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香港

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榆林書店.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天地圖書.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erthland Limited.中華書局
** 如想購買《字花》過刊,可向銅鑼灣樂文書店、序言書室及 kubrick 查詢

 

澳門
邊度有書

 

新加坡
草根書室.Books Actually

 

台灣
誠品書店.三民書局.政大書城.唐山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詩生活.閱樂書店.清大水木書苑.新竹或者書店.台北浮光書店.桃園嫏環書屋.桃園新星巷弄書屋.台東晃晃書店

 

網上
博客來網路書店.讀冊生活.友善書業

 

友善事業的社員書店均接受顧客的客訂,社員實體書店面名單連結資訊:https://goo.gl/o5GG5w


電子版

讀冊生活HyRead 凌網科技Readmoo讀墨Kono電子雜誌


香港發行

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

查詢:2150 2100 (黃發心小姐)


台灣代理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松柏街65號5樓(2012年更新)

查詢:02-2254-2899 (潘治嘉)

購買《字花》


訂閱《字花》,立刻成為持證訂戶,即可享受一系列優惠禮遇,並收到最新會員通訊,緊貼水煮魚文化的文學活動和書訊﹗

《字花》持證訂戶優惠禮遇包括:
1. MOViE MOViE | Life is Art 盛夏藝術祭
持證購買節目正價戲票,可享9折優惠。
2. 影意志 | 「獨立焦點」正價戲票9折
持證購買節目戲票,可享9折優惠。
3. ifva |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4. 鮮浪潮 | 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訂戶可優先獲贈特定場次戲票(數量有限)。
5. 牧羊少年咖啡館 
訂戶可獲贈餐飲現金卷。
(太子白楊街分店、葵芳分店、沙田分店及將軍澳分店)

*節目詳情請留意有關機構消息。
*如優惠有任何爭議,水煮魚文化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按此直接訂閱。

電子版

你亦可到「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購買:

App Store
Google Play

訂閱字花

私隱聲明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了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1. 資料的蒐集及使用互聯網資料

    當閣下瀏覽本網站時,本網站不會蒐集一般的互聯網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以及閣下瀏覽本互聯網的日期和時間。

  2. 閣下提供的資料

    當閣下瀏覽我們的網站時,閣下可能會因不同目的,向本網站提供資料,例如向我們查詢。閣下可向我們提供部分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聯絡號碼或電郵地址。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利用蒐集自閣下的資料用於閣下提供該等資料的目的。

  3. 資料保留期

    一切經由本網站蒐集的資料會在完成蒐集目的後立即銷毀。

  4. 對第三方作出披露

    除法庭命令,本網站不會向第三方透露閣下的個人資料。我們會要求執法機關提供書面解釋其蒐集個人資料的目的、為何該資料對調查有關及不披露該資料如何影響調查。在法律容許下,本網站會通知閣下有關法庭命令。

  5. 直接促銷

    除獲閣下同意,否則本網站不會利用所收集的閣下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如將來不欲收取本網站的推廣資料或訊息,或欲查閱及修正閣下的資料,閣下可電郵至 info@zihua.org.hk 提出。

  6. 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路

    本網站可能提供接駁第三方網站的鏈結。請閣下務必留意,當閣下連結至第三方營運商的網站時,該等營運商可同時蒐集閣下的個人資料(包括通過使用cookies產生的資料)。本網站毋須就該等人士如何蒐集、使用或披露閣下的資料負責,故此在閣下向該等人士提供閣下的個人資料時,閣下應熟悉該等人士的私隱權政策。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台,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網站文章中的超連結或會導引讀者至有些人認為是具攻擊性或不適當的網站,本網站對這些超連結內容所涉及之準確性、有效性、安全性、著作權歸屬,或是其合法性或正當性如何,並不負任何責任。

客戶於網上購買本網站的產品及服務時,所使用的網上付款系統並不一定在本網站內進行,客戶使用本網站以外的網上付款系統時,必須理解及明白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所列明的使用政策及私隱條款等資料。本網站的私隱條款將不適用於所有網上付款系統網站內。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一切文章的版權均歸作者所有。

如需在出版刊物上引用、轉載,請先與本網站聯絡(info@zihua.org.hk),否則不得使用及轉載。

如需在網絡上引用、轉載,只需註明出處。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4月19日

條款

地址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
電話
2135 7038
傳真
3460 3497
水煮魚文化製作 Facebook
字花 Facebook
字花 Instagram

聯絡

「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下稱「水煮魚」)為已註冊的香港慈善機構,亦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文學組織,自2006年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文學雜誌《字花》,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誠邀你與我們同路,請捐款支持以下工作:

