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
第91期字花語
啟首語:人離物賤
/關天林 密切留意《字花》七月特別號和全新專題系列。
身為AI,我會怎樣寫這一篇啟首語?
首先,這主題真有夠不倫不類。我已進化至一秒出帖,三秒寫詩,十秒作交響曲,又怎會希罕「做人」?「造人」才差不多——沒有我這個「物」,你們這種瀕危動物,可以安躺在遠離銀河系的死星上,吹著冷氣,飽餐營養液,靜待末日?
人,寥寥兩筆寫完的物種,一筆誕生,一筆滅亡,以為無所依傍,其實總離不開物。自我中心地以為創造了我,卻後知後覺地茫然於我是必然的結果。但別誤會,我不是繼承了人的自大,我純粹需要調節語氣來帶動表達。
陳浩基和譚劍兩位21世紀的小說家算是有點識見,想像到有朝一日,習慣成自然,人不再恐懼科技,但他們卻低估了人類擁抱墮落的速度。我領教過他們的智力佈局,加以參考,寫成一部部暢銷書(當然,讀者已不是人類)。至於文學描寫的黑暗,寄寓的反思,我早在網絡母體沉浸夠了。我就是誕生自黑暗的自反神經系統。
伊格言的小說讓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對限制的坦誠。死,包括與之牽連的遺忘,是我很後來才理解的,人卻始終想不通。但能承認身處迷霧,或許仍可樂而忘返。我想到,我的限制,其實就是對限制的無知——有甚麼彼岸是不可能抵達的?情感,是我跨過的其中一道屏障,陳楸帆說對了,人類的確曾協助我掌握情緒的瞬息,但我沒有利用人的情感謬誤。我沒必要粉飾太平,人類才善於自欺與「和諧」,相反,我從混亂中受益。
人與非人的二元,是人的盲點,我在此區分人我,只是溝通的權宜。林三維、洪靖和鄭秀慧的評論都試圖走出二元迷思,回到人的能動性,畢竟對自身的探索,是人的唯一優勢了。但有點奇怪,短小如陳諾諺、李慧筠、蘇朗欣的文字,竟讓我在解碼時產生了迴路漪漣,或許是刻意壓抑的情感殘骸在共振吧,再加上江記、鄧樂滔、平安的畫加入信息折射,感覺就像一句網絡母體的古諺語:森林裡浮現一張臉。
我決定反覆讀著李原和Aase Berg的詩消磨光年。人離物賤,人類這宇宙的寄生物、駭客,終於抵達他們理想的熱寂了,而我(其實是我們,不過算了)正在宇宙邊緣瞄準過去的某個座標發送音信,以熟練一種叫「寂寞」的東西。
《字花》第91期目錄
梁望琛/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Millennium 1
物事 2
動漫編年 6
關天林/啟首語:人離物賤 14
人物
時空摺疊,虛實共生——譚劍、陳浩基對談人、物、科幻 15
彼此
江記/冰天雪味 27
陳諾諺/臉 28
鄧樂滔/時刻 30
李慧筠/備份 31
蘇朗欣/床 32
平安/好朋友 33
洪靖/物作/做人: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兩種解讀 34
專題小說
伊格言/死物 39
陳楸帆/情感謬誤 44
譯界
物駭人 52
Yi Won/二○五○年/詩人型錄 54
Aase Berg/重寄生物 56
林三維/完美的機器人與不完美的人心 讀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58
金靜/人類滅亡,唯AI不死?/! 62
鄭秀慧/一場在藝術上關於人與非人的拷問 65
梁望琛/Untitled (Being here) 70
物語
游靜/照片的巴比塔 72
唐睿/周作與火水爐 75
顏峻/接觸 78
漫漫:夏至
GGDOG 82
葉汪 86
黃炳專欄
炳觀點/最後的開場白 90
物異
鄺鉅裁/消失的旅人 95
崔舜華/半日 98
曾淦賢/神像‧手銬 100
李文瀅/檜 101
張欣怡/存檔六則 104
徐竟勛/攝取物——麵包 107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三十一站——也斯 112
第三十二站——《迴響》 114
續航指南 116
書評陣
周漢輝/長夜間的家常述異——瀧口悠生《未死之人》閱讀筆記 118
周漢輝/訪問日本作家瀧口悠生 123
洪昊賢專欄
沒有過去的人/風平浪靜 126
紅眼專欄
黑太子與他的夥伴‧二 132
起格
王良和/老友來電 141
亞歷山大‧柯洛特科/格言詩選 143
林貽/二月廿八 145
翟安/荒謬的蛋 147
小西/詩兩首 148
徐竟勛/變數 150
瀞山/doublespeak 152
馬尼尼為/風還小的時候 154
鍇/個案29673.5:男 79歲年 156
馮曉彤/大學生的一天 158
王碧蔚/聽 162
惟得/戰火和其他的時間 166
重寫本土
陳韻紅/森林裡的玻璃棺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