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期
第39期字花語
不動聲色的政治宣言
/盧勁馳
請容許我以下以一種螞蟻爬過桌面般不動聲色而心情非常焦急的口吻向你陳述這番話,不動聲色的原因是由於今期埋版日趕稿寫這篇字花語時,正值黑暗中對話與人山人海舉行第三年的《暗中作樂》聲演會,我因抵受不住能獲時薪達七十多元且包兩餐飯盒的有薪勞動機會,犧牲了平日等應召開工在家寫稿時的閒散心情,且得一連四天朝十晚十的上班。於是,我唯有在每場趁著林二汶介紹了視障工作人員至散場的一段閒散時間,伴著那聲演會一言不差的台詞和歌曲,用點字機偷空讀著今期的內容和寫下這篇稿子。
而心情焦急不過受了一點在場過份優質音效的影響──當我第十次聽到Pink Floyd 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我腦海再沒有浮現任本來十分期待但根本不會出現的罷課場面,只因有位我仍然無法記得他名字的主持在呼籲全場說記得要去投票時叫我立刻全身打了個為時不短的寒顫。試想想,在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場館內,最能引起共鳴的竟不是音樂而是高喊反對國民教育的口號。對不起,諸位友好!如果大家還記得阿圖塞所說意識形態就是重複的說法,就明白這項社會企業所研發的一種創新慈善音樂會,對我來說,也可能是跟國民教育不相上下的洗腦過程!
當然我也不認為投票這件事有任何政治不正確之處,反之問題就是由於它實在太政治正確而拒絕一切思考的可能。選舉月臨近,各組織皆著力宣傳其立場理念,或訴諸高尚道德價值、或利誘、或恐嚇──無論健全或傷殘,各人則憑其自由意志投下神聖一票就可了事,在此我也不用引用當下的政治理論學者如何重新評價勒弗爾(Claude Lefort)對現代民主形式的界定,問題實在不辯自明──我們再不能分辨選舉工程跟潮流文化的分別了,populism不就是今天的popular culture嗎?
是的,像我這樣一個庇護工場員工當然沒有資格像那些文化人一般以批判popular culture為名而大做文章,況且我的居心不過是要一提這期字花的專題「靜默的政治」。如果你讀下去就會明白,看看我們文學人熟悉的小說家,他們那以選舉現象為題材的作品多半都是對選舉制度的評述和譏嘲;而一些正在積極尋求社會變革的知識青年們多不會把改革的焦點放在議會裡,我認為這兩個面向並非基於任何政治冷感或犬儒主義,反倒像近年備受注意的左翼哲學家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的名言:
民主(制度)不是政治的真理,但民主是追尋政治真理的其中一種手段。
至於我們應將如何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尋獲真理的碎片呢?我希望你讀過這期專題後,將會有更大的發現。
不過,這一刻能夠真正讓我暫時無視於當下九展表演場地的嚴酷(音響與冷氣)的勞役,讓我一次又一次能撐到完場不至入睡的精神支柱,就是這期裡的幾個新點子──李維怡的最新連載──繼前兩期《鬼母雙身記》好評如潮後,今期正式開始連載的〈地獄精神〉系列,又讓我可以打發了兩場的時間。
更叫我心醉目迷的,當然就是評論版特意為黃碧雲新作《烈佬傳》的出版,而作的作家小輯。接著就是從早前前進進新文本戲劇節《西夏旅館》衍生的關於改編台灣小說作品引發對本土身份的思考,尤其是潘國靈那篇如刺繡般細緻的分析,令我打消對這份埋沒志氣工作的反感以至盲信於現下自己所承受的一切鬱悶也不過是云云香港人不易的存在實況。
《字花》第39期目錄
在讀
馮美華/廖詩颺/謝曉虹/傅月庵/茹國烈/何倩彤
文學新聞:朝三暮四
台灣 黃崇凱/瑞典 周游/
新加坡 洛謀/英國 羅樂敏
The Issue
生態佛學 羅樂敏
夜晚說故事無需太亮 Gary Snyder
國民教育 韓麗珠 陰陽頭/可洛 訓練有素
盧勁馳 字花語
封面專題:靜默的政治
黃靜 啟首語
小說 陳飴 宣傳
視藝 白雙全 站在一起的競爭者
小說 胡晴舫 花生醬
徵句 九月九日翌日的早晨
訪問 政治生命群像 安東尼/洪曉嫻/鄒理雁
___尊嚴 李維怡/經緯 孟浪/ 無敵 周俊輝/
___汽球 小野/文藝復興 張弛/有家者 Nise Sou/
___浪 黎汶洛/海豚 蔡東豪/楔子 朱凱迪
視藝 白雙全 市民背後的英雄
評論 馬國明 遠方的激進──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小鑑
評論 李智良 那鏡中魚
詩 袁紹珊 清晨,寫一張便條給敵人
詩 鄭政恒 九月九日的兩種天氣
移印
蔣華 x 羅貴祥〈霍亂流行的十日〉
植字練習
白惠 我們從窗簾中偷看見一座架空異國餐館/催眠
木不 世界不會體諒(呵欠)
Purwing 由很多東西組成的一件小事
殷小夢 誤解
eL 生活
黃已然 剪髮
郭紹洋 蟻路
植字
蔡炎培 維斯瓦娃/公元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三日母親節夜夢胡、溫先生蒞港監誓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典禮
鄧正健 阿平寧遊歌/核木者之亥也
洪慧 好像我們什麼都沒有壞掉
沈雨懸 房間
游欣妮 散步/暖化
莊仁傑 斯德哥爾摩候群
余小光 離開你不如離開我自己
陳少 以安逸速率崩解
關天林 青春減肥丸
劉偉成 新居度過首個颱風夜
淮遠 貓紙及其他
陳麗娟 塵粒飛舞的光塊
陳平 年輕作家創作比賽開催
下回待續 ·地獄精神系列
李維怡 封印(一)
訪談 . 鏡像作家
霍芷晴、唐睿 歸來的人 黃仁逵
黃靜 離開的人 張曼娟
專欄
曹疏影 糖球罐子 雪絨豬
周耀輝 紙上染了藍 (三) 涼。暖。耳朵裡的交響樂
袁易天 滿頭大汗 月餅
專題:小說的寬容──黃碧雲《烈佬傳》小輯
啟首語
盧勁馳 朝向現實的思索──讀《烈佬傳》短札
易服 Matthew x《我們如此很好》
漫畫騎劫文學 李可穎 x 〈七月流火〉
黃碧雲 遺忘之必要,理性之必然,微笑之必須──歷史與小說的寬容
黃念欣 或此或彼──讀黃碧雲的《烈佬傳》、《烈女圖》或人的選擇
書評
楊佳嫻 如果有一個洞──鯨向海《犄角》
譚以諾 十八年後的四十年──辛其氏《漂移的崖岸》
張俊峰 借來的冒險──《中非湖區探險記》
喧囂與躁動
文學踩入雙年展
李嘉儀 城市與人──談「利物浦雙年展」香港參展作品
梁秉鈞 回應作品詩
文學踩入劇場
甄拔濤 未完全消化的創作筆記──兩次改編《西夏旅館》為劇場演出及「歐陸新文化」的思考
潘國靈 《西夏旅館》(小說) 與「西夏別館」(劇場)
陳平 《資本論》──喻榮軍:與狼共舞
曾淦賢 《資本主義喜劇》──天堂還是地獄?
雙月現場
黃靜 森山絮語
森山大道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