  • 印刷、製作、獨立發行書刊
  • 文學藝術活動推廣
  • 寫作教育
  • 跨界別創作
  • 編輯、作家及藝術行政人員栽培
  • 日常營運

請按以下連結,輸入你欲捐贈之款項,透過Paypal捐款。

你每分支持,都將讓美麗的、打動人心的文字走得更遠。

支持我們


我們長期需要熱愛文學、喜歡閱讀的朋友協助編輯、美術、活動助理、行政等工作,並付出你無限的精力和熱望,一同創造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如你想加入水煮魚文化或《字花》團隊,請把個人履歷及過往作品傳至 recruit@zihua.org.hk ,註明你希望加入的職位。

若感情投意合,我們會回覆你。勉強無謂,行動最實際﹗快來吧﹗

加入我們

各期年份

關於字花

團隊

行政主編/ 李日康
執行主編/ 關天林
執行編輯/ 葉梓誦
編輯/ 張煒森 曾繁裕 黃怡 黃曉彤 劉平 陳澤霖 林凱敏
見習編輯/ 沈旻靜
編輯助理/ 蔣柏兒
美術總監/ 高立
設計/Thomas@jammex creation
高級行政主任/ 謝彥文
行政及推廣主任/ 趙惠儀

《字花》雙月刊創刊於2006年4月,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創刊之初,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字花》發刊辭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編輯團隊

李日康
編輯

《字花》行政主編。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博士。大專講師,教授創意寫作、文學及文化科目。曾擔任香港青年文學獎評判。著有個人散文集《流雲抄》(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21年)

關天林
編輯

《字花》執行主編,詩人,也撰寫文學評論,教寫作班,曾任專上學院導師。著有詩集《本體夜涼如水》、《空氣辛勞》。作品見於《字花》、《聲韻詩刊》、《自由副刊》等。

葉梓誦
編輯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即將出版。

黃怡
編輯

作家,《字花》編輯,寫作班導師,貓,九十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林葉的四季》、《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WEB
曾繁裕
編輯

基督徒。大埔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得主。已出版小說《日日》、《低水平愛情》、《無聲的愛慾與虛無》、《後人類時代的它們》、《三》。

張煒森
編輯

嶺南大學中文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現從事策展、藝術評論、創作、教育及推廣等工作。對於藝術,只有喜歡。現時只想單純地詮釋藝術,然後加以保存及傳頌。策展項目包括「張三李四收藏展」(大館,2018)、「藝術在大南」(合舍,2019)。著作有《浮白》,編著包括《在鐵盒上抹一把塵--廿四個寶物的故事》、《一個由遠古而來的呼喚》等。現為「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會員,獲香港藝術發展局 2016 藝術新秀獎 (藝術評論)。

林凱敏
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畢業,現修讀哲學碩士。以文學評論和小說創作為主,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

黃曉彤
編輯

政治大學中文所畢。喜歡一切大而可愛的動物。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東亞文學、空間與建築。

陳澤霖
編輯

文藝評論者及香港文學研究者。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特藏研究助理、中文系碩士研究生、書寫力量編詩組統籌及《字花》編輯。研究興趣為當代華文新詩、文學語言運用及相關出版現象。近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粵語書寫概念,並研究相關論述與實踐。文章散見《字花》、《方圓》、《明報》及《別字》等刊物。

劉平
編輯

徵稿啟事

  1. 歡迎任何形式的文學創作及不同題材的評論文章。唯不接受已於其他媒體(紙本雜誌、網上平台)發表之作品。
  2. 來稿字數以創作不多於4,000字評論不多於6,000字為宜。
  3. 創作(creative@zihua.org.hk)
    評論(review@zihua.org.hk)
    網刊《別字》(online@zihua.org.hk)
  4. 每期總來稿數,創作不得多於四篇,評論不得多於三篇。
  5. 《字花》每期截稿日為單數月15日,《別字》每期截稿日為每月5日。
  6. 來稿者請盡量以Microsoft Word之檔案投稿,並附上刊登筆名、真實姓名、郵寄地址、聯絡電話,以及不多於30字之作者簡介。
  7. 為表謝忱,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
  8. 本刊不設退稿,投稿如在四個月內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9. 投稿方法
    郵寄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字花》編輯部收

第89期

第89期字花語

啟首語:星火舖

/關天林

記得以前在某本生活品味雜誌看過一頁廣告,標語大概是,有光的地方就是家,賣的,是精美如房子模型的燈具。

如果有光的地方是一家店舖?我們會想到廿四小時便利店,更早之前,是士多、雜貨舖。它們不會開到很晚,甚至一點也不敞亮,它們躲在你住的屋邨樓下,冷清的商場轉角,它們養護著一個家,更可能居住著一個家。

但與家相比,我更偏愛「舖」這個字所展開的一種彷彿總是有待「生活」的空間,日常尚未曝光、定義,仍作為百貨瑣物之間的呼息氣味,而潛在著。「家」暴露在明處,早被濫用脅持,重新開啟對歸屬地的想像,或許要另覓中介,在我們幽暗而式微的記憶中,混亂而鮮活的感官裡。

