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荔枝角青山道479及479A號麗昌工廠大廈3字樓3042室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出版年份
活動年份

別字



【繪遊記】浪盪在街燈的灑滌中

劉偉成
香港土生土長,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職出版事業,為浸會大學兼任導師教授寫作、編輯與出版的技巧。曾出版散文集《持花的小孩》、《翅膀的鈍角》、《影之忘返》,詩集《瓦當背後》、《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曾於2017年獲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作家工作坊。
SHARE

    近年出埠與其說是旅遊,不如說是度假,因人到中年骨板硬了,不能再趕行程,或趁甚麼特備節目的墟,最好是找個景色秀麗的地方坐著發呆,連時光都把我當作路障,要繞路而過。或許,有人會說這是浪費——浪費旅費和時間,只是當身邊的人成了快鏡中的光影,而自己彷彿獨立於那節奏以外,便會心生一種阿Q的優越感。事實上,所謂發呆,也不是甚麼也沒有看進眼裡,就像是相機鏡頭,眼球曝光的時間愈長,本來理應掩藏在暗淡中的細部線條也愈清晰。例如街燈這尋常的景物便常為人忽略。在我有能力出遊的年頭,老一輩隨口便能說出每個地方的名物特產,現在年輕一代則轉攻名牌專門店,甫著地,便立即衝往血拼,對於各店的折扣可說是「銘感五內」——事隔多年還可以說出便宜了多少,這不啻是項奇技。如你問他們有否記得當地特色的街燈,我想十居其十都答不出所以然,還會認為你有此一問是神經病。

    我對街燈的關注始於裝修的經驗,當新居最後裝上和亮起千挑萬選的燈飾時,本來簡約的線條迅即温軟下來,令人回家的腳步都暖起泛黃的光暈似的。所以說,街燈就是令一條街道,甚至一個城市温暖起來的點睛,它會令回家的步伐更温柔,進家門前會把種種的不如意先抖落在外。日本神社的鳥居前,都設有「常夜燈」,就是提醒在人間遊歷的神靈先抖落凡塵俗念才進入淨界。每盞街燈都垂首以光灑滌夜歸累極的靈魂。

    我想遊人跟旅人的分別就在於前者著眼於在他方尋找家中所沒有,後者則是在他方發現家中已有,從而知所珍惜。有此感悟後,我便開始將旅途中令我更珍惜自己的家的事物畫下來,我將這些手繪稱為「旅人手繪」。用畫的方式紀錄,而不乾脆用相機拍下,理由是繪畫時,所有細節和線條都會印在腦中,慢慢發酵,就像小時候熟讀的唐詩宋詞一樣,日後這些畫面會不經意地從記憶中彈出來,令人會心微笑,或者茫然輕喟,其中我尤其喜歡繪畫街燈,不知不覺間,當時的況味也發酵出興味來。

    1 殖民街燈

    那次從台北淡水老街往真理大學方向走,雖然撐著傘有點狼狽,但聞說那裡有幾家海景咖啡店,想到雨天大概沒啥客人,我只須付最低消費便可輕易地把風雨關在外邊,獨霸整片寧謐,心裡便不由自主亢奮起來。猶記得那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熱,沿途的便利店和韓貨店不是放著都敏俊(金秀賢飾)就是千頌伊(全知賢飾)的紙板人,連賣鎖的店的標語也是「來自星星的鎖」,腦袋彷彿給外來文化強行殖民似的,急欲找個寧靜的地方發呆,清理一下腦中的滿目瘡痍。坐下來便給海關碼頭的小拱橋兩端那四座安在馬雅石刻風格石台上的華麗街燈吸引著。街燈是五球設計,以精細的黑鐵鏤花連接到簡約古典的柱身上。我直覺判斷此物應該經歷過一點滄桑,加上附近就是歷史文物建築紅毛城,還以為是荷蘭殖民時期的遺物。發夠了獃,離開時便拐過去看看,怎料小拱橋卻下了閘,上面有告示牌寫道:「看山看海看夕陽的好地方,即將於整修後開放,敬請期待。」寫得很有人情味,吸引一位青年撐著傘面帶微笑凝望告示良久,不免引我遐想:難道他正幻想自己的女朋友是千頌伊,可以跟她來這裡海誓山盟?

