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托邦每一個寫作的人,都是一個建築師。」在潘國靈首部長篇小說《寫托邦與消失咒》中,虛構空間「寫托邦」中有一群「築居師」會建造「語言的房子」。研究「弱空間」概念的建築系研究生蕭敏讀畢《寫托邦與消失咒》後,決定以此書為藍本,展開了一個關於消失和尋找的跨界實驗計劃,這也是從建築、文學和劇場三個起點出發的一次捉迷藏……
異質空間存在之必要
《寫托邦與消失咒》一書以「沙城」和「寫托邦」兩個一虛一實,被「消失咒」所影響的空間,開始了一場捉迷藏的遊戲:編輯悠悠穿梭兩地,尋找自己消失了的愛人,作家遊幽。建築系研究生蕭敏研究「弱空間」的概念,也有一直留意香港文學和潘國靈的書。「第一本看的書是《失樂園》。未能自稱瘋狂書迷,可是《寫》出版的時候就買了來看,也去了《字花》與浪人劇場辦的讀演會。我覺得小說的設定及角色與空間有共通的主題,而小說其實亦是在批判相似的城市以更新為名的破壞及同化的進程,以致沙城面目及供喘息療養的異質空間也在消失。」蕭敏聯同研究城市更新及異質空間的中大建築系鍾宏亮教授,並開始邀請潘國靈和譚孔文構思這個計劃。
《寫》一書描繪了不少邊緣的人,自主流空間如「華麗安居」逃遁,去到可以容納他們的異質空間「寫托邦」,這次計劃的展覽部分則收集了不少真實的「城市間隙」,像北角的像汽車渡輪碼頭、死場、天橋和後巷這些空間。蕭敏形容北角是新舊交集的地方,有很多規劃失效的有趣空間。「它們或是衰落,或是丟空,或是讓人在使用之間改變了其用途,生活的空間和異質空間相互交雜。」她形容這些空間與潘國靈作品中的「異托邦」或「寫托邦」有相似之感。「我自己也在進行這個計劃的時候,發現了許多我從沒踏足的地方,例如皇都戲院大廈住宅內的廟宇、東區走廊下的海域、小巷斜坡上的眾神佛像。這次計劃我希望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城市風景。能夠發掘一些本來看不見或習以為常的地方,進而去理解這些奇怪空間存在的必要,才可以開始有官方思維以外的城市想像。」
譚孔文:四個字,「捕風捉影」
去年曾與水煮魚文化合作過舉辦「新書讀演會」的浪人劇場藝術總監譚孔文,形容蕭敏已經把「創作者腦內活動」呈現在展覽空間裡,而今次他要做洞穴劇則是四個字「捕風捉影」。「潘國靈的文字空間感很強,人物內心通過空間的流動呈現,但如果變成真係一個劇場表演時,我反而希望與讀演不同,將文字或對白的幅度減低。今次想做得更直接,讓表演者發現文字,令空間變得有趣。」排練的時候,譚孔文與演員說這是一場與觀眾「合謀」的遊戲節目。為了體驗「消失」,譚孔文會帶表演者到北角的這些異質空間中找感覺:「Thomas(鍾宏亮教授)曾帶過我去這些地方,感受人在弱空間中如何生活,這些質感與潘國靈的小說也非常相似。」
蕭敏提起參與浪人劇場第一次排練時,表演者圍圈討論的時候,有人說「如果沒有被尋找,那躲起來其實並無意義」,她認為消失者與尋找者的存在意義互相依存。原作者潘國靈則說捉迷藏好像是很「Child-Game」,很刺激,但如果變成無休止,其實很恐怖。「異質沙城」這個跨界實驗計劃除了建築、文學和劇場外,亦有錄像、舞蹈等等不同的創作方式,「自照湖」、「廢置圖書館」、「巫寫會」等諸多小說裡的場景將一一重現。在身邊事物快速流逝如「沙城」的香港,不妨到「寫托邦」感受一下「消失咒」的力量,在城市的縫隙中開始一場徒勞的捉迷藏,以消失開始,以尋找告終,消失也浪漫。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標本,作為動詞,為了保存
同時也為了解放,解放物與心之間
對視與呢喃的餘地。我們渴望
標本都是簡淨樸拙的,在那裡
明澈地存在著,有一枝筆
或尖細的情緒抽離著。
讓實相與摹本同歸於喑啞吧
從已然之數,抵未知之島。
資訊如流,言論輾轉衍變。
接通明暗,激活注解空間。
作為一個合格的當代文青,咖啡幾乎成為必修課。要是別人問你平時習慣到哪裡買咖啡豆,你說自己家裡只有即溶咖啡,氣勢未免馬上矮了一截。最近日本咖啡店Yanka Coffeeten推出的這款文學咖啡「飲める文庫」,將六部日本文學經典作品烘焙成咖啡豆,聽起來非常吸引。筆者對咖啡豆認識不深,不過,《人間失格》居然不是最苦?為免受騙,筆者決定請教一下這幾位有咖啡經驗的文學人。
AI研讀經典再寫閱讀報告
這款文學咖啡可不只是隨便貼個書名上去:由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的資料工程師統計了超過一萬條有關六部文學作品的相關評論。再由AI「深度學習」,像寫閱讀報告一樣,將每部作品的味覺分析製成圖,分成為「苦味」、「甜味」、「尾韻」、「清澈度」與「滑順度」等五項指標。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阿拉比卡豆、巴西豆加上口感滑順的祕魯豆,據說味道是「高雅的苦味」。夏目漱石的《心》由濃厚曼特寧及清苦的巴西豆透過極深度烘焙,是比《人間失格》更苦的作品。同為夏目漱石作品的《我是貓》由哥斯大黎加、巴西與瓜地馬拉的咖啡豆由中深度烘焙而成,《三四郎》寫一個從熊本到東京讀書的學生與女性之間淡淡的情感,咖啡口味苦中偏甜。《舞姫》是森鷗外的短篇小說,寫一個日本人在德國留學時與德國女子之間糾纏半生的故事,是他自身的經歷。結局雖苦,但根據他唯美的文體,咖啡卻有著甘甜滑順的氣息。
《若菜集》是島崎藤村的第一本詩集,這位浪漫詩人後來的小說創作更為有名,被稱為自然文學主義的先驅。《若菜集》的味道是「青澀透明,帶點酸味」。
讀到這裡的你已經開始喉乾舌燥了吧?不如看看有咖啡經驗的這幾位文學人如何選擇?又有甚麼作品會令人聯想到咖啡?
