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禁忌是認識世界的缺口

駱頴佳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著有《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香港:dirty press ,2020)及《邊緣上的香港:國族論述中的後/殖民想像》(香港:印象文字,2016)。
SHARE

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佛洛伊德指出禁忌可以是人,可以是物,更可以是地方,而當中總帶有秘隱、神聖、不潔、危險及怪異的意味。但對我來說,禁忌是我兒時的一個認識世界的缺口。若果禁忌是一種隱藏,甚至是或隱或顯的法,又或者是成人世界或政治權勢,加諸在文化一些說不得及幹不得的紅線(當然佛洛伊德認為禁忌是帶有魔性的物件所以動不得。)少不更事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撞破了禁忌之門,並發現禁忌背後指向另一個隱藏了的世界,甚至一個不能隨便踏進去的世界。雖則我同意巴塔耶(Bataille)所說,禁忌的界線存在是引人去越界去探索那界線的極限經驗,例如性禁忌,並獲得因著越界而得的快感甚或出神的經驗。但更多時,我們都是在誤打誤撞中發現了禁忌,而巴塔耶那種主動性向禁忌「挑機」,可能更多是文學或藝術家的主動操作,而不是現實中對禁忌的偶然發現。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踩線」經驗,是在80年代初內地開放初期,讀小學的我第一次跟祖父上大陸探親。我仍記得,過羅湖橋前,祖父千叮萬囑叫我過了橋後不要亂說話(但又無告訴我原因,又或什麼可說可不說),只告訴我若不小心說話是會比人拉的。此外,他又在下火車前急忙丟了手頭一直看的《明報》,說不能將它帶過邊境。我問點解?他叫我別問,總之香港的刊物是不能帶過境的。此外,當時港人入境前還要很仔細申報帶了多少現金甚至手飾及手錶牌子。祖父還問我多次,是否真的無帶手錶,因為出境時,內地海關會叫我們出示纸上登記的手錶,好證明我們沒有在內地變賣。總之,平日從容不迫的祖父在進入深圳後就突然神經質起來,橋前橋後判若兩人,不只像踏進另一條地域界線,更像同時踏進一條隱形的「警界線」,在進與出之際,身體不斷繃緊,說話又變得小心,彷彿在這裡一不小心,便會墮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現在回望,這是我第一次體會政治禁忌帶來的精神壓力。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些地方原來是不能亂說話,又或者不能自由閱讀買賣以至行動,因這會引来不堪設想的後果,例如被拉被囚禁。禁忌如開首所說,為當時少不更事的我,透現了一個陌生卻又危險的世界,內裡隱藏了一系列跟我成長地不同的法則、情緒及文化。當然,可能的懲罰其實仍未(也未必會)發生,但成年人卻神經質地想像一條見不到的红線及禁忌在這空間裡運作,或一隻巨大的利維坦,其眼目及耳朵,總是在偷看偷聽旅客或市民的一言一行,令人產生恐懼,好達致更有效的管治。這正是弗洛伊德指出,犯禁或以為自己犯禁的人的精神錯亂的症候,即陷入情緒的不安,甚至疑神疑鬼,預示死之將至,所以一切的自由行動及理性溝通也因而抑止。所以,人們往往為了不想犯禁,自己的身體言行會自自然然地去配合,並自行規管自己的身體去適應,並留意各種微不足道的事物,好避免犯禁。禁忌猶如一種隱形的律令,在規管我們的身體及情感,甚至將我們塑造成一個神經質主體。

到了目的地後,未住過酒店的我固然興奮,而在酒店作大搜查式的遊戲也是小朋友的指定動作。當時內地的酒店設備簡陋,服務更加一般,甚至有時無熱水供應,雖則祖父有點怨言,但他卻沒有向酒店投訴。但少不更事的我,給我左搜右搜下在酒店房的寫字枱上發現了一張泛黃的意見書,於是我便用奇差的字體,寫下不少「意見」,例如投訴時常無熱水,又或者投訴服務員工態度惡劣,並將所有標示不及格的意見格子填滿來表示不滿。寫完後,當我還得意洋洋給祖父看時,殊不知他看後卻大怒,一手撕掉意見書不止,還痛罵了我一頓。他又突然精神緊張並壓低聲音跟我說,知否這樣做會累死管房甚至很多人,令服務員被上級大駡之餘,也會累人失業,並告訴我知否當時內地很多人無工開很窮捱餓,有時外賓一句無心說話都會累人全家。我突然感到,原來填意見書那麼小的事,卻可能在當時累了人家一家的生計,甚至誇張點說人家的命運。當然,這也頗符合佛洛伊德對禁忌之物的看法,即禁忌就是動不得的帶有魔性的邪物,意見書於是我祖父而言就是種邪物。我不知祖父是否過慮,且他在港時,也不大常見他說這些關心人家生計的話,但見到他那麽大的反應,我便知道這不是小事了。

