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無窮的開闢奇峯之力 ──讀熒惑詩集《突觸間隙》

陳文威
香港校長合唱團學術顧問(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審批員(2000.10至2020.06.30):著作(散文、小說及童話等)三十餘種,近著有長篇小說(七十萬字)《假如香港是個童話——人像流水‧洋紫荊》、逾六千行長詩《相逢是首詩》與《童話詩童話》。
SHARE

    《突觸間隙》封面

    讀詩,不說外國,就說中國古今的,往往都會有這麼一個想法:能讀懂嗎?懂得多少?似乎,姑勿論寫得好還是不好,能夠讀懂,是個大前提。讀得懂,未必就是好;然而,讀不懂,便肯定不好。

    倘若說這是一個準則,本來也應該適用於其他文類,例如小說。然而,一般的情況下,人們總是特別對詩,有著這麼一個要求。

    其實,文學以外的藝術,例如畫,例如音樂,也不一定必然看得懂和聽得懂,然而人們都是較為寬待。

    這裏,我且說說《突觸間隙》裏題為New York, New York這一首。本書直排,每行可排四十三個字。這詩分為四組,共四十一行,大部分為二三十字的長句,有的甚至不止四十三個字,要轉往下一行。就這樣,長句林立。這方面,全書以這詩為最。這些長句,中間都有逗號,不難讀,但其中一句,由開始到逗號,逾五十個字:

    而我仍偶爾想像滿是黃色計程車的街道上落日剛好浮泛在大廈與大廈的親密之間像個撒嬌的女兒/我們畢竟是互相接通的,昨夜和明晨的對視也是沒有隙縫的

    美國的計程車是黃色的,許些城市不多見,紐約應是格外多。作者抓住了這一個特點。接著寫「大廈與大廈的親密」,表現了人類文明的一個取向,既是自取,從主觀上看,不可能或不應是滅亡,只能是親密。親密這個似是濫詞(美國人更是開口就親密:Dear),用在這兒竟是有驚駭的效果。接著把浮泛其中的落日形容為「撒嬌的女兒」,因為貼切,故也極為反諷。因為「大廈與大廈」「畢竟是互相接通的」,便有如父母在守著。再讀到「昨夜和明晨的對視也是沒有隙縫的」便馬上跟這詩的林立長句呼應起來:這四組詩,不就是從本身的外觀上也描繪了紐約的林立高廈嗎?毀於九一一的雙子塔就是一對高廈。

    作者自然是首先以自己的理解或感受,用上各種意象來寫詩,以表現已經昇華了的景物,重塑詩人的世界。作為讀者,其實也應持有這樣的一個態度。

    寫詩,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運用,又往往離不開比喻,不管那是明喻還是暗喻。說到比喻,不免又想到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說的「世界上第一個用花比喻女人的天才」這句話來。王爾德還說:「大多數人從眾,他們的思想是他人的意見,他們的生活是一場模仿,他們之熱衷乃是引述。」(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見1895年王爾德書信集《深淵書簡》/ De Profundis (letter))

    詩人熒惑

    讀詩,也應該匠心獨運,起碼不強作解人,也不是解人才可以欣賞得了。不僅讀詩,便是觀世也應如是。

    作者於二零一五年九月二日面書上引用英國工黨一位領袖人物傑瑞米‧伯納‧科爾賓(Jeremy Bernard Corbyn)的一段訪問,提到他寫的詩不算多(他也是一位抽象派畫家),又說他在作黨事活動以火車穿梭時卻可以找到寫詩的時間。作者批曰:「Okay this is my type!!」(對了,這是我的類型)對照為該書寫推薦語,陳子謙的「智能手機時代的即興詩人」一文,便可以相信,熒惑(阮文略)是著重捕捉並重現第一感覺(靈感),能即興寫就,亦說明了他的駕馭能力。

    他寫冰島的首都Reykjavik,站於該處的珍珠樓(The Pearl)上,「像一隻獨腳烏鴉/(就如一個民族只剩下旗幟/可以揮舞,或覆蓋地上/滲冒的白煙)/維京人的後裔留此/重新學習經濟。」這詩寫於二零一三年末,大約是該北歐國家在全球金融海嘯中破產之後的第五年,詩人再度表現出他善用獨特意象的本領。

