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噢燙捐,或靠詩考──序唐捐詩集

廖偉棠
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現旅居台灣。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臺灣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家(文學)。曾出版詩集《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野蠻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櫻桃與金剛》、《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等十餘種。
SHARE

    在台灣,和我寫(貌似)完全不一樣的詩,又能引起我由衷佩服和愛慕的詩人,唐捐排第一。

     

    大多數時候(私下)我更願意叫他的別名:唐損。在粵語裡,說一個人很「損」,就是說他嘴巴頗賤而你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殺傷力的意思,我想唐捐上一本詩集《網友唐損印象記》也思及此──但當然,唐損的深處是道家「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的那個損,與其詩中「誰能逼刀子流淚/我願成為羊」(〈狼〉)的讓渡相若──與釋家「功不唐捐」的安慰恰成反比。

     

    這本詩集裡,唐損繼續出現在他的引用和題獻上,是他最愛的第二人格。「不要愛上痛苦的女人,除非你比她痛苦。」──他虛擬的漢代詩人唐損,使用了里爾克「如果喝酒令你痛苦,你就變成酒」的套路寫新詩;即使唐捐時有分身「康捐」、「白棄」這種類似偽書製造者「全庸」之類惡搞,但都比不上他對唐損之愛,乃至於直接寫了一首〈面具──致唐損〉進行自戀的表白。

    「我們也把
    秋了的身體
    套進新裁的春服
    信步,向冬天走去」
    ──〈春服〉

    唐捐正經起來的時候會回歸他的儒家,思慕「春服既成」的美意,不過更多是「孟子 、孫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世」那個捐,頗有幽憤。別忘了儒家也有楚狂接輿的另一面,幽憤、佯狂漸漸演變成陶淵明、杜甫、蘇軾一脈下來的幽默感,在唐捐嬉笑怒罵之際,流露的是幽默中很倔強的自覺/自決。

     

    按唐捐的明示,他那些嬉笑怒罵詩,是屬於「靠詩」(Cult Poems),並列於「靠片」(Cult Film):

    「噢,親愛的讀者,下次你看到這種詩
    請別罵他,畢竟他
    (為了引誘你)
    不惜毀滅自己的日暖風和的星期天」
    ──〈有的詩像靠片〉

    這裡唐捐挪用的卻是現代主義元詩經典:波特賴爾的〈致我的讀者〉的方式寫後現代的靠詩,這是他典型的逆行寫法,而逆行恰恰又是靠靠趣(Cult Culture)的魅力所依,逆本來就是一種靠(Fuck或者Back Against裡的Against)。

     

    同時,這個「噢」的發語詞,在整本詩集裡此起彼落,呼應著詩集名《噢,柯南》,這種呼喚讀者加入感嘆的方式又是一種靠──Close靠攏、合流。這是Cult Poems的異樣親和力,捐對其粉絲(如我)亦有之。

     

     

    但捐最心儀的靠形象,還是「靠妖」,早在其名著《蚱哭蜢笑王子面》裡的〈三隻蚊子和被牠們叮的人〉捐便言志:「『在最寂寞的星球最苦悶的年代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他選了『靠妖』」,這既是名為「靠」的一隻「異形」也是雙關語:「靠近妖物」的一種立場宣示,不欲為人也。

     

    當我們碰到他這一面,便不得不說:這匹絹,好燙。「噢,歸來吧,恙/愛你的燙」(〈To Yang〉)只不過是潛意識流露了唐捐對「唐」的自詡──把「功不唐捐」之「唐」(意即虛空)上升到「燙」之淨化。「惟有高溫若此,能夠殺死/過於旺盛的恨世的因子」(〈避暑記〉)這裡面對高溫的肯定,則流露出唐捐對他詩質中燙的一面的敏感,進而暗示其恨世(疾俗)的隱藏人格。

     

    燙到極點,便在情熱時潑冷水淬火,在熾熱裡打一截殘黑劍,這是唐捐詩昇華的絕招。這種作派不免讓我們想起他的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身分:唐俟,這是迅哥兒周樹人的筆名之一,而魯迅,是距離唐捐最近的一個狂人(捐的真身劉正忠其學術論述《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有專章論及)。

