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第三屆「九龍城書節」:地攤篇

Filed under: 字花活動 — Editor at 6:39 pm on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編輯室私人藏書、《字花》精品現場發售 一起閱讀直到世界末日!

第三屆「九龍城書節」即將於本週末舉行,《字花》作為廣受新一代文藝青年注目的文學雜誌,又怎會錯過與讀者見面的機會呢?本年《字花》將首次設置賣物地攤,實行與讀者一起閱讀直到世界末日!

1. 編輯室(神秘)二手書大特賣!

《字花》編輯室成員割愛,獻出私人珍藏書籍以二手價發售,以饗讀者,一直支持《字花》的你,閱讀品味定必與《字花》同人臭味相投。你或許會在二手書大特賣中尋得多年來心頭所好,越過時空,與書本原主一同享受和暖初冬的閱讀時光。

2. 《字花》限量產品發售

除書以外,同場更有《字花》限量產品發售,每款產品均由本地設計師/插畫師精心為《字花》設計,只限九龍城書節期間推出:

1. 江記(江康泉) x 《字花》企鵝file

2. 楊學德 x 《字花》tote bag


3. Joey Leung x 《字花》:「一枝筆在途上」T恤,一共兩款供選擇(樣式請見附圖) 

《字花》@第三屆九龍城書節:
地攤名稱:《字花》 檔號: 71
日期︰2011年12月3日至4日(星期六至日)
開放時間︰(星期六) 上午11時30分至晚上9時
(星期日) 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樂富聯合道135號)

另外,《字花》將會推出九龍城書節講座系列,敬請密切留意!

九龍城書節期間限定:《字花》「一枝筆在途上」Tee 現接受讀者訂購!

Filed under: 字花活動 — Editor at 10:36 am on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吼!!!燃燒吧!盡情耗盡我的身體吧!」
乍暖還寒的初冬,一枝筆在書堆裡熱血叫喊,你聽到嗎?

一枝筆在途上讓文字生花,既在寫作路途中自我尋索,也與同道並肩而行,築構文藝社群。

<<<按圖放大>>>

由《字花》插畫師Joey Leung設計,一共兩款的「一枝筆在途上」T恤,即日起接受訂購,請各位多多支持!

T恤設S/M/L/XL尺寸,每件$120,只需完成付款步驟,我們便會預備好貨品讓你於九龍城書節舉行當日(12月3日至4日)輕鬆取貨。請留意此限量Tee只限於九龍城書節期間推出,書節當日只提供極少量現貨出售,請把握預購機會,從速行動!

付款方法:
只接受銀行轉賬付款,請匯款到以下戶口:

銀行:恆生銀行
賬戶號碼:773-402839-001
戶口名稱:Spicy Fish Cultural Production Limited

購買程序:

  1. 轉賬後,請將轉賬通知書的掃描檔電郵至zihua2m@yahoo.com.hk,請標明「訂購《字花》一枝筆在途上」Tee」。
  2. 請提供以下資料:

    英文姓名:
    聯絡電話:
    款式:A/B
    數量:__件
    尺碼:S/M/L/XL (請按此查看尺碼大小,一般M碼是unisex size)

  3. 確認收妥款項後,《字花》將會發出取貨通知信,讀者可於12月3日至4日,憑信件前往九龍城書節場地(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取貨。
  4. 因行政人手不足,恕未能提供郵寄服務。
  5. 《字花》保留此預購活動內容之最終決定權。
  6. 如有查詢,請致電3107 7922與Alice Leung聯絡。

愛荷華 X 香港:黃昏詩聚 Iowa X Hong Kong: An Evening of Poetry

Filed under: 其他活動 — Editor at 11:46 pm on Friday, November 18, 2011

嘉賓Guests: James Shea+羅貴祥(Lo Kwai-Cheung)+陳滅/陳智德(Chan Chi Tak)+陳麗娟(Chan Lai Kuen)

日期:25-11-2011 (五)
地點:艺鵠書店──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樓
時間:6:00-8:00pm

Date:25-11-2011 (Fri.)
Venue: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 1/ F Foo Tak Building, 365 Hennessy Road, WanChai
Time:6:00-8:00pm

詩歌朗誦、對談,一個以詩會友的黃昏……
曾赴日本深造的美國詩人James Shea分享他對東亞古典詩歌美學形式的體會、詩歌翻譯的心得,以及在愛荷華作家工作坊的經驗……

An Evening of Poetry and Friendship: A Poetry Reading & Talk.
James Shea, an American poet who studied in Japan, will share his interest in classical East Asian poetic forms and aesthetics, translation issues, and his experience at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字花》+艺鵠 協力
Sponsor: Fleurs des Lettres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

活動費用全免,大會提供「好地地體驗」(http://slowexperience.wordpress.com)
有機手造茶點,歡迎來賓自由捐獻

Free entrance, handmade organic food and beverages prepared by “SLOW Experience” (http://slowexperience.wordpress.com)will be served. donation welcomed.