現在回想,在一個不自由的地方,任何一樣普通的東西或事件,也可以被想像成一樣會犯禁的「邪物」,例如一張普通的意見書的真正的功能可能不只為了收集意見,它可能被懷疑為一種監察員工的工具。但無論是真是假,有一點我還是欣賞我的祖父,就是他在這種「你信不信都好反正我信了」的情況下,沒有利用這機制去為自己討便宜或發洩對服務不滿的氣,且明白到禁忌背後那對無權無勢者帶來的可能懲罰(當然你可以說他是過慮,但這可能性在當時的不自由社會也不能排除)。不要少看這種微不足道的「人道精神」,在愈來愈多紅線禁忌及整人機制的監控社會,除了消極地逃避,或跪低任人魚肉,其實還可以克制地不利用及不參與這種機制,阻止它無孔不入的滲透與運作之餘,更避免成為共犯,這或許也是一種「無權力者的權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的倫理實踐。

瓦茨拉夫‧哈維爾的著作《無權力者的權力》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對焦

別字

第四十一期
<   
   >

別字

第四十一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對焦
  • 口 ‧ 三則
  • 禁忌是認識世界的缺口
  • 口耳相傳:視覺藝術中的「說嘴」
  • 犠牲謨
  • Private: 致X染色體、G6PD、一九九七及其他(外一首)
  • 生米、冰塊、咖啡渣
  • 口 ‧ 三則
  • 禁忌是認識世界的缺口
  • 口耳相傳:視覺藝術中的「說嘴」
  • 犠牲謨
  • Private: 致X染色體、G6PD、一九九七及其他(外一首)
  • 生米、冰塊、咖啡渣
轉注
  • 存在長者記憶的少年群—— 賽馬會「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成果展
  • 一趟關於人類記憶與遺忘的旅程——讀《重返天安門》
  • 【殘酷物語爵士樂】台灣短片之夜,兼訪曹仕翰、謝沛如導演
  • 疫下三千世間相的見證之詩——讀何福仁《愛在瘟疫時》
  • 創作的開關──華語作家創作坊2021駐校作家講座
  • 水清無魚,濁水有理:側評《濁水漂流》
  • 雖遇如是,心無所懼──讀李日康《流雲抄》
  • 回不了去的成長故事——矢崎仁司《櫻》
  • 【寸勁影評】你不是別人的奴隸──她和他的戀愛花期
  • 存在長者記憶的少年群—— 賽馬會「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成果展
  • 一趟關於人類記憶與遺忘的旅程——讀《重返天安門》
  • 【殘酷物語爵士樂】台灣短片之夜,兼訪曹仕翰、謝沛如導演
  • 疫下三千世間相的見證之詩——讀何福仁《愛在瘟疫時》
  • 創作的開關──華語作家創作坊2021駐校作家講座
  • 水清無魚,濁水有理:側評《濁水漂流》
  • 雖遇如是,心無所懼──讀李日康《流雲抄》
  • 回不了去的成長故事——矢崎仁司《櫻》
  • 【寸勁影評】你不是別人的奴隸──她和他的戀愛花期
透光
  • 【大海撈音】潘國靈的信 雙重病毒——給難以慰藉的真實者
  • 大象沒有回來
  • 【大海撈音】陳粥的信 致同在舒適圈裡的你
  • 非人
  • 【大海撈音】阿阿的信 給親愛的公公
  • 【詩兩首】可樂走樂
  • 【大海撈音】李慧筠的信 在途上
  • 【大海撈音】文海林的信 離的想像
  • 【大海撈音】荒土裡煙視媚行:洛楓給張美君的信
  • 【六四詩輯】淮遠•池荒懸•Panini•陳子雲•韓祺疇•陳洋
  • 【六四詩輯】曹疏影•廖偉棠•劉偉成•黃潤宇•驚雷•關天林
  • 【大海撈音】盧勁池的信 存活之必要
  • 白噪音
  • 【大海撈音】潘國靈的信 雙重病毒——給難以慰藉的真實者
  • 大象沒有回來
  • 【大海撈音】陳粥的信 致同在舒適圈裡的你
  • 非人
  • 【大海撈音】阿阿的信 給親愛的公公
  • 【詩兩首】可樂走樂
  • 【大海撈音】李慧筠的信 在途上
  • 【大海撈音】文海林的信 離的想像
  • 【大海撈音】荒土裡煙視媚行:洛楓給張美君的信
  • 【六四詩輯】淮遠•池荒懸•Panini•陳子雲•韓祺疇•陳洋
  • 【六四詩輯】曹疏影•廖偉棠•劉偉成•黃潤宇•驚雷•關天林
  • 【大海撈音】盧勁池的信 存活之必要
  • 白噪音