     

    在寫作上,對五四新詩體的戲仿靠北,也是他倆的同好。魯迅也善寫靠詩,想必其名作〈我的失戀〉是捐的愛讀物(果然我們在〈公館情詩〉裡看到再度致敬)──噢,我不禁想起魯迅〈傷逝〉的主角涓生。到底有幾個Juan?說不定下一個分身是胡安Juan──西班牙人,唐・璜(Don Juan)裡的「璜」。

     

    「靠妖強笑靠北哀,遺民心事殺狼哉。」──一眨眼,唐捐又虛構出一個南宋遺民詩人唐揖寫下古靠詩。此乃這個戲謔「亡國感」的中文系遺民唐捐的逆襲,其能量見諸一系列對正典的挑戰書寫,這正典包括西方現代主義主流也包括當代漢語新詩裡的所謂中國正統,於是靠詩之Cult回歸「邪典」之逆子身分。

     

    諸如「噢,杜鵑,杜鵑/散場以後,紛紛化做/世故的少女。搭著捷運離去」,這是對艾茲拉・龐德〈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臉龐隱現;/濕漉漉、黑黝黝的樹枝上的花瓣。」的逆書寫;「我的橫切面,你的縱貫線」之類的「無情對」寫法,極其迅捷,極富頓悟,如卞之琳和廢名;〈聽荷〉暗中倒映、叫板大陸詩人張棗名作〈鏡中〉,乃是兩岸詩最強的角力,且看:

    「鏡中之手 手中握住
    鮮嫩如火而清涼 銳利如閃電的虛無
    酒後白蓮 痛極有悟
    捧著烏雲疾走八方 從前種種都成了夢幻
    你坐在池邊 看她歷劫歸來
    寂寞如許卻貞靜自在 用美,燙平一池煩哀
    ⋯⋯喔,不能常存的,最美 在倒影裡乃逼真。」

    另有〈秋天的讀書筆記〉似乎也在戲仿、挑釁對岸學院派代表詩人臧棣的偽智性詩風……不勝枚舉,在台灣其同代人當中擁有如此多變的書寫/單挑能力的,唐捐當是屈指可數的二、三個之一。

     

    早在前幾本詩集,唐捐肆意縱橫的寫法已經爐火純青,達至無形。但他不時讓自己在自己的進化中也逆行,回歸青春血氣之中,而非完熟中年。這讓我想起他更遙遠的一個分身:殺人者唐斬(溫瑞安創)。且看:

    「詩不能控訴。捕捉。或安慰。
    它甚至無力哀悼。
    詩不能把憤世調整為諒解。
    文字不是止痛劑,美容膠,漂白水或修正液。
    它只是銘刻。
    並不負責放下。」
    ──〈詩不能……〉

    這宣言以逆宣言的形式完成,比另一首〈詩可以〉更有力。慈悲的是,我們曾在其仿魯迅的〈無血的大戮〉、仿戴望舒的〈我用傷殘的身體〉裡所見把自身砍剁的文字之斬刀,在這裏變成銘刻之刀。

     

    所以我們當欣見靠詩有痛。試想「靠」在台語之本意是哭,「噢」豈不也是哭聲之一種?我們讀到「索愛」二字不時出現,唐捐也的確在寫情詩,而即便其最深情的叫喚也近乎自損:

    「彼何人斯,走過刀鋒的獨木橋
    邊走邊笑(這種笑聲真像我的藥)
    噢,賤人。來吧
    來毀滅我的一生」
    ──〈何人斯〉

    步步見血,痛感如此,不足為外人道也,我的考索也應到此為止,勉為序。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透光

