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書展年度主題為「科幻及推理文學」。未成為大都會以前,香港就已踏在未來想像中形構而生。高速發展,低度管理,蘊釀出賽博龐克(Cyberpunk)經典電影中的標誌性場景。你總會看見,在時代的催迫中,面對應接不暇的轉變從而激發想像與思考。正如今天走在世界中心抗爭前線的年青人,就要比《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使徒來襲,突如其來被迫上戰場的柔弱少年碇真嗣更進取。沒有機器人,沒有上級指令,只能靠能隱密身份的網上論壇與通訊系統,在資訊斷裂的後真相時代辨別真偽,為前路思辨,彼此激勵與安撫,重新形構巨大的共同體。
香港科幻的發展
科幻建基於超越當下的想像,推理則辨析真相的所在,甚或追溯惡的根源。科幻與推理在香港本屬類型文學,卻在日益科技化以及受大數據時代掌控的生活中漸漸成為思考的核心。倪匡的科幻作品發展初段,正值六十年代那急促現代化的香港。他的作品不但從武俠轉型到以科幻元素為核心的現代武俠,也夾雜其他跨文類的互文性,如《換頭記》就有《聊齋》<陸判>的影子,當中往往也不乏懸案情節。
雖然倪匡成為香港科幻的代名詞,風靡六十載依然吸引力不減,另一邊廂也一直有不同類型科幻作者推動科幻小說發展。譚劍今年書展出版復刻修訂版《人形軟件》,正是首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金獎作品,他也曾憑〈免費之城焦慮症〉奪得2007年台灣「倪匡科幻獎」,2004年更整理出〈香港科幻小說發展史〉。他認為香港有過持續不斷的科幻創作,如張君默的《蟻國》、《蝶神》,曾主編《科學與科幻》的杜漸,還有結合科普與科幻的李偉才等。李偉才今年在書展出版新書《論盡科幻》,分享中外科幻小說閱讀研究。即使黃易的《尋秦記》也是在時空穿梭中介入歷史。這些年來,在不同文類中滲入科幻元素更是垂手可及。近年喬靖夫《香港關機》帶出社會隱喻、Mr. Pizza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等驚悚科幻在網絡上也一度掀起熱潮。Mr. Pizza今年書展也有出版新作《把砒霜留給自己》,然而他卻不希望被定型為科幻作家。
科幻結合純文學
反烏托邦式世界觀,近年固然成了反思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幻大宗。徐世琪2015年發起實驗計劃2017年出版《暗流體》邀請的俞若玫、葉文希、謝柏齊、李挽靈等,除了Mr. Pizza以外,都是沒有科幻書寫經驗的作者,從文學、藝術到社會行動的視角書寫香港的科幻未來。近年也越見純文學作家,不約而同,藉着科幻探索科技對社會以至心靈發展的影響與意義。黃易的《尋秦記》回到過去,早已帶出科幻不止跟未來有關,記憶與歷史的面向也不在此限。
韓麗珠書寫社會病狀不時涉及到醫療體制。近作《空臉》中,從醫學研究演變成社會道德規範認為健康而合乎審美標準的長相,可以「降低厭世傾向,中和極端個性,有助調節情緒,促進人際關係,甚至可以改善自閉症和提高就業機會。」換臉過程中,人們需要經歷一段臉的真空期,稱之「空臉」。然而,「人物在丟掉舊臉,還未適應新臉之間,站在鏡子前,找不到熟悉的舊臉,但其實舊臉仍頑固而清晰地存在於換臉者記憶中。新臉雖牢牢地在換臉者頭顱上,卻還沒有足夠認同感,使換臉者處於一種錯置之中。」
董啟章藉着《愛妻》的敘事者佘教授研究南來作家葉靈鳳,開啟對「寫作機器」的想像。小說中不但還原「葉靈鳳」更與他對話。他明言這是以科幻小說的意圖去觀照作家的創作邏輯與極限,也是了解自身行為的途徑。其實《V城繁勝錄》也早已獲美國科幻類別的翻譯獎,從不少作品中早已窺見董啟章對科幻的興趣。