    之後再翻查資料才知道淡水的海關碼頭是清末時期興建的設施,是當時台灣海上通運的重要樞紐,於是在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歷史事件中也有過一點角色。有次偶然翻看妹尾河童的《河童旅行素描本》,看到他畫的「四谷見附橋」的街燈,跟海關碼頭的十分相近,我不禁想難道那是日治時期的遺物?現在台中的一些街道還可見到的多泡街燈正是模擬日本北海道的名物鈴蘭的形態,實在是美煞了。這種鈴蘭街燈正正就是日治時期的遺物。其實日本人的殖民手段較霍元甲、葉問等電影中一味採武力懾服的策略要高明得多。他們知道要給當地人美好的願景,這樣才可以蓋過他們遭侵略的怨憤,所以香港淪陷後,很快便可以馬照跑,舞照跳。鈴蘭街燈看似旁枝末節,但在夜裡亮起,整條街道點綴得像東京銀座一樣繁華昇平,真的足以軟化人心。

    發現了妹尾先生那幅街燈後,我有幾次都拿來在創作課中展示:先給學生看我的手繪,他們大多嘩然,待我騙夠「讚」後,再展示妹尾先生的作品,讓他們去比對。我們從小到大都給引導只要多讀多寫,寫作能力便會有所改進,但我認為次序該是多寫,知道了難點以後,然後張開天線,去找突破相關難點的典範來讀。正如我繪畫過淡水海關碼頭的街燈以後,才體味到最大的難點不在街燈,而在那石基如何令不同面向的線條合乎比例地接駁起來,之後當我遇見妹尾先生的完美示範,我凝望良久,總算看出一點竅門,如果沒有先意會到難點,我對妹尾的畫作大概不會有任何感應。

    同樣是留有殖民痕跡的碼頭,我們的皇后碼頭的命運便全然不同。海關碼頭給整修後,有專館介紹歷史,其實我並不堅持要保持完整的皇后碼頭,但那時明明有團體願意復修和保存碼頭鐘樓,曾蔭權政府卻為免遭人口實,寧願鬼鬼祟祟地趁夜將之拆走並運往堆填區,我便真的憤怒了。又例如最近中方強調要「去殖」,特區政府的官員便趕忙找人移除郵筒上的皇冠徽號。看見這樣狠狽又沒分寸的應對,只能暗歎如此思維怎樣可以引導年輕一代知道體悟其中的難點,然後去凝視相應的示範?

    2 碼頭街燈

    淡水近年致力粉飾漁人碼頭,還建了一道白色斜拉跨海大橋,由於在2003年2月14日情人節開通,故名「情人橋」,將附近一帶打造成「拍拖勝地」。為了營造浪漫氣氛,街燈當然是省不了功夫的一環。碼頭廊道上的街燈都是黑色柱身,夜裡完全融入漆黑中,燈泡彷佛浮在半空似的。記得有人力管理導師說過現在Y世代的年輕人普遍是夜遊一族,愈夜愈精神,所以這種黑柱身的街燈可說是Y世代最恰宜的代表意象。

