富、開放的連結可能,有足夠高的閱讀價值,有些照片,只是當時令人震驚,有些照片則經歷很多年而成為經典。「比如說,如果對象是你的家人,你就會帶著很多回憶去看,而香港人看香港的照片,感覺也會強烈些。但歷久彌新的照片是超越時空和事件的,它們通常承載著人的共性或人的普遍處境。」他由此提醒從事攝影工作的人要宏觀一些,不然只是永遠追逐著事件的紀錄,為明天的報紙做插圖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事件背後的普遍性。問及普遍性所指,他坦言離不開事物的變化消逝:「文學裡也一樣,最大的主題就是人的主題,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完成消逝這個過程。」


        西單,1999

        死亡與世代的目擊

        黃勤帶予人印象是內歛,精神矍鑠,在觀察中獲取力量。六四屠殺事出突然,他自言算是冷靜的一個,可能是因為做突發記者的訓練,即使有情緒有想法,也只會集中去想事件有甚麼處理方式。「做記者時幾乎每天都面對死人冧樓,車禍最多,跳樓其次。當時年輕,加上競爭大,不會擔心現場怎樣血肉模糊,只會關心有沒有拍到重要的東西。」最深刻也是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是在灣仔道,他知道有人跳樓,就立即從附近的報社趕到現場,卻找不到任何跡象,也不覺得有人圍觀,一抬頭,才發現屍體掛在招牌上。當然,更大的消亡其實是一個時代的消亡。翻攝影集翻到一張天后誕時拍攝的照片,時值一九九七年,由北角碼頭開出的船,沿途在維港撒溪錢。「我們現在最大的消逝就是殖民地歷史的消逝。」黃勤帶如是說。

        黃勤帶很重視攝影集的呈現,結集是經過編輯的,多了時間這軸心,獨立的照片由此在互相聯繫中呈現出厚度:「做一本書出來,承受時間的磨擦是很重要的。」雖然出版業式微,但他認為書這種載體並沒有衰落,相反,攝影書的興起才剛剛開始。「可以說,我們正處於一種世代交換的時期。我們之前是文字世代,現在是影像時代。人們自小接觸影像,攝影人口也愈來愈多,加上影像沒有地域限制,是全世界共通語言。」


        福島,2012

        欲望永不消逝

        如果說消逝是人的普遍處境,攝影師同樣不能迴避的就是欲望,這個人的共性、共業。一提到福島,氣氛就變了,冷靜的黃勤帶冷峻起來,他語氣嚴厲地指出海嘯觸發的福島核災,本質上仍然是人禍。「人的欲望在背後作用著。本來有足夠的冷卻系統,三月的海水也不熱,但因為灑了水整個核電廠就要報廢,所以遲了做決定。欲望是人的共性,只考慮經濟利益,而沒有真正從人的利益去想。」在核電停用的一年,人們生活如常,最多不打領帶、關掉汽水機,但最終還是貪核電便宜,把計時炸彈重啟:「所謂社會發展,不過是欲望的膨脹。小康不夠,要發達。」

        一看到自己以前拍的一張填海區的照片,黃勤帶突然說:「這張也有死亡的意味。填海不就是埋葬的儀式嗎?站著的這些人,連姿態都像極墳場準備掘坑的杵作佬。我當時還沒有這想法,只覺得荒謬。」這照片可說是香港這個填海之城用盲目的發展自掘墳墓的寫照。

        就像六四死難學生的遺照,就像福島變天後的表面平靜,影像就這樣再次和觀者,和觀者的當下連結──它又活過來了,並再次證明它沒有消逝,而不必證明其長存的,是我們的欲望。


        油麻地,1995

        (照片為黃勤帶先生提供或得到黃先生同意刊載,特此鳴謝。)

        轉注


        【資訊如流,言論輾轉衍變。
        接通明暗,激活注解空間。】

        情色畸零人──略論崑南《慾季》中的掙扎

        黃可偉
        香港土著,1981年生。現為自由寫作人。曾出版小說《田園誌》(2016年)、《逝者紀事》(2018年)、小說散文合集《偽雙城繪圖誌》(2021年),以及粵文兒童圖文讀本《揸巴士嘅彩虹恐龍》(2020年)。個人專頁:www.facebook.com/TomazWong
        SHARE

