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節錄,全文請見《字花》83期
七月一日的維多利亞島上,滿街都是紅白楓葉旗幟。即使是同樣的七月,卻絲毫沒有香港夏季的赤熱,走在路上,隨意步行的身體,被濕冷猛烈的海風緩緩吹著,天空陰陰沉沉,冷得徹頭徹尾。
你和她在六月三十日晚上抵達維多利亞島。
她是你認識許久的中學同學,會考後跑到加拿大唸書,後來一直待在那邊讀書工作。你先後兩次來溫哥華,都睡在她家客廳,一次寒冬,一次盛夏。還記得第一次踏進她家門前,那條總是飄散著奇異香氣的走廊,連結著二十多個來自不同地區,素不相識的生命。第二次來時,她已不再住在你第一次寄宿時的那個地方,因而使那兩段假期,擁有截然不同的氣味。當日,你們兩人帶著背包,抵著冷,從她溫哥華的家中出發,先乘鐵路,再轉巴士,上船,下船,然後轉乘在香港舉目皆是,在當地卻成為奇觀的雙層巴士。下車後,你們背好行裝,走了一段不長的路,她邊走邊與民宿主人的朋友傳發訊息。因車程延誤,你們晚了到埗,屋主的朋友為你們打開大門,簡單介紹一下,又囑咐了你們一點甚麼,就離去了。你和她進內後,一邊驚訝著屋內的黑武士擺設和圖騰柱裝飾,一邊走進客房裡,整理行裝。
經過半天路程,你們都有種說不出的疲倦,大家輕輕放下背包,像動物一樣需要熟悉環境的氣味,在屋內走了一圈,伸伸懶腰,欣賞擺設。你走進裝飾別緻的客廳,打開窗,雖然已經七時多,但天色還未完全昏暗,遠方仍透著一點亮光。嗅著從外面吹過來涼冷的風,直眼望去,前方不遠處,是正在舉行嘉年華的草地。少男少女的喧嘩、偶然劃破一點甚麼的尖叫、零星遞放的煙火,與在極遠處隱約傳來的,充滿嬉鬧和快樂氛圍的流行音樂,乘著涼冷的風,被剛剛到埗的你們一一聽見了。
是他國的慶典。
就是站在窗邊也能完足感受,從遠處傳來,在空氣裡流動的焦燥感,與因之而生一直擴散飄移的熱能。那時你想,不知隔壁是否還有誰,也與你一樣,在窗前站著,看著遠方蠢蠢欲動的人群,在那片草地上擺動著,搖動著,嘗試把平時遙不可及的身體的區隔,短暫地,透過一直擴散的焦燥感連結起來。於是你和那個站在隔壁,不知道彼此是否存在,卻仍然安然於眼前景色的人,在此等距離中,一邊靠著涼冷窗邊,一邊體認著那種從遙遠處傳來的熱鬧正輕微地與身於此處的寧靜,攪拌在一起的安適感,也幾乎,在同一個時刻能向彼此確認:這始終不是你們的慶典。
由是當她帶你走到七月一日的街道上,你會訝異驚奇,因為從午後直到晚上,你都好像聽見「O,Canada!」的歌聲。表演者各自拿著樂器,披上加拿大國旗,熱絡地在碼頭旁載歌載舞,「今天是他們的國慶」,不論你走到何處,看到何種景色,都被這默默的歡慶氛圍提醒。手上亦不知不覺拿著沿街道派發的小小紅白加國國旗,你本可以不接,但最後還是靜靜把它握在手上。這片紙造的國旗,直到現時你還留住。
你把它夾進家中暗綠色的收藏簿內,連同你從原住民博物館中取回來的書籤與名信片,一同放好。那三四本放在你家中,大小不一的剪貼簿,放滿你由大學時期就開始儲起的食物包裝與奇怪條碼。在睡不著的夜晚,你會翻開一直痴迷收藏的各種票尾、餐廳紙巾與包裝紙。每當它們一下子豐饒地在你眼前打開,你便再次明白,紙張本來是沒有溫度的,物件也沒有,所有或熱或冷,或溫或涼的感覺,都來自那歷經了一點甚麼的人心,來自那穿越心臟,繼而被輸送到指尖周圍的血液,所喚起的觸感與所召喚的記憶。
就在你翻揭的瞬間,那片小小的紅白楓葉國旗,想必與小學老師送給你的卡片或某場難忘的票尾一樣,惹起氣味聲色,光度觸感,使你腦內成千上萬組神經元被感官擊活,於是無聲的訊號,便開始在黑暗的管道裡發瘋亂飆。你的身體將以一種不為人知的神秘方式,釋放那或許被你稱之為懷念,或許被你歸認為哀悼的情感。你著實存活在一個變化多端的情感宇宙裡,猶如成千上萬個共生共長的海洋生態系統。假如可以這樣比擬,在你黑暗如海的身體裡,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浮游生物飄散無定,如此雋永,不可參透,各自顯照著不一的陽光深淺,塵泥黏揚;有乘著洋流一衝到底的瑰麗魚群,鱗片淨亮,游走時靜謐如淚,燙烈似炭;有藏於黑暗之巔的深海魚類,冥冥之中夜光怒放,線條剔透,纖細流麗;也有龐大得能夠堵塞心臟,即使如何搓揉,仍然使人胸口欲裂,呼吸欲痛的柔美藍鯨,牠以歌聲穿越無數日常,過度一切幻滅塵囂的地景。這一副屬於你的肉身,柔美珍貴,內藏了一整個血肉海洋,所有或明或暗,或豐沛或幼細的情感所帶動的流竄與爆發,變幻與莫測,在這樣細緻的凝望底下,如星體瀑發,於這片隸屬人類的天空下,繪成一個無比壯麗,無比盛大,甚至超出了那副盛載的肉身,一個蔓延至外的宇宙。