    這樣的一隻烏鴉,最後,「把最好的日子泊在雨中/滯在可能曾為冰川的澗邊」。

    詩集的不少篇幅呼應著西方的重要樂章,詩人也從中淬煉,給我們留下了前行的足印。回到開篇時說的讀懂與否的問題,可以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讀者的視野是否向詩人靠攏和能夠做到多少。值得指出的是,倘若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過程,與其看作是一種努力,毋寧視為樂趣。開拓視域,在獨特的意象中體會世界的無限擴展,繁富多姿,甚至是一生人得到翻了幾翻的享受,不是一樁大大該為之慶幸的事情嗎?當然,詩人的奇峯屢創,似是無窮的開闢之力,也使人不能不深深期待。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十一期
    <   
       >

    別字

    第十一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一念暑假】夸父
    • 【一念暑假】暑期工
    • 【一念暑假】操班
    • 【一念暑假】五十道灰之後
    • 【全職暑假】臨時生產員
    • 【全職暑假】溽暑的校樹
    • 【全職暑假】煙仔餅與暑期工
    • 【全職暑假】百子櫃之夏
    • 【一念暑假】夸父
    • 【一念暑假】暑期工
    • 【一念暑假】操班
    • 【一念暑假】五十道灰之後
    • 【全職暑假】臨時生產員
    • 【全職暑假】溽暑的校樹
    • 【全職暑假】煙仔餅與暑期工
    • 【全職暑假】百子櫃之夏
    轉注
    • 【玩具志】禮物
    • 無窮的開闢奇峯之力 ──讀熒惑詩集《突觸間隙》
    • 克服時間的新鮮感:「雜誌的時態——一場文學雜誌的革命」講座
    • 【玩具志】禮物
    • 無窮的開闢奇峯之力 ──讀熒惑詩集《突觸間隙》
    • 克服時間的新鮮感:「雜誌的時態——一場文學雜誌的革命」講座
    透光
    • 塔底看上去
    • 共慾者
    • 【連載】福福的故事‧七
    • 【連載】福福的故事‧最終回
    • 塔底看上去
    • 共慾者
    • 【連載】福福的故事‧七
    • 【連載】福福的故事‧最終回

    對焦


    【一念暑假】暑假只有一念之短?
    抑或暑假是你的一縷殘念......
    凡事有盡,暑假尤甚。但正因為這樣,
    不堪的記憶或好時光都會封存。
    跂之追憶同是中學教師的父親
    並不清閒的暑日;呂少龍記錄二十六週
    消防學堂生涯中最殘酷的一段;
    璇筠寫出一首離開校園便又墮進
    連鎖快餐店剝削體制的悲歌;
    本身是大學教授的阿元構思了
    滋生於書架與床褥間的盛夏縱慾物語。
    「全職暑假」選來四篇暑期工故事,
    合力戳下暑期之為身心勞動的集體印記。
    無論打甚麼工,都免不了時光的暴曬,
    在流水線與腎上腺的終端,
    我們看到暑假是這樣或那樣消耗掉的。

    【一念暑假】夸父

    跂之
    現職教師。
    SHARE

      我雖然每日都見到老師,但教員室從來是最神秘的地方。同樣地,我也不了解父母的工作。

      呢幾日冇再聽見佢話攰。阿婆成日話佢懶。每晚佢都最快食完飯,然後話「休息十分鐘」,就瞓係梳化上面。

      他所謂「十分鐘」有時很長。返工似乎好攰,但阿婆總話佢懶。媽咪有時都話佢懶,但有時又話佢其實唔懶。

      媽咪都攰。媽咪攰會發脾氣,爸會「休息十分鐘」。他所謂「十分鐘」有時很長,長到有點不願醒來。

      自從阿妹讀書,我地的功課就爸媽一人跟一個。偶然果日佢地早些少返,爸就可以係食飯前跟晒阿妹的功課。我的功課又多又難,媽咪唔放心俾爸跟,因為爸跟親都有錯返來。媽咪興師問罪,爸就話錯有乜咁大不了,何況家長唔應該做埋老師果份。