對焦


六月忌口

口 ‧ 三則

現居台東鹿野。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長篇散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SHARE

是口就該
能進能出
現在卻只能進了
被餵進去
被填進去
被塞進去
塞滿就是■了
就不是口了
就沒有口了

封口

疹子是出口
噴嚏是出口
他說不要疹子不要噴嚏不能過敏
封住了出口

封住可是會
壞掉的啊

忌口

害怕進來的
害怕出去的

轉注


存在長者記憶的少年群—— 賽馬會「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成果展

黃偉賢
一直玩命。生活在下午至半夜。自以為世界的生成,為了笑容和貓。
SHARE

    聆聽以至書寫他者記憶,不同世代的任何年齡層或許多少疑惑,陌生人故事跟自己有何關係。然而,無論身處現實還是虛境,沒有一個生命體想被孤立。他們可能等待被關注,可能等待別人代為發聲,甚至可能等待影響別人生命。就算你我人生平淡如白開水,其實也值得記錄下來。只不過視乎作為實體,抑或作為思念。

    「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顯然有意為之。除了呼籲公眾多點關懷長者議題,也想年輕一代放下年齡、界別和背景之界線,一起參與長者「幸福回憶」的轉化過程,一方面利用同學自身想像,一方面嘗試整合30多名來自聖公會聖匠堂的長者義工人生的複合經驗,最後共鑄成一個個擁有老人睿智與視野的新生肉身。

    經由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捐助,「生命說」由水煮魚文化主辦、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協辦。首屆(2020至2021年度)起初有八間學校參與,但隨著疫情反覆肆虐,一年後只剩下了六間,合共60多名中一至中四同學。如今,本年6月初終於向公眾展示長幼共融的實驗成果。

    生命連結效應

    升降機與展覽入口之間本來有個頗為偌大空間。可是「生命說」策劃團隊跟年輕設計師Studio MARY商量過後,最後決定在展覽入口設置了很大很大的大型展板,只留下看起來像隧道般的縫隙,讓觀者抱持著竊看他者秘密的好奇心進入。

    場內主要有六個展區,由簾幔若隱若現包裹著。我們可以按自己愛好而選擇觀看次序。而木桌上所有同學的文字和藝術品如同待被發掘的小寫歷史,只要我們願意主動拉開眼前的薄紗,他人故事便自動敘述起來,「你」與「我」不知不覺間目對目。不論次序如何不同,我們似乎最後都會抵達「寫下幸福的寄語,與他人的心聲偶遇」的互動體驗區。觀者在閱讀和體會他者生命的經驗後,走進放著形狀各異的木石頭和Label紙的房間,在此能讓大家好好回想生命中幸福一刻,而後把心聲寄語刻寫於石頭表面,再透過文字及其餘溫與其他未曾見面的筆者在偶然下交換、分享各自曾經幸福時刻。若然你或我不把長者故事擱在展覽場內,所謂「線」不但尚未完成,還可以無盡。


    少者如何呈現長者記憶

    第一年藝術成品可能未必引人著目,只要看過作品旁邊一小撮文字簡介,或多或少知道不少同學在過去一年間為今次創作付出了很多心機和努力。

    同學起初分別從社工、作家和藝術家學習了訪問、鑑賞和創作,然後透過視像或親身跟長者談話。在導師和長者的雙重指導下,每位同學落手落力創造出一個個不同記憶的藝術媒介,如筆記簿、紙盒、立體畫和板畫,記錄著訪問對象在平淡的生命敘述中幸福的人與事,替公公婆婆繪畫出完整的人生藍圖。

    常常說平凡是福,當然不止是一種生活狀況,還指涉了一種「放下」心態。「生命說」所邀請的長者,最大年紀是82歲,大多是戰前或戰後出生,當年孩童生活並非家家富裕,所以他/她們對於一些童年遊戲、玩具或其他物質都十分知足,直至年老,常常懷緬過去幸福生活。或許在同學心目中,幸福理應色彩斑斕,在場所有作品(儘管有些板畫背景是黑色)幾乎不會讓觀者感到絲毫負情緒。


