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期執編語

Filed under: 字花語 — Editor at 5:45 pm on Saturday, March 26, 2016

執編語
親愛的加班狂
/譚穎詩

夜半三時,編輯一致認為是最尷尬的下班時間。尾班地鐵開出後,就連便利店都打烊,而除了到處巡邏的的士,新蒲崗就只有圍起了大半條路的膠馬,閃著黃色的改道燈。編輯A住得太遠,為免休息時間被漫長的車程折騰淨盡,便下定決心在公司過夜;而連續工作十三小時的編輯C盯著電腦像凝固了一樣,良久終於說了一句話:「為甚麼非得要在新蒲崗這麼偏僻的地方做雜誌?」

對啊,為甚麼?字花先後搬了三次辦公室,但和舊址仍不過是一街之隔,官方答案:因為近貨倉。編輯H更正:「才不是,是因為情意結。沒看過也斯的那首詩嗎?」

那首詩指的便是節奏如雨徐徐滴落的《新蒲崗的雨天》──

我們在別人放工的時候回去
狹小的報社
背後的櫃上壓滿蒙塵的舊報
人們都離開了
我們還留下來拆信
希望拆出一首詩
    一朵花
    一聲招呼

裡頭寫的是《中國學生周報》,那時編輯部在四美街,離我們現在的辦公室不過五分鐘路程,但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中國學生周報》對香港文學的影響之深自不待言,當時參與過編輯工作的文藝青年,後來都成為一些繞不過的名字。同樣是編輯,他們拆信,我們收電郵;他們排鉛字,我們斟酌色彩和呈現;他們喜歡詩,我們也喜歡詩。我們都喜歡以文學的方式,吐露自身的秘密,與城市相處,想像生活的種種可能和不可能。

除了《中國學生周報》和《字花》,這些年來香港還有過許多許多人,為了做這樣的文學刊物,「在這很晚很晚/人們都離去了的時候」,坐在報社、Café、大學圖書館裡,或獨自一人在家,以客廳充當編輯部,拆信、排版和校對。他們成為無可救藥的加班狂,沒有老闆督促,卻仍相信一些人正期待看另一些人的文字,在現實的四壁上開一扇無邊際的窗。

香港文學便是在城市狹窄的縫隙之間,互相連結和生長。十年來,為《字花》加班過的人不計其數,謹將此文獻給那些親愛的加班狂(以及他們的肝)。

傾談至夜深
總還有計畫
還有下一次怎樣
那時我們相信
有些東西不會煙圈一般輕易消失
喝了幾杯酒
互相鼓勵寫偉大的小說
分手的時候
我們走向街頭
在人群中分散

(《字花》60期,是為記。)

[完整目錄]

cover60_B

60期封面專題:竟然十年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5:40 pm on Saturday, March 26, 2016

封面專題:竟然十年

啟首語
/譚穎詩

頁面擷取自-zihua60_all_s

儘管文化沙漠這個說法早已過時,但在市場價值導向的香港,一本文學雜誌竟然得以踏入十周年,無疑印證了香港文學過人的生命力。

《字花》2006年創刊,回看十年前的發刊辭,已宣稱這是本「不可能的文學雜誌」。在未有確切成功的把握下,青年編輯僅以改變未來的美好想像執意嘗試,無異於雲上播種。現任編輯如我,仍不過是讀者,和你一樣,對這本大得放不下書架的有趣雜誌如何生成,有著難以遏止的好奇,這次專題由洪曉嫻訪問三位創刊編輯,正好與你一起窺探發起的初衷。而何杏園的無定向提問,則引來舊編輯和設計團隊空群而出,分享雜誌出版的快樂與哀愁──當然也不乏八卦和辛辣的心底話。

