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第六十五期
《字花》第六十五期
Jan – Feb 2017
---------
執編語
譚穎詩/無何有
。分秒
作者簡介
現場
鄭晴韻、盧勁池/創意寫作教學的國際景觀與在地思索
進行式
關天林/文本與音樂的時空穿梭之旅——廖偉棠與陳慶恩談音樂會《音樂.世紀》
作家與a
何杏園/張婉雯與真誠
封面專題︰再會吧,香港
羅維日/啟首語 再會吧!二零一六的香港
譚穎詩/狹小的窗口,並不是世界盡頭——專訪潘源良
陳子雲/飄浮在海面的燈飾、大廈、男和女
劉海龍/香港土壤已不存在
小西/前衛已不存在?
智海/鞭屍
游靜/深坑迷思
李達寧/左翼不存在(?)
。雜音
作者簡介
重曝
文於天/反身代名詞
字元
楊兩全/關於末日
小令/鼓聲
余境熹/偽同志詩聯盟
劉偉成/蛇吞象擺設
李雲顥/海鷗脊椎
夏夏/離家出走的行李清單
謝旭昇/穀倉
袁紹珊/斯德哥爾摩
未能盡錄——編輯點評
李昭駿/不象徵甚麼
李維怡選文
夏君來/翠林
程皎暘/飛往無重島
麥樹堅/粵語輔導課
李維怡/在無重島放棄標準飛回翠林邨
字元特稿
可洛/怕醜草(上)
迴聲
羅維日/近距離讀者
。啞光
作者簡介
特稿
郭梓祺/書店與書
崑南/寇比力克的凝視
未完成
馬建/中國之夢(四)
陳希我/馬建的意義——讀《中國之夢》
評論專題:走入分子革命的時代
李薇婷/啟首語 歷史的間隔
楊焯灃/傘外的文學話語:以董啟章、黃碧雲為例
魏時煜/全民記錄和自我表達:十一部雨傘紀錄片
魂游/後佔領:走出白匣子,往來共融的微觀烏托邦
朗天/後雨傘抗爭的代理人障礙——抗爭圖式芻議
特約報道
李顥謙/游於野的可能——談香港文學季「文學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