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沒有香港唱片之後

瀧澤勳
多情於樂,文以載樂,自得其樂,為生活配樂。斯人搭載愛樂者火箭太空漫步十幾年,成了自己人生的唱片騎師。文章散見於立場新聞及香港01等網絡媒體。
SHARE

    實體唱片是一種關於收藏的藝術行徑,有人但求滿足物質需求,但有更多人期待他日翻箱倒篋,打開一個個塵封的時間囊。

    去年八月,香港唱片Hong Kong Records的東主蕭勁展宣佈旗下位於太古廣場的分店結業,並預視海港城那一家的大去之期不遠。筆者雖聞香港唱片一直在虧損中苟延殘喘,但決沒想過這個大去之期來得這麼猝不及防,而這個在港屹立了三十餘年的本地品牌,就終將逝去。

    筆者一直覺得香港唱片是一家極有骨氣的品牌,即使市道低迷,店內都極少放置周邊商品,反而專注於唱片銷售,沒有令這個旗幟鮮明的招牌,頓成一頭四不像,Do Re Mi時期如是,今天如是。且說海港城分店由港威商場喬遷至Marco Polo Hongkong Hotel Arcade三樓,面積經歷大幅萎縮,新店格局更見簡明:黑膠和LP (Long-playing disc,密紋唱片) 放在迎門而進的當眼處;長驅直入是海量的電影影碟,其比例甚至已超越唱片存量;影碟背面則是古典和爵士類,日前筆者到訪則發現架上大部分存貨,都是不同廠牌為紀念Leonard Bernstein誕辰一百年而應運而生的庫藏舊目錄 (Back Catalogue) 大碟,相信也只是最後清貨吧。那麼流行音樂呢?在收銀處旁邊,位置卻是狹小得可憐,此時憶起昔日三大分店鼎立,店舖以偌大齊全見稱的歲月,現在更覺悲涼。

    卻說七八年前樂迷逛香港唱片,果真可以逛夠大半天。作為一名古典音樂迷,筆者尤愛又一城的分店,皆因一萬二千餘呎的空間,庫藏極廣,直是樂迷的天堂。還記得正門直入就是一大片流行音樂推介,大碟、EP (Extended Play) 、演唱會DVD,新舊歌星共冶一爐。通常筆者都會先挑選幾張心水的流行音樂唱碟,然後向右邊區域逛逛:那裡是令人一見震撼的夾道靠牆櫃,左右雜然前陳,盡是古典樂迷的心愛。光臨數遍,香港唱片漸能為入門朋友認清品味,成為當時不少流行古典兩棲類聽眾的搖籃。筆者閑時,也愛在那裡尋寶,認識一些初出茅蘆的新星,例如當時還是出道不久的鋼琴家王羽佳。而店員應對顧客一些較深入的問題,如某一位作曲家、獨奏家,甚至不同指揮家版本,都能對答如流,可見香港唱片的經營理念,力求銷售團隊熟悉產品,極為照顧樂迷的需要,而非但求陳列貨品單向銷售,可算是連鎖經營的絕妙例外。

    EP精選 難成潮流

    沒錯,有骨氣,夠堅持,自是最好不過,可惜在唱片業界低氣壓下,香港唱片有時也無力正乾坤。若樂壇是一片天空,或者它正載著向外渲染的暮色。

    無力匡正的是流行音樂工業的乾坤吧。數位音樂串流平台的崛起,扭轉整個行業的生態,連部分本來扮演潮流領導的音樂人也未諳前路,就遑論零售一端可以避過一劫。筆者無意將實體唱片銷售低迷諉過於科技和聽歌方式的微妙關係。多年以來,君不見為數不少的逆市奇葩引起城中熱議,製造潮流,教不少樂迷重新向實體唱片靠攏?而很諷刺地,近日很多頻頻售罄的唱片,都出自獨立音樂人或小型公司的名下,而非傳統唱片出版商之手。且說數位模式興起,委實不能左右一張上佳唱片的實體銷情,重點乃在於企劃。遺憾的是,唱片公司日漸減產,集中投資,但求成本低,忽視出品質素,改以EP小規模形式發行,將派台作品一一集成推出,毫無確實概念串連,即使不是粗製濫造,也僅屬行禮如儀的形式主義,自難引起大眾注目。