    黑色柱身的街燈也分兩類,一類是古典優雅風格,柱身有華麗的忍冬葉花紋,那是希臘柱式常見的圖案,象徵生命樹的茂盛。磨砂玻璃的燈罩則是希臘古甕形狀,如果上面還有典型的舞者剪影,便是濟戀讚頌的永恆意象了。如此優雅的形象,令我也像濟慈一樣,心生憐惜之情,不禁憂心海風澟烈,會否將之撼碎?另一種則是民間樸實風格,柱身沒啥裝飾,燈罩是懷舊的煤氣提燈的模樣,有著寬闊的環邊帽子,可以擋雨,窄長的玻璃該較能抵擋強風吹襲。如此兩類街燈便可概括出一般情愛的發展公式——先是浪漫優雅期,天天跟你海誓,那管海邊風凜,將對方吹得披頭散髮,愛鑽空子的鹽分將毛管撐大,變成「鹽」隙,男的還是都敏俊,女的還是千頌伊。之後倘若有幸逐步履行誓盟,自然得進入實際考量期了,想方設法為大家共同的生活架設不同的安全網,衣食住行以外,子女的教育醫保,供養高堂的籌謀等,每張網都是平行的宇宙在波動,兩張網如果不慎碰撞,都可以引發宇宙大爆炸,這些顧忌實在比鹹風更催人老……

    世界許多地方都有漁人碼頭,其中不少還貼近原初的設想——漁人打得漁獲,便在碼頭席地販賣,吸引人潮,之後各式店鋪便乘勢開張,丹麥新港之所以是旅遊勝地,除了因為名副其實外,還在於安徒生曾居於附近的排屋。安徒生住過許不同地方,每一次出遊大多是為了治療情傷。新港碼頭泊滿漁船遊艇,旁邊就是不同的餐室咖啡座,連街上也放滿了桌椅,遊人要在中間穿行也有點困難,還得小心錢包。新港的街燈屬古典風格,黑色燈柱有不少扭花裝飾。新港排屋都有鮮豔的外牆,街燈置身其中就像黑色勾線,頗能發揮突顯輪廓的作用,不然這麼多顏色在長長的白晝裡不絕蹦跳,相信不一會,貪戀新鮮的眼睛也會目眩起來。

    由於安徒生居於新港,所以此處店鋪不少招牌都以安徒生童話作裝飾,有些招牌會鏤空一個洞來裝置吊燈,款式各異,跟統一款式的公共街燈相映成趣。這種連燈招牌,在北歐無盡的黑夜中,尤其管用,一方面可以方便熟客識認,另一方面,予人歸家的温暖,彷彿有家人正在等待自己,這較香港偌大的霓虹招牌更吸引旅人的青睞。

    3 廣場街燈

    跟淡水漁人碼相連的是一小片廣場,那其實是新建的酒店門前的餘地。這裡的坐椅是圍著燈柱而設,燈罩是半球狀的,透明外層映出裡頭的藍光,儼如浮在半空的水母,抬頭仰望便見那跟酒店的圓篷原來是相呼應的。酒店露台的欄河上還用鐵枝銲組出不同的海洋生物,可是似乎沒有人抬頭欣賞這精緻的佈局,坐在圓椅上的年輕人都低著頭在劃手機,背對著背,令我想起豐子愷的〈鄰人〉漫畫。畫中鄰人之間隔著的是尖刻的鐵扇骨,現在兩個年輕人之間則是一柱藍調的浪漫。水母狀的街燈一亮起,便會泛出淡淡靛藍,彷彿是一所聽得到海潮的沙灘小屋的燈。

    在哥本哈根市政廳前的廣場的街燈,同是半球狀的,但方向卻正好跟水母狀燈相反。廣場旁邊有一尊安徒生的坐像,膝頭給許願者摸得現出金黃。聽說這樣便會得著童話一樣的幸福生活。其實安徒生自己的生活算不上美滿,而他的童話也多悒鬱哀傷的結局。由於街燈是下半球狀,所以燈頂變成了平台,為鴿子提供了絕佳的制高點,讓牠們可以監視廣場路人的一舉一動。有不知底藴的旅人想在這裡靜靜地吃個便餐,甫打開三文治的包裝,鴿子便從街燈的高台俯衝而下,攫奪食物,於是驚叫一聲以後,廣場上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仰望,接著一大群不甘走寶的鴿子也跟著俯衝,爭奪餘下的三文治。這時如果有男士肯挺身相助,驅趕施襲的鴿子,再邀受驚的女士吃頓午餐,一段美滿的異地情緣便像電影橋段一樣萌發,為那群猖獗的鴿子添肆無忌憚的藉口。