《字花》出版:《造字》現已有售!

Filed under: 出版 — Editor at 3:56 am on Friday, November 11, 2011

《造字》一書的手作內頁已製作完成,我們希望將詩歌最初版本原形重現,你不但會看到刊於《中國學生周報》上戴天的〈一匹奔跑的斑馬〉,還有《南華日報》上劉火子的〈都市的午景〉……

一共12首本地詩人作品,除了名師的二次創作,更有原著經典復刻,成就一次詩歌與設計的對話。限量300本,欲購從速!

《字花》出版的《造字》展覽特刊,完整收錄12位亞太區名師的字體設計作品,更邀得本地殿堂級設計師靳埭强親撰總論,由陳麗娟、何倩彤、江康泉、盧勁馳、鄧正健等學者及藝術工作者就作品加以專業評析,是為《字花》涉足跨媒介藝術的年度之作。

「造字」展覽與出版計劃,原為《字花》由2009年開始的跨界創作欄目,由本地設計師區德誠 (Benny Au) 擔任策劃,編輯陳子謙與美術總監江康泉主編,就當時社會話題,選取本地詩人作品佳句,邀約設計師創作。兩年以來,「造字」欄目造就了不少文學與設計之間的對話,希望可透過字體排印設計 (Typography Art),賦予詩歌全新的生命,激發文本以外的想像,以另一種形式推廣本土新詩。參與「造字」欄目的設計名師包括區德誠、劉小康 (Freeman Lau)、又一山人、畢學鋒、淺葉克己、中島英樹等。

《造字》於下列各處有售:
*Kubrick
*序言書室
*Point to Life Books and Gifts shop(九龍塘創新中心一樓)
*The Book Shop(香港藝術中心)
*人民公社 (銅鑼灣羅素街)

網上訂購:www.vistaread.com/book.php?id=1389

第34期.一枝筆在途上

Filed under: 出版 — Editor at 7:02 pm on Monday, November 7, 2011

———-

字花X三聯特別企劃專題一枝筆在途上
喬靖夫陳曉蕾陳秀慧蘇娜余小妍談書寫形態
我們詩寫《聲韻》詩刊火苗讀書會青年組織看文學生態
許迪鏘關麗珊洪清田.展望與回顧

專題恥與我們同在
陳雪游靜黃茂林鍾國強
細訴願意/不願意提起的羞恥密語

于逸堯黃耀明盧凱彤 唱盡百年金曲
再見,惡童,再見,克里斯多夫
鄧阿藍的時事詩與感性寫實
韓麗珠董啟章 再談作品、文學、社會運動種種
植字資深作家許榮輝小說〈晚景〉

《筆尖》失鱗魚療養區有罅出租
.「尋找背海的人」小川紳介電影門票

[ 完整目錄 ]

*本期編輯自言自語刊載於此

第34期字花語

Filed under: 字花語 — Editor at 4:18 am on Monday, November 7, 2011

字花語

夢醒時刻

/  張翠瑜

  讀著「佔領華爾街」及全球聲援行動的消息,我開始感到這個世界還有希望。當編輯們在新蒲崗工廈編今期《字花》,各地夢醒者紛紛來到街頭,敬告群眾:「我們是社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大眾,而我們無法繼續容忍金字塔頂端百分之一富人的貪婪與腐敗。」其實,這個一比九十九的事實清晰可見,幾近常識。不過,大家集體發夢,以為努力過後,他日真的可以成為百分之一的一員。

  齊澤克在10月9日現身「佔領華爾街」,以一貫幽諷語調道出真實:「大家都熟悉這段卡通片情節:那隻卡通貓走到懸崖邊沿,還是繼續跑出去,沒理會下面已經空空如也,只有當牠向下看時,方才發現這個事實,然後就掉下去了。我們在這裡正是要做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告訴華爾街那些傢伙:『喂!看看下面!』」

