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煮魚文化
水煮魚文化
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字花》,並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其間更舉辦多種活動,包括各式工作坊及講座、文學營、跨媒體表演、文化交流、書籍出版、寫作教育、展覽等等。成立以來的合作夥伴包括:政府與文化藝術相關之部門、各大藝團及機構、私人基金、大學各學系及學術中心、各中學、書店、民間團體等。2017年憑「新蒲崗地文藝遊祭」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推廣獎。
水煮魚文化也可協辦到校作家講座、寫作坊、讀書會及書展。
團隊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已出版。
90尾後,熱愛咖啡和毛絨絨的生物。希望能探索生活至老。
處理行政及推廣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畢業,喜歡動物和逛水族館。養了一隻貓和一缸魚。
不懂寫作但喜歡寫作。
試驗著各種文字組合起來的效果。
喜歡烏龍珍奶。
懷疑有點渴睡,半夢半醒的生存著。
喜歡在每個轉角找喵喵,集圖鑑,擴展新地圖。也正嘗試拼砌出自己。
合作伙伴
見山書店位於上環卜公花園的大榕樹下,是間非常小的獨立社區書店,主售藝術文學類新舊書籍,并大力支持本土年輕作家作品。
成立於2009年,「書送快樂」是政府註冊非牟利團體,相信看書不但是知識和智慧之源,還能帶來無限快樂,並希望令香港成為一個喜歡閱讀、享受看書的城市。
團體肩負宣揚「閱讀本身就是樂趣」、提倡與別人分享看書的快樂、提高香港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及兒童的語文及溝通水平及提倡通過閱讀增廣知識見聞,向知識型社會邁進的使命,並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書送快樂日」,為愛書人捐贈的逾萬本好書找新主人。活動特別選擇在高人流商場舉行,把看書、買書、捐書以及聽作者講座,融入行街飲茶的生活環節,讓書和日常生活更貼近。此外,團體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經常與香港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等院校合作,提供訓練講座及實習機會,讓他們對策劃大型活動及物流安排等,有更全面認識及掌握。
2010年,因著林載爵先生,在台北書展引入各地小出版社參展,香港小出版社首度曝光,並獲廣泛關注。七年後,台港獨立出版越來越活潑、活躍,同時香港在強大政體治下發生多宗事件,危及出版界人身安全。無人知道政體給的界線在哪,準則如何,儘管如此,仍有一群人不畏懼,在書業低迷、安危未卜的狀態下,堅持自己的出版理想。來自香港的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及Book B,成立52Hz出版聯盟,從香港出發,連結華文獨立出版,互相照應、照顧。
縱然香港的獨立出版聲音貧薄,這裡還是有一群猶如寂寞的、52Hz鯨一樣的出版工作者,正在極力地以微弱的聲頻發出對志業絕版拒絕的呼喚。
52Hz出版聯盟宣布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正式成立。我們由五個香港獨立出版單位連結而成,希望未來加入更多盟友,集結力量以推動獨立文創出版工作,也願香港的獨立出版品能游活到更廣闊的世界,讓本地以外的讀者能聽見我們的出版聲音。
「同讀」 可解作「同志友善的讀物」,亦可以解作「一同閱讀」。