    此情此景,香港唱片在海港城的最後分店也是不斷上演:在流行音樂架上,則充斥大量庫藏舊目錄大碟,例如因其六十冥壽而應運而生的《環球高歌陳百強》、華納聯乘環球唱片的《陳百強的創世紀》精選、為巡迴演唱會造勢的張學友精選大碟套裝,甚至是以大量湧現市面的新曲加精選等,咸使筆者憶起填詞人黃霑的香港大學哲學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1997) 》其中一段:「為求營利保持,銷量不跌,唱片公司紛紛『吃老本』,推出舊日金曲作集錦唱片來保住市場。這種銷售藏庫舊目錄的方法,不錯可以苟延殘喘,一時之間可以繼續生存,但長期沒有新作品出現,市場自然萎縮,久而久之,歌迷就會不滿和排斥」,想必至今依舊警世。

    黑膠復興 陽春再現

    不過也要說句公道話。

    經歷音樂載體的沿革,當實體載體進化走到盡頭,有不少樂迷卻回眸著那個八九十年代,興起黑膠熱,購入大量LP及黑膠唱片。加上HIFI模式繼續熾熱的相輔相成,聽眾願意在聆聽配置上投資更多,提升播放質素。不少歌手和製作人都向製作HIFI及其他高質素出品的方向靠攏,亦見市場受落,有價有市,例如歌手林憶蓮全新國語唱片《0》只推出限量黑膠及線上收聽兩種渠道可見,筆者必須承認,唱片公司其實也開始適應轉變,努力轉型。

    作為樂迷,筆者樂見去年十二月香港流行樂壇再現小陽春,皆因有多張話題和質素兼備的概念大碟推出市場:Eason and the duo band《L.O.V.E》、張敬軒《Senses Inherited》、古巨基《維多利亞》(僅屬EP,但將分割成上下部分推出市面)、RubberBand《Hours》等,當中以董折和浦銘心的《The Album (Part 1) 》的通盤企劃最具迴響,甫上市便旋即售罄,自然是上文提及那些逆市奇葩中的佼佼者,亦證明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絕對有企劃才幹和慧眼。

    屬於樂壇的一片天空,也許在外地市場浪潮澎湃之際漸次昏暗,但夜幕低垂後的晚空,有時還比白天更美。只願陽春再現,天上便可再現繁星。

    地區小店 優勢依然

    好了,得知這個樂壇還不差,但香港唱片走了,究竟這個夜空還蘸染了甚麼華彩?

    我們走入了一個只有一家連鎖公司CD Warehouse(其實還有另一個逆市連鎖奇葩「威威」),和剩餘二十多家地區小店的時代。誠如筆者較早前在其他媒體上論及HMV之死,也許如今香港唱片壽終正寢,啟示也是一樣:我們務必投向地區小店的熱誠懷抱。

    謂之熱誠,完全因為地區小店愛與顧客交好,待人以誠,員工、顧客和東主也因志趣相投而成為良朋,培養一個愛樂圈子,締造不少瑰麗回憶。以上環的波斯富唱片和最近重開的葵涌「港膠所」,皆是極具人情味的招牌。先不論小店上下較熟悉產品存貨,顧客可以直接聯絡店東留貨,甚至詢問某些產品的來貨日期等等,自然相當貼心周到。

    說到這,筆者興之所至,翻讀著文化人黃夏柏的《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其中有一章特別適合我們回首,事關書中載述1981年3月起的《年青人周報》開始連載「港九各大唱片公司唱片店一覽表」,當中大約有百多家唱片零售店,而也許最意想不到的是,清單上某些名字,至今屹立不倒,例如剛才談過的「波斯富」、「節拍」、「威威」和「精美」,都是人情味滿溢的老字號,都在這個富有歷史的城市中的橫街窄巷中,待你發現,也許當Megastore退潮,就是地區唱片小店回勇之時。

    填詞人林夕在其舊作合集《別人的歌》中,曾經以行內人角度暢談購買唱片的心態,〈唱片另一面〉有一句說得很精警:「經過唱片舖看唱片封套是一回事,把它們買回來打開來是另一回事;正如,在收音機旁邊被動地聽流行歌是一回事,在唱盤上主動逐首逐首聽又是另一回事。」經歷香港唱片之死,無論你是其支持者與否,這句話也值得你放在心裡,多番回味,只要大家乘勢愛樂,我們自然不負樂迷身份。

    不少人總在高聲呼喊新一代離實體唱片而遠去,甚至將我輩定性為太習慣享受免費數碼音樂的族群,筆者反倒覺得有為數不少的九十後千禧後,願意為心愛的實體音像產品一分一毫地儲蓄著。香港樂壇的天空,其實一點也不黑,有時還托出點點星光,待你窺賞。