字典說「舖」是異體,這是規範之為規範的統一說法,但總有另外的說法:俗作舖。《韻會》說是「賈肆」:「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星火」雖非,繁密如星卻是俗得浪漫、合理合情的想望,一種招搖過市的熱鬧,但又不致於繁華,而鱗次的有舖,更有雜貨,即使不再熱鬧,一間舖也自成宇宙。

飲江捧起一把米,在雜貨舖搬演開創一「嚿嚿」新世界的詠嘆調,在〈玄奧〉裡「去了成世」之後,回來看首映。但舖頭上演不是耽溺過去的戲碼,而是在生活成為生活之前掙扎行路,伍淑賢和盧卓倫的小說,前者寫孕婦奔走,後者寫物靈纏身,其實都在墟市與雜貨中學習面對日子的千頭萬緒,李日康寫做苦力的父親,渡過海,爬唐樓,但老店深處總有下一關。

現在好像愈來愈少聽到「賓至如歸」,更常說的是「回不去」,但有時人如貨轉,也只能安於移徙。Leeh Ann帶我們走訪東南亞商店這個外籍傭工的「家外之家」,同樣人在異鄉的蘇朗欣也一探柑仔店的滋味,文海林曾到法國南部一間雜貨舖打工,鄉郊寂靜,其實也掀開了一個家庭塵封的門。

雜貨舖的空間詩學,關於物類、明暗,也來自光陰,璇筠、萍凡人、曾詠聰各自刻畫出不同紋理,逛完辦館,流連商場,玩過彈珠機,裝飾聖誕樹,世界是個大賣場,我們愈來愈來去自如,愈來愈孤獨。金惠順也在其中,但她選擇擺攤,賣的不是情懷,而是令人驚愕的存在證據,三尖八角、活蹦亂跳,命中的贗品與鎖鏈,都瓦解為野放的生物。


《字花》第89期目錄

物事

關天林/啟首語:星火舖

人物
Leeh Ann/菲律賓雜貨店︰家外之家

彼此
郭梓祺/打牙骹
尼間麵包店/變得很重的購物袋
璇筠/曙光辦館
曾詠聰/辦館
李日康/那邊的夢
萍凡人/Block X’
文海林/卡馨納的碎片
飲江/開雜貨舖去
蘇朗欣/滄桑的趣味——花蓮Kám-á-tiàm小記行

譯界
貨真價實
金惠順/我的跳蚤市場

專題小說
伍淑賢/午後的生涯規劃
盧卓倫/物緣雜貨店

物語
游靜/鏡世
唐睿/周作的錄音Walkman
顏峻/發條

漫漫:囤積
張梓鈞
智海

黃炳專欄
炳觀點/萬暗之中光華射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守門員的憂鬱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七站——《盤古》
第二十八站——劉以鬯

續航指南

書評陣
李顥謙/現實必野蠻,詩人即野獸——讀蔡琳森《麥葛芬》

起格
廖偉棠/寄往前線——詩九首
枯毫/詩兩首
謝旭昇/走路要十三天
雷博謙/鵜鶘
伊戈爾·扎维林斯基/三個故事
黃柏熹/死水
劉肖瑤/春夜——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亞軍

重寫本土
梁莉姿/空室

各期年份

關於字花

團隊

行政主編/ 李日康
執行主編/ 關天林
執行編輯/ 葉梓誦
編輯/ 張煒森 曾繁裕 黃怡 黃曉彤 劉平 陳澤霖 林凱敏
見習編輯/ 沈旻靜
編輯助理/ 蔣柏兒
美術總監/ 高立
設計/Thomas@jammex creation
高級行政主任/ 謝彥文
行政及推廣主任/ 趙惠儀

《字花》雙月刊創刊於2006年4月,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創刊之初,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字花》發刊辭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編輯團隊

李日康
編輯

《字花》行政主編。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博士。大專講師,教授創意寫作、文學及文化科目。曾擔任香港青年文學獎評判。著有個人散文集《流雲抄》(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21年)

關天林
編輯

《字花》執行主編,詩人,也撰寫文學評論,教寫作班,曾任專上學院導師。著有詩集《本體夜涼如水》、《空氣辛勞》。作品見於《字花》、《聲韻詩刊》、《自由副刊》等。

葉梓誦
編輯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即將出版。

黃怡
編輯

作家,《字花》編輯,寫作班導師,貓,九十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林葉的四季》、《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WEB
曾繁裕
編輯

基督徒。大埔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得主。已出版小說《日日》、《低水平愛情》、《無聲的愛慾與虛無》、《後人類時代的它們》、《三》。

