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
第82期字花語
啟首語:幾何同在,不如結界
/關天林
在某商場逗留半小時,出來時青綠色物體已從地鐵站逼出馬路;買菜回家,一枚催淚彈滾進走廊;藍色水劃出「人群管理特別用途車」宣示主權的地方;新安裝的監視器與你對望,你知道它同時在讀取你走過的所有路徑……
但我們也牽手(或牽一枝筆)也交談(隔著口罩或樓房)也攙扶(抵著痛楚與恐懼)。
現在的香港,彷彿隨時都會闖進陌生、陰險、無稽的結界,但事實上,我們只是驀然發現了一直都在的結界。不是結界裂開,人進內,是人,身為裂縫,洩漏了結界,甚至累積力量,把握時機,造成「位移」,或另闢空場。
這是陳錦輝所說的「運動的表面」,我們從各種表層,才能追跡作為溢出的社會運動及當中的民氣,畢竟,沒有連結,哪有回響?金佩瑋就進一步從聲音、歌曲的層面,捕捉社區的凝聚與更新。必須中立,以保護為職志而奔走於危牆之下的First Aid,對空間自有多層次的感知,我們找來三位,談談他們裝備比人多的發夢經歷。
儀式是結界的表徵或通行證。鐳射革命、設路障、燒衣和觀演神功戲,都在搭建異域的同時,搭通了新的視域與穿梭。今次「彼此」猶如一場超渡,由一部紀錄戲棚從建成到拆卸的電影而起,經過實地考察,再以文字掩映,讓實相與虛象、鬼神與人間彼此外望。池荒懸、黃潤宇、陳韻紅、叢生,都是結界師。
如果說陳滅吟哦的是香港擺盪的身份,最能領略擺盪之無期的,亞美尼亞作家札里安必定有份。亞美尼亞對他來說既脆弱又遙遠,曾是流亡的終站,又是重新流亡的起點,他的羈旅路就是民族的行路難,但他仍然在流浪的結界裡不斷以文字傷逝、追索、開路。
劉偉成細繪姆明屋與西西喬治亞時代娃娃屋的交錯,營造的是現實、想像、記憶之間的秘密副本,而比正本及其縮影更重要的是,那道等待冬盡、彰顯自由的繩梯。
於是想起,像蛛網捕風之徒勞,志業迢迢,傷痕纍纍,難免滯留,但「看不到明天」不是結界,而是摸不著、闖不進的虛線,一直在前面,而突圍的方法可能是,看看周遭,揚手、遊走、相呼、進退,另結共同體——永無完成之日,但人生幾何同在的共同體。
《字花》第82期目錄
完整目錄
專題:結界
封面:劉清平《最後一渺》
陳滅/香港的擺盪
展讀‧結界
關天林/啟首語
前線
金靜/FA:那一個不能說的名字
陳錦輝/運動的表面
金佩瑋/黎明來到社區
利志達/你已經喺……
譯界
Robert Tsaturyan/眼淚之痛:札里安的《羈旅者與他的路》
Gostan Zarian/羈旅者與他的路(節選)
彼此
祭如在──戲棚X詩X小說
黃潤宇/骨盒
池荒懸/觀神功戲有感
叢生/黃泉
陳韻紅/捕狼者的秘密會議
劉偉成/姆明屋與喬屋
雙島紀行‧第二回
劉克襄/重返荔枝窩
黃炳專欄/炳觀點:偉大的挑逗家
一個故事
卓韻芝/打平手
米哈/五個打紙牌的人
書評陣
葉梓誦/吉索德在美國現代重演唐吉訶德
雯彬/電影到不了的文學空間──再讀《黑暗中的笑聲》
曾繁裕/未曾失格,同是負累──評《博士淪落人》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十三站 抗戰文學
第十四站 顏純鈎
續航指南
崑南專欄/文曲雕龍:從日月全食扯到秘數11的水星凌日
特約
李昭駿/演教員入實驗室撳緊急掣
四手聯彈──前衛
譚以諾/從田漢到《願榮光歸香港》──略談現代中國的前衛
李薇婷/落後者與先鋒派
王曉玨/「我們回不去了」: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
楊焯灃/當前衛自覺過時:晚期現代主義初探
寫真
Jade Lam/縫身
起格
尹文羽/加卡利亞鼠
余路/詩兩首
林希澄/中文課筆記
何福仁/孩子的禱告
李顥謙/三世書
翟驚/退修院的狗
陳彥諺/灰塵
Vincci Pun/遺忘
喬治/連年
本事
尹文羽、Vincci Pun、翟驚、喬治
連儂牆
蔡炎培/詩兩首
劉偉成/呼喚梁蘇記
周漢輝/在聖老楞佐教堂
鍇/高佬
梁莉姿/V煞列車──日常運動系列
壓卷
李智良/報廢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