  響應「全球佔領」行動,香港的夢醒者也起來佔領中環。說是佔領,其實是一群人在匯豐總行的地下結集、生活、討論,與甚麼暴力、激進沾不上邊兒,他們完全無礙行人通過該處,還要分分鐘擔心警察朋友來清場。據字花線人K的情報,截至10月22日晚上為止,一切安好,生活甜美。K如此說:「我們在這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資本者盡所有的方法賺取最大的利潤,而人民為房子賣掉一生,上班下班、消費或勒緊褲頭。我們曾多次說,趕盡殺絕我們就跑去街上睡,而我們也終於跑到這裡睡。在風眼中央、開始寒冷,而圍在一起,許就會和暖起來,許就可以生火。」

  從「佔領中環」共治社區居民tiv的自問我答,或可一窺這群夢醒者的想法:「與其說這是一個表達訴求的行動,我會說這是一個共治的實驗。我們嘗試在一個空間裡建立社區,而社區裡有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訴求,我們就要學習共處。在社區內,我們之間沒有階級,每一個都是持份者,份量都是一樣的。」誠然,短短一段文字未能陳述所有,大家欲知詳情,歡迎到中環現場,了解這群夢醒者,或者一起學習醒來:「我們在這裡一起學習嘗試脫離資本主義(當然現在根本還差很遠,因為社區裡現在沒有生產),我們透過佔領來重新定位土地的用途,我們透過討論重新審視所謂的民主議會制度,我們在這裡學習、交流不同的社會制度,想像一下除了資本主義外的選擇。」(引自「佔領中環」網誌:http://occupycentralhongkong.wordpress.com

  「佔領中環」前數天,《字花》訪問了鄧阿藍,談詩談寫實最後還是回到工人文學——屬於百份之九十九群眾的文字書寫,而植字刊出的〈晚景〉也是細膩描繪勞動者生活的小說。思考、書寫、行動,我們願意相信,有些時候,它們總會匯流。

  此外,于逸堯、黃耀明、盧凱彤現身暢談從1911到2011的音樂旅途,提到關於革命、回憶、在路上的種種,或許我們從前人尋找變革可能之路,我們可以得到些許啟示。無獨有偶,影意志主辦「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的第一回巡禮,恰好也選擇了回顧日本社會行動者兼獨立電影導演小川紳介的作品:我們從未到達,所以不會離開,然後總是在某種返顧的姿勢下繼續上路。

  從文藝感知另類可能的同時,我們不忘齊澤克的教誨:「我唯一害怕的,是我們有一天就此回家,然後每年在這兒聚聚頭,喝喝啤酒,懷緬我們在這裡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時光。我們要向自己承諾不要變成那樣。大家都知道,人們總是渴望一些東西,卻又不是真的想爭取它。不要害怕爭取你渴望的東西!」

  最後,容我斷章取義地引用幾句《陀飛輪》歌詞作結:「計劃了/照做了/得到了/時間卻太少。還剩低/幾多心跳,還在數/趕不及了,昂貴是這刻/我覺悟了。」是時候,夢醒了。

第34期 植字練習:編輯自言自語(網上版)

Filed under: 特集啟首 — Editor at 2:01 am on Monday, November 7, 2011

/陸穎魚

‧維恩埃里〈容器〉、〈消失〉、〈萬有引力〉

  〈容器〉簡短,意象置換到位,短短幾句道出愛其實很簡單,因為愛就是你的樣子。愛情很美好,但也很傷人,因此〈消失〉寫感情告終,剩下忙亂的身心掙扎,若隱若現的回憶在時間裡無聲流動,整首詩帶著淡淡無力的哀悼感覺。最後,〈萬有引力〉則寫世間男女之間的錯綜複雜,戀愛就像黑洞,擁有一種奇特的萬有引力,大家一頭栽進去就是深不見底,難以逃出生天。這詩利用數種官感去寫愛情中的曖昧行為,意象不複雜,但令人有所共鳴。

‧黃雁恩〈初見〉

  有些詩寫來引人入勝,其中原因是這詩中有令人感共鳴的故事存在。〈初見〉寫愛情關係,寫距離與疏離的感覺,「把一口一口塵/骨碌骨碌吞下去/我們輕得好像快要飄起來」,這裡可見二人親密;「掘得深/手快要鑽出你的腰/我一無所獲」卻寫二人迷失。這詩利用非常簡潔的意象去描繪戀愛,卻不失詩的柔軟想像。 

‧嘉儀〈發生在未知的錯誤〉

  這詩寫得完整,故事清晰,作者有心製造「我」和「你」之間的懸疑感,首段能充分呈現出羞澀味道,捉得住愛情之中的那點撲朔迷離。然而,此詩意象較輕,若作者能多加處理,相信能提升詩的浪漫感覺。