張煒森
編輯

嶺南大學中文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現從事策展、藝術評論、創作、教育及推廣等工作。對於藝術,只有喜歡。現時只想單純地詮釋藝術,然後加以保存及傳頌。策展項目包括「張三李四收藏展」(大館,2018)、「藝術在大南」(合舍,2019)。著作有《浮白》,編著包括《在鐵盒上抹一把塵--廿四個寶物的故事》、《一個由遠古而來的呼喚》等。現為「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會員,獲香港藝術發展局 2016 藝術新秀獎 (藝術評論)。

林凱敏
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畢業,現修讀哲學碩士。以文學評論和小說創作為主,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

黃曉彤
編輯

政治大學中文所畢。喜歡一切大而可愛的動物。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東亞文學、空間與建築。

陳澤霖
編輯

文藝評論者及香港文學研究者。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特藏研究助理、中文系碩士研究生、書寫力量編詩組統籌及《字花》編輯。研究興趣為當代華文新詩、文學語言運用及相關出版現象。近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粵語書寫概念,並研究相關論述與實踐。文章散見《字花》、《方圓》、《明報》及《別字》等刊物。

劉平
編輯

徵稿啟事

  1. 歡迎任何形式的文學創作及不同題材的評論文章。唯不接受已於其他媒體(紙本雜誌、網上平台)發表之作品。
  2. 來稿字數以創作不多於4,000字評論不多於6,000字為宜。
  3. 創作(creative@zihua.org.hk)
    評論(review@zihua.org.hk)
    網刊《別字》(online@zihua.org.hk)
  4. 每期總來稿數,創作不得多於四篇,評論不得多於三篇。
  5. 《字花》每期截稿日為單數月15日,《別字》每期截稿日為每月5日。
  6. 來稿者請盡量以Microsoft Word之檔案投稿,並附上刊登筆名、真實姓名、郵寄地址、聯絡電話,以及不多於30字之作者簡介。
  7. 為表謝忱,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
  8. 本刊不設退稿,投稿如在四個月內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9. 投稿方法
    郵寄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字花》編輯部收

第89期

第89期字花語

啟首語:星火舖

/關天林

記得以前在某本生活品味雜誌看過一頁廣告,標語大概是,有光的地方就是家,賣的,是精美如房子模型的燈具。

如果有光的地方是一家店舖?我們會想到廿四小時便利店,更早之前,是士多、雜貨舖。它們不會開到很晚,甚至一點也不敞亮,它們躲在你住的屋邨樓下,冷清的商場轉角,它們養護著一個家,更可能居住著一個家。

但與家相比,我更偏愛「舖」這個字所展開的一種彷彿總是有待「生活」的空間,日常尚未曝光、定義,仍作為百貨瑣物之間的呼息氣味,而潛在著。「家」暴露在明處,早被濫用脅持,重新開啟對歸屬地的想像,或許要另覓中介,在我們幽暗而式微的記憶中,混亂而鮮活的感官裡。

字典說「舖」是異體,這是規範之為規範的統一說法,但總有另外的說法:俗作舖。《韻會》說是「賈肆」:「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星火」雖非,繁密如星卻是俗得浪漫、合理合情的想望,一種招搖過市的熱鬧,但又不致於繁華,而鱗次的有舖,更有雜貨,即使不再熱鬧,一間舖也自成宇宙。

飲江捧起一把米,在雜貨舖搬演開創一「嚿嚿」新世界的詠嘆調,在〈玄奧〉裡「去了成世」之後,回來看首映。但舖頭上演不是耽溺過去的戲碼,而是在生活成為生活之前掙扎行路,伍淑賢和盧卓倫的小說,前者寫孕婦奔走,後者寫物靈纏身,其實都在墟市與雜貨中學習面對日子的千頭萬緒,李日康寫做苦力的父親,渡過海,爬唐樓,但老店深處總有下一關。

現在好像愈來愈少聽到「賓至如歸」,更常說的是「回不去」,但有時人如貨轉,也只能安於移徙。Leeh Ann帶我們走訪東南亞商店這個外籍傭工的「家外之家」,同樣人在異鄉的蘇朗欣也一探柑仔店的滋味,文海林曾到法國南部一間雜貨舖打工,鄉郊寂靜,其實也掀開了一個家庭塵封的門。

雜貨舖的空間詩學,關於物類、明暗,也來自光陰,璇筠、萍凡人、曾詠聰各自刻畫出不同紋理,逛完辦館,流連商場,玩過彈珠機,裝飾聖誕樹,世界是個大賣場,我們愈來愈來去自如,愈來愈孤獨。金惠順也在其中,但她選擇擺攤,賣的不是情懷,而是令人驚愕的存在證據,三尖八角、活蹦亂跳,命中的贗品與鎖鏈,都瓦解為野放的生物。