          崑南繼年初獲得藝術發展局年度藝術家獎項後,年中喜事再臨:結集於1984,絕版多年的小說《慾季》重新再版。這實在是另一件文壇大事。重看舊版封面,一個赤裸女性張開大腿,露出被圓點遮蔽的私處,大膽畫風難免被人視為一般色情小說。事實上《慾季》並非普通渲染肉慾的文字,反而崑南想借情色表現一個身處社會邊緣,唯有借情色反抗的畸零人故事。

          上圖:再版《慾季》內文插畫(插畫:夢特嬌‧全)

          畸零人(The superfluous man)本是十九世紀俄國小說中開始出現的人物形態,這種人往往敏感聰慧,行事不同流俗,甚至離經叛道,自外於社會陳規,但往往因此處處碰壁。《慾季》主角畫家李山正是典型畸零人,他多年以來一直繪畫裸露女性胴體,大家因此誤解他,甚至他的情人冰也說:「你專畫女體,可見你的腦袋是穢褻的。」(註1)只是李山的情色並非色鬼的色情,而是反抗社會的工具。崑南在〈現代小説情色晶體的光譜〉中說過,他由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說話想到情色問題:

          [海德格說:]這世上之所以有人,並不是為了人本身,而是為了存在的意義,只是為著,因為並且只有通過人,存在才能彰顯自身。
          很明顯,性慾是一個大大的主觀/客觀的存在,這個存在通過人──人才自然而然更為彰顯自身了。人與人才建立一個嶄新的關係。因此,性愛,也可以很哲學的。(註2)

          情色也是李山思考個體存在的工具。為甚麼要思考?這自然源於他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性格,他對社會,對他人充滿愛:

          他想,他愛過萍,愛過碧,當然也愛過冰,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妓女,他也會依戀。他太輕易去愛了。
          太輕易去愛,他熱愛國家,熱愛社會,熱愛生命與藝術,可是,經驗告訴他──「我希望如此。」
          無可奈何的。
          天下太平。朋友如手足,愛人如愛己──我希望如此。(註3)

          這種熱烈的愛卻令自己陷於絕境。在與幾個少年男女的性愛派對中,他跟小女孩芳說:

          「怎樣,老是有心事那般,不是失戀吧?」一個樂天的笑容。
          他糊裡糊塗地說:「我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怎料她這樣說:「我想你一定是有毛病了。」
          他沒有回應她,但他對自己說:是,我知道,有時,我卻不知道,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並不一定令你快樂的。(註4)

          最後李山從他的同屋住客周師奶那裡得到慰藉。周師奶老公行船,長期不在香港,她的身體吸引了李山,但更重要是她成了女神般可以膜拜的人物。有一次聊天,她很通透地說出李山的鬱結:

          「那麼,你可以做一個賺大錢的藝術家啊!」一針見血。
          「問題在我沒有這個能力。」第一次他在陌生人面前承認這個事實,「我不想放棄一些東西。」
          「你的信仰,是嗎?」
          第二次的一針見血──李山抬起眼睛驚異地望她一眼,依然是周師奶,與過去的形象沒有不同之處。(註5)

          李山的信仰是對人世的愛。要是情色(肉身)可以喚醒自身主體的自覺(精神),周師奶儼然兼具女神與神女(妓女)的角色,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上圖:再版《慾季》內文插畫

          小說結局,李山精神崩潰,姦殺了周師奶,為他診症的童年好友張醫生記起他與李山通信:

          張醫生憶及那三隻眼的往事,李山在信中的反應是──「目前為止,我認為女神或神女都是有三隻眼睛的,第三隻便是陰戶。」
          [……]
          李山在信中也說過──「我的女顏,也是女體,因為少了一隻眼睛,女顏是不完整的,人類的文化是女顏加上第二隻眼睛。」
          女神與神女。(註6)

          女體/女顏/陰戶就由單純的女性身體,變成人類文化的象徵,要是沒有女性生育,人類社會又怎能繁衍下去?女顏是社會,李山又在社會中,所以女顏反映他自身,也是心裡的照妖鏡,「女顏是你的第二個自己,從第一個自己走出來的第二個自己」,(註7) 所以李山才說:

          他心中的女顏,只存在心中,那是不實在的。
          心中的女顏,不外是一個惡魔,就算是惡魔,也得把它拿出來,去繪寫一個惡魔,或去做一個惡魔。
          女顏不是誰。
          女顏原是他。
          菩提本無樹,相是心,心是相。(註8)