我們希望透過供給性/別議題書籍;舉辦讀書會、講座、分享會;設置書攤、藝文攤位、閱讀空間等,營造一個認識、探索、討論性/別議題的有利環境,從而推動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由於香港的性/別教育不足,性小眾平權運動停濟不前。近年,隨著同志名人相繼出櫃,性小眾議題再度得到社會關注。女同學社認為這正是一個好時機,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更有深度及闊度的討論,同時亦讓性小眾運動持份者一起思考平權運動的各種可能性。2015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女同學社舉辦首個《香港同讀文化節》,進一步透過藝文活動及新媒體推廣性/別議題、推動性小眾平權運動。首屆《香港同讀文化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空前成功。女同學社遂決定於2017年再度舉辦《香港同讀文化節》,讓活動一直延續下去。
島之肉
當走不下去,就通過夢、或死
走下去
──迷宮
對《無一不野獸》作者余婉蘭而言,詩是比母語更接近內核的聲音,也比小說更接近謎題,有些意念,專屬於詩那獨有的速度感。
《島之肉》是面對歷史附注的蠻橫時,繞過自我懷疑與失語的嘗試,也是投奔混沌之世的一次招魂。
四十九首詩,詩分七輯:生靈嘆、象滅、兩座夢山、磷鹽與影、心蝕、流火鳴、子夜。
如何不被察覺,從而不被摧毀,活在念頭之中?舊皮在退,新皮未生,但傷口會拋光。渡過彼岸,你會發現,你將與空蕪永在。
羅智成:在濃稠而無所遁逃的意識流裡掙扎、表現,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招魂經書
曹疏影:用內心的每一處晶面,去撞擊世界與時代而得。
關天林:香港詩罕見這種骨肉,屈折而果敢,檢視慾望同時滋養神話。
作者簡介
余婉蘭
人類學系畢業,佛教徒。
曾出版小說集《無一不野獸》,
現為自由撰稿人及專題記者。
內容試閱
臉
他的臉是明媚的,無可逆轉,
晦暗的。那是一張命定的臉,你幾乎無從穿過。
你以為他正在吸吮碩大的乳房
只為了生之饑渴與必然的餓感
他沉默時
像一尊活得過久的雕像
你幾乎無從穿過
他的臉是幽深的,張狂的
那是一張無可逆轉的,命定的臉
酣睡的臉從沒有吞吐愛
他的臉總是迎向我
茫茫獨自地來又
茫茫褪去
你幾乎無從結伴
我有我的黑夜將我淹沒
他有他的
夜以此作為眾生孤獨的邊界
我從他的臉閱讀愛
我從他的臉閱讀孤獨
他的臉總是毫無保留地迎向我
荒木陽子
我帶上黑貓牠躲藏在我的腋下
我們每天散步
我每天帶一大捆鮮花見她 裡面有最美麗的向日葵
沒消幾天就死去的向日葵
我所張望的東京沒有日和時分
冬天的雲太多 雨無法下降天空迅速膨脹
我張看的東京沒有日和時分
貓兒後來跟著死去
因消瘦而死
我接著上吊
那幾天的雲特別奇特
浮雲
雲就像一頭動物,伏在塵埃為了
嗅不見餘生的氣味
一翻覆,雲又成了雲的本身
我們藉著雲,抵達那
明明不曾存在過的荒涼之境
因而我們都一一嗅遍
塵土餘生的氣味,是為了保有一塊腹土
為了一塊不存在又必須存在的腹土
我們還要探究言語麼?
雲把言語捏成霧
曾存在過的必然蒸發
為了下一頭動物的出生
一頭懂得哀悼自己的動物
語言把雲
捏成記憶
捏成一張容顏
故事忽明忽暗,忽暗忽明
腹土裡一再流傳
那些懷遍的終究要出生
就像土終會成水,水終會成雲
而雲終不會再是雲
鄉愁
復活過來的,必不然攜有掌紋和臉
流遍山川,也必不然是回憶和血肉的過道
夢中我們相見,渡洋重生
是我們而不是別的
已流遍山川
魚卵之生,一顆顆無神之目
執迷靜待分裂
愛隨時是那一池底春色
當執迷變為漩渦
水之母纏捲著人造物
無一不旋轉迷濛,忘了行路。
我們還是相信,有渺鄉,有失城
故地就是那眾眼正在
窺看重遊的故人
之地
拋掉一些流失之土,以及記憶築構的生生死死
重遊無法重遊的,即失去一再失去的
鄉愁渺揚、失忘
因沉思而不發一言,忘了行路。
旅途即將結束她曾經的思念
生時來,死時也來
唯有開始與結束,並行不悖
也唯有血肉、流土的消亡
宣告有復活過來的故人
重遊
泥濘埋過的萬物
書名:《島之肉》
作者:余婉蘭
責任編輯:關天林
執行編輯:楊喜盈
設計/插畫:Core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