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3期
第93期字花語
啟首語:朝現在流
/關天林 海潮退去留下斜坡供我們迎接新的海潮。
當下假使是可能的,也只是一回頭。但從無限接近現在的角度看,我們又同時是未來人,逼近自己,又遠離自己。我們在未定之中。
在命定論高漲的這時代是唱反調吧,回頭沒有來時路,也必然有身前身。但記憶始終創造了回憶的時刻,歷史本可以攤開成無數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時刻。2016年的香港是一道傷口開裂,躁動、愕然四顧,火種與喧嘩,五年之後,原來地脈一直引燃,翻攪土壤,催迫種子破土。變局已成。
流行的意思就是隨眾而變,在發放與接收間綿密成形。好青年荼毒室見證著「大台」旁落下自媒體的紛起,也在時勢下破局。媒體的力量與哲學的普及交融至今,拆解了不是市場學的計算,而是作為知識分享者的人設:在資訊流行中展露真我。
一首流行曲的影響力足以自成一種媒體。周耀輝在2016年參與創作《剎那的烏托邦》,王樂儀也在填詞界嶄露頭角,對兩人來說,五年間獨立音樂的發展為本地音樂帶來新的局面,但困難也依舊。受眾的流動不代表主動,點擊率也不代表同步率。
2016年在看甚麼片?就算不記得是大片還是網片,肯定也沒那麼多選擇。譚以諾和盧鎮業談香港電影便放在更大的脈絡,預先勘察充滿變數的出路。《十年》用不著十年就實現,十年後,我們在看大台YouTube、Netflix還是走進了開放世界,體驗各種情節?
連登成為抗爭平台再沉寂的情節,意外也不意外,鄧正健撰文回顧牽涉更大的轉向。虛擬社群身份本就穿梭於公私之間,眾聲自有聚合的流向,但有些無疾而終,總會令個體裹足,李慧筠、鍾耀華、張欣怡就在「斷代史」中訴說那些終能訴說,但仍難以理清的裂痕。還有六位有心人的2016小回眸,其物其事,也許同樣令你的時間暫停過。
為甚麼是流行?因為貫注了對某種真意的渴求。真實地,串連過,震撼過,於是一再,朝現在流。未定令人不安,命定的卻只有你此刻的懸而未決/抉。
《字花》第93期目錄
《字花》九月號
#朝2016流
____________
完整目錄
文藝優先座
明信片
匡翹/Ich hoffe, es geht dir gut
果林/關門的嘆息
關天林/啟首語:朝現在流
朝2016流
曾繁裕/純粹好青年荼毒室批判
Alice Leung/逃恥
沐羽/迷因拳
楊喜盈/離開主聲道~獨立音樂之行業秘辛──訪周耀輝、王樂儀
Ruby/初號機
吳世寧/阿愁
譚以諾、盧鎮業/美荷樓生活館「未來的電影」——對談節錄
張晉銘/新海誠&BLACKPINK
袁智仁/塵世間的一片真
鄧正健/從高登到連登:政治與流行文化的交互邏輯
斷代史
李慧筠/無夢之年
鍾耀華/地上的人
張欣怡/時間懸浮如蝶
漫漫:偏執
柳廣成
Michun
曹疏影專欄
香港偏偏見/船塢里之我是你情人落拓還
物語
游靜/巴比塔的照片
唐睿/周作與歲數神算173
顏峻/吉他
紅眼專欄
黑太子與他的夥伴‧三
起格
陳諾諺/短兵相接——早餐
廖偉棠/說起香港詩組
陳李才/詩兩首
李曼旎/詩兩首
海海/洞
浪曉文/裝置藝術
無花/我的詩生活
枯毫/詩三首
村正/未來浮世繪
黃柏熹/審判
余徽/焚紙
解像
鄧樂兒/瘟疫下的藝術──前言
李日康/生米也能熟飯──疫症時期下林東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譚孔文/當「劇場」成為「瘟疫」──2021的另一個「阿陶」
香港文學開引號
第三十三站——舒巷城
第三十四站——台灣的文學獎
續航指南——筆訪董啟章、韓麗珠
朱少璋/土瓜灣外傳
林三維/「大交換」之後的當下──讀黃崇凱《新寶島》
勞緯洛/新時代的火與愛──王証恒《南歸貨車》的幽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