          可是李山這個畸零人以情色去抗爭,到最後終歸失敗了,「如今連畫布也不能滿足他──應該說,他的環境,這個社會,不能滿足他」,(註9)他「走進一個魔的世界」,(註10)變成無藥可救的傻子。

          上圖:再版《慾季》封面

          其實這個以情色抵抗世界壓迫的畸零人,早在崑南1961年的小說《地的門》中已經出現,要是《地》的主角葉文海還稍為青澀,那麼《慾季》中的李山就是更瘋狂的抵抗者了,葉文海以交通失事而亡告終,李山則面對不知未來的痴呆狀態,不都同樣像希臘式的悲劇英雄?李山寫過一封信給周師奶,其中有幾句是:「殘酷的真理在──發現殘缺的圓全時,圓全的殘缺便開始了」,(註11)或許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追求愛是永遠不能到達的希望。當香港書展抽起人物裸體的名畫畫冊,圖書館又會收起同志平權的兒童故事書時,崑南這本以情色抗爭的小說在書展中重版發佈,不正是意味深長?

          20180715

          註1:崑南:《慾季》(香港:藍藍的天有限公司,2018年),頁79。
          註2:崑南:〈現代小説情色晶體的光譜〉,載鄭蕾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崑南卷》(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6年),頁557 – 558。
          註3:同註1,頁51。
          註4:同註1,頁183。
          註5:同註1,頁149。
          註6:同註1,頁230。
          註7:同註1,頁201。
          註8:同註1,頁184 – 185。
          註9:同註1,頁200。
          註10:同註1,頁185。
          註11:同註1,頁243。

          透光


          【連載】福福的故事 ‧ 一

          張婉雯
          愛吃牛油果的貓。
          SHARE

            雖說這天的氣溫沒預想中高,但站在烈日底下個多小時,陳絹還是不住地擦汗。她不敢喝太多水,因為廁所在老遠;況且,她必須在這裡等候那些來參加遊行的人;他們靠的是陳絹手上那塊直幡,要不然,偌大一個球場,擠滿各式各樣的團體,實在不知該怎樣集合了。陳絹又拿手背往額角一抺;眼底下是一片旗海,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綠色的,各種顏色各種形狀都有,把維園的半空擠成一片混沌。於是陳絹只好把手上的幡再舉高點——她的手已酸了,而且庇護中心的這塊實在太細小、太寒酸了。但即使做一個大的又如何呢﹖她一個人又拿不了。

            終於,兩個熟悉的身影在人海中出現。陳絹向她們連連招手:「這裡啊﹗」艾達和科娜好一會才聽到喊聲,快步走來。陳絹笑著把直幡交給她們:「我去外面看看,可能有人找不到我們。」剛說著,手機就響了,又是清姐,已經是第三次打來了。

            「你們到底在哪裡啊﹖」

            「不是說了嗎﹖在足球場旁邊的角落呀﹗」

            「足球場這麼大,我看不見你們呀﹗」

            陳絹顧盼四周,「你看見那塊寫上禁毒標語的大橫額嗎﹖掛在球場旁邊鐵絲網上,綠色的。」

            「在哪裡呀﹖看不見。」

            「都說是足球場旁邊的鐵絲網。」《國際歌》忽然從大會喇叭中轟炸過來,陳絹只好對著電話大吼。電話那邊響起「嘟嘟」聲,另一條線要插進來。

            「你找找看,禁毒的橫額,綠色的。」陳絹把線路駁到另一邊,果然是記者。

            「你們現在在哪裡﹖我可以來採訪嗎﹖」

            「當然可以,」陳絹用耳朵和肩膊夾著手機,扭開水瓶喝口水,「我們在足球場旁邊,我站在一張禁毒橫額前,綠色的。」

            「你們這次有多少人參加遊行﹖」年輕的女記者個子很小,一邊問,一邊探頭往陳絹身後望。陳絹也回過頭去,見除了艾達和科娜以外,只另外來了一男一女。

            「其實每年人數也說不準,」陳絹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然後從手提袋裡掏出新聞稿交給記者,「新移民婦女一向比較怕事,也不一定懂得來港島區的路。不過我們還有些義工,會陸續到來——對了,你也可以訪問我們的同工。她們知道很多故事。」