    *此文曾刊於《阡陌》,後加以增補。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轉注

    別字

    第二十四期
    <   
       >

    別字

    第二十四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轉注
    • 【詩人自道】詩與Hyperobject
    • 【詩人自道】冷眼投入世界
    • 【詩人自道】坎坷過後有詩路
    • 「我去德士古道是為了志遠。」
    • 素食是一場綿長的抗爭
    • 「躁動時代,如何自處」——樊善標教授的中文系迎新講座
    • 糖衣秘方──《肺像》發佈會現場
    • 重臨波爾金諾之秋:瘟疫殺到,我們讀甚麼?
    • 書架上的30個名字——2019年出版的香港文學創作
    • 如是看見 不再旁觀的年代──讀《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 2047前奏──讀梁啟智《香港第一課》
    • 【詩人自道】詩與Hyperobject
    • 【詩人自道】冷眼投入世界
    • 【詩人自道】坎坷過後有詩路
    • 「我去德士古道是為了志遠。」
    • 素食是一場綿長的抗爭
    • 「躁動時代,如何自處」——樊善標教授的中文系迎新講座
    • 糖衣秘方──《肺像》發佈會現場
    • 重臨波爾金諾之秋:瘟疫殺到,我們讀甚麼?
    • 書架上的30個名字——2019年出版的香港文學創作
    • 如是看見 不再旁觀的年代──讀《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 2047前奏──讀梁啟智《香港第一課》
    透光
    • 浪貓浮生‧二
    • 浪貓浮生‧一
    • 【繪遊記】浪盪在街燈的灑滌中
    • 子彈與時鐘——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文藝創作班小說展
    • 浪貓浮生‧二
    • 浪貓浮生‧一
    • 【繪遊記】浪盪在街燈的灑滌中
    • 子彈與時鐘——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文藝創作班小說展
    主題拾圍--結界
    • 高牆裡的雞蛋,雞蛋裡的高牆──訪理大結界內的抗爭者
    • 高牆裡的雞蛋,雞蛋裡的高牆──訪理大結界內的抗爭者

    轉注


    【詩人自道】詩與Hyperobject

    羅貴祥
    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創意及專業寫作課程主任。歡迎有志寫作的你,加入我們。
    SHARE

      《記憶暫時收藏:羅貴祥詩集》

      或許因為自己對創作比較懶散,看見眾詩人認真地談個人的寫作經驗與對詩的獨特視角,有點心存感恩,也有得著,即使所謂得著並不具體。「詩人自道」,其實很有對話感,即使不是有來有往的方式進行。Rimbaud的詩裡不是說:Je est un autre(我即他人)嗎?談個人,難免牽涉其他人,就算在詩這個相當自我、自戀的宇宙裡,也不可能沒有他者。不單止詩是寫給別人看的(作者固然是自己的讀者),而是語言論述的本質不可能缺少了反射面。

      照鏡子,從來都不是客觀的再現。自我投射的影像當然亦不斷變改。不過,談自己,也可以動肝火,因為覺得自己走的路不被別人認同?因為自己對自己的期許,感覺仍未達致?

      對不起,說得有點拐彎抹角了。我想我只是要說,詩很可能是一種hyperobject;詩人自道,也不一定就必然立於subject的位置,而可能只是眾多objects裡的一個,雖然不是孤伶伶的。不是刻意抽象離地,借用Timothy Morton的Hyperobject理論而已。

      否定全球暖化的人總在質問:甚麽叫全球暖化?它具體存在嗎?證據在哪裡?相信全球暖化的人也有自己的辯解:那是太陽、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等等互動引致;我們現代模式的生產與消費製造了大量炭排放,促使氣候變更、海平線上升;當然還可援用科學的大數據……。不過這樣解說似乎也不甚具體,亦不易感覺得到。