    我們可能誤以為來自同學純真的想像,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其實作品靈感正正源自於年邁老人的活力。活力早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譬如周國林先生——由寧波公學的陳咏桐和戴藹雯同學訪問,不喜歡別人以「伯」稱呼他,要叫就叫「國林仔」或「國林叔」。健談。最愛巨浪辛辣薯片、炸魚皮和啤酒。閒時學手工藝和畫畫,並可以替自己素描一幅自畫像。好些年前完成白內障手術後,他再不需戴眼鏡,使外表顯得較為年輕,無論從外貌或飲食嗜好,跟時下年輕人無異。同學將「國林仔」事跡用紙盒呈現,在桌上朝著燈光躺著,第一眼看來像沙石堆疊的小土丘,看久了便覺得是棺材。長立方體仿似刻上墓誌文一樣,六面分別寫上「國林仔」的自我形象、童年回憶、現時喜好、目標,甚至畫了自畫像。紙盒位置畢竟有限,無法把一個人一生寫盡,但若不記錄下來,對自己或他人有些惋惜。

    同學標記了一個個陌生故事,我不知道這對其他人影響多大,至今此刻能肯定的是有人必須主動收集別人故事,為另一他者閱讀和寫下,像非血脈延續一樣。

    幸福生活賽馬會「生命說」回憶書寫及藝術創作計劃成果展
    日期:05.06.2021-28.06.2021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包氏畫廊 5 樓 (灣仔港灣道 2 號)
    時間:早上10時至下午8時
    免費入場 Free Admission
    詳情請瀏覽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cspeaklife

    透光


    【大海撈音】潘國靈的信 雙重病毒——給難以慰藉的真實者

    潘國靈
    文字族,以書寫築建世界,近著有《離》、《事到如今》、《消失物誌》、《寫托邦與消失咒》等。
    SHARE


      聲演者:陳昊霆

      雙重病毒——給難以慰藉的真實者

      如果真實接近幻滅,我們言何慰藉?
      如果城市瀕臨傾塌,我們言何希望?
      如果慰藉必有虛飾,我們可以理解,甚至某程度我們也需要,在暗黑紀年,點一盞燈,即便是幻燈。
      (悲鬱如魯迅,在〈藥〉結尾也在夏瑜墳上加插留點希望的一圈「紅白的花」——儘管這非他原意。)(「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慰藉很難,尼采說:「任何苦難都無法,而且永遠無法讓我對我所認識的生活作偽證。」(也許因此,他終究成為瘋子)。
      但一般人都不會把自己推向邊緣,所以,慰藉也可以很容易。
      譬如於市場有售,煉製慰藉成生之態度生之該然,從「心靈雞湯」到「正能量」、「正向思考」到時興的「療癒系」,幾乎是系統性的(有時我懷疑,還包括說得太輕易或想當然的,精神醫學、藝術治療)。
      但還是可以理解,人生在世,我們都需要一點自我欺騙。〔虛無的蕭沆(Emil Cioran)也許是對的:不矇騙自己,我們就連一秒鐘也活不下去。〕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但如果虛飾淪陷成虛假呢?
      譬如說,借「心」之名:銅芯口罩,安心出行。
      譬如說,托「愛」之意(包括「美」):《堅信愛會贏》、「致敬最美逆行者」。

      正向修辭,官方也編織不少,除了以上,戰爭修辭自是不缺:疫症尚未過去,率先表彰「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瘟疫之城」忽變「英雄之城」。(這些,自然也不乏信者,他們不屬你的世界)。

      謊言跟勵志(勵治)很相似,飄蕩於空氣中,也是一種飛沫傳播。

      真正的慰藉,只能建基於真實/自我忠誠之上。

      CoroNation。(註1)這名字真妙,既可解作「新冠毒國度」,也可解作,新冠狀病毒,穿在皇帝的新衣上,成了權力的加冕。

      在全球都成了CoroNation之下,各個社會疫情有別,但獨是香港,「抗爭年」緊接著「抗疫年」,方才沸騰,忽然遁入沉寂。急管哀弦,調子也轉得太過突然,幾近U-turn,無人可以預料。我們知道,二○二○至今,多少壓制行動奉病毒之名施展,「限聚令」可「靈活」運用、遊行撲滅、悼念取消,突擊封區仿如玩上癮的實驗遊戲。你如何告之他人,病毒於我城,分外是雙料的:在物理上加上了政治上的成分(儘管全球亦或多或少感染這特殊「變種病毒株」,並互相牽纏)。前者感染數字有數可計(「可防可控」),後者即使戴上口罩自我隔絕也無可絕緣(口罩政治、邊境開合政治、旅遊氣泡政治、疫苗政治)。在此疫年,一齣又一齣決定我城命運的提線木偶劇在眼前上演,我們睜眼看著,吶喊無聲。但始終有人,心裡清明,默默記著或寫下。