            陳絹過去接過直幡,讓艾達和科娜跟記者聊天。電話又響起來了。

            「陳絹,」丈夫的口吻老像中學同學,「我現在從地鐵站走來,要不要替你帶點甚麼﹖」

            「不用了,」陳絹把垂到肘彎的手提布袋抽上來,「你過來吧。」

            「外面人龍很長,進來至少十五分鐘。你要喝水嗎﹖肚子餓不餓﹖」

            「真的不用了。」陳絹急著掛線,「我正忙著呢,不談了。」

            才掛了線,電話又響了,「我看見你啦﹗」

            陳絹往前望,果然見到清姐一拐一拐到來;阿彌陀佛,不用再接她電話了,陳絹鬆一口氣。

            「終於找到了啊,」陳絹為自己剛才的語氣解釋,「實在太多電話,我應付不了。」

            「其他人呢﹖」清姐也問了記者的問題,「怎麼就這幾個人﹖」

            這次陳絹無言以對了。

            「反對家庭暴力!正視婦女被虐﹗」

            遊行隊伍終於出發了;陳絹領在隊頭,一邊跟著前面的人走,一邊托起大聲公喊口號,後面的人也就跟著叫起來。來到維園出口,一下子容不下這麼多人,大家自動排成直線慢慢前行——都是遊行的常客了,守秩序,講常識,過瓶頸位時得專注迅速。陳絹放下擴音器,趁這空檔又撥了電話。

            「你到底在哪裡?」

            「在你們後面吧……我猜……」

            陳絹強搬脖子往後望;他們一隊才五十多人,陳絹不見丈夫。

            「我看不見你啊,」陳絹往前挪了挪,「你現在的位置是甚麼?」

            「這個……」

            「你看見甚麼?」陳絹看著前面,「你看到外牆罩住綠色紗網的那幢大廈嗎?」

            「在哪裡?」

            「前面罩着綠色紗網的那幢,」陳絹又往前挪,「我們就在對面。對了,皇室堡對面。」

            「皇室堡?」

            「皇室堡你不知道?」陳絹又火起來,「你在香港出世不是嗎﹖」

            電話那邊忽然斷了線;陳絹再撥,卻怎樣也撥不通了。前面不知是誰在吹號;隊伍終於穿過維園出口。陳絹只好放棄,重又托起擴音器:

            「反對家庭暴力!」

            「反對家庭暴力﹗」

            「關注婦女權益!」

            「關注婦女權益!」

            「成立家暴警察﹗」

            「成立家暴警察!」

            「抗議政府漠視﹗」

            「抗議政府漠視﹗」

            陳絹沒命地喊,然而卻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她聽到的是一陣「隆隆」的鼓聲,一陣讓人背脊骨樑發涼的震動。回頭望去,只見一式一樣的面具,整齊地成「一」字排開,把整條馬路封起,像一壁緩緩向前迫近的牆垣;鼓聲是石牆移動時磨擦的聲音。陳絹轉過臉去,前方是一陣旗幟的海浪,紅黑色的,迎面撲來。她覺得自己像被夾在中間的一株雜草,只要四周的聲浪再大些,就要斷了。

            口袋裡的震動把陳絹拉回現實。這次卻是母親打來的。

            「你今晚回來吃飯嗎﹖」

            「甚麼﹖」

            「我說呀,你今晚回不回家吃飯﹖」

            「隨便啦,好的。」陳絹知道,如果不這樣回答,是妄想掛線的了。有人在她背後拍了一下。陳絹按著電話回頭望,是丈夫。他一言不發,接過陳絹的手提袋,掛在自己的肩上。

            「我正忙著,不談了。」

            陳絹著義工把橫額抬高些,深呼吸一下,喊:

            「反對家庭暴力!」

            「反對家庭暴力﹗」

            「關注婦女權益!」

            「關注婦女權益!」

            熱空氣載著她們的聲音,在高樓大廈之間迴旋著,往上升,往上升;夠不著太陽 也夠不著白雲,便在半空散開了。一隻麻雀站在大廈外牆邊緣向下望,牠看見平時熟悉的街道鋪滿了往前蠕動的螞蟻,無聲的、看不見臉孔的,往同一方向整齊地遷移。然而麻雀並不感到奇怪,也不驚惶;在天空中生活,牠已看慣了地面上一切異樣新奇的事物,這每年一次的情景,實在沒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麻雀雙腳一撐,好像要往下掉,卻忽然一抬頭張開了翅膀,「呼」的一聲劃過天空。牠滑翔到另一座大廈的天台;風穿過牠的羽毛,習習地吹到城市的另一邊去了。今天的天空像過往的天空一樣,寧靜一如深海。