於是你就完全可以想像,當兩個宇宙,不,當成千上萬個宇宙輕輕相碰,擦身而過時,會發生些甚麼。當情感慢慢溢出身體,蔓延至外,就在快要觸碰外界時,你總幻想,牠們會幻化成一隻隻飛出宇宙的幼鳥,面露一無所知的神情,然後那樣輕柔地,直接往下跳,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無垠的天空,是冰冷的牆壁,是血淋淋的車道,或是一整個雨季,一整場盛大的浩劫。大多時候,就在牠們還未知曉自己可能會撞上甚麼的時候,就已經不無憂傷地,狠狠撞上了。當你目睹自你體內飛出的鳥全都墜落地面,撞上牆壁,倒在車道,已經變得七歪八倒以後,你才憶起這種拒絕,從來堅定純粹,無分黑白。於是當你走近,撿起成千上萬隻已經變得涼冷的屍體時,你會一邊收好牠們纖弱而歪斜的腳掌,一邊記起牠們仍然活在夢中,在死亡之後,仍舊懂得跑向那個至今仍然無法看見的前方,已經不再害怕,自己會被純白且堅硬的無形天空,撞得粉碎。這是一場屬於鳥的事故,也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場無可避免,且因其死傷必然使我們鄭重其事,屬於情感的事故。
不只是自己的鳥的死亡,你也常常聽見別人的鳥成群在半空中墜下的聲音。你們每人在年月裡,都成為了最資深的死亡觀察官。有時你也會猜想:當那溫暖柔軟的輕盈身軀在宇宙之中急速跌落時,牠的眼睛究竟是半開或緊閉;牠能否看見,那線一直遠牠而去的孤獨之光?牠的頭顱會否首先著地,首先破碎,然後在慢鏡之中,羽翼微微,微微,如野草一般折斷,彎曲,心臟震裂。那時,由細緻情感具象成形的牠們,是否也會為自己的墜落流下淚水,以致到了後來,每一具由你親手在林地裡撿拾的情感殘屍,都成了你一生也無法辨認的模糊存在。
你總是在遙遙目睹這死亡過程中,熟習這過程,學習這過程,後來,你甚至已懂得一言不發,像你從不在場,因而無從在意那樣,在仔細地撿起殘屍以後,洗淨雙手,渴望自己能夠在這種洗滌之中,在聆聽每一次死亡聲音的時刻裡,鍛鍊出一個足夠輝煌的黃金之心,來應對黑暗,應對絕望,以致最終或能演練出一種無上高貴的彌補,容讓你在無法明白,無法抵抗的時候,仍能在自身的洶湧與深邃之中,得以倖存;仍能在目睹所有飛出的鳥都死去以後,仍然透風涼好,好讓每一隻尚未飛出你心胸的鳥,不至因恐成傷,即使知曉未來早已暴露在致死的星空之中。
正如七月一日,你早早醒來,換好衣服,就步入那涼冷街道,走到海邊。海邊滿是排列整齊的攤檔。走到盡頭就看見六、七輛餐車停泊在那裡,等候客人。你們在一輛淡青色的餐車裡點了兩客波蘭餃子,大概二十加幣。餃子外觀和你們平日吃的相近,只是餡料不同。五顆波蘭餃子上有少許炒洋蔥與煙肉碎,餡料大概混雜了芝士、薯仔與炒洋蔥,你將餃子伴著旁邊的酸奶油一起吃,在酸味之中又滿足於厚實的質感。底下墊著酸甜的椰菜與胡蘿蔔沙律,旁邊還有溫軟的麵包和德國酸菜。你們一邊吃,一邊隨意聊起眼前食物,午後行程與過往的中學回憶。吃過午餐後,沿碼頭散步,逛路邊攤檔,沿途看見不少人身穿紅色,頭戴印有加國國旗的帽子。走著走著,你們被觀賞Stand-up comedy的人群擋住了路,於是你們也站在那裡,一同觀賞這段即興的stand-up comedy。那位身穿閃亮紅色禮服的表演者首先說了一個與Canadian Sorry有關的段子,調侃加拿大人動不動就道歉這毛病。現場不時傳來此起彼落的笑聲,你在聽得懂時就開懷大笑,聽不懂時就望向她,看她笑不笑。