新晉作家曾繁裕交出長篇小說《後人類時代的它們》,有人說:「科幻小說」作者是站在上帝的「肩膀」上,讓他們看得更高更遠更有前瞻性。在個人簡介上喜歡以「基督徒」先行的曾繁裕,視野更跨越人類當世,「讓香港人淺嘗世界末日的颱風留下滿城殘枝,沉澱海底的記憶以垃圾形象重現,隨後有了關於人像辨識與數碼極權的新聞,究竟人類發展、舊物、自然反噬、制度暴力和普遍人性之間有甚麼聯繫?」他在後記中寫到。連西西與何福仁也在2018年出版《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可見科幻元素日益受文學界重視。
理性與邏輯的執著
科幻與推理其中一個共通點是當中著重理性與邏輯的精神。推理小說作家陳浩基曾指出:「英美推理小說興起,正值工業革命時代,思維模式講求科學性的邏輯推論。講求理性邏輯思考。」當下應科技發展而生的資訊爆炸、斷裂、與後真相、大數據時代的討論,科幻與推理對理性與邏輯的執著顯得更為重要。《福爾摩斯探案集》曾有這樣一個說法:「一位邏輯推理學家,不必見到一滴水具體的形狀或聽到它的聲音,就可以推斷它是來自大西洋還是尼加拉瓜大瀑布。生活是一條鎖鏈,其本質可以從任何一個環節中顯示出來。」政治環境複雜,事態往往發展急促的香港,真相更在眾說紛紜中不斷被擾亂。陳浩基從《13.67》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時,評審團就指出他,「深入地探觸了香港社會的法律觀念建構過程,以及港英統治時期的文化交錯衝突,在今天的環境中讀來,具備了格外敏銳的現實感。」今年書展他的《第根歐尼變奏曲》結集他的推理、純文學等作品。另一本《偵探冰室》,則以香港本土元素,如重慶大廈、李氏力場、二樓書店、動漫節、地下鐵路和豪宅等為題材,集結了他和譚劍等六位作家的推理作品。
譚劍寫科幻小說,也熟悉和創作推理小說,《輪迴家族》曾入圍「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他將與陳浩基在書展講座中對談「科幻中的推理,推理中的科幻」,進一步探討兩者的關係。
活動預告:
從《遺忘刑警》看港產推理小說中的城市側寫
19/7 下午7:30 至下午9:00
地點:會議室S226-227
講者:陳浩基、楊岳橋
嘆為觀止— 科幻小說的無窮魅力
20/7上午11:30 至下午1:00
地點:會議室S224-225
講者:李偉才
科幻中的推理,推理中的科幻
20/7下午3:00 至下午4:30
地點:會議室S224-225
講者:譚劍、陳浩基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在煙霧中,用餐肉
砌一面警察國裡的連儂牆,
可以無盡長。
是時候想一想
如何坐下去這個問題。
關於椅子,
也關於堅持與選擇,
一個落點,一些準備。
請坐。
我十時許走,一直在街上。沒看手機,不知商場有事。只聽到有人叫「有冇記者,入商場」。我在街上很呆。街上仍有很多人。
被趕得很厲害。走時才知商場有事。
街上清場時有人叫入商場避。我沒有去。純粹直覺;商場一旦封鎖,沒路走。
我也不想打警察。我不激動憤怒哀傷。都沒有。
原來心裡荒涼。
群眾其實很興奮,也很驚怕。
事情已經不是當初。也與公民社會無關。只是仇恨。
或者比較接近暴力。到臨界點,我就會癡呆,一片空白。
被趕去平台時手機突然響,問我在邊,新城巿廣場大打。
怪不得外面個個看手機。
有人等機會大打流血。我感到那種嗜血動物的飽滿。警察要聽指示,他們也很驚,雖然有武器。
一直走了幾公里封鎖線外才有車。
磚頭一早挖起。
他們相信甚麼,不重要。
一條不歸路。
無人可以停止。沒有打警察或被捕或留在家中,一樣要受。
我們的日子會更壞。