            ******

            走在黃昏的屋邨走廊上,經過電視聲、炒菜聲、煎魚的腥氣和一塊塊熟悉的鐵閘掛布,陳絹終於站在母親家門的鐵閘外面,看著屋內的母親不住在廚房與客廳之間進進出出。晚上八時,母親忙碌一如受驚的母雞,手裡拿著各種蔬菜、肉食、碗筷,穿梭於飯桌、冰箱與灶頭之間。她甚至沒發現女兒已站在門外好幾分鐘。如果我是個入屋行劫的賊匪,她手上的武器,就是紅蘿蔔、一袋滲血的生豬肉,和幾條菜心了吧﹖陳絹搖搖頭,自行掏出鎖匙開門。母親這才抬頭看她一眼:「回來了﹖」沒等回答,便又拿著滿手的物事回到廚房去。陳絹含糊地「嗯」了一聲,算是招呼;丈夫把擴音器、紙板等放在門口的角落,親切地喊了一聲「媽」。母親每次看見女婿都顯得很開心,笑著說:「快開飯了。你們先看一會電視。」

            陳絹瞄了一眼;丈夫把紙板都翻到背面,看不到上面的口號。她擠進廚房,只見母親正在剁豬肉,豬肉在密集狠準的刀法下,已剁成稀巴爛了。陳絹別過臉去,倒了兩杯水;走出客廳,丈夫已經打開電視了,英文台剛開始報導晚間新聞。陳絹把水杯遞給丈夫,眼睛卻盯著螢幕。第一宗就是遊行消息。鏡頭掠過一個又一個的團體、隊伍,一張又一張的臉孔。主辦單位說,參加人數約有七萬人,訴求是爭取民主政制、改善民生、控制樓價等。也有人爭取小班教學、全民退休保障、保育古蹟。一如所料沒有她們的份兒。丈夫說:「回家後我把照片放上網。」陳絹沒有搭腔。

            「開飯了。」母親興致勃勃地捧著餸菜,從廚房走出來,「快過來。」

            夏日的晚上,滿身臭汗坐在溫度三十度的空氣裡,這餐晚飯像一道被迫著欣賞的美好風景;只有母親對自己煮的菜從沒懷疑,總是大把大把地下箸。一碟鹹魚蒸肉餅很快便吃個精光;幾顆白色的肥肉在又油又稠的汁液中浮動。母親還把餸汁澆在白飯上:「今天下午我打了好幾次電話給你,都打不通。」

            「是嗎﹖我的電話一直開著。」陳絹拿起電話一看,沒有母親家裡的來電顯示。「你甚麼時候打來的﹖」

            「兩三點左右啦。」母親把肥肉送進口中。

            「可能是同一時間太多人打電話,」丈夫夾了一條菜心,卻沒有吃,「我跟你講電話時,也是忽然斷了線。」

            「哦﹖我以為是你掛斷電話。」陳絹低頭扒飯。

            「我沒有,」丈夫拿筷子把白飯扒鬆,「是突然斷線。那段時間線路太繁忙了吧。」

            「幹嗎,飯菜不對胃口嗎﹖」母親忽然拿筷子敲敲丈夫的碗,「吃這麼少﹖」

            陳絹瞄了一眼,果然只吃了一點。

            「不,」丈夫笑道,「天氣熱,胃口差些。」

            母親站起來關門窗,開空調,背著他們說:「你們剛才又去甚麼遊行了﹖」陳絹和丈夫都沒作聲。。母親又說:「我說呀,有甚麼用﹖有工開,有飯吃,這就是了。」空調開了,登時傳來低沉的「隆隆」聲,像母親的嘮叨:「你呀,別再讓她去了。你自己也不要去。我另外煮個麵給你吃可好﹖」

            「媽,你不用費事。」陳絹皺眉。

            「真的,不用費事,」丈夫笑道,「我慢慢吃就好。」

            「不費事呀,很快便煮好。」母親放下筷子,用身上的圍裙擦擦嘴巴,便站起來,重新到廚房裡操作起來。她將會煮一個麵,送到女婿的面前。母親總是以自己的判斷來決定對方的需要,然後馬上付諸行動。她忠於母親的職份,樂於應酬家裡的各項瑣碎事務,包括一頓飯要煮兩遍。然而陳絹從不認為母親是個溫柔的人。丈夫乖乖把麵吃完,一直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