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期封面專題:強迫系
封面專題:強迫系
啟首語
/譚穎詩
我們從第一天入讀強迫系,便開始等待一場不會到來的畢業禮。
強迫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我們無意以強迫症疾病、圈出病患、提供藥方;而是將強迫症視為文化症狀,探討社會上不同層面的強迫症候。強迫症候主要體現在儀式化的重覆行為上,亦會通過一些植入人心的觀念,影響我們的思維。理智和沉溺拉扯構成的緊張心理,令我們充滿焦慮;與此同時,回應強迫所帶來的滿足感,雖然我們不想承認,但有時卻的確有種難以名狀的樂趣。
生活到處滿佈強迫症的線索,我們從口袋裡的手帳、facebook、金錢談起,再上一節極短的理論課,閃讀佛洛伊德和傅柯,瀏覽容許拍照的藝術展覽;然後串聯讀者在觀眾席上大玩人浪,偷傳問卷,藉此打撈秘密,公開耳語。
強迫症有時是內心的風暴。動物園困住陳麗娟的強迫意象,還有失眠的鯰魚和太多心事的章魚;天空被密集的樓房填滿,卻容不下記憶裡的麻鷹。陳麗娟筆下有焦慮亦有奇想,如不斷重播的波萊羅和烤熟自己的龍蝦,困擾和趣味皆取決於想象。黃怡筆下敏感的林葉也同樣如此,排斥泥污卻又發現自己被泥污所養育,必須改變想法來拯救自己,解藥和偏執同在一念之間。熊一豆則陳列強迫症狀,諸如重複、非X不可、無法解釋的不安定等等,一一被納入戀愛的邏輯中,使強迫症這個概念直立,如踟躕的戀人,「長了兩條腿,左腿壓抑對他者的渴求,右腿抵抗異質的入侵」。
荒謬的處境亦是強迫症候的生成場所。鯨向海以詩人的寫作痛感,思考每個人被迫跟隨社會節奏,但「自我的。海嘯。從未/稍。有。一。瞬。平。息」,隨時爆發;阿修的小說以「香圳」暗示香港的現況,規則成為我城不二的鐵律,故事中的職員按精細的工作指引行事,以「專業」來規範自我,喪失自由意志,又何嘗不是理性與實踐的分裂?
曾佩婷和張歷君則以理論框架探討強迫症候。曾佩婷梳理香港小說中的強迫症書寫,細看症候如何體現在文學作品當中;而張歷君則在訪問中以雨傘運動為焦點,結合精神官能症(強迫症和歇斯底里)分析香港的社會矛盾,嘗試為當下的政治情況思考出路。
我們守著相同的校規,在多項選擇題的空格上,重覆畫上平行的橫線,不太長也不太短,以圖得到一個合格的分數;不明所以地罰抄無限個相同的生字,以為終有一日可以抄完。然而當我們靠近強迫系的大門,才發現門後無物,所謂解脫,亦不過是另一節教導我們把領帶緊緊繫上,練習職業微笑的進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