‧黃韋侖〈然後呢〉、〈射精練習〉

  很喜歡〈然後呢〉的第一段:「也不是不寂寞/寂寞也是不得已/畢竟失去你的時間/」時間失去了我」,類似答問,也類似自我沉思中的自語,經過這一番前後逡尋,慢慢把「寂寞」和「失去」放大,同時又把兩者連接起來,產生力量。而〈射精練習〉則為一首短詩,寫性、寫謊言、寫兩性關係、寫身體、寫道德問題,詩句既明目張膽,又有另一番暗喻與愛情思考。

/洪曉嫻

‧艾德加〈公開拍賣〉

  政府或民間團體時時都有公開拍賣,總是送出多餘的物資,但拍賣的可否會是價值?詩裡拍賣之物如需要錄音機的「錄音磁帶」、墨跡淡化的「警察通例」、打折的「局長、部長、署長、處長的名牌」以及過氣度量之用的「天秤」,每一個都那麼真實,每一樣在生活中都可堪對照,而社會的荒謬則如詩,所有事物皆可拍賣、公開,唯有真理無處可放。唯結尾「流傳的神話才有價值」稍為俗套,神話恐怕是虛妄,只有謊言才是真正不死。

‧阿仔〈怕光植物〉

  作為一棵十七歲的植物可以如何「暗地裡崩潰」?連一整個海的「海浪」都是「晦澀的」。「鐵馬」比喻成人與人之間不可跨進的防範,鐵馬之內的情緒病,荒島的一切都在叫囂,野貓與海,詩人說我們只能如一棵植物,在最需要陽光之時躲進衣櫃──衣櫃是多常用的意象,躲在其中黑暗無垠,寧靜得可能聽見呼吸,架起鐵馬的人多少也把自己收在衣櫃,一前一後兩個意象把內心鎖得緊緊的。最玩味的是,也只有一種植物長年被種在衣櫃裡,那同樣躁動的癮物。

‧蔡文康〈城市人〉

  以「城市」為題,詩內卻有大量自然意象,例如「雷暴」、「森林」、「雨花」、「土地」、「野人」、「枯葉」、「野蔓藤」等,城市人匆匆而過,無視城市夾縫中的自然,又或是把自然視為地圖上的標籤,這首最好的地方是,詩人在「仰望城市的邊緣」,重新回望城市的構造和空間,這等繁華,也不過是「如山泥傾瀉」的糞便。自然意象在這首名之為〈城市人〉的詩中,剛好產生了張力。

‧石文穎〈母魚〉

  小說裡對魚的描寫仔細,「他」挑魚刺的動作緩慢精細,挑剌的時間肯定比進食要長太多,白嫩的虱目魚與「我」想避開的紅魚,一者無辜一者刺眼,色彩上形成對比。轉折之處是紅色的刺目轉下就指向女子所承受的經痛之苦,以及墮胎的痛苦──嬰與魚皆死去。水的意象貫穿小說,魚兒游過的海與嬰屍活過的子宮,都是水汪汪的緊緊包圍,而觀魚和吃魚的緩慢和刮宮的情節每一個細節都花上功夫描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互相穿插,一張一弛,令節奏更豐富。魚水與血溢落一地,此篇讀起真是滿紙腥味與痛楚。

第34期封面專題:一枝筆在途上——寫作新銳專輯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6:12 am on Sunday, November 6, 2011

封面專題:一枝筆在途上——寫作新銳專輯

啟首語

/ 李卓賢 張俊峰
 
先講一個小故事。

記載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經的《大唐西域記》裡有一個故事。玄奘經過印度的一座山,已是夜晚,沒有燈,四望漆黑。黑暗裡他看到一點光亮,似是個山洞。他走進去,見到一個老婦人,在誦經。因為她虔誠誦經,山洞裡發出佛光。玄奘走進去,聽了一會兒,發現老婦人把佛經裡一個字念錯了。他指出來。老婦人聽了很慌張,因為念錯佛經可算是不敬,趕緊改正。玄奘離開後回頭望,卻發現——原本散放著佛光的洞,沒有光了。

他想了想,明白了:老婦人誦經,雖然有一字念錯,但心裡卻是虔誠相信,於是有佛光籠罩。經他糾正,雖無錯字,但老婦人心中已經忐忑,有了窒礙,於是佛光不再。於是他趕回去告訴老婦人,是他說錯了,那字原本就如她所念。老婦人心中歡喜,再無窒礙,佛光又起。

心懷相信地去做,甚麼比這個更重要?

