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被藝發局削資10萬元

Filed under: 啟事 — Editor at 1:13 am on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來年《字花》將被藝發局削資10萬元!本來如果雜誌辦得不好,被削資無可厚非,但在今次藝發局評審結果的通知信中,並沒有指出《字花》有何不足之處,反而提到「評審小組認同雜誌的成績,申請團體的運作日趨成熟,值得繼續支持」,而《字花》去年辦了十一場活動,每期收到過百篇投稿,某些稿件甚至被要求在內地相關雜誌轉載,保持逾千本銷量,並發行到台灣,以此成績仍被削資,根據《明報》報道,評審評分更在獲資助文學雜誌中排名包尾(按:藝發局文學組主席與字花編輯會面時澄清《字花》所得排名為第四,即尾二),實在令人費解,也讓每期為雜誌付出心力的編輯們沮喪萬分。編輯們將藉著削資一事,爭取一個更具透明度的藝發局評審機制。希望各位繼續支持《字花》。
:

如何公平對待一份文學雜誌?
《字花》削資引起準則爭議
(2010年1月11日《明報》世紀版)

香港藝術發展局對藝文雜誌刊物的資助再次引起異議。

早前藝發局公布新一年的文學雜誌資助計劃,踏入第五年的文學雜誌《字花》被削資10萬元,只獲得歷來第二低的撥款50萬元,而局方投放於資助共5本文學雜誌的款額亦較去年減少45萬多元;不過,藝發局文學組委員會主席寒山碧指整體文學組別的撥款並無減少,只是新的資源調配所致。

然而如何調度款項的決定權在於藝發局,再下細分至每本雜誌所得款額,亦由評審員評分排序而分配,受資助雜誌難以得知決定分數高下的準則,追問多年未得的評分方案;而藝發局則認為制度多年「行之有效」,但表示願聽取改善的意見,或將諮詢評審員公布評分細則。

「申請撥款,本是希望在巿場之外,做有意義的事」,《字花》編輯鄧小樺稱,每期穩定售出約1100本的《字花》,今年本申請撥款100多萬元以從雙月刊轉至月刊,讓公帑涵蓋更多作者與讀者,有更佳回報。

然而資助計劃公布,11份申請刊物中,只有五份獲批撥款,《字花》被削資外,另一本辦了三年的《城巿文藝》亦停止資助。

如問輪街症者幾時可轉看私家

鄧小樺不滿藝發局似未認真考慮《字花》的申請,以致在包括每份申請刊物與評審員的十五分鐘面談內,無法跟評審員仔細溝通雜誌理念。「評審委員不去考慮雜誌的長遠目標和發展,開口便問我們何時在巿埸中自立,」她批評部分評審員似不明瞭自己審批撥款的角色,只求將申請者推進巿場邏輯之內,「像另一位編輯郭詩詠的比喻:問輪候公共醫療街症者幾時可轉看私家醫院」,「簡直把撥款當成藝術綜援一樣」,鄧小樺說。

「明白文學運作的人都會知道,要推動文學,編雜誌之餘,亦必須做雜誌以外的事,」《字花》曾遞交量化的數據讓評審參考,例如廣告數字從首年3.2個至今的 6.3個、每年傳媒訪問100至150篇及數十次文學活動等等,但並非所有評審都認真檢討《字花》的申請書,從而向編輯提出相關提問,或解釋撥款準則,感覺「屈機」:「我們申請多項計劃的撥款,以進入學校辦多媒體詩歌表演,有評審竟指我們是強迫學生;另,四年來我們處理過22萬總字數的投稿(字花更正:單是第22期一期植字的投稿總字數已有22萬!),大多是互不認識的作者,只在電郵上溝通編輯事宜,卻仍被批是『喂威圍』的同人雜誌。」

但藝發局藝術支援總監韋志菲表示,每次都將所有申請刊物的詳盡資料交予評審員參考,而寒山碧亦謂評審員「有專業能力了解文學界現況,做過大量工夫研究申請資料」,申請者要「相信」評審員獨立的評分。

目前,文學雜誌撥款的評分程序為先在所有審批員甄汰出有利益衝突者,以抽籤形式選出包括主席在內的七名評審員,由每名評審員在雜誌內容(佔50%)包括推動文學發展的能力、具視野與包容度、編校製作水平;發行、銷售及推廣策略(25%)及行政表現(25%)三方面,每人獨立評分,並摘去最高及最低兩者的分數,餘者取其平均值,為雜誌打分,然後按每本刊物所得分數高下排序,決定撥款。