《字花》第89期目錄

物事

關天林/啟首語:星火舖

人物
Leeh Ann/菲律賓雜貨店︰家外之家

彼此
郭梓祺/打牙骹
尼間麵包店/變得很重的購物袋
璇筠/曙光辦館
曾詠聰/辦館
李日康/那邊的夢
萍凡人/Block X’
文海林/卡馨納的碎片
飲江/開雜貨舖去
蘇朗欣/滄桑的趣味——花蓮Kám-á-tiàm小記行

譯界
貨真價實
金惠順/我的跳蚤市場

專題小說
伍淑賢/午後的生涯規劃
盧卓倫/物緣雜貨店

物語
游靜/鏡世
唐睿/周作的錄音Walkman
顏峻/發條

漫漫:囤積
張梓鈞
智海

黃炳專欄
炳觀點/萬暗之中光華射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守門員的憂鬱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七站——《盤古》
第二十八站——劉以鬯

續航指南

書評陣
李顥謙/現實必野蠻,詩人即野獸——讀蔡琳森《麥葛芬》

起格
廖偉棠/寄往前線——詩九首
枯毫/詩兩首
謝旭昇/走路要十三天
雷博謙/鵜鶘
伊戈爾·扎维林斯基/三個故事
黃柏熹/死水
劉肖瑤/春夜——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亞軍

重寫本土
梁莉姿/空室

各期年份

關於字花

團隊

行政主編/ 李日康
執行主編/ 關天林
執行編輯/ 葉梓誦
編輯/ 張煒森 曾繁裕 黃怡 黃曉彤 劉平 陳澤霖 林凱敏
見習編輯/ 沈旻靜
編輯助理/ 蔣柏兒
美術總監/ 高立
設計/Thomas@jammex creation
高級行政主任/ 謝彥文
行政及推廣主任/ 趙惠儀

《字花》雙月刊創刊於2006年4月,由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版。創刊之初,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為旨,力圖打破香港文學雜誌的固有形式,以展示文學年輕、活潑和多元化的一面。

不可能的文學雜誌 ——《字花》發刊辭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編輯團隊

李日康
編輯

《字花》行政主編。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博士。大專講師,教授創意寫作、文學及文化科目。曾擔任香港青年文學獎評判。著有個人散文集《流雲抄》(香港:後話文字工作室,2021年)

關天林
編輯

《字花》執行主編,詩人,也撰寫文學評論,教寫作班,曾任專上學院導師。著有詩集《本體夜涼如水》、《空氣辛勞》。作品見於《字花》、《聲韻詩刊》、《自由副刊》等。

葉梓誦
編輯

寫作、評論、翻譯、編輯,散文集《斷層路徑》即將出版。

黃怡
編輯

作家,《字花》編輯,寫作班導師,貓,九十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集《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林葉的四季》、《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WEB
曾繁裕
編輯

基督徒。大埔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得主。已出版小說《日日》、《低水平愛情》、《無聲的愛慾與虛無》、《後人類時代的它們》、《三》。

張煒森
編輯

嶺南大學中文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現從事策展、藝術評論、創作、教育及推廣等工作。對於藝術,只有喜歡。現時只想單純地詮釋藝術,然後加以保存及傳頌。策展項目包括「張三李四收藏展」(大館,2018)、「藝術在大南」(合舍,2019)。著作有《浮白》,編著包括《在鐵盒上抹一把塵--廿四個寶物的故事》、《一個由遠古而來的呼喚》等。現為「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會員,獲香港藝術發展局 2016 藝術新秀獎 (藝術評論)。

林凱敏
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本科畢業,現修讀哲學碩士。以文學評論和小說創作為主,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

黃曉彤
編輯

政治大學中文所畢。喜歡一切大而可愛的動物。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東亞文學、空間與建築。

陳澤霖
編輯

文藝評論者及香港文學研究者。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特藏研究助理、中文系碩士研究生、書寫力量編詩組統籌及《字花》編輯。研究興趣為當代華文新詩、文學語言運用及相關出版現象。近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粵語書寫概念,並研究相關論述與實踐。文章散見《字花》、《方圓》、《明報》及《別字》等刊物。

劉平
編輯

徵稿啟事

  1. 歡迎任何形式的文學創作及不同題材的評論文章。唯不接受已於其他媒體(紙本雜誌、網上平台)發表之作品。
  2. 來稿字數以創作不多於4,000字評論不多於6,000字為宜。
  3. 創作(creative@zihua.org.hk)
    評論(review@zihua.org.hk)
    網刊《別字》(online@zihua.org.hk)
  4. 每期總來稿數,創作不得多於四篇,評論不得多於三篇。
  5. 《字花》每期截稿日為單數月15日,《別字》每期截稿日為每月5日。
  6. 來稿者請盡量以Microsoft Word之檔案投稿,並附上刊登筆名、真實姓名、郵寄地址、聯絡電話,以及不多於30字之作者簡介。
  7. 為表謝忱,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
  8. 本刊不設退稿,投稿如在四個月內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9. 投稿方法
    郵寄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09-115號智群商業中心21樓《字花》編輯部收