      不要「抗疫疲勞」,在我城(其實應可名正言順叫「失城」了),於此有著另一種意義。如果聲音被壓下來,仍可以沉默之姿作僅有的抗衡——包括對種種以抗疫之名行大於抗疫之實,披著「關愛」、「完善」面紗的謊話說「不」;至少,不麻木就範(「千祈唔好慣晒」)。如果這微小空間尚存,我想,這便是暗黑之中的微光,真實的人性慰藉。

      如果以上有點哲學,對不起(註2),但我仍然相信,如果深刻,哲學的慰藉是有的。說疫症中論述無用,一切只剩下生存?是,但不完全。所謂「哲學的慰藉」,不就是儘量以沉靜的思考,嘗試深入理解事物,克服種種糖衣表象及時代噪音,包括理解荒謬本身。

      當然,思考之外,真實的慰藉,還的的確確包括,實實在在的生存。(一個人不僅活於一個層次)。譬如說,我撿拾別人故事,知道有真真實實的「逆行者」(不是官方所說的),如眾人都在鬧「旅行荒」時,有人在城中細意遊走,由城之西邊(堅尼地城)走到城之北端(沙頭角),趁此多認識自己的城,也多看一眼夕陽西下的港。記著,走著,探索著。限聚令限不了他們,因為他們非一窩蜂趁熱鬧的,其中不乏「獨家村」。在全城鬧「口罩荒」及種種與疫症相關的物料荒時,你一方面理解,也同時不讓自己陷於集體恐慌、過度反應或羊群心態。我也碰到,在疫/逆境中頑強求生的人,如酒吧停業,有我所知的酒吧從業員轉到街市菜檔兼職工作。展覽業停頓,有我所知從事展覽工程者,轉行做foodpanda外賣速遞員。不說別的,課室停擺,多少人實實在在地克服種種難關,在網上竭盡心力延續教與學(當然,得過且過者也是有的)。真實有血有肉的故事何其多。病毒一方面將我們隔離,一方面將我們的集體命運交織,但細心地看,個人並沒有完全被集體吞噬、消融、削平,不同生命各有故事。只要這一絲空間尚存,那真實的慰藉興許仍是有的,即使生命終歸難免徒勞。

      沉思者、求真者、自我忠誠者、實存生活者、試圖理解事物者、故事收集者、難以被慰藉但不完全否定慰藉者,我不知道像你我這樣的人有多寡,我無從研判,但我相信,這無以簡單命名的「群組」也未必少數。我寫給眾數的你時,也寫給我自己。

      潘國靈

      __________
      註1:名字來自艾未未二○二○年導演的一齣武漢封城紀錄片,想是Coronavirus和Nation之混合;中文翻譯成《加冕》。有趣在香港卻有一個樓盤叫The Coronation。
      註2:這「對不起」不是向你說的,你也知道,在我城,說得「哲學」一點很易會被說為「離地」,這才是我真感抱歉的,其實。

      陳昊霆
      自由身演員。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曾為臺灣小丑默劇團核心團員及導師,在學時於台灣各地表演及遠赴韓國街頭藝術節演出及交流。回港修讀榞劇場戲劇一年制全方位全日制課程,曾於迪士尼樂園和AFTEC跨啦啦藝術集匯擔任合約演員。除舞台演出外,更涉足模特兒、電影、電視、廣告拍攝。已考獲聖三一鋼琴演奏級,及近年跟隨王廷琳老師學習舞蹈。近年更開始把劇場遊戲和運動競技結合相關教學。於2018年成立表演團體「言吾寺」並擔任創作演員及導演,積極參與及進行各類型劇場表演和實驗作品與工作坊。
      近年演出作品有「瑪吉阿米」、「尋找哈維爾」@言吾寺、「藝動沙螺灣」、「the tale of Robin Hood @AFTEC、「童話。兒童的心底話」、「異質沙城」@浪人劇場、「 phototropism」@李偉能等等。

      此項目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