      我學校一班四十人,老師上堂佢有佢教,大部份同學似乎都未明,就要返來做功課。我自然做到一塌糊塗,食飯後媽咪繼續同我跟,自然招罵。這時我會希望正在「休息十分鐘」的爸來救,只有佢能夠鎮壓媽咪的脾氣。

      我記得有時夜裏會聽到這些。你也是教書的,為何能忍耐別人的子女,卻呼喝自己的女兒。那你呢,拼命教好別人的子女,卻對著自己的女兒睡覺。

      我開始諗我的老師,佢地返屋企後又會係怎。半夜起身去廁所,廳燈總是未熄。去廚房飲水,有時會見到父又捧著他的寫作簿,蜷縮在梳化上寫東西。這時他會看著我,默不作聲,眼神與平時有異。有時就會睇見佢係梳化上瞓著咗。

      見到佢咁,有時媽咪會跟埋阿妹的功課。媽咪自己都頂唔順就會喝醒佢,叫佢跟妹功課。做完功課偶然佢會陪我地玩,但更多時候係我地求佢陪我地玩。佢總扮演躺在地上的角色,例如斷骨、昏迷的病人,這種遊戲完全不好玩。逢單數日做完功課,大約八點半,佢地會俾我地睇半個鐘頭電視。此時媽會沖涼,父又會躺在地上睡著,或者不睡著。

      媽九時半便睡覺。父半夜一是睡覺,一是不睡覺。他一向難以入眠,更準確一點是不肯睡。總之我朝早六點三起身,佢地已經出咗門口返工。我和妹妹起居由阿婆照顧,佢平日來我地度住,星期五返自己屋企,星期日晚又出返來。爸媽每晚大約七點回家,偶然會早一點。但更多是每星期佢地總有一兩日要開會,八點都未返,我地就唯有食先。這些日子跟功課的時間就非常緊迫,媽咪就更加容易瘋起來。佢地兩個都在本市西北教書,由爸駕車接送媽返工放工。我地本來就住在本市西北,媽咪的學校就在樓下,爸的學校與舊居也不過五分鐘車程。後來因為我升讀的小學在本市西南,爸說這叫逐學校而居,我地就搬咗出來。

      四年級我地又搬了一次,這次就更近我學校。父說希望我有更好的成長環境,那次搬家我都不知他們是如何熬過來的。那段時間父一直說學校好多嘢做,祖父卻在某天突然入了醫院。那次是急症,祖父大病幾死,幸好最後都能夠搶救回來。手術那天是周末,母要上班,唯有父帶我參加鋼琴比賽。我在路上,看見他的情緒如頻密的潮,在眼後滾湧。傍晚母收工趕來接我回家,把一個麪包、一支寶礦力塞給父親,父背著我掩著臉孔,然後離去。

      我看見父在地鐵上,看著車窗中重疊的自己。我發現我是這麼不理解他。母親也說過她不理解他。

      阿爺康復後,除了搬家的事情繼續,我見爸隔天就跟阿爺談幾句,自從他發現失去原來是這麼接近。

      臨近學期尾,就冇再聽見爸話攰。雖然佢地仍依舊七時回家,至少我看見爸開始拿出本旅遊書來看。今年我到英國遊學十四日,團費很貴。他們打算趁我回來以前,就近去台灣數天。我對這遊學團也有點期待,最慘其中一位帶隊老師是訓導主任。此行最令同學不滿的是,老師不讓我們隨時打電話回家,自己卻不斷與子女以短信溝通。老師掛念子女,難道我們不掛念父母。

      當初寫報名信,父提醒我一定要言及希望在此行學會獨立。每當老師派回電話,可與家人短訊,父總問我有何反思,媽咪則三四十個短訊來襲,由頭至腳無所不問,把父的問題淹沒。我這裡有時差,通訊時都在台灣的深夜。的確此行老師迫使我們管理好自己的衣服財物、必須按時活動和作息,連我們沖涼也站在沖涼房門口監察。