第89期

第89期字花語

啟首語:星火舖

/關天林

記得以前在某本生活品味雜誌看過一頁廣告,標語大概是,有光的地方就是家,賣的,是精美如房子模型的燈具。

如果有光的地方是一家店舖?我們會想到廿四小時便利店,更早之前,是士多、雜貨舖。它們不會開到很晚,甚至一點也不敞亮,它們躲在你住的屋邨樓下,冷清的商場轉角,它們養護著一個家,更可能居住著一個家。

但與家相比,我更偏愛「舖」這個字所展開的一種彷彿總是有待「生活」的空間,日常尚未曝光、定義,仍作為百貨瑣物之間的呼息氣味,而潛在著。「家」暴露在明處,早被濫用脅持,重新開啟對歸屬地的想像,或許要另覓中介,在我們幽暗而式微的記憶中,混亂而鮮活的感官裡。

字典說「舖」是異體,這是規範之為規範的統一說法,但總有另外的說法:俗作舖。《韻會》說是「賈肆」:「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星火」雖非,繁密如星卻是俗得浪漫、合理合情的想望,一種招搖過市的熱鬧,但又不致於繁華,而鱗次的有舖,更有雜貨,即使不再熱鬧,一間舖也自成宇宙。

飲江捧起一把米,在雜貨舖搬演開創一「嚿嚿」新世界的詠嘆調,在〈玄奧〉裡「去了成世」之後,回來看首映。但舖頭上演不是耽溺過去的戲碼,而是在生活成為生活之前掙扎行路,伍淑賢和盧卓倫的小說,前者寫孕婦奔走,後者寫物靈纏身,其實都在墟市與雜貨中學習面對日子的千頭萬緒,李日康寫做苦力的父親,渡過海,爬唐樓,但老店深處總有下一關。

現在好像愈來愈少聽到「賓至如歸」,更常說的是「回不去」,但有時人如貨轉,也只能安於移徙。Leeh Ann帶我們走訪東南亞商店這個外籍傭工的「家外之家」,同樣人在異鄉的蘇朗欣也一探柑仔店的滋味,文海林曾到法國南部一間雜貨舖打工,鄉郊寂靜,其實也掀開了一個家庭塵封的門。

雜貨舖的空間詩學,關於物類、明暗,也來自光陰,璇筠、萍凡人、曾詠聰各自刻畫出不同紋理,逛完辦館,流連商場,玩過彈珠機,裝飾聖誕樹,世界是個大賣場,我們愈來愈來去自如,愈來愈孤獨。金惠順也在其中,但她選擇擺攤,賣的不是情懷,而是令人驚愕的存在證據,三尖八角、活蹦亂跳,命中的贗品與鎖鏈,都瓦解為野放的生物。


《字花》第89期目錄

物事

關天林/啟首語:星火舖

人物
Leeh Ann/菲律賓雜貨店︰家外之家

彼此
郭梓祺/打牙骹
尼間麵包店/變得很重的購物袋
璇筠/曙光辦館
曾詠聰/辦館
李日康/那邊的夢
萍凡人/Block X’
文海林/卡馨納的碎片
飲江/開雜貨舖去
蘇朗欣/滄桑的趣味——花蓮Kám-á-tiàm小記行

譯界
貨真價實
金惠順/我的跳蚤市場

專題小說
伍淑賢/午後的生涯規劃
盧卓倫/物緣雜貨店

物語
游靜/鏡世
唐睿/周作的錄音Walkman
顏峻/發條

漫漫:囤積
張梓鈞
智海

黃炳專欄
炳觀點/萬暗之中光華射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守門員的憂鬱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七站——《盤古》
第二十八站——劉以鬯

續航指南

書評陣
李顥謙/現實必野蠻,詩人即野獸——讀蔡琳森《麥葛芬》

起格
廖偉棠/寄往前線——詩九首
枯毫/詩兩首
謝旭昇/走路要十三天
雷博謙/鵜鶘
伊戈爾·扎维林斯基/三個故事
黃柏熹/死水
劉肖瑤/春夜——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亞軍

重寫本土
梁莉姿/空室

別字



別字各期目錄
目錄 透光

別字

第七十一期
<   
   >

別字

第七十一期

「別字」一名,不僅意指某種形式上

的別冊,更寄望另闢網絡傳播門徑,

拓寬文學場域,連結更多文字力量。

透光
  • 小暴力【十五】
  • 小暴力【十五】

透光


小暴力【十五】

陳慧
於香港出生、長大,受教育。從事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及小說創作多年,出版小說、散文二十餘本,小說《拾香紀》獲第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並有多篇中、短篇小說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近年移居台灣,創作短篇小說收錄於《孤絕之島:後疫情的我們》及《我台北,我街道2》,最新出版小說《弟弟》。
SHARE