    也許並非人人也懂音樂,但不論音樂涵養高低,我們學懂欣賞實體唱片的吸引力,就已是最上等的素養。實體唱片一直是零和一的電子律動無可比擬的存在:由唱片封套的包裝,到歌詞集的設計和印刷,甚至是因為「概念大碟」大行其道而引人注意的創作文案,一一翻閱,你會發現逛唱片店的趣味,甚至是該張唱片的特殊價值,都付梓於那張鐳射光碟中。買回家後乍見它兀自轉動,依舊教人雀躍不已,不住回味,即使曲終,此感久久不散。沒錯,實體唱片是一種關於收藏的藝術行徑,有人但求滿足物質需求,但有更多人期待他日翻箱倒篋,打開一個個塵封的時間囊。

    沒有香港唱片之後,請謹記天外有天,穹蒼總有明亮的一隅。一直愛著天空的你,就尋覓那別有意義的一隅吧。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十六期
    <   
       >

    別字

    第十六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打1⁄5的嗝
    • 【打1⁄5的嗝】癡肥
    • 【打1⁄5的嗝】全臉埋線
    • 【打1⁄5的嗝】醉酒
    • 【打1⁄5的嗝】巴勒太軟就有點
    • 打1⁄5的嗝
    • 【打1⁄5的嗝】癡肥
    • 【打1⁄5的嗝】全臉埋線
    • 【打1⁄5的嗝】醉酒
    • 【打1⁄5的嗝】巴勒太軟就有點
    轉注
    • 早慧作家的季候與食糧 ──梁莉姿、黃怡台北書展對談
    • 沒有香港唱片之後
    • 那些把文學看得像牛的人 ——記「二十回首——香港文學出版的現在式和未完成」講座
    • 像是動物園(二):在別人的意識中尋找屬於你的夢
    • 《爆漫》︰從漫畫裡奪胎換骨
    • 早慧作家的季候與食糧 ──梁莉姿、黃怡台北書展對談
    • 沒有香港唱片之後
    • 那些把文學看得像牛的人 ——記「二十回首——香港文學出版的現在式和未完成」講座
    • 像是動物園(二):在別人的意識中尋找屬於你的夢
    • 《爆漫》︰從漫畫裡奪胎換骨
    透光
    • 滯留
    • 假如父親也寫詩
    • 七月的飛蛾
    • 滯留
    • 假如父親也寫詩
    • 七月的飛蛾

    對焦


    【面對紛紜現象,尋找解析距離。
    時光所聚,焦點成形。】

    打1⁄5的嗝

    字花編輯室
    SHARE

      五篇作品,攪拌、反芻,然後打嗝(或打不出嗝)。

      為什麼要迫不可挽回的情人吞下自己的白髮?愈窮的人愈打嗝,打嗝得最多的竟然是螞蟻?酒醉嘔吐之後,打一口長嗝,誰不是黑夜圍城的螞蟻?

      慾望橫流的大都市就像徒然光鮮的破皮囊,寄生者並不都是完美縫合的軀殼,卻總難免跟隨著皮囊膨脹萎縮,冷暖飽飢自知。

      假設全城人都癡肥,癡肥於不能消化的貪痴愛惡,我們該如何練習打嗝打得,優雅一點。

      轉注


      【資訊如流,言論輾轉衍變。
      接通明暗,激活注解空間。】

      早慧作家的季候與食糧 ──梁莉姿、黃怡台北書展對談

      字花編輯室
      SHARE

        如果梁莉姿從生活的艱難中看見陽光明媚,黃怡卻在陽光剔透中隱隱浮現暗沉底色

        中學的時候,你在做甚麼?
        我埋頭考試筆記,她流連K房M記,他獨對電腦廝殺連場。
        而她們會說:「我在寫小說。」
        黃怡、梁莉姿,同是九十後作家,從中學開始發表創作,近月不約而同推出第三部作品:黃怡的《林葉的四季》、梁莉姿的《明媚如是》。
        早慧的女生,眼中看見怎樣的寒暑風景?腦海中吸收與創造了多少世界?相似的「早慧」,卻寫出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故事,卻埋藏互相呼應的思考和情緒。

        因為自信,因為自卑
        年紀輕輕,卻已寫作多年,至今走到了甚麼狀態?黃怡憶述寫作的緣起:「我就讀的中學十分鼓勵學生寫作,更邀得董啟章教授寫作班,他讓我們讀卡夫卡、卡爾維諾。」她提及董啟章給她的意見和鼓勵,而西西更因讀到她的小說,而特意相約見面。「累積而來的自信,以及希望繼續寫的熱誠,便混合成了今天我寫作的心情。」

