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期評論專題:浮世作家石黑一雄
57期評論專題:浮世作家石黑一雄
啟首語
/查映嵐
「我們的命運就是以孤雛之身面對世界,經年追逐消失的父母的影子。」(《我輩孤雛》)今年剛推出新作的小說家石黑一雄生於日本、六歲移居英國、成名於八十年代初,以描寫戰後日本人的小說《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出道,奠下敘事風格清淡、抽離、克制乃至於壓抑的基調,九十年代開始脫離過去聚焦的戰爭創傷與責任問題,拓闊書寫的版圖,此後一直游走於不同時代、地域與類型之間。
石黑長期在文學裡流徙,對於一代又一代為移民問題掙扎的香港人來說或許有種曲折的親切感;事實上在他寫作事業的開端,石黑正是以身為日裔移民的屬下(subaltern)聲音在提倡多元文化的英國文壇另開蹊徑。流亡英國的馬建聚焦於石黑的移民身份,指出他沒有流亡作家對自身國族的執着,因而追求更抽象、更國際化的廣域式寫作。確實,石黑一雄向來自謂以國際文學為志業,台灣學者林經桓撰文分析他多部作品中的世界主義,提出那是作家在原生國與移居國的雙重性之上的情感歸宿。但石黑並不天真,早期對貼近保守價值的世界主義持批判態度,後來視世界主義為一種流動性高、強調協商的生活型態,同時仍凸顯它的內在矛盾。
評論專題的後半分別處理舊作《浮世畫家》與新作《隱埋的巨人》。徐晞文細看《浮世畫家》的創傷敘事,指出創傷不僅是暴力或災難遭遇,而是過後被災難記憶反覆纏繞。從處女作到最新作,記憶正是貫穿石黑小說世界的主導動機:如果說記憶是難以跨越的創傷根源,失憶或許就是最輕省的選擇,但既然如此新作主角又何必走上極其艱險的重尋記憶之路?Tammy Ho Lai-Ming 的文章比較《隱埋的巨人》與陳冠中小說《盛世》裡的失憶之謎,述說兩位作家書寫的,記憶之必要與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