      全球暖化正是Morton所說的hyperobject,它看不見,很難感知,彷彿不在我們的經驗世界裡存在。Hyper,正因為超出我們的理解與經驗限度。我們只能感知超強颱風山竹的威力,它怎樣令高樓搖晃,讓住在高層的人有「暈船」的苦痛。但一個超強颱風只是全球暖化這個hyperobject的一面,或一個短暫顯現。當然還有不停熄的持續山火、長期的乾旱、不冷的冬天、南極冰山的大幅融化…這些事件不一定有關聯,連繫起來也可能是人的想像,多於有科學證據的因果關係。那麽Hyperobject是不可知的?或許在個別、局部的事件或東西上它短促出現,然而把局部的事物加起來,便等同全都、整體了嗎?數,又好像不是這樣計算的。

      情況有點像天真稚童問傳道者,神是怎生樣子的?

      當你看見人面上慈悲的笑容時,你便遇見了神。傳道者這樣回答。

      不過,把所有笑容拼合起來,不代表就能見著整全的神。Morton預言全球暖化或氣候轉變這個hyperobject,最終將會成為「聖物」,被大肆神化,因而變得更神秘。

      詩人分享創作經驗、視野與期許,提出林林總總的道路:生活化、結合個性、精鍊詩藝、營造意象或節奏、聚焦特定時空、衝出慣性常規、追求實驗、突破創新、不斷探索等等,目的都是為了寫出「好詩」。但甚麽是「好詩」呢?種種追求手法都有可能接近或產生「好詩」,但也沒有任何保證與必然的連繫。或許,種種追求手法只能呈現「好詩」的局部或瞬間?

      所以「好詩」很「神」,很hyperobject?它固然有無窮的可能,卻往往超乎任何一個詩人能完全操控企及的。余生也有涯,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堅持自己的部分,走自己以為對的路而已?

      然而,「好詩」其實又不完全是hyperobject,因為它不是不可知的。好詩不是歷來都不少嗎?儘管每個人列出的,可能都不盡相同。不是不可知,只是不肯定,也不穩定,不能受操控。情形不是有點像「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這個地質概念?人類活動改變了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不能逆轉的巨變。人類似乎真的可以主宰自然了,但這些改變,卻很可能令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肯定不是所謂「主宰者」的意願。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霧月十八〉裡也講過類似的說話,不過他指的是歷史,不是自然。或許更值得參考。讓我引述這一大段:「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腦袋。當人們好像剛好在忙於改造自己和周圍的事物,並創造前所未聞的事物時,恰好在這種革命危機時代,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為他們效勞:借用它們的名字、戰鬥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新的一幕。」

      詩,不論好壞,無疑由詩人創造、經營,但結果與效果卻不完全由詩人決定,處境並非是主體性般的從容自在。不是神,不可能從「無」創作出詩,但有甚麽既有的資源可用或未用的?談論了一輪氣候變化、人類世,我想說的是,它們都不是比喻或意象。說到詩的資源與創造,也許我們要小心,究竟是在順應這個世界,還是尚有其他的。

      曾經在一個詩會上,有前輩詩人責備又取笑我:「得閒都唔寫詩!」那時我心裡辯駁:我真係好唔得閒。不過這些年來,緩慢的漸漸理解一點點,可能真的要「得閒」才能寫。讓心閒,任物浮,意志意識鬆綁,物與物對應又相互變向。詩人自道,肯定不是autopoiesis。

      透光


      浪貓浮生‧二

      陳麗娟
      於香港出生及成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於香港修讀),分別主修英文和藝術。詩集《有貓在歌唱》(2010:香港,文化工房)獲第十一屆(2011)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散文集《不能抵達的京都》於2015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陳氏於2019年獲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chanlaikuendeadcat/。
      SHARE

        2月X日
        「我的心境異常煩燥。彷彿鞋子破了,又不斷地往鞋裡灌水。」——林芙美子《放浪記》

        從二十一樓往下望,輕鐵像玩具小火車。我看見廣闊的馬路、可愛的火車軌,白色的樓藍色的天。我的房間明亮光潔,典型酒店的桌面上放著筆記本電腦。我想像自己是《迷失東京》裡的人物吧。這個邊境小鎮曾經被說成悲情城巿,但在這裡生活的人看來好好的,在上下班在買菜。但我為甚麼那麼迷失?