        與黃怡相反,梁莉姿的寫作源於自卑。中學只看重考試升學,對創作並不鼓勵,梁莉姿無法在學科中獲得成就感,只有中文值得自傲。「我動機不純,寫作是因為想得到別人的稱讚。」所以曾經停寫三、四年,她迷惘:「我為了甚麼而寫?」而《明媚如是》,大概就是她得出的答案。

        光與影的對反
        梁莉姿指着《明媚如是》的封面,一片亮麗鮮黃。她笑言,這是「表裡不一」,這正是這一系列短篇小說嘗試思考的問題:繁華光鮮的都市之中,隱藏了多少痛苦?正如〈皮鞋〉中患上抑鬱症的「失敗者」選擇活着,那為何品學兼優的女班長反而選擇死去?她說到創作的契機:「一個朋友參加了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美好的一天》的演出:十多個香港人傾訴自己生活中的悲慘和挫折,然而城市『美好』的一天仍是照舊過去。」當年青人被政治、教育、居住等問題壓得透不過氣,梁莉姿希望為他們寫一本書,以不同議題、不同背景的人去書寫香港。「我們不能因為只看見『美好』的部分,而忽略隱藏在背後的痛楚。但無論生活如何痛苦,陽光照樣明媚。」

        黃怡的《林葉的四季》看起來卻似乎明亮而活潑:小男孩林葉以天馬行空的腦袋把日常事物串連,又一一尋根究底,問出難以回答的問題。例如藥房的貓店長會被裁員嗎?牠們的工資和福利?孩童的視覺摒棄成人世界的麻木,換一個觀看世界的新方法──所以貓咪有得到好好的照顧和尊重嗎?然而,脫離成人的規則後,林葉又對世界透露出一種冷漠和疏離:燒臘店中師傅揮動大刀,斬開骨肉的場面,在他眼中成為了一場「表演」。如果梁莉姿從生活的艱難中看見陽光明媚,黃怡卻在陽光剔透中隱隱浮現暗沉底色:「可愛的林葉也逐漸面對成長的痛楚。這部小說把幾個朋友都弄哭了。」

        從一顆米看世界
        「小說希望思考城市和自然的關係。食物,大概就是城市中最容易接觸到的自然──你未必擁有一盆漂亮的盆栽,但打開冰箱你總會看見蔬菜或水果。」黃怡剖析小說探討的問題:林葉對自然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害怕蔬菜上泥土的『骯髒』,而媽媽的工作正是把超級市場的蔬果用保鮮紙包好。食物成為林葉思考自然的媒介。例如可樂,他喝可樂時總是「走冰」,卻又另外拿一杯冰粒,一邊喝一邊逐點加入,可樂就愈喝愈多了。那麼北極熊要「拋頭露面」擔任可樂的代言人,又是否因為北極已經融冰呢?又例如魚翅,香港是魚翅的主要銷售地,部分航空公司更因支持保育而拒絕運送魚翅,而林葉問的是:魚翅拿的是哪一本護照?「我希望用溫柔的、軟性的方法去討論這些問題。」黃怡如是說。

        「我也認為食物可以反映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同樣利用食物,梁莉姿卻以此揭示家庭和社會的問題。「主婦的住家飯,可能成為一種規限:你跟家人的關係再差,每天黃昏,你也必須坐在那裡一起吃飯。」於是〈櫻花蝦〉的女主角討厭住家飯,到日本餐廳打工,只因為喜歡那裡的員工餐。但男朋友家中的一頓住家飯,卻使她羨慕這個幸福的家庭。然而,男友的家庭事實上卻不如表面美滿,魚缸中逃過魚口,倖存的一隻河蝦成為家庭問題下的精神寄托。「表面的幸福背後,每人都背負或重或輕的問題,像那河蝦,所有人都是倖存者,為了生存而努力。」

        寒暑交替,柴米油鹽,兩名早慧作家從日常生活中提煉故事,思考自然,反省生活,從未停止成長,終於在這個如夏的冬季結下纍纍果實,各具滋味。而我們依舊期待,在下一個春天來臨時,又能再次看見她們編織的明媚。

        透光


        滯留

        陳世鏘
        愛發白日夢,過得一天得一天。
        SHARE

          黑雲塌了
          馬路碎了
          霓虹招牌化開了

          兩層天空的交會處
          數十片荷葉往來
          我可以一起嗎?
          只有沉默回應

          分針又焦急地跑了一圈
          我以為雨水能滴穿石頭
          也就能溶化圍牆

          太多微針扎在葉面
          荷葉匆忙泊岸,把它們拋棄
          墜落、瓦解
          我肩膀和胸前
          沾滿被棄者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