寒山碧指由於今年文學組部分款項轉至新增的翻譯計劃資助,雜誌資助款額減少,而《字花》所得排名為第五位,《城巿文藝》第六,故《字花》無法得到申請的100多萬款額,《城巿文藝》則跌出受資助行列。

「運作日趨成熟,值得繼續支持」

但縱使評審機制存在,由於結果採取「保密及集體負責」制,以保障評審員於會議上的言論自由,會議討論內容並不公開,評審準則亦不清晰,例如《字花》在是次評審結果的通知信函中,只得到一句「運作日趨成熟,值得繼續支持」的簡單評議,無法知道藝發局對雜誌的具體欣賞或不滿為可。

「評審員曾問,我們有無經學術機構評審,但這是一直並未要求我們做的,難道我們沒做便算我們錯嗎?」鄧小樺不滿說,並表示要求將撰寫公開信予文學界聯署,要求公開評審會議紀錄,評審員可匿名處理,但討論細則應予公開,亦規範評審員作負責任的言論。「正如郭詩詠所言,起碼要有marking scheme(計分標準)吧?」

不過藝發局對此意見有所保留,「待遇低、而需閱讀的材料繁多,如今要招募評審員已不容易,若要公開他們的言論,恐怕更少人願意擔任。」韋志菲稱就申請者的個別要求,藝發局可提供進一步的評議資料予以參考。藝發局主席馬逢國則表示,雖然評審制度多年來行之有效,但藝發局歡迎意見,或可考慮再向審批員作問卷調查,了解他們是否願意作某程度公開會議紀錄。

藝發局評審機制有欠透明,坊間已非第一日論及。這次《字花》的推動,會否真的揭開簾幕的一角?

郭詩詠:難自立 廣告費「互助」價

藝發局一直稱資助機制向來有效,韋志菲並援引「一年資助」計劃亦有「十多年持續得到資助的藝團」,來說明如今制度關注藝團的延續性。不過,《字花》表示是次削資,將影響雜誌的出版運作,不但上任一年的鄧正健半職編輯位置無法保留,自第二年已加入的陳東禹的行政職位,亦將受影響。

《字花》如今為藝發局資助刊物中銷售最好的文學雜誌,寒山碧亦認為「最有潛力自立」,然而曾擔任行政工作的編輯郭詩詠表示,文學雜誌不可能在香港的巿場,單靠廣告與銷售自足。

「《字花》每期若售出1200本,印量受文學巿場之小限制,不可能吸引商業廣告;我們得到的文化團體廣告,亦本覑互助的精神,是不會收取貴價廣告費的;另一方面,申請活動如寫作班的資助,都以實報實銷的方式,直接支付導師,並不能換算成製作雜誌的資金輸送過去的。」

而在香港私人基金較少贊助文藝項目的香港,若《字花》失去藝發局資助,每期大約需要以100元售出,才可支持每期包括稿費、印刷費及如寄書行政費用等約8至9萬元的成本,遠遠超過如今售價29元。

馬家輝:《字花》最本土的聲音 寫本土經驗

《字花》四年,雖然,今年藝發局對雜誌的評議,只有簡單一句官方評說,但民間對《字花》則早有肯定。文化人馬家輝欣賞《字花》「以最本土的聲音寫最切實的本土經驗」,並舉《字花》第一期的主題「買」為例,「這是之前的文學雜誌不會定的題目,過去的文學雜誌總是以中國文學為坐標、書寫中國情懷,因為它們都是南來文人或南來文人第二代當主編的,只有《字花》是第一本光明正大、義不容辭、義無反顧地書寫香港人成長最切身的經驗——Shopping,香港人每天都會做的事。」

馬家輝指如此肯定《字花》是其來有自的。他引述也斯在七十年代開始寫作專欄的原因,「是因為他每天閱報,覺得當時的專欄都很奇怪,作家明明身住北角,卻總懷念上海霞飛路上某一餐廳的咖啡,為什麼不能寫身邊的事?而《字花》正正作了這樣的嘗試,但在雜誌愈來愈成熟時,卻得不到鼓勵,資助不加反減,獲加資助的反是過去中國情懷的文學雜誌,是否因為中國元素這更能討好包括小組主席和許多『非香港出生/成長』的評審及撥款委員?」

[文/鄭依依 編輯/黃靜]

1 Comment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comment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