        我想起流放須磨的光源氏。當然,我不是光源氏。他很快就平反回京,還在須磨海邊浪漫地(在他自己角度啦)讓女人懷孕了。

        ***

        Z和S來幫我搬東西,結果是兩個喼,兩「座」IKEA的鐵抽屜/籃子,有輪那種,兩個膠箱,幾個紙箱,還有我的Mr. Dyson(吸塵機)。他們幫我狂風掃落葉的速度搬到屋苑停車場,然後我就叫小貨車。這些東西居然也塞滿了小貨車的儲物空間。就這樣,我告別了無厘頭熱帶主題屋苑—那裡有兩個沒有人去的亭子,本來秃了頭,後來又找人很大陣仗地用升降台鋪上不知哪裡買來的乾草,變得頭髮很茂盛似的。那裡還有一個「小橋流水」,但橋頭的木造屋型燈已爛到崩潰,我和A曾在那裡拍下不少和服自戀照。後來爛燈被更難看的、像救傷車頂部的圓形燈泡代替了,笑死我。

        到達大西北這酒店,我差點在錯的大樓落了貨,幸兒有職員走出來指路。到了真的那一座,哥仔職員們拿酒店那種鳥籠形的行李架出來了,我的東西塞滿了兩個鳥籠。到了十幾天後的現在,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其實應該給他們小費。

        ***

        我一落樓,就是「銀座」。當然銀座是個商場的名字,裡面沒有甚麼像東京的,但最「雷」的是,他們夠膽把那裡的輕鐵站改名叫「銀座」,而且英文真的叫Ginza。嚇死人。我每天落「銀座」吃大家樂要麼美心,然後零距離就踏進偌大的政府公園,可以散步或跑步。然後我發現我在那裡大哭。到底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你有酒店住,一落樓有大家樂吃,有那麼大的公園,你還投訴甚麼?問題是我真的想不出來。

        房間是巨大的落地窗,我面向很多座距大的、一模一樣的白色私樓,往下望有點暈眩。他們很有先見之明,窗子是開不到的,不然……。晚上私樓的家家戶戶亮了燈,而我浮在半空。真他媽的有點像曼哈頓。

        2月X日

        每周一次從天水圍搖車一小時去大埔舊居收拾東西入箱,準備收入所謂的「迷你倉」。雖然丟掉的東西很多,但還是很多帶不走,單是書已有九箱。

        今天我神情呆滯地搖一個多小時的巴士從銅鑼灣入天水圍,我想,這周又要回去拾東西,那麼回去那個已有廢墟狀的家收拾東西已成壓力,又,當我離開香港後—如果真的能走—這個要付錢的倉不也成為負累嗎。我突然想,不如,全部丟掉吧。港彩(香港某磁廠出品)手繪雞碟、古董雞碗、手染的訪問著和服、絕版飲江詩集、黃碧雲小說(好吧單是這個我知道可以當它是銀行,你們一定會買)、美國五六十年代奶白玻璃果汁瓶……全部丟掉吧,無眼屎乾淨。即使這些東西很有經濟價值。沒有價值的是我。如果一個人,把所有家當扔掉,只剩下出國帶的兩個行李箱的東西,會怎樣?首先,我會很不環保吧。如果我只去冬季,回來時夏季,就所有衣服都要再買。那麼畫具呢?那個很難買的木版畫上色刷子呢?