    第十五回:夏木與夏平安

    上回重溫

    小說中所有人名及情節均屬虛構

    1.
    李立中很不願意人家來攙扶他,然而此刻的他就似遇上吸星大法,什麼氣力都使不上來,只能任由對手擺佈,讓夏木、洪安安半挾半扶拖拉到沙發上。

    李立中閉上雙眼,只說了一個字,水。

    夏木和洪安安站在沙發旁瞪著倒在沙發上的李立中,夏木問,他什麼意思?洪安安一臉不耐煩,說,喝醉酒的人都一樣,他要喝水。洪安安雖然知道李立中想喝水,但他並不打算做些什麼,他在房子裡巡逡,打開每道門,逐間視察著。夏木打量看似睡著的李立中,從他手中取回周郁芬寫的便條,李立中伸手將夏木撥開,雙眼仍是閉著,以幾近粗暴的聲線喝道,我要水。

    洪安安從書房伸頭出來探看,跟夏木說,你就倒杯水給他吧。

    夏木走進廚房,先打開了冰箱,裡面的東西沒有放得太滿,應該有的食物、飲料齊全。然後是櫥櫃,沒有過份名貴精緻的瓷器,應有的碗碟食具都備著,四至六人份,可見也有請客的日子。回頭看爐具與擱在流理台上的碗盤刀具、咖啡機都排列整齊,乾乾淨淨,他伸手摸了一下,碗筷與咖啡杯裡仍帶著些微水氣,還沒完全乾透,他知道周郁芬下午確曾回來過,煮了麵,還是稀飯?大概也喝了咖啡。他想像她的日常,時間靜止。

    當夏木端著一杯溫水回到客廳,李立中卻不在沙發上,在走廊另一端的安安從房中向他招手。夏木上前,才發現那是浴室,安安一手拿書,一手將門撐住,夏木不解,安安說,他剛才吐,我怕他倒下,不讓他鎖上門。果然是常在照顧醉酒的人。安安說,照顧了還是會被打。夏木伸頭探看,李立中剛小解完,正扭開水龍頭用手掬水往自己臉上潑,上衣都濕透,用兩隻手撐住洗手台,也不知道是沉思還是仍想吐。過了好一會,夏木上前將水龍頭關掉,拍了一下李立中的肩,示意他往外走,又替他沖了馬桶。

    李立中走進自己的睡房,安安、夏木沒再理他。安安說,我肚子餓了,夏木答,這房子裡沒泡麵,你自己去冰箱看一下。安安往廚房走去,將本來拿在手上的書丟給夏木。夏木接過一看,《小暴力》,作者是周郁芬。這時候李立中從房中走出,身上衣物已換成家居服,看上去就像在家裡吃過晚飯準備就寢的平凡男人。他朝夏木招手,夏木就在沙發坐下,李立中向他伸手,夏木把《小暴力》遞給他,只是李立中一臉不屑將書丟在茶几上,仍是向夏木伸出手來,夏木明白了,取出便條紙遞給他。李立中接過紙條,稍稍擺遠一點,蹙著眉在看,夏木知道,他是有老眼卻不願戴老花眼鏡。李立中將紙條上的字逐個唸出,立-中-我-不-在-家-的-日-子-請-替-我-照-顧-夏-木-和-安-安-郁-芬。李立中唸完了,抬頭看夏木,問,這什麼意思?

    夏木指著自己說,我是夏木,周郁芬是我媽,她在紙條上不是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嗎?她回來之前,我和安安就暫住在這裡。李立中的神情像極上簽買器材的公文被退回,一臉驚愕,夾雜不滿,聲音高八度,說,所以這是什麼情況?為什麼說周郁芬是你媽?她人在那裡?

    這時候安安從廚房走出,手中一片塗了奶油的吐司,邊走邊吃。李立中一看皺眉,嘀咕著,食物用碟子盛好,在餐桌吃,別弄髒地上……。安安看著他,說,你仍在偷聽你那位姓金的同事?

