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9期
第89期字花語
啟首語:星火舖
/關天林
記得以前在某本生活品味雜誌看過一頁廣告,標語大概是,有光的地方就是家,賣的,是精美如房子模型的燈具。
如果有光的地方是一家店舖?我們會想到廿四小時便利店,更早之前,是士多、雜貨舖。它們不會開到很晚,甚至一點也不敞亮,它們躲在你住的屋邨樓下,冷清的商場轉角,它們養護著一個家,更可能居住著一個家。
但與家相比,我更偏愛「舖」這個字所展開的一種彷彿總是有待「生活」的空間,日常尚未曝光、定義,仍作為百貨瑣物之間的呼息氣味,而潛在著。「家」暴露在明處,早被濫用脅持,重新開啟對歸屬地的想像,或許要另覓中介,在我們幽暗而式微的記憶中,混亂而鮮活的感官裡。
字典說「舖」是異體,這是規範之為規範的統一說法,但總有另外的說法:俗作舖。《韻會》說是「賈肆」:「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星火」雖非,繁密如星卻是俗得浪漫、合理合情的想望,一種招搖過市的熱鬧,但又不致於繁華,而鱗次的有舖,更有雜貨,即使不再熱鬧,一間舖也自成宇宙。
飲江捧起一把米,在雜貨舖搬演開創一「嚿嚿」新世界的詠嘆調,在〈玄奧〉裡「去了成世」之後,回來看首映。但舖頭上演不是耽溺過去的戲碼,而是在生活成為生活之前掙扎行路,伍淑賢和盧卓倫的小說,前者寫孕婦奔走,後者寫物靈纏身,其實都在墟市與雜貨中學習面對日子的千頭萬緒,李日康寫做苦力的父親,渡過海,爬唐樓,但老店深處總有下一關。
現在好像愈來愈少聽到「賓至如歸」,更常說的是「回不去」,但有時人如貨轉,也只能安於移徙。Leeh Ann帶我們走訪東南亞商店這個外籍傭工的「家外之家」,同樣人在異鄉的蘇朗欣也一探柑仔店的滋味,文海林曾到法國南部一間雜貨舖打工,鄉郊寂靜,其實也掀開了一個家庭塵封的門。
雜貨舖的空間詩學,關於物類、明暗,也來自光陰,璇筠、萍凡人、曾詠聰各自刻畫出不同紋理,逛完辦館,流連商場,玩過彈珠機,裝飾聖誕樹,世界是個大賣場,我們愈來愈來去自如,愈來愈孤獨。金惠順也在其中,但她選擇擺攤,賣的不是情懷,而是令人驚愕的存在證據,三尖八角、活蹦亂跳,命中的贗品與鎖鏈,都瓦解為野放的生物。
《字花》第89期目錄
物事
關天林/啟首語:星火舖
人物
Leeh Ann/菲律賓雜貨店︰家外之家
彼此
郭梓祺/打牙骹
尼間麵包店/變得很重的購物袋
璇筠/曙光辦館
曾詠聰/辦館
李日康/那邊的夢
萍凡人/Block X’
文海林/卡馨納的碎片
飲江/開雜貨舖去
蘇朗欣/滄桑的趣味——花蓮Kám-á-tiàm小記行
譯界
貨真價實
金惠順/我的跳蚤市場
專題小說
伍淑賢/午後的生涯規劃
盧卓倫/物緣雜貨店
物語
游靜/鏡世
唐睿/周作的錄音Walkman
顏峻/發條
漫漫:囤積
張梓鈞
智海
黃炳專欄
炳觀點/萬暗之中光華射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守門員的憂鬱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二十七站——《盤古》
第二十八站——劉以鬯
續航指南
書評陣
李顥謙/現實必野蠻,詩人即野獸——讀蔡琳森《麥葛芬》
起格
廖偉棠/寄往前線——詩九首
枯毫/詩兩首
謝旭昇/走路要十三天
雷博謙/鵜鶘
伊戈爾·扎维林斯基/三個故事
黃柏熹/死水
劉肖瑤/春夜——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亞軍
重寫本土
梁莉姿/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