我們年輕,仍然樂於把世界視為到處充滿機關的遊戲。由設計到欄目策劃,《字花》從不滿足於定則,總是沉迷擲界的魅力。今期請來白雙全和羅文樂,眾裡尋他,舉行一場60期封面真普選;同時與游走於藝術、文化評論的詩人洛楓漫談文學的跨界實踐,討論多元經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然而即使理想如何高遠,出版雜誌畢竟是一件在地的事情。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加上長期缺乏資源,《字花》一再受削資和編輯換班的考驗,走過的路亦極為艱難。除了作者,還有一群編輯、設計師和行政人員一直無私奉獻青春,優秀的文字才能以這樣的面貌和你相遇;而我們也因著你的支持,才能逃過停刊的命運。

最後,我們相信,文學不能只自顧自地寫「無花的薔薇」(魯迅語),對日漸荒謬的現實政治視而不見;因此《字花》從未放棄介入政治和社會議題。盧勁馳從過往的編輯實踐,觀察左翼關懷如何影響雜誌定位;而羅永生則疏理香港八十年代至今,文化與政治的種種角力,指出文化界必須接受時代已然劇變,才能真正對現實作出回應。黃子平的驚蟄隱喻,將年輕一代在歷史時刻中重新定格,提醒我們不要於病態的集體意志中昏睡和萎謝,在撕裂中更要捍衛良知。

任何紀念,都不能只沉醉於過去的美好幻影。如今十年過去,我城傾頹之際,雷聲隱約地響──是時候醒來了。

 

 

60期字元:十年選字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5:35 pm on Saturday, March 26, 2016

60期字元:十年選字

破蔽瞻視,物之延異
啟首語

/何杏園、曾淦賢

 

頁面擷取自-zihua60_all_s-2_頁面_1頁面擷取自-zihua60_all_s-2_頁面_2

 

「詞語破碎處,無物存有。」

詞語破碎之處是否存在,大概是異常抽象的問題,當詞語成為言語離開身體,它便必然存在,無論淺度,破碎處只在我們的腦海裡。當我們習慣以言語思考,它便限制了我們的所思所想,諸事凡物都需被定義,無一例外,這正是一種充滿限制的狀態。

寫作的人,大概無可能超越詞語,但這給我們的反思甚有意義。我們身心內外,有甚麼已經被牢固定義,無從擺脫?世界或夢,未來或身體,城市與情感,一切一切都需要不斷的反叛、穿破與變革。

《字花》十年經歷不同編輯的主持與影響,由植字走到字元,分隔而後融合,喜好或摒棄某某風格,背後總為一字──「破」;創作可以抒情言志,但文學的力量更在於戳破現實的荒謬,探知未知的世界寓言。在是次十年一字的策劃當中,我們渴望作者能分享自己所破之物事與思緒,回顧種種空洞蒙蔽,或者溫柔,或者暴烈。

退後一步,我們不能只著眼於「破」,當你刺破一個意念、一件物件,對原本的固定、完整和統一作了最徹底的破壞後--你等於鑿開了一個世界,世界要不沿著破壞之處碎裂,要不隨之而露出缺口,核心之處得以窺見,取而代之是一個全新世界的建立。

新的世界意味著超越,寫作關乎的也是一次語言的實驗、意念的超越。我們於是在「破」之後繼續詰問,思考創作在生命中的位置,過往的創作,是超越的對象,同時也要瞻視和溝通未來的寫作世界。究竟過去的十年和觸手可及的將來是否相通,或是對照?還是,兩者根本互走極端,無據可依?

是以,我們邀請了六位作者,請他們思考近十年來的創作狀態,我們相信無論是創作上的轉向、拉扯、瓶頸,於作者日後的寫作,都會是無可磨滅的階段。創作也絕不是急速可就的事情,十年於一個持續書寫的作者來說也許並不很多,於一個剛剛起步的年青作者來說卻是漫漫長路。

當代的哲學問題都是語言的問題,這大概套用在創作者身上更為合適──若創作所瞻望的是有所超越,「破」是一個起始,如同語言,創作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延異之後,必然集合了更豐富又遙遠的意義。