我見過更壞的國家。現在慢慢明白。
從一個還可以生活的年代,經躁動與爆發。這一次和2014年我想很不一樣。
其實我很早,第二次大遊行之後,開始疏離。
他們要創造世界。那是我知道的事物,消失當中,突然粉碎。
在現場我一人經歴暗靜的死亡。
*此訊息得作者同意轉載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出生於瑞典的卡爾—約翰·厄林(Carl-Johan Forssén Ehrlin),自2006年出版他首部兒童故事繪本《好想睡覺的小兔子》(繪者艾莉娜·茂紐恩),旋即登上亞馬遜網站「自費出版品」的暢銷冠軍,書中神奇的催眠效果,一夕之間成了爸爸媽媽夜裡哄孩子入睡時的必備讀物。這本書迄今在世界各地已銷售超過100萬冊,其後更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此系列的其餘作品包括《好想睡覺的小象》以及甫出版的《好想睡覺的拖拉機》。卡爾受邀到本屆香港書展,首次和香港讀者面對面交流。透過訪談,讓我們一窺卡爾溫柔而舒緩的故事催眠術。
提問、整理、攝影:林日錦
Q你自小在瑞典長大,小時候有沒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床邊故事?
我很喜歡一本童書,突然記不起書名,總之是關於一個男人和一顆紅蘋果的故事。故事從一個惡作劇開始,主人翁的朋友放了一顆塑膠蘋果在窗台,故作這顆蘋果它會慢慢熟透,後來發生了一些事,一隻鳥掠過窗台叼走了假蘋果,最後,(真的)紅蘋果陰差陽錯又回到了窗前。當我還小的時候,這本書對我來說很有趣。
還有一些沒被翻譯成外語的故事書,其中一本,講一隻大黑熊,平時熱愛幫助身邊的弱小動物,這類故事啟發我去多做善事。我想起小時候,喜歡坐在收音機旁,嘗試去探索各國語言,記得從一個廣播頻道,聽到各種外語,各種文化碰撞在一起,我完全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當時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當時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志願是成為一名警察。直到多年以後,我才明白兩者的關聯,因為我現在到各國出遊,幫助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雖然我不是一名警察,我仍然伸出援手,書裡我都做著這些事,兒時夢想彷彿成真了。
Q當初是什麼情境,促使你寫下《好想睡覺的小兔》?
我此前寫過一些專給大人,類似「個人發展」的勵志書。說實在,這本童書完全不在我的計劃之內,一直要等到自己有了孩子,剛好有一天,當我正在開車時,忽然冒出這個想法——我可以寫一本幫助孩子入睡的童書,而且想好了運用什麼方法。當我把這個念頭告訴我母親時,她說你趕快把故事寫下來,我臨時找到鉛筆和餐巾,把那些零碎的想法直接寫在餐巾上。之後,我又寫了《好想睡覺的小象》和《好想睡覺的拖拉機》,盡自己最大能力使用不同方法幫助孩子入眠。
Q你本身唸心理學系,想知道你是如何結合心理學和說故事技巧,哄孩子入睡?
五六年的大學生涯,其實不單單唸了心理學,還包括修辭學、教育學,所以當我在傳授其他人怎麼接觸孩子,怎麼引導孩子投入到故事裡面時,實際上這些方法綜合了不同領域的學科。我沒有特別學過說故事,這是書中比較弔詭的部分,如果故事太生動了,孩子不會想要睡覺,他們會喊說「媽媽,媽媽,我想聽故事結局!」所以我需要做的是平衡兩者,讓他們靜心聽故事,但不能太多,它確實是一個挑戰。
Q這一系列前兩部作品都以動物(兔子和小象)為主角,最新一部主角是拖拉機,怎麼會出現這種轉折?