    別字

    第六十七期
    <   
       >

    別字

    第六十七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透光
    • 毫無節制的早晨──詩三首
    • 小暴力【六】
    • 七月熱夜
    • 浮間舟渡──記大久保詩會
    • 小暴力【五】
    • 小暴力【四】
    • 鯨骨──詩三首
    • 我們可曾一度是我們?談博爾赫斯的時間
    • 小暴力【三】
    • 椿鏽【上】
    • 毫無節制的早晨──詩三首
    • 小暴力【六】
    • 七月熱夜
    • 浮間舟渡──記大久保詩會
    • 小暴力【五】
    • 小暴力【四】
    • 鯨骨──詩三首
    • 我們可曾一度是我們?談博爾赫斯的時間
    • 小暴力【三】
    • 椿鏽【上】
    轉注
    • 想像藝術家──讀張煒森《浮白》
    • 【導言】解碼波娃
    • 筆記簿【四】
    • 【推薦序】鄒芷茵《小食部》
    • 緣起‧在地性‧改編──關於「21世紀香港推理書目」
    • 筆記簿【三】
    • 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2023:回顧經典、思考現實
    • 懸置時間,借遊戲反思命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給美狄亞的男孩們》
    • 筆記簿【二】
    • 噢燙捐,或靠詩考──序唐捐詩集
    • 想像藝術家──讀張煒森《浮白》
    • 【導言】解碼波娃
    • 筆記簿【四】
    • 【推薦序】鄒芷茵《小食部》
    • 緣起‧在地性‧改編──關於「21世紀香港推理書目」
    • 筆記簿【三】
    • Cine Fan夏日國際電影節2023:回顧經典、思考現實
    • 懸置時間,借遊戲反思命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給美狄亞的男孩們》
    • 筆記簿【二】
    • 噢燙捐,或靠詩考──序唐捐詩集
    小詩潮
    • 我的愛人,如己──詩三首
    • 荒原
    • 呼叫外星人──詩三首
    • 囚徒
    • 別說美麗的話──詩三首
    • 我的愛人,如己──詩三首
    • 荒原
    • 呼叫外星人──詩三首
    • 囚徒
    • 別說美麗的話──詩三首

    透光


    毫無節制的早晨──詩三首

    洪慧
    著有詩集:《最後,調酒師便在Salsa裡失蹤》、《借火》。
    SHARE

      舊詩

      我在朋友的詩裡讀到
      自己,相信的靈魂

      我們無法挽回的舊日
      所有人你都能愛
      所有人,你都不能愛

      我們尚未知道
      人類,和每個時代的人類一樣
      會完整失去一個詞語
      像火機,和自,拍之類

      甚至,從此用上壓抑的語氣
      去形容一次
      又一次,
      清洗香港街道,的
      垃圾車

      02/04/2023

      因此

      他甚至把情人的頭髮
      畫成
      草的顏色

      有何不可呢?

      毫無節制的早晨
      把天空也燒成了
      粉紅色的
      陶瓷

      26/06/2023

      我想

      我自然是屬於文學的
      在最美妙的句式
      裡面,層層包裹的
      朱古力流心

      縱然,我每天都推敲著
      商業公函的
      價錢
      千金散盡

      仁義道德

      02/07/2023

      轉注


      想像藝術家──讀張煒森《浮白》

      李海燕
      本科主修英國文學,及後修讀環球商業及藝術行政碩士課程。曾任職出版及廣告界,現為講師、編輯、評論、獨立製作人;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視覺藝術、舞蹈)及顧問(評論、2016-2022年)及。論文及評論文章散見於港、澳、台、德刊物及網媒。
      SHARE

        讀著《浮白》我想到Peter Sloterdijk在Rules for the Human Park一文中提到,部分2500年前寫下的哲學文章到今天仍為人所知,有賴其「以文會友」的能力(its capacity to make friends by means of a text)(Sloterdijk 接下來在文中狠批書寫、教化和人道主義的糾纏不清,那與本文無關)。