60期評論專題:翻譯@HK的前世今生

Filed under: 專題啟首 — Editor at 5:29 pm on Saturday, March 26, 2016

60期評論專題:翻譯@HK的前世今生

啟首語
/查映嵐

頁面擷取自-zihua60_all_s-3

許多年前,我曾目睹過一場關於翻譯的論爭。那時在豆瓣網「村上春樹的網絡森林」小組裡,有人開帖比較賴明珠與林少華的譯本,誰都知道林賴二人的文字風格相去十萬八千里,雙方都擁有忠實讀者,有人指摘賴譯生硬冗贅,稱許林譯文體優美,另一方則厭惡林譯的矯揉與不忠實。村上春樹的書迷數目龐大,在論壇上刀來劍往,各不相讓——可是,翻譯能引起如此熱議,譯者能吸納死忠粉絲,都是極其罕見的事。絕大多數的時候,翻譯如同只在黑夜進行的忍術修練,譯者大隱隱於書的封面,他存在的痕跡明明佈滿整部書,其人卻有本事在讀者眼皮底下遁去無蹤。李薇婷在文中提到格言「翻譯即背叛」,這次我們倒過來背叛匍匐潛伏的譯者們,讓翻譯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策劃這個專題的契機,是西西、也斯、韓麗珠、廖偉棠等重要香港作家的作品英文版在藝發局資助的計劃下相繼面世。其中謝曉虹著、Nicky Harman 譯的 Snow and Shadow 是最早出版的一本,譯者在序中提到她在和作者討論翻譯時的 ‘extremely interesting email conversations’,這次在英譯本出版計劃總監 Christopher Mattison 的主持下,二人繼續未完的對話,從翻譯作業切入討論作品本身及更廣闊的香港文學特質。從實際翻譯操作進入評論,近年以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為人熟悉的楊慧儀教授戳破視文本和語言為凝固體的幻象,正面迎擊翻譯學界長年念茲在茲的對等論,指出翻譯的本質「是改變,不是重複」,其目的則在於讓文本進入世界文學場域參與當中的討論。《聲韻詩刊》主編宋子江身兼譯者、翻譯研究學者、雜誌文學翻譯欄目策劃者,他梳理已停刊的《詩潮》裡面的「譯鏡」欄,提出當時的編輯詩人們不時以譯為鏡,反照香港的處境。從香港翻譯的過去我們一躍到未來,以黃偉儀教授的訪問為收結,在她看來,雖然在香港正式發表甚至出版譯作的機會極其有限,但活在網絡時代的人們其實不須為此困擾,反而應當對翻譯時使用的語言有更高的自覺,在提煉與轉化的漫長過程中,實踐反抗的可能。

【招聘】誠聘全職行政總監/行政經理/行政主任

Filed under: 啟事 — Editor at 2:53 pm on Sunday, March 13, 2016

recruitment-poster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現正招請全職行政總監/行政經理/行政主任,歡迎進取及樂於與人合作的藝術行政人。
應徵者學歷須在大學或以上(或具豐富相關經驗),對文學及文化事務有熱情及基本認識;有志於為文化機構開拓收入來源,能撰寫計劃書及申請資助;亦須具處理公司日常文件及財務、對外聯絡的行政能力;為人積極及有責任心,能夠自發、有條理地工作,並具管理及帶領文化機構的能力及視野;與創作人溝通配合。有相關工作經驗者更佳。任行政總監須有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
工作時間可有彈性,挑戰性高。即時上任。有興趣的朋友請將應徵函及履歷,註明要求待遇,寄recruit.zihua@gmail.com或新蒲崗八達街安達工業大廈4樓B3室水煮魚行政部收(請註明申請職位)。可透過上述電郵查詢。3月15日截止。
————————————–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如與何鴻毅家族基金合辦之「筆可能寫作計劃」等等。成立十年來,水煮魚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水煮魚目前的收入來源有:藝術發展局資助、私人基金資助、出版收入、廣告收入、與文化團體合辦活動、文化策劃、慈善捐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