我預設男孩普遍上都喜歡拖拉機,勝過兔子和大象,所以不喜歡動物的孩子,他們可以選擇拖拉機。我希望吸引越多孩子越好。至於為什麼選擇兔子和小象?我事前做了一些調查,問了身邊的家長他們孩子喜歡什麼動物?他們不約而同都說兔子和小象。
Q書中的語調特別溫柔舒緩,你會否擔心其他家長唸故事時,無法達到同樣效果?
書中為此附帶使用說明,家長可照著那些貼士唸這本書,但那或許只是我的方法,他們比我還瞭解自家孩子,必然有更適合的方法。我常常提醒家長們,用你們覺得奏效的方法。我遇過一名家長,他重複唸同一段落給孩子聽,孩子一下就睡著了,所以這本書其實開放給家長自己去摸索。
Q得知你有兩名孩子,當你在教育或哄他們入睡時,有沒有試過碰釘子?
我希望帶給他們良好的教養,教育他們認知每個人的界限,然後在界限裡獲取自由。我覺得每個年齡階段,都會經歷不同的事,大兒子現在五歲,小兒子兩歲,他們一會兒是好哥兒們,玩在一起,然後發生了一些事,就翻臉了,整天吵得沒完沒了,我想,這或許是童年的一部分。兄弟倆臨睡前都比較黏媽媽,我會多加練習,希望有一天他們也可以接納我(笑)。
Q寫這系列書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好想睡覺的小兔子》當初寫得比較隨性,《好想睡覺的小象》則用了母語來寫,我在字裡行間加了逗號,運用了一些非典型的敘事方式,然後在寫這本書時,公司來了一個新編輯,她特別挑剔,勸我該這樣寫,那樣寫,我因此需要重新排列那些句子,當時確實有點綁手綁腳,不過還是奏效的,我試圖在妥協和堅持之間找到平衡點。無可否認以母語書寫相對比較專業。
我對讀者的反饋特別敏感,公司裡有人負責轉達我這些反饋,但其實改變不大,因為《小兔子》一開始迴響就很好,雖然《小象》和《拖拉機》換了一種方式書寫,我找了其他方法幫助孩子專注在「放鬆」(relaxation)上,不僅僅多加了新角色,背後其實有許多繁瑣的工作。
Q現代社會許多成人有失眠困擾,你有何建議?這本書適合大人看嗎?
當我有失眠困擾時,自己會放這系列的有聲書來聽,幾乎每次都奏效,我完全不知道故事怎麼結束(笑),將來會發行成人版,我希望幫助那些有失眠困擾的成人,任何最新消息敬請鎖定我的Instagram。
Q相信有些孩子比較好動,你希望給家長什麼樣的建議?
我們曾在幼稚園做過實驗,趁孩子的午休時間唸這本書給他們聽,當時聽說有一個男孩特別好動,他是那種喜歡跑來跑去,坐不住的孩子,然後我們試了一星期,據說他是全班最快睡著的孩子,因為有人告訴他把全神貫注在放鬆上,果然一下就睡著了,很多家長和我說他們帶了孩子去做診斷,最後發現都沒用,反倒是這本書,成功讓他們孩子迅速入睡,我覺得竅門是要有個人告訴孩子專注在什麼方向。
Q最後,請你介紹一下你的新書《Brave Morris: A Week Upside Down》。
故事中有個叫Morris的男孩,我的小兒子也叫Morris,角色的取名靈感源自於此,書中記錄了Morris一周內的生活,他的日常發生了一些變卦,即將要搬家,男孩為此有點焦慮,我主要想疏導孩子怎麼應對這些突發情況。男孩擔心開學,擔心認識新朋友,思念老朋友,我想教他們怎麼處理這些傷感的情緒,然後迎接新朋友。另一日,男孩在學校嬉戲,整身髒兮兮的,回家洗澡時發現浴室內有隻蜘蛛,嚇了一大跳,他母親教他轉化大腦的感覺信息,藉以消弭心中恐懼。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好一本書,它輔助正值成長階段的孩子,教導他們應對生命中的挑戰。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