她說入夜後,你們可以走到靠近海邊的地方,看煙火。有人早早來到海邊,只為了佔一個好位置。當天色漸漸昏暗,那不管自溫哥華或維多利亞島下方望向都是一樣的亮麗暗藍,再次從上方傾倒在你們身上時,街道上刮起沉靜的冷風。你身上的衣服明顯過於單薄。她見你握緊兩掌,縮緊肩膀,便體貼地提議:「還是到那邊買一杯熱朱古力暖著手掌吧。我們還有時間。」於是她領你走進一間飄散著甜味的朱古力店舖,內裡擠滿人群,人人手拿一杯熱飲,在濃烈的甜味中熾熱交談。你仔細察看陳列架上包裝精緻的甜品禮盒,反光的燙金字體讓你想起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人在外地,別國的糖果看起來特別夢幻美好。當你喝著濃郁的熱朱古力,她也手拿熱茶步出那間店舖時,你們便開始聽見那在不遠處綻放的煙火,向深空潛泳的聲音。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葉梓誦的《吉索德》書評,提及那本小說所引述的一個故事:西藏僧侶以電腦呼喚神的九十億個名字,數完後,繁星就會逐顆熄滅。
是的,故事作為世界,也作為媒介,總會引出或無可避免連結著其他說故事的聲音。故事本身的存在很脆弱,但回歸混雜,泯泯然於眾生,它有某種秘密傳遞的力量。
就只在乎你讀不讀。
你可以說是傳音入密,其實人人都聽到,但你與它有對話嗎?你會想想怎樣用自己的聲音延續、擴大那傳遞嗎?
這五篇書評,各有其對話風格。曾繁裕評《博士淪落人》,從「博士」的失格挖入「淪落人」的血肉,充滿偽善神話的現代體制,餵養著的都是淪落人。雯彬在納博科夫其人其書的周遭,點畫出一些明暗,比《黑暗中的笑聲》本身更重要的,是書寫的意義。葉梓誦一開始就帶著某種理論觀照,既然《吉索德》已走在挪移、拼貼的路上,較開闊的討論其實只是一種忠於原著。黃潤宇評《雨必將落下》直指「幻覺」的內核,形成氛圍,技法、節奏只是籠罩其中的氣候指標,清晰,而又保持隱密。李日康從「掃興的讀者」出發,注定切出不一樣的肌理和味道,同時又等於把《食字餐桌》的秘密食材重新烹調,令你覺得陌異又期待。
當你覺得好像聽到了書裡的聲音,抓住了沒有隨故事終結的甚麼部分,不必著急,它對你來說代表著甚麼?即使大如一個世界,你也可以重新捏塑它,小如一顆星的話,就想像它在星空中的位置、傳遞給你的時間吧。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絕境練習(只示範一次)
這不是逃生指南,這僅僅是當你無法改變絕境,而又不想完全停頓下來時的建議。做點甚麼吧,保持運動吧,趁還有力氣。
(一)問自己,如果自己寫了一篇關於絕境的作品,它有甚麼命名的可能性?例如〈掘頭路——小絕境考〉、〈絕境宗師〉、〈追憶絕境年華〉……直至絕境過去。
(二)學一下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的主人翁,鑽進地下,思考嚴肅的課題,比如自由、罪、道德,有望成為厭世的專家或精神分裂的學者。既然不是人人有地下室,《行人隧道手記》、《地鐵手記》也是可以的。
(三)正如楊嘉仁〈窮盡的夜晚〉所說的,視網膜就是無邊無際的畫紙。做過夢,看過書,就放眼看看吧,即使是在長夜的最深處,也可以觀察,觀察那個尖尖的,盡頭。
(四)誠實一點好嗎?白水〈零件〉說,破碎更完整。但我們偏不承認自己已然七零八落。接受沒甚麼不好,過不了關,找幫忙,或者,幫忙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是自身難保的。
法國詩人皮埃爾‧勒韋迪(Pierre Rererdy)有一首詩叫〈一切都是黑暗〉:
一切都是黑暗
風兒歌唱著吹過
樹木顫抖著動物都已死去
再也沒有人活著
看吧星星停止閃爍
地球不再旋轉
一顆頭傾斜著
它的髮拂拭著黑暗
最後一座鐘樓還佇立在那裡夜半鐘聲響起
所以,最後一個建議,敲響自己的喪鐘吧,我們早就身陷絕境。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日安憂鬰
唔係你同我打招呼
我就會睬你架
日安抑鬱
係囉係囉
日安抑鬱
你好
你好
我會食藥架啦
我會準時食藥架啦
謝謝你
我都係
我都係
不如我地
重又開始啦
我係茉麗葉
我叫羅密歐
我跟咗你咁多個埠頭
咁多條街
我梗係知道啦
蝦球
我等咗你
好幾個世紀了
亞娣
唔係就係你囉
我食藥
你食藥
我哋約定
準時食藥
好嗎
好
我哋準時食藥
佢哋就會好番架嘞
當全城械鬥