      父教我別像其他同學,憑情緒論斷老師。父也說他很想到英國去。他自己從未到過英國,但每當談起環球劇場、西敏寺等,他便精神飽滿起來,不再「休息十分鐘」。他對這些建築的歷史,例如詩人角的造像,如數家珍。我問他為甚麼會這麼熟,他說是看國家地理學會的。但奇怪的是,我甚少見他看電視。近年有甚麼電視劇集,他是一竅不通的。但他准我們看卡通,他說看卡通是兒童的權利,同時他也鼓勵我們看國家地理。他總是打趣說,等你大個賺了錢,請爸爸去環球劇場看哈姆雷特。從小他便告訴我為甚麼倫敦橋要塌下來,到我六歲便帶我看莎劇,先是威尼斯商人和十二夜,後來是亨利五世和奧瑟羅。父小時家裡很窮,現在我爬了他的頭去英國,他總說一代勝一代,理應如此。

      我在英國的時候,他傳來一張自拍。他的樣子很快樂,背景叫素書樓。我看過他們的行程,其實全與我小時去過的一個樣,他們說要對妹妹公平。因此全都是動物園、兒童樂園之類。我沒印象他的行程表中有素書樓這個地方。

      後來他又告訴我買了兩本書。父書房有許多書。本來還有很多,但每次搬家總送給人一些、或丟棄一些,騰出書架讓我和妹妹放課本和課外書。祖母說他年青時出街只是買書,每次十多本咁抬回家。現在我甚少見他買書,更甚少見他讀書。媽時常調侃他書都是用來放著的,任務是浪費位置。他時常買書給我,他說觸摸書本的感覺多好。我固然沒有興趣,他也不甚催迫,只是任書在家中四處擺著,母親放好了又亂放。

      我估計他的書他是有讀過的,只是不知是何時。他一回家就「休息十分鐘」,我看他也再沒精神看書。他不時生病。感冒發燒比較少,他說過只要不敢病就不會病。他看醫生的大都是胃病肚痛之類。醫生每次都開他三日病假,他從來第二天就上班去。同學都說,老師暑假就得閒啦,我又不覺得父母清閒了多少。他們就像在追趕遺願,日間陪伴我們的時間的確多了,但他們的精神不見得飽滿到哪裡去。我不理解他們在別人論斷為清閒的時間在忙碌甚麼。平日他們都不拿工作回家做,反而假期會。他們說平日回家便要照顧你們,拿了都是白拿。他們七時回校開始工作,這麼晚上七時前便可以回家。

      我雖然每日都見到老師,但教員室從來是最神秘的地方。同樣地,我也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父總教我先了解後論斷。但我看父身邊的人都並不如此。例如他們說你地咁好有暑假,口裡稱羨,鄙夷已溢於言表。父總笑而稱是,的確如此,打趣說你何不應徵?

      近日我考琴失手不及格,他們沒有鬧我,也沒有怪責老師,反而對老師說抱歉,然後就替我再上網交費報考。我不喜歡學琴,但父迫我去學,說將來若找不到工作也可教琴維生。今年我數學成績不好,父又著手替我找補習老師,我自是極度不願,但無法反抗。他不熟悉門路,於是找他的舊生幫忙。我不時會聽他說起不同的舊生,有些做三行、有些讀中文,有些做醫生。他說做乜都唔緊要,最重要係盡力而為。他託了兩個舊生幫他找,我當然希望慢一點找到,豈料他的舊生第二天便找到了。

      我聽父說過很多次,「要做一個怎樣的老師,就是成為一個我希望我女兒遇到的老師。」

      還有,父年青時長髮嗜酒,曾飲到兩臂生蛇。他說過他最喜歡伏特加,現在他只喝啤酒。我晚上去廁所,見他旁邊總有個啤酒罐。有時他在睡著,有時他在寫作。回想起來,他的眼睛不止有異,其實是頗為詭譎。

