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期專題:拉記夢華錄
拉記夢華錄
啓首語
/羅樂敏
博爾赫斯曾構想一個名為「宇宙」的圖書館:它由無限個六角型的房間組成,牆上的書架向上向下無限延伸。所有房間都有通向另一個房間的門,都在通道的一邊有給人站著睡覺的小房間,另一邊有廁所。他借敍事者說:「圖書館是一個天體。它的正中心是任何六邊形,它的圓周是無限的。」
無限卻彼此扣連的知識儲存庫在科技時代的化身當然是互聯網和維基百科,知識的數量以幾何級數擴充,所有的網頁或詞條可以連繫到另一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網頁或詞條;但我們不難明白它們和「宇宙圖書館」的根本分別:「宇宙圖書館」裡的書是被嚴謹地排列在書架上,這個書架被安放在設計獨特的建築物裡,而建築物裡是偶然相遇的圖書館使用者。
就像徵稿裡的圖書館奇人和黃怡筆下的〈閒人〉,他們不但暗示了自身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圖書館的故事:它屬於甚麼人?它容許怎樣的活動?它如何決定我們的行走路線?如果有一個長時間曝光、像神的眼睛一樣垂直俯瞰圖書館某層的鏡頭,它將拍下人在空間內穿梭時,形成河流一樣或深或淺的身影。我們跟幾位圖書館泡友玩了個小遊戲,便看到書本其實是溪澗中給人駐足的石頭。它有一種無形的記認,讓你踏上,但你永遠不知道以何種方式踏上哪塊石,正如勞亦師所說的,流動是彼此的身世。
倘若我們執意研究那種記認,像端詳石頭的紋理,會在各種偶然裡看到不斷延伸的軌跡,一如意義在讀者進入圖書館時無限繁衍,互相指涉——是的,我們已想像你在圖書館打開第36期《字花》,讀到鄒芷茵對卡爾維諾的戲仿時,在腦中立時想到如何戲仿這個戲仿,同時這個以模擬圖書館之旅來談圖書館的專題將把你困在自我指涉的意義迷宮裡,無可逃避。