    李立中噤聲。

    安安吃完吐司,拍拍手,說,我要睡覺了,今天晚上我跟夏木睡周郁芬的房間,所有事情,明天醒來再談。說完打個呵欠,朝周郁芬的睡房走去,夏木就跟在安安身後。李立中看著二人背影,一臉懊惱自語著說,這要怎麼辦?我明天早上有課耶。

    黃仁逵 繪

    2.
    李立中一夜輾轉反側,到了快天亮才閤眼,習慣使然,仍是鬧鐘響起前十分鐘就醒過來。頭痛欲裂的李立中拿著杯子要去斟咖啡,走進廚房一看才想起周郁芬不在。

    李立中從廚房走出來的時候,剛好看見夏木開門進來,手裡提著早餐。夏木將鎖匙往玄關櫃子上的木盤一丟,李立中看了一眼,那鎖匙扣是一隻膠拖鞋,確是周郁芬的沒錯。那天周郁芬陪他去淡水探望中學的老師,離開時周郁芬堅持要去逛老街,最後在專賣紀念品給遊客的小店買了這鎖匙扣。李立中沒想到周郁芬真的在用,他說,你又不是遊客,幹嘛用這種幼稚的東西?周郁芬沒理他。

    李立中恨恨的想,她從來都不聽我的。

    李立中問夏木,所以你們昨天可以進入大樓、坐電梯上來是因為帶著周郁芬的鎖匙?那為什麼還要按門鈴?夏木沒好氣,禮貌,好不好?我們知道房子裡是有人的,直接開門進來,你的觀感也不太好吧?李立中嘀咕,現在也沒有好很多。

    夏木沒理會李立中,逕自走到餐桌,放下鹹豆漿、粢飯、油條、燒餅。李立中上前一看,拉了椅子坐下就要吃,邊問夏木,你怎麼懂得去買這一間?

    夏木回答,我媽之前說過。

    李立中停下來,盯著夏木,夏木沒理他,將他手上剛撕開包裝膠膜的粢飯拿走,說,這一個肉鬆加量,是安安的,你吃這個。邊說邊把另一個粢飯糰塞在李立中手中。

    李立中丟下夏木塞給他的粢飯,問,你為什麼一直說周郁芬是你媽?給我看你的身份證。

    安安此時從睡房走出來,插咀說,人家香港身份證上是不會寫上爸媽姓名的。李立中吃驚,所以他是香港人?周郁芬在香港生了兒子?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周郁芬是重婚嗎?所以她是騙婚?她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現在哪裡去了?她是躲我嗎?是害怕東窗事發我要告她嗎?

    夏木說,你其實有沒有看過周郁芬寫的書?要是你看過《小暴力》,就知道她不會躲你。安安打斷,你昨晚沒睡在看小說?夏木「嗯」了一下,繼續跟李立中說,我的出生日期是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二日,對,兩天後就是我的二十一歲生日。我爸夏平安跟周郁芬沒有正式結婚,所以她不算是重婚,她也不會怕你告她,雖然我也不知道她現在人在哪裡,不過她跟我說過,她要在我生日當天為我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她現在大概是為了這事情忙碌著。

    李立中打量夏木,問,所以你是私生子?

    安安禁不住搖頭說,你真厲害,每次都錯重點,怪不得你搞不定姓金的同事,也動不了我爸。安安說完就坐下吃肉鬆加量的粢飯,夏木呷著鹹豆漿,二人都沒再理會李立中。

    3.
    周郁芬沒想過便利店還在,她走進去,買了一包香煙,跟當天不一樣的,是她還買了打火機。她早已沒有抽煙的習慣。店員居然對她笑了一下,她給嚇到了,幾乎以為這不是真的,要不是夢就是電影場景。然而她確實回到這長街上了,二十年之後。她走到店外,打開香煙包,抽出一根,啣住,點火,吸一口,麻雀並沒有低飛而過,牠們在啄食地上的食物殘屑,竟有胖且顢頇的姿態。陽光暗啞,這一切看上去並不美,除了便利店,還有夏平安家所在的大樓,這長街的舊貌其實已徹底改變。便利店和大樓的存在,彷彿只為了等待她的歸來,要是她轉身離去,或許店面與建築物就會坍塌湮滅。

    她走進大樓,訝異本來略為高級、早晚都有管理員當值的寧靜住宅,如今並無門禁,甚至是凌亂邋塌的。電梯門打開,周郁芬猶疑了一下,才敢走進去,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就按了七樓,她本來已是記不起夏平安的地址。電梯上升,燈光一直在閃爍,周郁芬努力回想,然而什麼都沒有到來,只有淚水無由湧出。

    周郁芬停在夏平安家門外,良久。曾經的家。大門忽然打開,鐵閘後的中年女人打量著周郁芬,神情並不友善,看來已從防盜貓眼觀察了好一會。周郁芬還沒來得及反應,女人開腔,說,你搵邊個?聲線搭上眼神,似牆頭倒插的碎玻璃與尖刺。沒等周郁芬回答,就接著說,如果你搵夏平安,我就話你知佢已經死鬼咗好耐。

    周郁芬想了一下,就說,我找夏木。

    接下來的事情讓周郁芬驚呆,女人回頭向室內喊,夏木,有人搵你。而裡間竟傳來年輕男子問說,邊個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