        很多人對我說,你住這個區很好,一點也不「悲情城巿」呀,嗱,又有圖書館,又有街巿……但,我即使走在廣闊的公園內,我完全不覺得自己在香港,也完全沒有任何坦然的感覺,抬頭望見一堆東南西北完全一模一樣的樓,我立刻哭了。這裡的確是圍城,我的圍城,如果窗子可以開,我會很想跳下去。

        輕鐵叮—叮的,不也和對面海的電車一樣可愛嗎。它有點像松山和廣島的路面電車。我會無緣無故去坐一轉香港島的電車,但我想香港沒有人會在無需要的情況下搭輕鐵的吧。從二十一樓上望下來,輕鐵有點像玩具,但在地面上,我去搭,完全不覺得有樂趣或有甚麼地區文人感。這是為甚麼呢。

        ***

        在房間裡坐立不安,最大的娛樂是看NHK。
        早兩日看NHK的「被小智子叱責」。小智子—一個頭部巨大、眼神兇悍的小女孩。因為她5歲知道的你們大人都不知道,所以她可以叱責你們。這一集說,為甚麼傷心的時候,例如失戀之類,人會覺得心痛。那是因為,你真的生理上在痛。

        說是大概是你傷心的時候,身體會分秘出甚麼固醇然後……你的心臟就會揪著痛。大概是真的。

        主題拾圍--結界


        高牆裡的雞蛋,雞蛋裡的高牆──訪理大結界內的抗爭者

        林靖敏
        被每天繁忙的拍攝行程擾亂內心平靜,需要文字幫忙調釋的人。喜歡字花和試當真。喜歡藍色和秋季。喜歡蘇軾。祝願見字變得無所畏懼。
        SHARE

          高牆包圍雞蛋,高牆卻又被雞蛋包圍。年輕人原是城市的希望,學校原是希望的保護所,但在去年十一月中卻接連有兩所學府被用武力布下結界,人人被困在內,又被困在外。不同於中大保衛戰,理大圍城戰的過程和結果都更慘烈,可說是運動開始以來最大的人道危機。當日手足在紅磚內盡力抵抗,晚上眾人在油尖旺集合只願推翻高牆,最後雞蛋在迫害下也築成了高牆——人踩人而成的。J是參與了理大圍城戰的一位手足,二十多歲,學生,透過訪談,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天,不忘任何振奮與傷痛,繼續前行。

          1你參與這場運動的時間和角色是甚麼?
          我由上年六月開始參與這場運動,當時站的位置是中間位,由七月中開始轉到前線。進入理大是在中大保衛戰結束後一天(11月17日),那時本來想去中大,可惜遲了一步,路全部都封了塞了,又得知理大開始要人和傳聞將被警方攻入,於是就與朋友去了理大。

          2 剛入理大時裡面的情況是怎樣的?
          當時入到理大,所有人都相安無事,警察還未發動攻勢,只在外圍留守,學校仍容許岀入,我是那時候進去的。裡面所有資源基本上都放在飯堂裡,日用品以及食物都很充裕,有超大量的乾糧,廚房入面的熟食亦足夠。那時候伙食真的不錯,食得頗豐富,因為有廚房佬在嘛。情況改變大概是從17號下午三、四點,警方突然向內進迫,包圍了理大的留守者,我們收到消息說學校岀入被禁,現場氣氛開始緊張。

          3情況從甚麼開始變得危急?
          到傍晚六、七點左右,警察想攻進來,開始發射催淚彈。當裡面的手足有了共識,就是警方在攻,不停地射彈,又包圍了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可以離開,既然沒有選擇,那就唯有反抗,希望至少可以守住一個岀口。雙方爭持了兩、三小時,到夜晚八點多,情況暫時緩和了一會,有約一個半鐘。直到晚上十一點開始又有新一輪進攻,可能因為警察聽到有人從油尖旺來救我們。我在正門A core,那裡堆起了膠板,有數箱魔法作備用。攻門時受傷的人不算多,但是因為催淚彈煙太濃,即使戴著豬嘴也沒有用,加上水炮車的藍水積在地上,令很多人都在不停咳、流眼水,亦有人哮喘發作,傷情較重的人被搬到禮堂和健身室休息。