      30-7-2018

      轉注


      【資訊如流,言論輾轉衍變。
      接通明暗,激活注解空間。】

      【玩具志】禮物

      熊一豆
      讀書,寫字,教書。文字女巫修行,在格格不入中欣然跳舞。
      SHARE

        有不喜歡收禮物的小孩嗎?
        一直默默追尋著有沒有可以共享這種彷彿背理心情的人。

        好幾年前,韓國江南大叔爆紅時,在樓下的小文具精品店看見過一個公仔:以江南Style為原型,有個按鈕,一按下去,那公仔就會扭動腰胯跳起騎馬舞。公仔在跳著扭著,臉上笑得合不攏嘴。站在櫥窗前看了一會兒,一陣莫名的哀傷圍上來。誰會把這樣公仔買回去呢?買回去後,它又能在顯眼的位置逗留多久呢?和恆久的無嘴貓或維尼熊不同,這種僅一時風頭的公仔,時運一過,即令人不免覺著點難堪,誇張的笑臉與舞姿倒成了自身最大反諷。於是,很快,它就會到堆填區去繼續狂舞舞舞吧……

        如此推想太遠,或許有過度閱讀之嫌。但畢竟就是,「死物」從來不死,經人之意念顯化於這個物質世界,自不免沾染人世之情。幾乎不存在純粹之物,易手流轉,我們都會把一部分的自己遺留於物,不管那是好的壞的冷的熱的。

        小時候收到禮物,會有不自在的時候,尤其贈送者是老年長輩。送給小孩子的禮物,玩具十居其九,但一台玩具小風扇也好小鋼琴也好,都不僅止於物的本身。除卻單純的疼愛,禮物們還沾染了贈物者不自覺的氣息,有時甚至連較深層的、秉性中於世道難堪的部分也都依稀殘留。比方說,夜色中獨自歸家的客人,從窗口看下去,剛好看見她初老微禿的頭頂與瘦削的肩膊,於是她所送贈的彈珠玩具就再洗不掉那夜幽藍的月色。見物若見人,從不是誇誇其談,玩具們誘惑著人去穿透時空,想像物之比人頑強;待得人面全非時,物兀自猶存,卻同時毫不掩飾地展示故人心意與性情。連物都可以秤出靈魂的分量,太多了,弱小的心靈只怕承受不起。於是明明是令人歡快之物,一邊興高采烈玩著,一邊卻體味了只有熱鬧盛宴才烘托得出的寂寂。玩具玩具,一頭那麼輕,一頭又那麼重,彷彿非這樣才得以展現世間的曲折平衡。

        但出於同樣理由,也有敏感的人會欣然收取禮物,收存起來,日後看看,念你如昔,用手觸碰一下,讓心頭感到一絲揪疼,那貨真價實的存在感。遇上挫折,覺得再不能與世界相涉,坐下來,把累積的禮物(如果還留存的話)擺開眼前,一一細數,哎,我們都曾經那般讓人疼惜過,然後又可以試著和世界講和。不過隨著年歲增長,一般社交應酬將沖淡交換禮物時黏附的人性,也只有戀人的禮物才可能重現當中的複雜性情。而更多的人,選擇長大後買玩具送給自己作禮物,當作補償。

        補償甚麼呢?嗯……,甚麼都可以。

        透光


        【鑿夜生火,鋒芒無分先後,
        發掘創作新視角。】

        塔底看上去

        字奴
        香港人,目前留學臺灣, 現為國立臺北大學冬眠詩社成員。
        SHARE

          手是枕木
          骨髓是山稜線

          有時電燈不夠明亮
          他們摘下眼球
          充當礦洞裡的裝飾
          過熱,然後故障
          然後丟掉,然後換上新的

          過程不太吻合
          也不太愉快
          已有數十萬被拋棄
          所以遍地都是,扎腳殘片

          皮鞭並不知道
          其實洞穴之所以
          曖曖含光,不是眼球緣故
          而是他們背海前行
          背着海的他們,流下
          閃爍的重量

          鋼筋和水泥追逐太陽
          他們也要像飛蛾一樣撲去
          途中的雨不是憐憫
          而是階級牢固的注定
          然後化為軟泥的
          又有數十萬

          建築需要軟泥
          也需要扎腳殘片
          而那些匍伏在塔頂的巨人
          笑著把螞蟻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