        如果說《浮白》藉文字會友,成為讀者朋友的可不是作者,而是他書寫的對象/夥伴:藝術家余偉聯、勞麗麗和張子軒。張煒森以三人的創作意念、創作素材以及藝術呈現為起點,以多種文體,包括評論、短篇小說、報導、散文,拓寬觀看作品的可能性;而我讀到的更多是藝術家其人的輪廓:余偉聯跳脫、勞麗麗沉實,張子軒輕盈。未知是否受到作者與三人相處的時間和深度影響,還是策略地以篇幅和文體來引導想像,分配予余、勞及張的內容,在量度和書寫力度上有明顯的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從頭讀起,到末段便生起了一陣頭重腳輕之感。其實也不是甚麼大問題。

        張煒森在首篇文章〈藝評對評藝〉詰問藝評為何,為著作的探索打開了序幕。短篇小說〈今宵多珍重〉以女主角雅詩的不辭而別開始。直到重遇前的一年半內,男主角生活如常,但也在不起眼處作出了改變。雅詩,是Arts嗎?要說明是大寫A的那位。作者對藝術以及他一度選擇了的藝評人角色,是否也處於遠近之間的拉扯?

        容許我再度後設地猜想〈牛與鬼〉中的朗弗和斯西,不就是Fran和Cis——Francis 余偉聯?孩童時代最怕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的,是他嗎?一直謹記外婆訓示的他,與〈鹿特丹餐廳〉內穿了太大的鞋子的他,與在鹿特丹穿上蛙鞋作繪畫表演的他,是否同一人?

        從〈光與沒有光的所在〉到〈如常〉,張煒森先以「褪色」切入分析張子軒畫作對光的處理,再創新一個主角從不現身的失蹤者的故事,消失作為日常,消失才是如常,是後2019年畫家、評論人、讀者的共同生活境況。勞麗麗的部分「擬聲詞」分三個篇章:〈伊莉亞森與娜塔荊的凝視〉、〈冰川〉,資料含量重,特別是〈候鳥〉一篇,讀起來有種冷靜的距離感,也許「沉實」的印象因此而起。

        如果張煒森是藝評人,他目光停留之處是作品、可《浮白》的側寫提供了認識藝術家本人的線索的話,我想到一個問題:藝術家在作品以外,有沒有「身分」?當然,所有人都活在一張嚴密的關係網之中,所謂自我也需要對應他人的角度才成立;我們也一般相信藝術家的生活與作品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同時,我們接受社會上的其他身分之間的毫不相干,例如躺在牙醫的診療室椅子上的我祈求他只動用醫學知識儘快完成而不要讓他對將來的憂慮令他手震;或者政客一旦露出真面目,多麼的令人厭惡。我們期望的藝術家身分與作品之間的有/無關連,是否出於我們對的藝術的想像,或痴想?

        小詩潮


        我的愛人,如己──詩三首

        李文靜
        1998年夏季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相信詩的偶然大於必然。正在平凡日常中尋找初生的語言。
        SHARE

          戀愛

          電影開場前
          從剪票員手上接過
          餘生的票根
          便摸黑尋找自己的座位
          你剛好落在旁邊
          序號在掌心相連一如星座誕生
          在沒有神的黑暗裡
          走進螢幕
          說我們的對白

          愛人如己

          相愛的兩個人
          總是做著相同的事:
          耳機,吸管,外套,夢和愛

          而我現在獨自行走
          (以你的雙腳)
          在初春嗅到雨水的甜淨
          (以你的鼻)
          聽一隻珠頸斑鳩在雨中飛起
          (以你的耳)
          說溫暖的話偶爾
          也有惡毒的腹語
          (以你的嘴)
          倚靠著夜讀書寫字
          (以你的眼和手)

          夜深時翻閱自己的聖經
          熟讀第一條戒律:
          我的愛人,如己。

          晚禱

          我就站在這裡
          與山脈、溪流、落日
          遠方教堂的鐘聲
          讓一顆稻穗飽滿
          我學習作物成熟的姿態
          那就是低頭
          背負永遠年輕的時間
          以我每日的死亡
          面向大地,換來新生的禱告
          直到我的站立
          成為麥田裡唯一金黃的坐標
          等你向我走來
          領走我的一日、三餐、四季
          我就站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