          4 當晚圍城外想攻入理大,不惜犧牲了很多手足,多人受傷和被捕,他們的行動對你們有甚麼幫助嗎?
          當時我們打算與外面的手足裡應外合,我們在入面攻岀去,同時他們從外面攻進來。但最後還是不成功,因為大部分勇武都在理大裡面,外面的人裝備又不及我們充足,真正可以行動的人又沒我們多。其實當初收到有人來救我們的消息大家都好像看到了希望,但想了想,還是覺得機會很渺茫,不過我們還是一邊對峙,一邊等他們來救。老實說,外頭前線、家長、和理非集合的實質作用不大,我們都沒抱期望他們可以進來。但這個消息對振作士氣的確很有幫助,大家感覺原來我們沒有被放棄,很鼓舞。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感覺這個方法還是沒有機會了。「玩」了差不多一天,手足開始疲倦,相繼去休息,到飯堂吃飯。那時我們採用交更制,有的人繼續留在前線,另外的人爭取時間休息。而我去到飯堂的時候,廚房裡面的熟食所剩無幾,食物和物資亦同樣,只剩一些餅乾和杯麵,水也只有幾瓶疊起。

          5那時在網上流傳不少手足的遺言和求救訊息,語氣非常絕望,你也有同樣的感受嗎?還是有其他想法?
          絕望嗎?初頭的時候是有的,但也很小很小,覺得會被捕啊這些那些。後來想想,就算逮捕到我也很難入罪,暴動罪也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告入的。加上還是決定把全副心機放在找路逃走,如果最後還是不能離開,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多想也沒用。畢竟最危急的時候警察都攻不進來,所以其實都還算安心,不過有些年紀較細的手足就顯得很慌亂、不知所措。

          6 你和其他手足是如何逃脫的?
          我在Telegram看到有人成功逃走,但TG的消息也不知是經過了多少手的了,而且好大機會警察都看到,不過很多手足還是決定去賭一賭。基本上各種逃走方式都有,有人走屎渠,有人爬繩。一直打到17號半夜,我都找不到路走,太累了就打算另一朝再作安排。18號早上,手足計劃再向外攻一次,但經過一晚時間,警方的布防更加嚴密,所以行動都失敗告吹。之後就唯有靠自己,繼續找警察不知道的路。大概下午三點左右,我從地下停車場跑去大馬路,那個位置剛好有家長車,我立即與五、六個不認識的手足一同上了車就成功逃脫了。

          7 內外同時進攻都不能突破警方的圍城,血汗和民意都想打破這道結界,究竟是甚麼造成這場衝突?
          警察很明顯是政治工具,是被推岀來的爛頭卒。回看2014年雨革時他們沒有問題的啊,還能算得上不錯。為甚麼現在會變成這樣?運動初期我們根本就沒有針對警察,五大訴求中都沒有一項是針對他們的,是之後警暴開始、愈揭愈多他們的醜聞、黑暗面後才開始與他們衝突。當警暴的事實真正呈現在眼前,才知道原以為只在電影中出現的情節、任達華才會做的事正在現實生活發生著。警察不過是港共的手段,用武力鎮壓抗爭者,他們是我們在這半年時間爭取訴求最大的障礙。如果他們能做個真正的執法者,我們的路並不會如此難行。事到如今他們可以用來打壓我們的方法也只剩下濫權、濫捕,迫我們聽話。

          8 有甚麼寄語給香港人和手足嗎?
          這場革命是一場長期的持續抗爭,大家要記得2014年的結果,以及我們有很多手足被失蹤、被跳樓。要與警察鬥長命,我們一定比他們長命的,畢竟我們才二十多歲,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