文字還可以
感人的時候
我愛你我食藥
同佢地好唔好番
有乜關係呢
你食藥你愛我
同全城械鬥
有乜啦掕
日安憂鬱
日安抑鬰
唔好怪嗰啲和合散啦
當年唔係就係你
寫在我身上詩句
教我夢中憂鬱起來嗎
「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是「如何携手
穿越憂鬰的邊界」
「永憶江湖歸白髮」
吖嘛
唔係囉
唔係就係囉
所以呢
所以呢
日安憂鬱
日安抑鬱
(2002年2月2日)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台南總有種舒暢的空氣,矮小的樓房,天空顯得很大,心情也稍為輕鬆。走進有百年歷史的前台南州廳古蹟,現在是台灣首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館內有不同的展覽室、會議廳和特藏室等,連廁格內亦有廁所文學展。
一樓展覽室D門楣懸着一塊耀眼的霓虹招牌,內裡展出的正是《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展覽由 國立台灣文學館和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展期由本年1月17日至5月24日。 展場到處都是熟悉的港式陳設:茶餐廳、街道照片、大押、樓上書店。場地雖然不大,展出的藏書卻彌足珍貴,伴隨一個個文學小故事,可觀性很高。
展覽劃分為五區,由香港開埠以來說起,按時序展出各個時期的文學大事及展品,如1928至1937年「香港新文藝大爆炸」時期的文學雜誌,當中最有象徵意義的要數梁之盤於三十年代以家族生意梁國英藥局資助出版的雜誌《紅豆》(1935),此書成為當時不少文青的重要據地,如李育中、柳木下,也有遠方作家路易士、林庚等的作品,較可惜的是梁之盤27歲便英年早逝,現今亦甚少人提及他和《紅豆》。
其他珍貴的藏書有現代主義先驅代表馬朗主編的《文藝新潮》創刊號(1956)、劉以鬯的《酒徒》(1963)和《李維陵畫集》(1975),也有主辦單位向中大圖書館借展的舒巷城《太陽下山了》(1962),這書後來於1984年由廣州花城出版社選印,但因當時「太陽」為毛澤東的象徵而有所忌諱,改以《港島大街的背後》一名發行,到1999年才再以本名出版。另外也展出西西《我城》(1979)的初版,旁邊更擺放1975年於《快報》連載的剪報正本,每張都有西西手繪插圖,那是連書都未能全部收錄的畫作,非常珍貴,亦見收藏者的細密心思。
另一區則展出金庸的《神鵰俠侶》(1959)單行本以及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1957),前者為鄺拾記報局初版,兩書皆由私人收藏家借出,非常稀有。同區亦有五、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的三毫子小說,當時電視仍未普及,普羅大眾喜以三毫子小說作消遣讀物,因其便宜、量產,是當時主流娛樂之一,著名作家如劉以鬯、李維陵等人也寫過三毫子小說。
場內亦播放香港電台《小說家族》及《寫意空間》的香港文學影視改編片段,例如1987年李碧華的《男燒衣》、也斯的〈李大嬸的袋表〉、1997年《酒徒》、2000年〈尋找阿藍〉等等,合共10部改編作品輪流放映。
擺放在展覽最後的是《香港文學大系》,就像是整個展覽的濃縮,這項計劃邀請香港本地的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發掘及整理二十世紀的香港文學作品。1919至1949年的第一輯《大系》已經出版,而收錄1950至1969年的第二輯繼續由商務印書館負責出版,相關的編印工作已經展開。
如展覽簡介文案所說:「……My City我城,已成為Our City眾志成城。台灣人應該記得,香港文學奮力發聲、擺脫迷霧,與我們咫尺相望」。場內設立的電子連儂牆正正是台灣對香港人呼聲的支持,艱難時刻有此小驚喜,只能由衷地致謝。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