今期《字花》與三聯(香港)編輯部合作的專題,有一個避不開的定義:甚麼是文學寫作?我們在過程中,一直觀照不同的寫作人或寫作形態。在整個香港的寫作氛圍,其實有很多不同的人,以各式各樣基礎作為寫作起點。我們與喬靖夫、陳曉蕾、蘇娜、余小妍,還有《聲韻》詩刊、我們詩寫、火苗工作室的朋友面對面聊天,想知道每一種寫作背後的故事,讀者亦可在當中找到各種寫作門檻,我們也邀約洪清田、許迪鏘、關麗珊等資深作家,寫下文學經驗與觀察。

有意思的是,儘管各人經驗不同,各有回憶,我們也故意沒有先入為主用「文學」的話題去界定他們,但每一個例子的寫作,都或多或少與「文學」產生對流。原來,大家心裡面只要有一團光,持之以恆地寫,終有遇見文學的一天。我們讓幾位愛好文學的年輕作者,寫下對香港寫作空間的想像或祈願,在專題的最後部分,亦特意整理近年主要青年寫作獎項數據。且看在新一個世代的寫作人,將會綻放怎樣的光芒。

第34期專題:恥與我們同在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6:06 am on Sunday, November 6, 2011

專題:恥與我們同在

啓首語: 知恥……

/     張翠瑜
 
 
知恥,我知道。小時候父親明訓「知恥近乎勇」。做了錯事,感到羞恥,是近乎勇敢的表現。懂得羞恥,就算做錯,我仍是一位乖巧的小朋友。在學校,老師教誨「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恥是知善惡之別,是四大立國綱維之一。由此可見知恥是何等重要,人不知恥, 人不為人,國家也不會安定。不過,小時候大人沒有告訴我的是,善惡之別,原來不是自有永有,而是由人決定,特別是「大多數人」協商出來,又或者是當權者話事,最終成為社會的無形典律。因此之故,知恥,可以修身之道,也可以是「大多數人」拑制「少數人」的手段。大人說得不清不楚,害我把所有的國恥族恥城恥家恥我恥不知廉恥當作同一回事……

到本科生時代,似懂非懂地聽過存在主義,當我打開《存在與虛無》,讀到沙特論恥(shame):「羞恥……是自我的羞恥,是自我認知到自己就是那個大他者正在觀看及審判的物體,唯有在我變成一個既有之物而失去自由的時候,我才可能感到羞恥。」此時我開始明白羞恥是自我與他者互動和互為界定的重要運作,體會恥的兩個層面,一是自我,二是那個內在化他者眼中批判的自我。而我自小習得的知恥「美德」,實為一直內化他者對我的批判之行徑。頓然發現,活了二十餘年,我常常提到知恥二字,原來實不知恥,真是好一件值得羞恥的事!

就如策劃這個專題,編輯們提「恥」,初時想到「恥感」是一種無所不在卻又難以啟齒的情感,原以為文字書寫是面對自身近乎失語狀態的上佳療法,疏導這種鬱結在心的情緒。怎料專題作者交來的文稿帶來驚喜不斷,每每衝破編輯們對恥感的想像,再一次證明我真的不太知恥……

各人提到的恥,橫跨公共到私人領域,層次豐富分明。鍾國強筆下的恥城,國家機器操控民眾而民眾盲從不反抗,是為集體之恥。〈近恥之樂〉描繪小丑的戲謔文化史,道破觀眾集體地寧願相信荒謬也不願承認個人的缺陷,是故小丑存在實為必要。梁惠敏偏偏撰文向讀者告白個人的缺陷,是為跨越羞恥的文字紀錄。邀稿之時,難得台灣作家陳雪正值新婚佳期,也抽空送來節錄自長篇作品的〈陌生之夜〉,帶領讀者體驗身體快感與羞恥共存的陌生之愛。在此,字花仝人謹祝陳雪和她的女朋友新婚愉快。

這邊廂香港特行女子俞若玫也交出〈從317到579〉,敍述兩位主角因未能如願控制身體而深感羞恥的故事,寄語身體是羞恥之源,社會也是。專題的壓卷之作出自游靜手筆,實乃作者經過參與製造文化論述、製造文化再現及參與同志運動三條戰線多年煉成的警世之作。此文不僅直面、談論恥感,還召喚讀者超越羞恥,以期他日我們「可以想像甚至享受到無恥的自由。」

但願有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