消費者指南:
Donald Yeung(香港文學生活館行政經理)
我最想試《心》這部作品的咖啡,因為它在六種咖啡中最苦,而且有著比較高的順滑度和餘韻,貼合個人口味。夏目漱石在宣傳《心》時寫道:「推薦這本探究人心的書,給渴望探究自己內心的人。」,如果有一種咖啡,不但能夠傳達人心善惡、明暗及搖盪所引燃的苦,甚至能夠刺穿自身內在的黑暗面,呈現個人赤裸的卑劣,那麼這種苦應該是苦徹身心,值得一嘗吧。
看大江健三郎《康復的家庭》會令我想起深度烘焙的咖啡。為了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兒子光,大江健三郎克服了苦惱和失落,找到了家庭之間互相理解及扶持的方法,令家庭康復。其家庭的經歷就如喝罷一杯濃濃的深煎咖啡,那深厚的餘韻就如蹣跚步履,雖苦尤甘,令人回味動容,肅然起敬。
李薇婷(《字花》編輯、評論人)
做文學的人愈來愈多地在思考如何做出一件成功的文創來。我們以文化創意產業去包裝而紅火起來的,往往是那些周邊物:MT膠帶、筆、簿,現在還有咖啡,相信不久更有文豪茶包、朱古力、甜品。由AI理解並配選的咖啡,把早已成功被小清新style完全吸收的咖啡時光,再多包上一層文學經典的氣息,最後讓AI來消化他人寫的讀後感,還包抄了未來/後人類/高智(?)能的科技味。
通殺。
我沒有指作者(夏目和他的評論/讀後感作者們),主要是商家佬通殺。分開那些咖啡豆的配搭,其實沒有太大問題,最大問題是平凡。即是,全都以微深至極深烘焙來配(還開動意式深培把苦味再推高),以最適合用來混豆也最常見的巴西、哥倫比亞、危地馬拉做膽(說起來這些都是經典級咖啡豆了,也許很合夏目、森歐外的「經典」地位?),飲落就很「香濃」、「滑」。總之,苦中帶甘帶酸一定係初戀、青春的感覺。你看那文案中倒是又果香、又酸甜,但是,愈深烘焙,那些果香、花香、酒味等產地特色就愈不凸出。我想最諷刺真係,AI還為《我是貓》選了豆。貓的特性是,絕不能喝咖啡,一喝到咖啡因便吐,嚴重者死。這貓今次爽啦,應該一次過用盡一生的諷刺配額,大概笑癲了吧。
陳慧(作家)
我最有興趣試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實在想像不到這個小說應該是怎樣的味道。最奇怪的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會是口感順滑有甜味?總之覺得味道應該是這樣。其實將文學和咖啡搭配好奇怪,兩者都是很主觀的東西。特別是小說,都是由感受,心靈構築的世界,而咖啡也是。我成日覺得咖啡的味道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覺得酸,有人覺得不夠酸;我覺得不夠苦,可以再苦小小就好,有人又會覺得太苦。我自己習慣喝黑咖啡,特別喜歡熱的咖啡,一日平均會喝兩杯,咖啡就像「放小息」,是生活裡重要的節奏調整。
咦,作為日本文學愛好者的你想必現在已經發現了:村上春樹呢?喝不到村上味的朋友也不用太傷心。相信不久的將來文學威士忌、文學意粉之類的產品也會應運而生,屆時我們將會嚐到像「1Q84意大利粉」或者「遇見100%的威士忌」之類的村上の味產品。
詳細資料:
https://prtimes.jp/main/html/rd/p/000000001.000029356.html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鑿夜生火,鋒芒無分先後,
發掘創作新視角。
1
我曾是密雲的缺口
將彩虹漏給泥土
旱季的外衣剝落
如失血的巖石
堆積在水土流失的陽面
只有對流浪一無所知的人
才會花去清晨到日暮的顛簸
了解一枚帳篷釘
曠野呼嘯的餘音
溺死在搓熱的掌心
我自囚於飛行模式的睡眠
再沒有人與我計較肉體的含義
2
帶刺植物被嗜血本性牽引
從這裡走到那裡
縱使在一匹獸屍的齒縫間
也寄居著一場達達主義的爭論
旅人的腳是大地的中軸
步履撥開她的兩鬢
自由在左,規訓在右
這裡
白蟻豎起延綿的墓碑
掏空妳瞳孔的黑
5
天黑請閉眼
甲蟲睜開眼
甲蟲請殺死一滴雨
甲蟲閉上眼
借口請睜眼
借口請披上一朵雲
菱形的是靛藍,方形的是果綠
好,全體睜開眼
昨天晚上
天空死了
6
一湖靜止的夕陽
是萬物最基本的單元
包裹時間
往裡是因果
再往裡是沉思的人
他們用一瓶威士忌
生起一盆爛醉的爐火
我把睫毛的影子投向妳
那上鎖的冬日
就炭化成狹路相逢的旨意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